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8知识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8知识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58知识(第1/2页)

1903年,张克守老师李鸿章的扶持,坐到清朝的一省巡抚之位,后面在清亡民国之际,成为东北王。1921年。在在和苏联谈妥条约,把局势稳定住以后,张克在中国的权力,已经正式走到了巅峰,坐到了共和国**的位置。

这年,张克51岁,作为这个年纪的人,比他年纪大,资格老的的人,没有他地位高。比他年纪小,资历浅的人,还是没人比他地位高。加上各种关系网,履历,眼光,权力已经是非常稳固了。

实际上,作为一个从头开始创业的***。作为军队工业。交通。民政。教育。外交等各个部门的交汇点。

就如同李鸿章是北洋各个派系的交汇一样。只要站在这个位置上,权利就会非常稳固。政治集团内部可能有2号、3号、4号人物,但是谁可以像一号人物这样,横向联系各个部门?

少数人物的权利可以跨部门,但跨部门又可以指挥军队?那你真是后备***。

此时张克带领共和国正在朝着工业国发展。而苏联更是在改革一个工业国。

苏联毕竟是工人阶级的政权。在整个欧洲,所有的方向上面临的都是敌人。所以为了国家安全,苏联成立之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在向重工业部门、国防工业倾斜。

俄国如果再怎么说,也有上百年的工业化经验了。积累的底蕴,不是像共和国这样新兴的国家可以比拟的。

但是整个国家的资源向重工业、国防部门倾斜。这个国家的粮食根本就不可能充裕,因为这个时代的科技想要大量的生产粮食,需要大量的投入人口。

如果已经确定了,将大部分的人口,投向重工业领域。那么像农业领域投入的人口自然就会不足,人力不足粮食自然短缺。

而共和国作为刚刚起步的工业国,是可以挤出来粮食的。把东北地区发展到2500万人,每年出产4000万人的口粮是可以达到的。

东北可以出口粮食,苏联有工业。如果共合国可以从苏联获得留学生到重工业各个方向的帮助,彼此交换,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也就是说,作为苏联,他的敌人太多了,作为可以发展为盟友,最起码保持中立,有漫长的国境线,相连的共和国,必然会保持善意。

而作为新生的工业国。国家的力量还很孱弱,作为工业化的知识积累,实在是太浅薄了。需要有一个有底蕴的国家作为老师。

既然双方都需要对方,那自然是一拍即合。一方有重工业,可以出口工业设备。一方可以出口粮食。

互相派人去学习。当然互相派人学习只是个幌子,一方面是用一些间谍等方面的东西,互相有个监视,风吹草动的。一方面就是中国大量派人到苏联去学习知识。

苏联的传统贵族一直在拖新生的工业化势力的后腿。让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势力迟迟的不能掌握主导国家政治的权利。

但大家不会真的以为俄国是个弱小的工业国,所以没有底蕴吧?俄国在各个方向的专家。各个领域的天才。都有世界顶尖级别的人物。

如果真的愿意把共和国当朋友,愿意让你学习,绝对是受益不尽的。

这个时候,共和国的国家形势比较好,所以自然而然受到的外部制约,也会更加强大。

留学生想去学些真材实料?是有些难了。谁会去资助自己的敌人?

愿意让你进入核心领域,是认为你没有威胁?只是一个小白兔。如果你可以成长为大灰狼,那就不能让你进入核心领域,必须要有所防备。

钱老他们可以进入最尖端的领域,自然有自身的努力,但国家弱小到对方根本就提不起防备的心思,也是一方面的背景。

科技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我们前面讲了,工业化就是资本增密,排斥劳动力的过程。

我们又说了关于新兴现代工业,完全打垮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的失业人员,为了求活,被投入到农业和工业之中,会促进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这个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工业化内生逻辑。

然后我们又讲了,从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比例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到了什么地步。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个概念工业国的城市化推进过程。

我们前面说过,因为新兴的工业产品打败了传统的手工业,所以不断的有传统手工从事者破产。然后为了谋求生路,下沉到农业去替代畜力。下沉到工业中去替代机器。

那么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部门会提供大量岗位。原本从事农业的人口,开始向工业人口转化。

也就是说,工业人口的最低工资开始超过一些农业人口的最高工资。

从那些土地贫瘠,或者土地稀少的农民开始,从一开始的专业农民到到兼职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做工。再到职业工人。

当一个职业农民,完全的变成职业工人。他的居住地就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这就是城市化,转化的数量占比就是城市化进程。(包括服务业)

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不断资本加密,排斥劳动力的现象。

在农业中也有不断资本加密,排斥劳动力的现行,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们都知道破产的、失业的传统手工从业人员在破产后,他们下沉去和牲口竞争,代替畜力,以获得生存空间。

当这些职业农民,慢慢的转化为职业工人。那么这些人存在的空间就越会被牲口重新占据。

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向职业工业人转化,他们原本占据的土地,还需要有人耕种。

于是开始用畜力,机械代替。

一个牲口有的时候,是比人还金贵的东西,因为更有性价比。

而一台农业机械,更是比几个人都金贵。

由纯粹的人力驱动的农业生产。走向人力,畜力驱动的农业生产。再发展更是开始转向,机械驱动的农业生产。

那么在这里面就有一些问题非常的值得重视。

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工业化的进程,速度到底有多快?每年可以产生多少个专业全职工业岗位?多少个兼职岗位?多少服务业岗位?

西方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到现在用了几百年时间,从百分之一,慢慢发展到超过百分之50的非农人口。

共和国作为后起之秀,不需要摸索,只要照着正确答案抄就可以了,自然可以快速的工业化。

但这个阶段的快速工业化是有极限的,到这个工业化阶段的极限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口?这个阶段的工业化可以将传统手工业所有的失业人员全部纳入新的工业化之中吗?工业化中产生的岗位,可以容纳所有的这些失业人员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8知识(第2/2页)

如果不可以,这些人就会下沉市场,去和牲口、机器争抢生存空间。

要知道,这里有一个市场概念,为什么要发展技术?发展工业?因为这个活动是盈利的。如果是使用人力要更加的便宜,如果有太多的人为了生存,下沉去和牲口争抢生存空间,去和机器争夺生存空间。

那么一些技术的升级,有什么必要?我去升级技术,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比使用人工还要贵。

这根本就是一件不经济的事情。

而且一旦这样的经济市场情况发生,整个工业化就会开始停滞。

这个市场一部分的工业化,将不再提供新的岗位。

但整个社会是不会停歇的,不断的在繁衍。

由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化自然是一个最理想的概念公式。在漫长的数百年工业发展史中并不是这样实现的。

在数百年工业史中,人们繁衍,工人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再变成工人,再生下下一代工人。

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技术。一步一步的淘汰传统的手工从业者们。而那些失业的手工从业者们,只能下沉市场,去和牲口竞争生存空间或者进入工业区和机器争夺生存空间。再或者只能远走海外殖民地去开荒(高死亡率)。避开这种残酷的竞争。

这些失业的流民去和牲口争夺生存空间,去和机器争夺生存空间。但他们也是必须维持自身消耗的,作为一个人,你最起码得吃东西吧。作为一个人,你有精神追求吧?你会追求伴侣吧?作为一个人,你会追求拥有后代吧?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最多两个工人,这两个工人的工资要能养活起他们自己,加上两个孩子。这个工人阶级才可以得以延续。

但是大家都知道,工业化以后在城市的人口,那些工人的工资是不足以让他们维持自身群体的投资、消费、再生产这个过程的。

工人群体的数量保持,基本上得益于源源不断破产的手工业人员、破产农民的进入来补充。

直到破产的手工业工人和农民没有啦,再也没有廉价的劳力下沉市场做补充了。

之后才是,理论上的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化,纯粹的农业人口,半农业、半工人的兼职人口,再到最后的职业工人。成为职业工人之后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开始城市化的进程。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

共和国到底是工业的扩张速度快,提供的岗位多,不断的可以容纳新的工人。

还是破产的传统手工业人员的数量更多?这些破产的传统手工业从事者,他们想要下沉市场去替代牲口和机器。那到底是牲口便宜?还是人力便宜?到底是机器便宜?还是人力便宜?

这个问题很残酷,因为我们抄了西方工业国的答案,所以共和国的工业起点太高了,一些现代工业行业根本不是人力可以碰瓷的。再多的人力难道可以和机械化的开采相提并论?人是有一个最低消耗的,人毕竟是要吃饭的呀。而粮食在这个社会中,它的价格是很稳定的。

所以外国一说历史上资本家剥削,就是工资水平太低,国人一看历史片,里面全是给口饭吃就行。

人可以进入农业,因为一个人真的可以比一个牲口更加便宜。但一个人却不一定可以投入工业,因为人力有的时候真的比机器贵。

农业可以容纳如此多的传统手工业破产人员吗?东北可以容纳一部分人口,从传统地主手中拿走的土地也可以安置一部分人口。

所以工业人口确实在增加,资本加密不断排斥劳动力,也可能在发生在一部分工业领域。

这些被排斥出来的劳动力将全部进入农业领域。

所以农业领域的资本增密,排斥劳动力现象基本没有发生。

去购买牲口来耕地,或者去购买农业机械来耕种土地,是不划算的,有便宜到极点的人力代替。

那么就又会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人口是不断滋生的,这些下沉到农业领域的人口,如果不能完成从纯粹的农民,再到半农半工的兼职人群,再到职业工人的转化。

如果人口没有走完这个过程(印度),或者过程走的慢了(所有国家),大量滋生。

新出生的人口不但,会让(人均粮食水平下降),使用人力比使用机器更加便宜,那么技术的进步从何说起?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要在人口滋生,超过工业可以容纳的上限之前,对人口进行控制。

只有做到控制人口这一步,才让城市化进程这个概念有了现实意义。

否则农村的人口永远不会减少,甚至会无限增加,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也在随着部分工业增长的需求增加,服务业的需求而增加,部分技术的进步创新增加岗位。

所以工业化提升速度就非常重要。

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随着工业技术的提升,人类在整个物质世界获取能量的总数,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件事。人均拥有的物质财富。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人口数量。这三个数据是什么关系?

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人口脱贫奇迹。但在这个全球人口突破70亿,朝着80亿大步迈进的时代之中。

但这个世界的贫困指数是上升的,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是增加的。

几十年前,美国人是富裕的,国人是贫困的。

用了几十年时间,国人开始变得富有。

未来那些穷人也一定会去追求幸福。

这是历史的必然吧。

不单单是粮食供应的日益紧张,所有资源都会紧张的吧?然后就会涨价。

如果你不能从局部的视角跳出来,从整体的趋势,完整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你什么都看不到。

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世界面临的问题,那你凭什么可以获得超脱?你凭什么作为特殊的存在?你凭什么笑话别人?你怎么知道你笑话的别人,不是你自己?

佛陀为何倒坐?

众生不愿回头!

后辈何罪?

来担先人业果

写这章,一些思路才理清楚,脑子直激灵,人生观都要重塑一部分,自己不弄懂,看一言片语,只是雾中观花。

看网上一片混乱,各种言论,看的难受,所以写这本书。

但我不是聪明人,我很疑惑聪明人是怎么想的,也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而已。

中学肄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