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13前进

清末1895看观你好 13前进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13前进(第1/2页)

张克渐渐从忙到昏天黑地的情况中解脱出来,才又有了心力思考一些东西,发现一些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

比如,派来做教官的两个军官,脸上常有忧色,张克接触过,不像烦躁没耐性的人,却感觉他们很烦躁。这日张克和他们偶遇在一起,主动和他们聊起天来才知道。

甲午之后,陆军溃败。要练新军1895年六月,袁世凯被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地方势力)上奏保举,八月上万言奏章,被光绪帝接见(帝党,加入了强学会,和康,梁结交),年底奕訢、荣禄等(后党)王大臣联名奏请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

袁世凯把三大派系都搞定了。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他们这些北洋武备堂的新式学生,很受欢迎,有不少都受到了提拔。他们虽然没有看轻李中堂的意思,(北洋武备学堂是李鸿章1885年中法战争后,后学习西方陆军,知己知彼的尝试)。

但在这里天天练一些,看不上眼的农民。而且还是借调的,将来回去还有没有好位置了?要知道此时期,和平时代,甚至战时,军队升迁有独特的规矩或者说是陋习。

挑战陋习都会受到传统武官,既得利益者在军队系统中的排挤。

也就是甲午战争打输了,才有了上层的偏帮试用,他们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但旧式军队还是主流。这次袁世凯上书皇上,打算编练新军,规模却也没有多大。军队就那么多,军官的位置就那么些,先来后到,肯定会受影响的。

越是在军队待过就越是明白。军队如果不打仗。在和平的时候,想要升官有多难?一支军队建立的时候,升官是最快的。

他们吃大苦,摔打出来,可不是为了在这里消磨时间。

“看来你们俩从军颇有抱负啊,”笑呵呵的,有打趣的意思。

张克天天忙前忙后,身上传统上官的官威不多,很好接触。

看从无到有建这个铁厂,也知道张克前途远大,所以也愿意说说心里话,你不真诚待人,谁真诚待你?当然最好前提是你们会长期交往。

“当然是有的。要不然,谁去选择军队啊?既然选了军队,就是说刀口上讨生活,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苦哈哈的一辈子有啥意思?”一个火爆脾气的人说道,原虎,张克知道他的名字。

另一人说道,“不知。上官有什么话,直说就是,我们都不是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人”这人叫,王鹏。

“甲午之战,日本伤亡了有万把人?马关条约,咱们赔了2亿8000万两。你们觉得日本还会不会来打?什么时候来打?咱敞开了说话,离开了这儿。说过的话,我什么都不认。”

“现在军队里但凡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日本迟早还会来打。等什么时候来,就真的不知道了。

“那你们觉得袁世凯守得住吗?”

“要是人数差不多还有机会试试。要不然恐怕就不行了。”王鹏想想回话。

“什么意思?你觉得我们怕死?”原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3前进(第2/2页)

张克突然变得很严肃。“我想救国,我觉得袁世凯不是能救国的那个人,不是那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国家不是靠一个将军可以救的。也许我可以呢?你们愿意跟着我干吗?”

没有纳头就拜的剧情。也许袁世凯,不是那个可以求国的人。但为什么你张克就可以?但好歹是个希望不是?最起码说明张克愿意接纳他们,被有前途的人看中,前途不就有了?虽然现在看不到,但人心里有了长久的想法,不再胡思乱想,做事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无知的人可以靠希望来骗过自己。但是聪明人,看得长远的人呢?他们能骗得过自己吗?既然骗不过。那就拼了命的想办法,走出一条路来。或者死在路上。

心里很矛盾。张克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有办法。但他却有些不愿意去证实那个办法。

时间过得飞快,时间到了5月。采购的一套设备开始陆续到位,去年在湖广没见到容宏老前辈,通过朋友联系上了,通过电报联系上后说明情况,他找在美国的儿子去找美国的陈克老朋友,萨尔维--洛克斯,花钱雇佣他。

通过洋行汇钱到驻美使馆,萨尔维交涉,其他人协助,谈成后,直接打款到钢铁公司户头。后续设备也是这样操作。

看的出来,美国公司挺看重挣钱的事,没乱七八糟的,发货速度很快。

两套设备,每套大概小500万两,李鸿章牵头大户已经大概凑了600万,剩下的还在民间凑,没凑齐。

所以有意识的在控制时间,减少压力,第二套不会结不了尾款,不行可以借贷。毕竟有个炉子天天天出铁呢,人看在眼里有信心。(三万设计产能,100吨高炉炼铁,合计80吨,平炉,转炉炼钢。)

钢轨制造四步,冶炼原料,制扎,精整,检验。

冶炼时间,一炉要,24小时左右,只多不少,练好的钢锭塑模,轧制是个流水线,要温度控制,不能堆积,一般来说,同时冶炼钢水的炉子少,塑模扎制工序会闲置,精整检验是小头可以堆积,后期加机床,加人就好。

所以后续扩产,直接根据高炉产铁数据,增加炼钢炉子就是了,理想状态,扎钢机不停,不停换炼钢炉子出钢。现在最限制生产的是,采煤,采铁矿,原材料供应。

轨道,矿车,机器都要上,最重要得上人。

才半年铁厂有一千多人,不算煤铁矿上的。建设厂房,住房的。链接煤矿,铁矿的轨道也建起来了。开始正式按照,工程师的要求改造厂房细节,调试组装设备。

这时候急急忙忙的把20吨小高炉,一台炼钢炉子立起来,做教育的效果显示出来了,很多新人,接触几个月了解了不少,就不会像原来一样,不知所措。

培训,和厂规也有了摸样。慢慢好起来了,不再像原来乱糟糟的,张克也开始插不上手,太多技术专业人士的活来了。

张克能做的是提供环境,帮助,后援,而不是领导。就像在日本时,了解技术,到处跑腿,做好后勤,敬畏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