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5决意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5决意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55决意(第1/2页)

大家一定要记住,农业部门是所有工业门类的上游,吃饭是老百姓的天。

随着山东半岛山,战线僵持,北洋袁世凯政府开始财政困难,辖地内开始粮价上涨,前线的军饷和后面工人吃饭,都开始出问题,是有人囤积居奇?还是自然现象,谁说的清?要知道百分之一的人吃不饱饭,粮价就敢上天,翻倍的往上涨。

在舆论上,政治上,地主贵族,开始压倒新兴工业集团。

袁世凯怎么调和?前面说了输掉的结果,一时收住场子,后面也会有大的政潮,后续余波,局势怎么发展?他可以控制局面吗?想拿着军队拉拉偏架,军队看谁的命令?在混乱局势中,不看谁给的钱多吗?

现在的局势就混乱了,那袁世凯就只能随风倒,他随风倒,新兴工业集团算什么?咽下这口气?输掉了这仗,就输掉了市场,本来日本就渗透广大南方地域和沿海,输出工业品,又有本国市场,再拿到德国的份额,山东1000多万人口规模收入囊中,一增一减,将来迟早彻底压倒袁世凯的北洋工业集团。

直说了把,知道有差距,但现在是差距最小的时候,赢不了也就没下次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什么卧薪尝胆?尝个百十年后再来?这辈子还有机会吗?

说这些废话的人,纯粹骗骗哥们的。

这仗就是北洋的气运之战,输了,人心一散,就是下坡路,人心思变了。

人心思变,还能变到谁身上去?不顶事的地主老财?让这些自负良才,留过洋,读过书,开过眼界,认为是国家第一流人才的北洋工业集团高层怎么想?我们是工业管理,技术人才,靠的是本事,在哪里吃不上饭?吃你们地主的施舍吗?吃了那就挺不起腰了。

都电话时代了,打电报,不行找人坐火车送信,一天就能到关外,什么时候关内关外的消息,情况,人员往来断开过?

袁世凯“病了”主持不了局面了,下面自然就乱了,投靠地主传统保守势力抱团的,中立观风向的,有野心牟利上蹿下跳的,各种倾向的势力开始抱团,自然也有看张克龙凤之表,表示愿意投靠的。

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早就一直在关注关内北洋集团和日本战况的东北张克集团,立刻发兵两路,一路走通辽,大同,绕道山西京张铁路去北京。一路走山海关,天津,入关。

这是一个囚徒困境的谋略。

如果真的有立场强硬的人,就是不希望张克入关,如果他真的有能量,派军队进行防御。那么,另一个方向会不会被张克入关成功?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万一站队错误了,下场可是很不妙的。

有这个能量去做出这个选择的人不多,绝对都是身处高位的人,身处高位的人去冒这个险,在这个情况背景下,这个成功的概率,真的值得吗?

两路军队8万多人,关卡留人防御,保存后路不说。沿途收编军队,既然放张克进关了,那自然就是已经选择站队了,既然已经站队了,上面给部队发钱,士兵凭什么不拿?当兵的拿钱,东北集团又强势,必然听令。

军官就无法完全控制军队,毕竟军队长官控制军队也是要发钱的。

如果拦了,难道你还有二心?既然要表忠心,那自然张克就可以对军队进行控制。

关内有东北的粮食支援局面自然就会稳定下来。

但是东北帮北洋的忙,直接接着和日本打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东北和北洋加在一块儿,现在也不可能打得过日本。

东北集团控制区现在基本上1500万人口,毕竟不缺粮食,每年大量的进口工业设备,教育等各项系统,都舍得花钱300万的标准工业人口。非农人口比例20%。

也就是说,以东北的粮食产量,每年除了非农人口消耗,支付工资,乱七八糟的,最起码还能出口个七八百万人一年的的粮食需求。

北洋现在全部势力范围,山西加上关中平原,整个河南,河北,去掉山东半岛的部分人口也不过是1亿人上下。

按照传统的农业供给比例也就出产10%的能量剩余养活1000万人口左右。

张克入关,自然而然就知道局面会有多稳定了。巨量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进入关内市场有什么稳定不下来的?什么样的投机商能把如此巨量,而且源源不断的粮食全部囤积起来,抬高粮价?

北洋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现在经营不良,要引入外来的大股东。

大家看看张克这个打算入股的新股东有多大,他可是带着东北1500万人来入股的,东北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知道有多富裕。一个集团如果有了富有,有见识,又有能力的投资人来入伙,要带着大家伙的把公司搞好,那是不是皆大欢喜?除了原来掌权的。

但那又有什么说的?老董事长已经决心要退了。作为北洋最大的控制人,袁世凯他既然控制不了局面“病了”,那退位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

只等张克顺利的接过权利,他就自然而然的可以退了。

当然,作为传统地主贵族势力是不太情愿的。

但就像前面说过的,传统地主阶级这个概念实在是太笼统了,分散的实在是太广泛了,完完全全的一盘散沙。

如果是想所有人一起收紧粮食供应,把粮价提起来,这样的集体行动,既融入了集体,最后还能趁机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那么这样的行动还能勉强玩得转,但如果要是结成党派去对抗一个强人,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除非张克冒大不韪,去侵犯所有人的利益,这时候冒出一个头脸人物来举起反旗。

没有逼到份儿上,张克带着8万军队入关,谁愿意去出这个头?

如果你要做事,你要一股气势。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如此,才能压倒所有人。

当然也是看时代、看背景、看情况的。

张克进京也没有纠结多长时间,因为有的事情,有的政策根本就没法儿纠结,想好了,就是快到斩乱麻,要不然所有的人都求到你跟前,到时又有何益?

在尽快,尽可能的对军队进行拉拢收编之后,直接宣布在河北进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说到近代史上的土地改革,大家一定要知道,二五减租和三七五减租这两个数字概念。

二五减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工业化尝试之后,就像我在前文里说的一样,农业是所有工业的上游,大家发现国内的工业厂子经营困难,没有办法和国外的产品进行竞争。

那怎么样可以提高竞争力?必须要降低成本。

中国的人力成本那就不用说了,其他的成本,那也是各有不同,这里就不细细的说了。

还有被外来商品冲击市场,小农破产,流民遍地,为了农人可以过的好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5决意(第2/2页)

于是有些人形成共识,得出了这个二五减租方案。

意思就是你作为一个拥户,地主,不能从你手里拿走超过25%的佃租。

要知道,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个拥户向地主交租可能都在40%。也就是有这个40%的水平线作参考,张克在关外一开始才敢实行,收取50%的田税标准。

因为关外,毕竟张克进行了前期的开荒补助,而且关外土地肥沃,数量充足,不怕人吃不饱饭。

这个减租政策没有能够实现,失败了。

原因很简单,你有几个师?凭什么让地主老爷们把原来应该塞进自己腰包里的钱,粮食,白白的送给拥户们?

一些政策的提出者是希望拥户们有粮食以后,一方面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一方面这些粮食可以流向市场,降低市场上的粮价。市场上的粮价降下来。工人们吃饭自然就便宜了,工业的成本也会下降。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靠分田分地的政策。才拿下了江山。

逃到台湾的那些人,怕底层的民众揭竿而起,把他们掀翻在地,喜迎王师。所以在台湾实行了375减租。意思就是按田地收税,一块田地政府要按照面积收缴。37.5%的田税。

一个拥户自己最低消耗多少土地产出?如果地主又要缴纳37.5%的税,他在将田地出租给拥户,拥户还要拿走很多粮食。

那么这笔账是无论怎么算,都挣不到多少钱,田价会变得便宜。

然后政府收购田地卖给无地农民,大家都有田种,你田出租价格高,谁去租你的田?

能实行这样的政策,自然是有一定的背景的,毕竟台湾当局是有一定的财富储备,外国援助。

而且日本人离开留下了很多公田。

所以台湾当局才可以有足够的财政和空间来负担这个政策的实行,和人口数量,田地数目都有关系。人少,田地充足,还有钱。

所以只能有一个结果,就是自己种地,自己来交这37.5%的田税。地主自己一个人能种多少田地?自己种不过来的田地,自然就要想办法卖掉。然后卖掉的这一部分田分又会流向一部分农民。

通过政府的财政,先把这些地卖给农民,然后再慢慢的让农民还钱。

以此来达到分田分地的政策目的。

我没详细研究,只知道大概,有错误正常,但意思能差到哪里去?

张克实行的政策和这个375减租的政策内容要达到一样的效果,但张克没足够的钱和田。

要根据田地面积直接收田税。

任何人拥有田产,就需要按照田地面积向政府直接交税,交重税。

必须让地主把地租出去,再收租交税这样的模式,变得不划算,变得无法负担。

逼迫地主们把田地卖出去,不自己卖出去就政府强征。

基层派人主持,把地分给穷人种,每年给政府交税就好了,田和地主就没关系了,政府主持公道,但穷人哪里有钱?地便宜了,也买不起啊!

如此庞大数量的土地,就算是东北财政也负担不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

如果真的拿东北的财政去填如此大的财政窟窿,那将来又要拿什么钱?去发展工业呢?

拿着钱去喂饱这些地主们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用来买地主们田产的这笔钱,作为田税计算,按田地出产上缴的粮食数量,上交到中央政府手中。

中央政府拿这笔钱去开设工厂,然后从政府的工厂里面算股份。

也就是说,直接拿着未来的厂子的股份,去换地主现在手里的田。

完完全全就是空手套白狼。用一些个不存在的,未来的白条,就要把地拿走?

要实行这样的政策,那自然是要打内战的。

避免内战的可能性,想都不要想,这是社会革命。

地主是不会束手就擒,放弃他们的财富和赖以生存,世世辈辈钱生钱的生意模式的。

你不仅拿走了他们大量投资的财富本身,还要拿走他们的谋生方式。

都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张克这样的土改政策,简直是彻彻底底不共戴天的仇恨。

但是张克没有办法,张克必须赢,必须要带着国家赢,必须要为国家的未来,去努力的拼搏那一丝希望。

想要和日本再决雌雄,尸山血海,那也是在所不惜。

张克还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的意志通过政令的发布,实行下去。

几百万,上千万人口将流血。从此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有数千万人将因为这个政策获得出路。

上千万流血的人,自然指的是富农地主们。

数千万人因这个政策得到出路的,自然指的是贫农。

有一半土地的中农,不会因为政策而站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

拉拢多数人去打击少数派。

地主乡绅作为传统的社会统治者。整个生态中的顶级猎食者,自然不是泥捏的。

但他们的总数量不会超过1000万人。再加上拉拢一些分不清楚情况的人,2000万人?

而张克携着整个东北1500万人的力量。工业集团的力量。数千万贫苦农民的支持。哪怕是打个天崩地裂,血流成河,但打到后面一定是一个碾压局。

但这个政策绝对会得罪人,得罪很多很多人。

实行了这个政策,就注定下半辈子不得安稳吧!从此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在背后说坏话,不知道有多少人明里说好话,背地里耍阴招。

此时的时代背景,提升社会生产力是核心,那么收租的,和高利贷从业者,不事生产就是社会**裸的癌细胞。

中国的大义讲职务和责任。维护乡里,秩序和睦,乡绅地主,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时代变了,作为传统精英阶级,不能保卫乡槐,国家沦亡,肉食者未能远谋,不称职了,国家也就在大义的旗下,不能对他们的传统特权给于确认,而是要剥夺,请重新开始,种地或者做工。

很多说怪话的,都在放屁!

这事只能早做,不可不做。

前面多少时间?机会全浪费了!

不愿意醒来,沉迷自己的小日子中,积重难返,到了此时,大家无非一起吃苦,一起熬。

地主多点啥?国家到这地步,你不能出钱,出地,出特权?多少人,命都丢了,如草芥,谁的命金贵?不服打就对了,历史选对的人赢。

信就去做,输了,什么后果都认,别怕死怕的什么都做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