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0忧虑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0忧虑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50忧虑(第1/2页)

1906年张克和李爱莲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名字叫张慢谣,张克考察之余听到民谣,意境宽广,歌声婉约动人,语调沉缓,很是喜欢,因此得名。

36岁才得到第一个孩子,为东北事,心中无日不焦,夫妻聚少离多,李爱莲纵然贤惠淑德,但大家小姐,怎么受的苦去?

张克在民间,军营辗转不定,野外风餐,借宿,舟车之劳,骑马颠簸之苦,只为身边有女人照顾?夫妻事?只有多方不便,彼此拖累而以,聚少离多,事业方定,关于人身安全,刺杀的考虑,权威日重,名声大了,官场陋习,下面顾忌多,表演应付日多,也就不再亲身考察,也自己考察不过来了,多看各部门报告,东北情报局报告,私人关系小报,来掌握局势,大家开会讨论来发行政令。

井中蛙,不出井不知天日之广大。

世间人,不读书不知世界之繁复。

不在高位,忠于谋职,不知忧虑。

资本想要成长,就必须要嗜血。只有血肉的滋养,它才能茁壮成长。东北军屯,茁壮成长依靠的是移民们的田税。

而在东北日益增长的工业。其增长的源泉自然就是工人们的血汗,哪怕张克用移民的血汗,政府收的田税,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整个生态环境,负担隐性成本。

各个工商行业的发展还是少不了,工人化作燃料的推动。

从关内大量招收人员,签合约拉到东北这边来当工人,

待遇环境可想而知!

工业最开始的时候,每一分钱背后都有一份血腥味。

张克是不能管的,因为这时候管就是在掐工业发展的咽喉,每增加一分成本,将来在面对日本和列强的工业品竞争时都会增加一分失败的可能。

如果竞争失败了,不光光是工人,那些付出了汗水的农民,所有人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张克有时会想到见老师李鸿章时的场景,李鸿章说真虎狼啊!是说给他听的吗?还是说吃人的世道?

他第一次去见李鸿章说起,在日本破产失地,只能乞讨,活的不人不鬼的流民乞丐。

自己当年是在说给李鸿章听吗?还是再说给自己听?

时常会恍惚,不知今岁明朝,自己所去者,所向着何处?

想起自己当年见民间疾苦,言说求个天下大同!

而在关内,袁世凯开始整合关内势力。

负责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和铁路总局三个官督商办,官私纠缠不清的现代工业系统,利益关系网络,犹如老树盘根一样的的洋务实业第一大山头盛宣怀。

据收到的消息,盛宣怀在袁世凯上位总统后,本来只想把不怎么挣钱的电报局系统交给北洋政府直接管辖,算给个面子,利益交换,然后把轮产招商局和挣钱的铁路总局还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商人的算盘总是打的特别划算,自己想着吃肉,扔块骨头就想打发政府。

舍公而利己,不外如是也。

他袁世凯这个总统可不是公家的,袁世凯这个总统是他自己的!

看起来是个公职,但实际上这是个私职。

所有的军人都是他的私军,所有的官员都是他的幕僚。

盛宣怀的算盘是按清朝,朝堂的利益交换来的,公私两分,自然吃了大憋。

加上袁世凯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两个两个山头开始碰撞,山头碰撞的结果,自然也是毫无疑问的鸡蛋碰石头。

盛宣怀撞上冰山后,待袁世凯发布命令,把他完全架空,他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到底得罪的是谁?事情究竟怎么回事。

最后直接告罪出海,求得保命而已。

在李鸿章时代,盛宣怀作为***身边最近的人群,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政治错误?判断风向错误?是有意误导?还是利令智昏?或者什么不为人知的阴私?

一方面看清楚政治形式的北方官督商办,北洋产业陆续被袁世凯收入囊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0忧虑(第2/2页)

私下的,公面上的上下其手,一番利益分配自然是少不了。

背后的那些股份怎么打理,也是袁世凯后面自己的事儿。

盛宣怀一个人,光是铁路总局就挣了多少钱?号称清末第一的财神。得罪他一家,得到整个系统岂不是美事?

纵然官夺私产有些不好听。但夺了也就夺了,又能如何?

出头的椽子先烂,左宗棠一死,胡雪岩不也就没了吗?

李鸿章不在了,盛宣怀还不知趣,最后留有命在,该感谢民国,时代救命了。

后面慢慢的,开平煤矿,天津制造局,包括唐山铁厂纵然表面上什么都还没变,但是背后的股份股东,却变化不小,退股,换股的大洗牌,凡人如何看得到?

袁世凯集团一口下去,原来的老股东还能剩下多少?

将来企业的盈利也不用交给原来的股东了,直接上交北洋系统,袁世凯的总统府。

所有北方商业工业,总统府的供你不上你做什么生意?能做大?换言说,给总统府上税,上面就罩着你。

整个袁世凯北洋,开始变成政府强权,军事强权和工商业强权的结合体。

像日本一样的军政商结合一体的超级政府,恩,超级小政府,参考三权合一的老美。

政府就是可以慢慢把厂子背后的一些不参与经营的股东股份吞掉,但是实际关于经营企业运作的管理部分,它是不能接手的,因为北洋政府没有那个人才,双方必然会达成合作。

只是把原来提供资本金的一部分关系不硬,新朝旧贵们的股份给新权贵们挤掉,占有掉了。

也是工商业厂子开始变成北洋的钱袋子,和农税一起撑起北洋政府的财政。

农业是没增长可言的,太卷了。

想要多挣钱提高政府财政,就得给工商业站台。

临近过年,完成对工商业的洗牌整合之后,就开始和海外输入商品,在从青岛到济南,然后向内地输送外国工业品的销售商在铁路线发生矛盾。

进而派兵干预,强行设立关卡,要么你就老实交关税,你把税给足了,北洋军人心里有秤,合适了就让你的货物过去,不合算,就别想了,内地的市场和你无关。

你要是不愿意多交税,对不起,只有给我北洋上过供的企业,才可以沿着铁路在内地销售。加上天津海关,北方去掉山东半岛,列强侵腐,占据一千多万人的市场,自己保留了,黄河北边剩下的五千万人口左右的市场。

此举引起列强们的广泛抗议。

但袁世凯手握重兵也不是吃素的,只是置之不理。

海关的钱不交,我中央和你有一分钱关系?

没有海权,沿海边打不过你,我在内地也不能跟你掰掰腕子?

如果掰不了这个腕子,那这个总统迟早也会当不下去的。

因为财政不允许,养不活手底下的士兵,士兵将来还不把袁世凯自己给吃了呀?

于是英、法、德日1907年开始在沿海,南方发力,南方广东的革命党,内部有一些山头突然变得强势起来,财政宽裕,不缺武器,手段也变得暴力起来。

在青岛以南沿岸地区开设的工厂,如果和列强进出口的商品,起不了多大冲突的还好,若是起了冲突,都是难逃一劫,黑帮上门,那是少不了的。

而这些山头凭借着,倒卖海外列强的商品向内地销售。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大肆扩军,扩充军备,吞并小的山头。彻底开始压倒本土化的地方工商业势力,从最靠海的广东为起点,向内地广西,江西,安徽,湖南,浙江等部分地区做扩张。

在上海尤为表现的激烈,汇集了太多的势力,上海毕竟一条大江连接直到四川的汇合口岸。

各方势力牵扯的实在是太广,海外列强商品一时间还不能完全压倒内地,因此这里只是纠缠不休,各方势力分庭抗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