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34变化

清末1895看观你好 34变化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34变化(第1/2页)

人沉浸在思维里时,一念千里,转瞬十年。而在现实之中,再宏大的计划,再令人热血的进程,都不过是日复一日的苦熬。

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什么,那你最好提前做规划。否则事到跟前,你可能什么都做不到。

张克一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年来也不觉得自己空负年华。

自从3月份到营口,盖州开始驻扎以来。

看着地图和情报,也很明显感觉到俄国无意在此时大规模从海边登陆,去年在关外铁路的阻击和破坏只是保险和尝试,为了确保大部队进攻哈尔滨的顺利。

战争是人多打人少的游戏,俄国在西部利亚铁路贯通前是不可能在远东占据优势的,看现在北部的拉锯战,俄国并不急切,这次只是为了在北方狠狠地撕一块肉下来,占领旅顺是为控制海疆保持压力,锁住外国进入渤海湾的可能,防止清朝使用海运,虽然铁路开通了,但也聊胜于无。

俄国的海军船队规模并不支持他可能的大规模海路行动,俄国在工业国中只是一个后发国家,没有广大的殖民地,也没有需要往来于殖民地,或者贸易的庞大运输船队。海军并不出色,只是象征性的发展了强大的两只舰队,但光是负担舰队便让俄国的财政雪上加霜。

这些昂贵的战舰很明显不能用来支持大规模陆军登录的后勤运输保障工作。

此时的技术能力是不能做到大规模海上突然登陆的。张克只是在海边设下警戒哨岗,部队离海边数十里驻扎,就不会被偷袭,然后呢?

不能大规模进攻,从张克意识到,再到战争结束,到何时?如此漫长未知的时间,需要让张可一直等待。忙碌的生活突然闲暇下来。

有的时候,统领军队需要的是威望,张克带领这支上万人的年轻部队,他是有这个威望的。

细节上的东西,他有经验,上去帮忙,反而会越帮越忙。作为一个部队的主官,他最大的责任是要为这支军队指明未来的方向。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后,张克有了行动,他将部队分开,混编为三部分警戒的,训练加防御。驻地的建设和后勤。剩下一部分在驻地附近开始开荒种田,一段时间一轮换。

他对将士们是这么说的。这次来东北和俄国人打仗,生死不知,每个人都有田拿。乖乖的等着官府给你们分田?谁知道官府会不会安好心?作为你们的老大,我要为你们负责。为你们安排田地。

哪怕是军响比较高的宋庆余部,也不会拒绝一份可以传家的田产。

就这样的愉快的决定了,开始了。

漫长的不知前路,生死不明的等待中,沉闷的氛围开始活跃起来,死气沉沉的士兵眼中开始有了活力。这正是张克想看到的。

在这决定之前,张克最想要的其实是训练和培训,讲课讲道理之类的。但是实践后却发现太理想了,想要训练,就要有高昂的军饷来支撑,奖励和惩罚才能,规划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体能的训练需要大力的后勤支持。

自己坐镇这边,都可以想象的到此时的北京,满清中央和天津李鸿章,一边按耐住恨不得想随时干死对方的心情,一边默默的拼命给自己的部队增加后勤装备。

清庭拼命装备八旗,而李鸿章则武装袁世凯。当俄国的入侵结束,这两股力量还会争斗,谁知此时的战友,将来会不会刀兵相对?

没有北京、天津的后勤。如何实现教育?如何实现训练?空口白牙让张克去改变士兵吗?

人之所以不迷茫,是因为心中有目标。张克想要人们过得更好。国人,国民的性格是很好的,在最内卷的社会中进化出了最实用的思维模式,能有所流传的东西都少不了丰富的内涵逻辑,贴近生存。他们沉默,他们也能忍耐。给他们不同的选择,他们都能走出不同的路来。

为了让他们活的更好。张克决定带他们去寻找希望。都是壮年的小伙,在这里空耗时光,不值得。

拜托友文抽出一些后勤力量,来输送补给时给营口这边输送了农具种子。一切都开始忙碌起来后,张克才在闷闷中走出来,看着日日变化的周围,人们心中都会安定的,听大家一起畅想未来,是最美的时刻。

士兵信任他们的将军,绝对不是因为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训练会让他的士兵服从,仅此而已。士兵信任长官,是相信长官心里有他们,如此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34变化(第2/2页)

到了下半年,唐山2号铁厂的煤体矿石供应问题,已经解决,产能释放,完全投入使用。大小三个铁厂,一年出产6万多吨钢铁,出产比例大概4万吨钢,2万吨铁。这4万吨钢去掉些机器使用,一年能修300多公里铁路。

去年一年天津到济南350km铁路本该已经完成修筑,东北战争的突然爆发,让铁路总局改变了计划,先修锦州到新民再向北的铁路线,以支持军队的后勤保障。

这段铁路400km左右。经过大半年的修筑,被辽河阻隔,要修到四平隔着辽河对面的地方,还在赶工。一方面在计划修铁路到新民后,就开始请外国桥梁专家开始设计建造渡过辽河的大桥,但估计最少也要一两年时间,将来转头去修山东境内的铁路。

随着北部战线,袁世凯与俄军在哈尔滨和长春之间开始僵持住,北京和天津的形势都有所变化。

天津继续想要增兵,不断稀释东北八旗的数量比例。而北京则想减少增兵,增大武器供应。现在防线上的清军大概有11万一线部队,6万二线。袁世凯12万人,一年,时间增加了四倍,清军八旗5万人。

不是没人,而是没枪,清军八旗5万人,一年多来武器更换,人手步枪,袁世凯部只有四万支。满清还是有底蕴的,虽然不为国家出钱,但自己的小家还是要顾的。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感觉到可能必有一战。张克也开始详细了解,东北八旗军屯的制度,为政治瓦解八旗军屯,分裂东北八旗军屯做上下层的阶级情况调查。

满清自努尔哈赤在辽东立国,实行联盟部落体制,这松散的体制,就是为强势部落领导所有部落设计的,虽然强势但不能吞并其他部落,人口密度,路程不允许太精密的统治机构。

那大家各玩各的,时间久了谁还在乎什么名义上的领导部落?需要不停地会盟,联合出兵,争取更大的受益,黑帮带小弟模式。

后期满清入主中原,为了保持东北八旗的野性,关心族人生活?不不不,为了有好兵,吃怕了苦,去拼命,也想要出路的地方才出好兵,所以不能让东北同族日子过太好。

禁边,禁商,禁移民,这种政策就是为了让东北社会固化不变。统治稳定,不出事,有好兵。

东北满清军屯,负责统治的,上面年年有关内中央的赏赐,下面有民众当牛做马,有不服的,北洋供应的枪炮也不是玩的。就是因为如此残暴的统治,所以注定上下离心,战力不堪。

打仗的事,填沟壑的事,上面能干?下面抓丁没得说,打完了,这部分人命运如何?当起老爷,还是变回牛马?

有多少人变老爷有多少人做牛马?总有不服的,受苦的可以拉拢,关外700万大部分都是牛马,拿出政策把下面民众拉走,上层直接用军队比例压制,东北将不平而平。

调查底层生活水平,收税标准就是必须的,要心中有数,一调查有些难绷,社会水平差,看天吃饭,看运气活命,哪里有什么标准?人治而已,老爷们根据自己的剥削水平,把所有剩余拿走,让民众在生死线上争扎就对了。

从山东到关外的移民计划,去年原定的100万没完成,大概有70万的水平,今年赶在七八月份前移民50万,后半年会停。

尽量让移民一年后就可以养活自己,减轻压力,今年农忙时节,就有去年的第一批移民可以有剩余粮食上缴税租,但刚开田,粮食产量不行,有50万人的户口上税,收获15万人口粮左右,到明年这数字将超过60万人的口粮。

有这60万口粮就可以维持移民粮食消耗大头,后年,大后年凭借消耗战,就可以对东北八旗军屯打出碾压局,但有这必要吗?一场大规模内战,让俄国看笑话,捡便宜,横生波澜,产生变数。

有识之人,都该明白,关内逃荒移民到关外上百年了,清朝成立都两百多年了,民族融合,看地地道道说满洲话还有多少?再是封禁,交流消息还是不断的,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确实无法拉拢,但关内内卷,关外也少不了,内斗失败,不如意的,心里有恨,有仇的,只要愿意拿出好的民族政策,给出路,给盼头,平息大乱,不是太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