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相国在上 > 015【惊天】

相国在上 015【惊天】

簡繁轉換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7 来源:源1

015【惊天】(第1/2页)

今日是每月两次的大朝会,与常朝的区别比较大。

大朝会的仪式性质更强,主要是给五品以下官员一个面圣的机会,因此极少会有人正儿八经的议论政事,一般都是走个过场,顶多公布一些已经形成决议的朝政方略,亦或是当众宣布部分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调动。

而天子和衣紫重臣商议国事,这是常朝最基础的职能。

按照薛淮的理解,这类似于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一如他的预料,天子沉默地坐在龙椅上,侧边那位大太监正在宣读几件重要的国事决议。

咬文嚼字,诘屈聱牙,听来令人昏昏欲睡。

薛淮心里藏着火,这会自然没有乏意,其他官员却不一定能撑得住。

比如站在薛淮左前方的那位三旬官员,表面上他在无比认真地倾听,实则已经神游天外,若是没有意外情况,或许他能一直出神直到朝会结束。

他让薛淮想到前世少年时那些可以站着睡觉的同学们。

而这位奇人右边的另一位官员,此刻无比认真地听着那位大太监抑扬顿挫的诵读,其神态之虔诚,和奇人犹如两个极端。

薛淮的视线继续右移,最终停留在侍讲学士陈泉的脸上。

对方正好也在看他。

两人视线交错,陈泉下意识挤出一抹微笑,他以为能够得到薛淮的友善回应,然而他只看见一双冷冰冰的眼睛,甚至还带着几分明晃晃的杀意。

这一刻陈泉不禁恍惚,心里猛然生出一种错觉——大难不死所以性情改变的薛淮只是虚幻的假象,这个愣头青实则从来没有变过。

究其原因,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泉太多次看见薛淮这样的眼神。

他瞧不上薛淮只会一味邀买清名,对方则当面讽刺他惯会投机钻营,有辱翰林院这般清贵之地。

恍惚之余,陈泉又觉得安心,这样的薛淮对付起来易如反掌,随便挖个陷阱他都会跳进去。

薛淮大抵猜到陈泉的想法,心中暗自冷笑两声,希望晚些时候这位侍讲学士还能这样想。

大朝会的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过去大半个时辰才告一段落。

按照以往惯例,这算是给百官一个稍稍松口气的空隙,同时若是官员有紧急事项禀奏,也可趁这段时间请奏。

殿内一片沉静。

直到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臣翰林院编修薛淮,有本请奏!”

那位神游天外的奇人瞬间睁开双眼,好奇地看向薛淮,站在他右边的虔诚官员则稍稍右移,似乎想离声音的源头远一些。

陈泉眉头皱起,不解地看向薛淮。

左前方的刘怀德回首望来,目光中浮现担忧之色。

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七品编修,肯定不会引来朝臣们太多的注意力,但是当这个人是薛淮,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探花郎,是这两年在朝中横冲直撞的愣头青,是近几日风波主角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脉,便足以吸引不少人的兴趣。

殿内的气氛悄然发生变化。

端坐龙椅的中年帝王微微眯眼,那位大太监登时心领神会,上前一步高声道:“准奏!”

薛淮神色肃然,按照规制先迈左脚,笏板竖执,稳步前行。

在距离御阶大约七步时停下。

站在这个位置,等于置身在大燕王朝权力核心之中。

他前方是御宇十八载的大燕至尊,左边是以首辅宁珩之为首的文臣,右边则是以魏国公谢璟为首的武勋。

薛淮目不斜视,望着身前三尺之地。

“既有本奏,缘何不言?”

上方传来一个沉凝的声音。

与此同时,站在前列的衣紫重臣们大多看向薛淮。

工部尚书薛明纶面色如常,心里却隐隐有些期待。

这几天薛淮没有去找沈望,薛明纶自然有些失望,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沈望出手,光凭薛淮一个人不太可能掀起波浪,谁知这位远房侄儿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居然敢在大朝会上直接跳出来。

至于薛淮请奏何事,薛明纶轻易便能猜中。

在他身后两排的位置,翰林学士林邈默默地攥紧袖中双手。

果然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薛淮不过老实了几天,这么快就暴露本性,只望他今日能收敛一些,莫要闹出不可收拾的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15【惊天】(第2/2页)

众目睽睽之下,薛淮酝酿好情绪,缓慢但是洪亮的语调响彻殿内。

“臣翰林院编修薛淮泣血陈情:忠魂未冷骨先寒,直臣良吏竟遭污!”

这个开场白让林邈的面色瞬间一变,心脏猛地抽紧。

“今有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顾衡,举一纸妄言污臣父清白,臣请以九重雷霆荡此妖氛,日月可鉴,金石共证!”

薛淮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听到这句话后,站在文官中后段区域的顾衡登时成为周遭视线的焦点。

这位工部郎中维持着面上的平静,心中却已是巨浪滔天,同时还有浓浓的不解:不是说薛淮性情大变,已经懂得明哲保身?为何他还敢用如此激烈的言辞,难道他有把握帮亡父洗清罪名?

薛淮微微躬身,仿佛是因为愧对亡父,但他的语调依旧无比坚定,没有半分迟疑:“臣父于扬州治水,血汗浸堤,后迁大理寺卿,雪案埋骨。纵九泉寒彻,犹怀‘宁教青史无我名,不令民舍少片瓦’之志。今顾衡弹章所指,竟污贤臣谋私利,以鼠目度龙虎,执蝇矢污青天!”

顾衡心中一颤,竟觉得双腿隐隐发软。

薛明纶的神情终于变得肃穆,他没有去看薛淮,只是细细品味着这篇奏疏的开头。

文臣班首,那位首辅大人目光淡然,似乎并未因为薛淮的愤慨陈辞而心境波动。

此刻薛淮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他眼中的沉痛毫不作伪,继续高声道:“顾衡奏章满纸‘贪墨舞弊’,然工部存档煌煌,御批朱印粲粲!太和八年扬州河工银两尽铸铁骨长堤,工部岁考‘河工最善’!顾衡竟敢指御批为伪,污圣断为虚,非但辱臣父清名,实乃僭越谤君!”

刘怀德的神情略显激动,默默赞了一声。

顾衡面色转白。

薛淮终于挺直腰杆,斩钉截铁道:“《大诰》尚镌‘诬良者剜舌’,陛下曾赐臣父‘忧国忘身’匾——今臣当殿请取此匾悬于午门!臣愿与顾衡殿辩,若证实臣父贪墨,臣愿代父受斧钺之刑;若证虚妄,请陛下斩顾衡于匾下,以清浊辨忠奸!”

当朝殿辩!

此言一出,很多官员不由得想起过往那些出自薛淮之手的弹章,虽说大多没有下文,但他的文采无人贬低,想来他的辩才也不会稀松平常。

然而这样的方式太过激烈,几乎没有任何余地可言。

一旦薛淮拿不出足够有力的证据,无法当众帮亡父洗清罪名,等待他的毫无疑问会是千夫所指的下场。

但只要他能将顾衡的指控一一驳倒,他就不必再日夜忧惧。

最重要的是,那些想要从这件事中谋取利益的大人物们,被薛淮的突然发难打乱节奏,无论薛淮事成事败,他们接下来都很难有余暇去操控这枚年轻的棋子,让他按照他们的预想在棋局中挣扎。

换做旁人可能没有这样的勇气,但眼前这年轻人是早已为众人熟知的薛淮。

他当然有这般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胆气。

文臣之中,一位年过四旬容貌清癯的官员转头看向薛淮,眼中既有理当如此的感慨,也有几分不为人知的愠色。

他便是薛淮的科举座师,礼部左侍郎沈望。

几天前他从刘怀德那里得知翰林院内发生的事情,一直在等薛淮登门求教。

他知道这个年轻的弟子虽然脾气刚硬,但是对自己的尊重始终发自肺腑,过往那些争论只是因为师徒二人意见相左,并不代表薛淮会忽视他的存在。

他有信心将薛淮领上大道。

不料薛淮仿佛遗忘他这位座师,这几天莫说登门拜望,连一封解释的书信都无。

沈望当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责怪薛淮,他只是没想到薛淮会做出如此不计后果的决定。

至于原因……龙椅上那位肯定不喜欢看到当下的局面。

大殿之内一片沉寂。

薛淮屈身拱手,执拗又坚定地等待天子的回应。

良久,上方那个声音淡淡道:“顾衡。”

“臣在!”

顾衡赶忙出班上前,脚步匆匆,隐约不太稳健。

“你参薛明章营私舞弊,今日薛淮奏请殿辩——”

中年帝王的视线扫过二人,语调听不出半分喜怒:“朕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