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24下子

清末1895看观你好 24下子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24下子(第1/2页)

到李府去见老师,介绍锦州屯田事,直言铁路不通,陆路损耗严重,海运又无法控制,不能急只能等。所以回来,听教诲,招人才,做交际,开眼界。

李大笑,也不去管,此后张克无事常在左右,端茶倒水,接客,观政,交际,谈论学问,等事不停。

1895甲午后公车上书始。

外有两三年间,朝,台,青岛,旅顺,广州湾,东北(中东路修建),都遭到外强侵入,1898上半年陆续正式补发合约(本时空旅顺没合约)。内有康有为,梁启超等(帝党,地方派,投机派)为代表的维新派通过上奏,鼓吹,见面,等影响光绪帝,1898年6月新政出台。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是在削弱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冗官一般是利益既得者,维护中央,就是维护自己,是中央收买走狗用。

任用维新人士。自己上位,在中国做权臣,英国克伦威尔主持国政,拿破仑也是先拿军队后登基。都差不离。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矿原来是中央的钱,盐铁专卖没听过?如果大量开发,谁开发是谁的,归地方势力了。

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人才是第一位,维新派自己的人才储备。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君权天授,是话语权的解释,说话的权利,是对思想的解释权,对大义的明确。对手太多,这是争取中间派,沉默的大多数。政治能力的释放。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清贵衙门,他们不是朝廷和地方势力的联合,他们就是朝廷本身,蓝血贵族。不当权,不受骂名,但关系,影响力,你懂就会发抖,不能直视的存在。

做为李鸿章,一看就懂,知道他们玩死自己就在眼前,但对自己好有利啊,好希望他们能成功是怎么回事?

李鸿章没有明说,但是张克明感受到了。

张克劝李鸿章帮维新派,李言我强,彼弱。事如果成了,对方以小制大,必然猜忌相斗。不如静观其败,从容收拾局面。

李鸿章本身就是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所有的改革对他都很有利,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果维新派失败,那么为什么失败呢?必然是慈禧为首的保守势力进行了强行镇压。这也是一种对手对自己的削弱行为,是中央权威的一种坠落。

随着中央权威坠落,那么它就只能使用硬实力来做事,软实力的下降会和北洋随着甲午失败而失去的影响力再平衡,

张克就陪着李鸿章这样坐着,看着,等着。两个多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是傻子?慈溪玩政治厉害,七月,直接将李鸿章踢去巡河。你不去?那就跳出来,当靶子,为别人火中取栗。

李鸿章不愿意翻脸,要不然还不如直接支持维新派。只能离京而出

遥遥的观察中央局势。

二个月的时间,维新虚君派和保守皇权派(后党)双方的矛盾正式激化。9月份。皇党发动政变不成,反被后党发动政变清洗。

争斗的双方一方面是传统保守势力,一方面维新派代表的是新兴势力。作为三年前还不存在的新兴势力,他的根基实在是太薄弱了。面对传统保守势方的反扑。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

维新派的影响力,基本上就完全随外部势力影响变化,外部势力对国家进行攻击,国家沉默大多数就支持维新势力。

但此时刚刚把对列强的卖国公约补齐,只有旅顺的问题悬而未决。俄国没有动作,失去了外部势力的支撑,国内的根基就那么点。

随着维新派最后的希望。拉拢作为中间派的新式军队袁世凯一部发动政变。

影响力不行,我比行动力,决心,玩狠的。

袁世凯判断局势,五部新军,两个中立观火,两个反对,胜面小,直接投了,反手告密。

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新派(地方势力)在北京骨干力量被杀头示众?警告,警告!

正式打击结束了,皇党维新投机派的存在,剩残余势力蛰伏。中央传统势力重新凝聚掌握到了慈禧手中,开始在中央压倒李鸿章。

(历史上李鸿章巡河回来,一脚直接给干到两广去了)

皇党和后党,他们本身都是皇权派内部的矛盾纷争,只不过因为两种想法方向,权利交接反复,长出了两个头。

本来李鸿章作为皇权之外的权臣势力,是想趁着这两个头打架。夺取好处。谁想两个头打架结束了,重新变成了一个头。

身在地方,失去了话语权,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拿到话语权的皇权派压倒,除非直接反,要不然没有办法正面对抗中央的话语权。

能对付话语权的只有话语权,当中央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地方势力是没有回旋空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4下子(第2/2页)

虽然慈禧统一了中央的话语权,但毕竟不稳固,这时候是很记惮李鸿章的。

张克没有一起去巡河,随时会传铁路桥架好的消息过来,后面已经修完了,过桥直接到锦州,随时开始大规模招收移民,粮食,物资早就在准备了。

就待在李府听消息。

知道李鸿章短时间内回不来啦,局势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巨大的变动,就打算直接查看铁路修建去了。

张克向友文告辞。友文却沉默了一下说,你等一下,我去收拾东西,和你一起走。

上了火车,有文才说道,“族叔不在北京,我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李鸿章族侄)我毕竟只是个族侄。

你建议中堂直接支持维新派的事,在现在看来确实金玉良言。

以前我很佩服你能做事,但我现在越来越佩服你了,族叔身体早年打仗一直有老毛病,家里堂哥都些没出仕怕招摇,我不想回老家,我将来想跟你做点事!

你知道吗?4月份和德国签合约的时候。私底下还签了一份合同,要从德国购买一些机床。增加自己的机器制造能力。这些机床是安排下面的人暗中负责采买的,也可以***械。这批机床现在已经到了天津,中堂河道巡河,没有电报,交流不畅,所以这件事情还不知道。”

话说到这里。张科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不会负师傅的,也不会负你。”给李鸿章写了信。直接说自己知道这批设备来了。等着用,把设备从库房提走到唐山去了。

随着机器来的还有德国的技术教师,直接安排工人安装机械,开始学习***支,子弹火药,相关厂子的架设。

李回“知道了”。

10月,桥通了,立刻安排开始移民。抓时间的尾巴,不久天就要冷下来了。

赵长发准备接收,李在道去帮忙,监督,组织。田卫队和屯田队,新起的名字,刚开始要低调。

这一年在北京有很多交际连络的留洋人才住在唐山过冬,明年开春过去,有很多逃到租界去了,自己明年在东北站稳了,就考虑过去。

稍有稳妥,已经11月了。张克回到天津上船。去上海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盛宣怀,这个时候管理全国的铁路系统。正在上海开设银行,为铁路筹集钱款股份。

盛宣怀落第不中的童生,1870开始跟李鸿章做幕僚,二十多年,帮助李鸿章一直发展洋务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

甲午之战,北洋的海军覆灭,盛宣怀很自责,他曾经在青岛办现代船运,蒸汽动力,和洋人多打交道,海军的船他经手不少,曾经请求辞职,但是李鸿章不许,很看重他。

1897他开始负责铁路建设,是詹天佑老上上上级了,为了筹钱到上海,开银行融资借贷。

张克建的唐山铁厂资金,他没管,但出钢轨了要销售,他作为铁路总局方面要采购,没钱要融资,他在忙这个,今年以来张克没在铁厂,但打过交道,见过面。

“老叔近来可好?”

“君泽,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忙东北的事吗?”

“我心中忧虑,来找老叔开导啊!”

“你的才华我也是认的,有什么事,你和中堂解决不了,我能帮忙?”

“我也不兜圈子,大清皇室,旧居中央,手握东北,有所平衡各个地方,才能坐得稳位子,我打算在东北,成军20万,以抗日俄,如何容得我去?如今人少,中央又有动荡,才未有作为。

中央忌惮老师,而巡河不止,不能归于中央,叫我如何得安?”

“哎,三十年洋务才渐渐日兴,甲午一战而衰,万里海防空设,你建好铁厂,我修铁路,以东北建起陆军,把陆权保住,才有生机,要不然有亡国之危。事未办成,只有铁厂,路,军未成,看不见效果。

维新变法以来的新派力量被政变一扫而空,中央没人,我有什么办法?”

“我想把京汉路停掉,修天津到济南,锦州到天津直到齐鲁之地,以外制内,一年运百万之民入东北,两年,我只要两年就可以控制局势”

“断东北,就是挖死穴,建成困龙局。上面一定会拼死反扑,你想好了?”

“是”

“中堂什么意见?”

“我写信过去了,没等回话就过来了,事变前,我劝老师助新党,老师考虑太多了,我辈为了国家建成工业,不惜一死,何惧得失?只要你点头,老师是有决断的人。我拿信立刻去见老师,面呈利害。”

根据我的观察,盛宣怀有大志,从李鸿章,袁世凯,清庭,一直向上不停,做事不停,不在乎其他。

“好,我写信给中堂。”

“请大购军械”打算掀桌子,还在乎啥?应急的手段拿出来,输了钱砸在手里,才叫笑话。

行啦一礼,拿了信,立刻起身去山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