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 第162章 秦昇: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第162章 秦昇: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簡繁轉換
作者:琅邪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02:28:59 来源:源1

第162章秦昇:我的规矩就是规矩!(第1/2页)

如今李柴两家闹得如此鸡飞狗跳,一地鸡毛,作为始作俑者的秦昇却已经回到了蓟城,开始着手准备科举考试之事。

他将考试时间定在了明年的二月,因为正值春季,故而又称为“春闱”。

对于秦昇要在河北道举行科举考试,他手下不少大将是打心眼里一万个赞成。

自从平定河北之后,因为严重缺乏官吏,秦昇不得不让一众大将暂代各郡太守一职,打理郡内事务。

这下可害苦了这些大将,像李靖还好,他本来就当过马邕郡丞,处理起政务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倒也能将自己治下的郡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对于沈光他们而言,他们一直在军中为将,即使面对千军万马,都未必会皱一下眉头,但面对这些繁重如山的公务,身边又缺少什么可靠佐吏的分担和辅佐,他们一个个头都要大了。

他们一天天都在盼着朝廷和秦昇可以尽快派可靠的官吏来解放他们,让他们回军中继续当自己的领兵大将。

他们如今只恨秦昇举行科举考试的时间太晚,让自己不得不在太守的位置上再坚持上几个月。

而秦昇之所以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得这么晚,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跟历史上的真正春闱时间对应上,而是要尽可能广而告之,让天下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充裕的时间赶来河北参加科举考试。

毕竟他举行科举考试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为了拉拢河北的世家大族和士人,而是想要借此机会笼络全天下的读书人。

虽说历史上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在古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很难去明辨是非,很多时候只会盲目从众,而话语权又一直牢牢掌握在读书人手中,因而往往是这些读书人说什么,周围的百姓便觉得是什么。

因此,只要拉拢了天下的读书人,便相当于是变相拉拢了天下民心。

除此之外,科举考试筹备的时间越长,能赶来河北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就越多,秦昇也就越有机会将天下英才收为己用,用隔壁二凤的话来说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但他也考虑到如今世家和寒门之间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如果真的让世家士子和寒门士子公平竞争,恐怕寒门士子中能高中者不会超过一只手。

如此一来,恐怕五姓七望就要在自己手中提前崛起了,河北官场将完全被世家大族垄断,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将此次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定为三百一十人,将录取名单分为左榜和右榜。

除了前十名之外,其余三百个高中名额皆分左右榜录取。

其中左榜录取两百人,只录取世家士子。

右榜录取一百人,只录取寒门士子和及其他出身寒微的士子。

如此一来,不管世家士子和寒门士子之间的学问差距有多大,他至少能保证录取到三分之一的寒门士子,用来制衡河北官场的世家官员,避免世家大族一家独大。

……

随着河北要举行科举考试的消息一经传开,很快便在天下读书人之间掀起轩然大波,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

不少寒门士子得知这一消息,便如同身处黑暗之人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不少人在得知消息的当天收拾好行囊,辞别家中父母妻儿,踏上了前往河北的赶考之路。

一些偏远地方的读书人,为了凑够前往河北的盘缠,甚至不惜变卖祖上留下的房屋和几亩薄田,可谓是孤注一掷。

也不怪他们如此看重此次科举考试,虽说杨广曾经在大业二年举行过进士科考试,但那次考试要求他们这些读书人得到朝中五品以上官员的推举,才有资格去参加考试。

光这一个要求,便已经彻底堵死了很多寒门士子的科举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2章秦昇:我的规矩就是规矩!(第2/2页)

如今在河北举行的科举考试,不再有什么需要朝中五品官员推举的狗屁要求,所有人都是仅凭一张名牒便可以报名参加。

这意味着不管你之前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士子,哪怕是农夫、工匠、商人,甚至是优伶和奴隶,都有资格去参加本次科举考试。

一旦高中,便可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对每一位读书人的诱惑可想而知。

更何况,此次科举考试,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秦昇还特意规定他们这些出身寒微之人至少可以有一百个录取名额,意味着他们不必去跟那些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的世家子弟竞争,高中进士的机会一下子大增。

正是因为种种利好,才让这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哪怕变卖祖产泪别家人也要不远万里奔赴河北赶考。

而相对于这些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的寒门士子,世家大族的态度则微妙得多。

正如秦昇之前预判的那般,很多世家大族对于科举考试并没有多少抵触情绪,因为除了关陇集团这种以军功起家的权贵之外,很多世家大族本身就是以经学传家,对于他们而言,学问和土地就是他们家族最宝贵的两项财富。

凭借他们渊源深厚的家学,那些寒门士子怎么可能考得过他们。

因此,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跻身仕途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但不少世家大族尤其是关中和南方的世家大族却对此次科举考试持观望态度,因为一旦明目张胆派自家子弟去河北去参加科举考试,无疑是在变相表达自己对大隋和秦昇的支持,必然会引起自己如今支持势力的不满,从而给整个家族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

但这些世家大族也不会自己这条路给彻底堵死,他们并不反对族中子弟以个人身份前往河北赶考,至于他们最终能考出一个什么成绩,可就全看他们自己个人的造化和学问了。

反正他们若是高中了,便能作为家族和秦昇之间的桥梁,也让自己家族将来多了一条退路。

但河北的不少世家大族对此次科举考试的态度可就没有这么洒脱了,他们不反对科举考试,但他们反对秦昇分左右榜录取考生。

自从秦昇决定在此次科举考试实行分榜取士之后,每天都有不少所谓的河北名士登门造访大行台府,劝说秦昇放弃分榜录取,让全部考生一起公平竞争,让本次科举考试实现真正公正取士。

对于这些名士冠冕堂皇义正言辞的劝说,秦昇一开始还见见他们,随便敷衍几句。

可之后劝的人多了,他连见都懒得见了,气得这些名士在外面大骂他跟自己的岳父杨广一样刚愎自用,不听人言。

到了最后,蓟城中甚至开始流传着一些风言风语,说河北的世家大族为了反对他分榜取士,打算集体抵制这次科举考试,除非秦昇同意废除分榜录取,做到真正公平公正地以才取士。

对于这些话,秦昇只是一笑了之。

因为他很清楚这些所谓的河北名士打的什么算盘。

他更清楚如果双方起点都不一样,那么让他们公平竞争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至于说河北世家大族威胁说要集体抵制此次科举考试,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世家大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放弃这个掌控河北官场的机会。

之所以故意放出这些风声,不过是为了逼他做出让步,废除分榜取士的做法罢了。

但他绝无可能会做出任何让步。

因为一旦让步,只会让五姓七望等少数几个姓控制朝堂的历史在这个时空重演。

既然这些世家大族想在河北官场有一席之地,就得照他秦昇制定的规矩来。

在河北,他的规矩才是规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