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相国在上 > 013【过河卒】

相国在上 013【过河卒】

簡繁轉換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7 来源:源1

013【过河卒】(第1/2页)

“母亲,我始终坚信父亲两袖清风,那些弹劾只是恶意构陷,不过——”

薛淮起身从案上拿起那本卷宗,递到崔氏手中:“母亲看看这个。”

崔氏接了过来,慢慢翻阅起来。

她是大家闺秀出身,虽说久居深宅,却也能看得出这本卷宗里,那些藏在平实文字之中的险恶用心。

良久,她蹙眉道:“这不可能。”

薛淮连忙问道:“母亲此言何意?”

崔氏将那些账册银钱的问题逐一辩驳,肃然道:“自从我嫁给你父亲,家中库房便一直由我掌管,一应收支由我做主,你父亲从不干涉。倘若你父亲当年借着河工中饱私囊,我不可能不知情。这些账目的差额必然存在缘由,而你父亲素来谨慎,断然不会留下这种含糊不清的记录,所以只有一个可能,这些账目被人动了手脚。”

薛淮心中一凛。

他猛地想起薛明纶掷地有声的表态,对方说这些工部的旧档绝对不存在被人篡改的可能。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

这个时代又不存在极其高明的鉴伪技术,他如何能做到这么肯定?

在薛淮沉思之际,崔氏继续说道:“至于石料削减三成一事,这里面同样存在蹊跷。或许你父亲当时在主持筑造堤坝时,确实做出过这样的决定,但他不会说出石减三成以节民力这样的话,因为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大坝可以坚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爱惜子民不假,但他会采取其他的方式,而不是让堤坝留下隐患。”

她顿了一顿,无比确信地说道:“你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岂会行此糊涂之举?”

相较于外面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薛淮当然更相信崔氏的判断,她一定是这个世上最了解薛明章的几人之一。

想到这儿,薛淮问道:“母亲,当年父亲在主持修筑扬州堤坝的时候,可曾留下过相关的手札?”

崔氏眸光一亮,连忙点头道:“当然有,你随我来。”

母子二人当即走出东跨院,在丫鬟墨韵的陪伴下径直前往位于西跨院的松柏斋。

这里是薛明章生前所用的书房,自从他离世之后,崔氏便让人日日清扫整理,房内纤尘不染,各种陈设与书架摆放依旧维持薛明章在时的模样。

墨韵站在门外廊下等候,崔氏从西边书架下方打开一个暗格,取出一摞文卷放在案上,对薛淮说道:“淮儿,这些便是你父亲在扬州任上留下的手札。”

薛淮很快从中找出一本《河工札记》,只稍稍翻看几眼便心中大定,转而对崔氏说道:“母亲放心,我一定会帮父亲讨一个公道。”

崔氏凝望着他自信从容的面庞,一时间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她多么希望儿子能够尽快成熟起来,不求他出将入相,只要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就好。

这一刻她心中甚至生出对那场意外的感激,如果薛淮不是在生死间走了一遭,或许依旧不肯收敛锋芒,那样下去迟早会成为众矢之的。

朝堂之凶险无需多言,当初夫君若肯听她的劝……

崔氏强行压下那些痛苦的回忆,握着薛淮的手腕说道:“淮儿,你要小心一些。”

“是,母亲。”

薛淮恭敬应下。

崔氏又叮嘱他一番,让他莫要熬得太晚,随即便和墨韵返回内宅。

这一夜,书房内烛火长明。

天光微熹之时,薛淮揉了揉酸胀的眼眶,看着桌上零乱的情形,内心没有丝毫倦意,相反充满前世年轻时彻夜苦读的干劲和动力。

薛明章留下的手札极有用处,薛淮从中窥见十年前扬州河工的诸多细节,而工部旧档卷宗里的疑点大多有合理的解释。

眼下他即便找不到翰林院内消失的卷宗,无法证明工部旧档的真伪,依然有足够的底气应对顾衡的指控。

最大的危机顺利解决,薛淮开始思考这件事的本质。

顾衡的动机可以理解,他身为工部都水司郎中,负责大燕境内各地水利设施的督造,尤其是一江一河及重要支流防洪堤坝的稳固,今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数十万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论相关官员下场如何,顾衡都逃不脱朝廷的问责。

简而言之,顾衡只有将责任推到他人头上,他才有机会躲过一劫。

然而天子不会被他轻易糊弄,所以他绞尽脑汁从故纸堆中找出薛明章的嫌疑,至少要将损失最惨重的扬州府这口锅架在薛明章身上。

那么薛明纶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13【过河卒】(第2/2页)

薛淮起身推开窗户,感受着凌晨清冷的空气,大脑变得十分清醒。

依照常理而言,顾衡作为薛明纶的核心下属,他在这种时候最理智的选择是寻求顶头上司的庇护,毕竟今年夏天的洪水属于天灾,人力终有穷尽之时,只要薛明纶愿意帮他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后果肯定不会太严重。

而站在薛明纶的角度,顾衡突然发难很容易让朝野上下误以为这是他的授意,甚至连天子都因此责问于他,因为他和薛明章同宗同源,堂堂工部尚书怎能连亲亲相隐的道理都不懂?

或许这就能解释薛明纶为何要将那本卷宗交给他。

如果顾衡的弹劾是薛明纶的授意,那他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哪有一边弹劾老子一边将证据交给儿子去寻找破绽的道理?

“看来工部并非铁板一块……”

薛淮很快想清楚薛明纶的处境,顾衡将他架在火上,这个时候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进退失据。

倘若薛明纶对顾衡出手,极有可能动摇他在工部的根基。

若顺着顾衡的心意,他又无法向天子交待,更不必说薛明章离世多年,他怎能在已故族人的头上泼脏水?

于是他将那本卷宗交给薛淮,并且对他多番提点,希望这个远房侄儿能够扭转局势。

往更深一层去想,如果顾衡不是薛明纶的心腹,那么他是谁的人?

薛淮感觉自己终于触摸到事件的一部分真相。

有人针对工部和薛明纶挖了一个坑,先是让顾衡跳出来将盖子掀开,而且一出手就是针对已故的薛明章,这样天子和朝廷就无法漠视,肯定会顺着这条线查下去。

至于最后究竟会查出什么,没人能够断定。

而薛明纶助薛淮一臂之力,恐怕不只是为了妥善解决此事,多半是利用他的清流身份,彻底将水搅浑,让局势变成一片混沌,甚至最后有可能演变成清流和宁党的混战,如此一来朝野上下的关注点就不会集中在他身上。

这就是所谓的党争。

联想到薛明纶让他去请教沈望,薛淮的思路愈发清晰。

现在他还有一个疑惑,宫里那位天子对此事态度如何?

薛明章短暂的一生光彩夺目,这离不开天子对他的器重和赏识,尤其是太和七年他上书请求筑造扬州沿江堤坝,当时几乎是天子乾纲独断,下旨命户部、工部与河道衙门相助,让薛明章得以施展胸中的抱负。

后来薛明章被擢为大理寺少卿,短短一年多又晋升大理寺卿,世人都以为这将是本朝一段君臣佳话,却不料薛明章英年早逝,据说天子扼腕良久,并给予薛明章极大的身后殊荣。

但现在是太和十八年。

本朝天子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不少大儒称颂圣君临世,如薛明章这样的忠贞能臣不在少数,那时的吏部尚书宁珩之亦非如今权倾朝野党羽无数的首辅。

当年朝廷可谓振鹭在庭政清人和,大燕国力蒸蒸日上,俨然太平盛世之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和事情都在发生变化,天子亦不例外。

他依旧牢牢掌控着朝堂权柄,身周奢靡之风却在日益加剧。

如今除了手中的权力之外,其他事情或许很难引起宫里那位的关注。

薛淮的思绪回到扬州贪腐案本身,天子绝对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而且薛明章是他亲手树立的忠臣清官,而且已经离世多年,要是毁掉薛明章的金身,同样是在打天子的脸。

但他居然没有驳回顾衡的弹章。

那么便只有一种可能。

天子也想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何人在装神弄鬼,想知道对方意欲何为。

至于薛家众人的命运,这自然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外面天光大亮。

薛淮静静地望着庭院中萧瑟的景致。

天子也好,薛明纶也罢,乃至还有那些他不曾接触到的大人物,他们是站在棋盘边的人。

而像他这样的年轻小辈,在他们眼中自然是可以随意安置的棋子。

但——

“容许我这次效仿你的一往无前。”

薛淮喃喃自语,他这句话当然是对冥冥中的原主而言。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他却不能继续乖乖做一名棋子。

无论能否破局,他总要尝试一次。

既为薛家人,亦为他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