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2差距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2差距

簡繁轉換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1 14:33:37 来源:源1

52差距(第1/2页)

什么是工业国?如何去区分工业国的强大和弱小?前面我用工业国家中非农人口数量和农业人口的数量对比,来确认一个工业国家的强大与否。

前面我说过,这个时期,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可以只有占总人口数50%以下的农业人口,剩下超过50%的人口都是非农人口。

像俄国这种弱一点的工业国家,也可能有30%的非农人口70%的农业人口。

那么我们来分析这个时候的局势。

英法距离的太远,而且马上就会卷入一战。

德国的远海投送能力太弱,卷入一战。

俄国只能运用军事力量入侵,卷入一战后,军事入侵能力都会丢失。而且不具备使用商业入侵手段,摧毁本地工业化尝试的能力。

那么,此时在市场商业竞争中,带着工业化竞争,尝试摧毁对方工业化尝试,发展进度的三个势力就只剩下,日本,袁世凯的北洋,张克的东北。

我自己的认知,在日本打赢甲午战争,拿到赔款控制朝鲜,台湾之后,一方面疏解了自己的内部社会压力,一方面扩大了市场,随之工业人口进一步扩大。非农人口达到了总国民的15%。整个社会也完成了为工业化人口服务的主流意识形态确认。

在这里我要再详细的把非农业人口的概念,给大家再深入的解析一下。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说过,我计算清朝农业社会生产的能量剩余用了10%这个数据。

那么,可不可以说中国农业社会是一个90%的农业人口10%的非农人口的工业化国家呢?

非农人口在合格标准的工业化国家里。

比较成熟的工业社会,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转型,完全走完了整个转型过程的成熟工业社会里,定义的非农人口是指投身于工业的人员,和为投身工业的人口服务的人员。

那么从这个概念延伸下来,中国有10%的非农人口,但其中有多少是为工业服务的?有多少是工业人员?传统的匠人能占到1%吗?那些官府是为他们服务的?还是用来压榨他们的?剩余的非农人口对这1%的工匠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了解农业社会框架的朋友都应该明白。这些非农人口对于工匠是有害,而长期处于一个压迫的地位。而不是服务,帮助工匠发展技术进步。

非农人口和传统农业人口有多大的差别?农业人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家有几件铁制农具,再富裕一些能有头牲口。

而工业人口呢?唐山钢铁厂投入了超过1000万两白银。开平煤矿500多万两。后期又建设的铁矿,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小两千万两白银的投入。

但是这些投入,为工业制造业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有十几万人?为他们服务的人口也算十几万?

小2000万两的白银投入是什么概念?用我们前面章节里得到的数据,袁世凯现在掌握北方中央政权,正统权利,他的政府财政,在去掉前朝政府的借贷利息之后,整个政府的可支配收入都不到2000万两,这2000万两还被军队和文官系统预定很大部分。

而投入工业化呢,居然只制造了三十万的非农人口!

当然这是重工业,重工业在整个工业系统生态里,它的投资占比,也是非常夸张的。

东北此刻能掌握的人口也就1000万人左右,自己建设的工业系统也算上十几万人,军队10万人,交通系统修铁路,公路,几万人。加上一些外来投资的工厂,也算上十几万人。自己一些文职,政工,银行,乱七八糟的算上几万人。

整个东北原来有700万人口。原来的上层建筑大概有70万,经过战争损失,阶层滑落去种地的去掉30万,还有40万人,按城里居住一半,二十几万人来算。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越往北的城市人越少,哈尔滨去掉几万人,因为城市已经丢了。长春和沈阳,两个城市算上十几万人。整个东北的非农人口大约不到70万人

非农人口勉强算得上是,占总人口的5%。

说勉强,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些传统社会,原来的上层建筑未能完成工业人口或者为工业人口服务的转化。只是僵住了,政府不好处理,他们也没出路,只是僵住了,将来没钱的去种地,或者改服务业,加入政府,做工人,拿钱投资当老板,才算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2差距(第2/2页)

但社会内部也在军政府主导下有了,服务于工业的主流认知。

那么我们再来看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袁世凯对山西的控制力现在先不说。按原来的地盘,我们先前得到的数据,掌控大约5000多万的人口市场。

按百分十的非农人口算,就是500万。

那么我想问一下,在清朝过渡到民国,仅仅几年时间的情况下。在清末农税在整个政府的财政税收的体系中占比超过75%。

这75%的农税,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农税系统掌握在传统的地主士绅贵族手中。

前面我说了,他们对工匠是处于反对和压迫地位的。对工业人口不但无利,而且有害。是在排斥工业人口的,

我们算的比例高一点,好看一点,那么这10%的非农人口大概7%~8%是对工业有害的非农人口。大概2%~3%是工业人口,和为工业人口服务的非农人口。

按照3%的数据算,那么袁世凯手中大概有符合标准化的150万非农人口?

这个数据是东北的两倍还多。

但是却一直被传统的非农人口扯后腿,双方形成了两个利益集团,互相敌视。

传统贵族为了顶级猎食者生态位,对新兴的现代工业集团进行控制,比如说像利用高利贷这种形式。

新兴的工业体系自然是非常孱弱的,面对内部的高息枷锁。外部的市场竞争,产业技术升级压力自然很难。

但是他们有优势,运用自己的盈利能力,军事能力绑定了袁世凯给他们做靠山,才能维持不倒,逐渐强盛。两者相斗,但又同出一源,艰难中转化。

可以赚钱就转型工业化社会。赔钱?退回传统农业社会。

新旧势力的争斗没有一个结果。袁世凯势力掌控中的5000万人口,连合格的500万工业社会标准非农人口都拿不出来。

500万合格的非工业人口。像工业化国家那样,真正意义上的500万非农人口,确认完社会主流意识的

工业化社会人口。这非常重要,要你死我活的竞争,没有必胜,前进的信念,不停摇摆?学伊朗啊?摇摆几十年?去下一个世纪?

日本5000万人口。如果按15%的非农人口算,那就是拥有合格的工业化社会标准下的750万非农人口。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关税,纯粹的商业竞争,哪怕有运输成本的优势,也基本上不会有胜利的可能性。

张克在东北一边,看着日本的优势越来越大。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飞龙骑脸,直接打上门来。

一边又看着关内袁世凯,下辖的新兴工业化集团还在和传统地主乡绅势力拉锯。

拉锯到现在,连哪方面的优势都还确定不了,要是传统地主势力要赢,自己说什么也得赌一把,梭哈试试,要不然就有坐困愁城,等死的味道了。工业化集团占优,自己将来如何自处?去当小弟,看山头老大是谁,早点投了,关内外工业集团合流,以抗外敌才是王道,现在自己加入有反客为主的嫌疑,去投都不一定容得下,因为投了就是袁世凯以下第一人,按东北的路子,老贵族,老地主没前途。工业集团内部也有被吞并的可能,都不能容。

不是他袁世凯在操控北洋这条船,是北洋这条船在带他往前走。

时间就是生命,这简直就是在谋害国家的前途,争当历史罪人。

可想而知,张克在东北心里有多压抑?心中有多苦闷?心里有多焦虑?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东北西线铁路走通辽,进内蒙,连接大同的铁路开始修了,北洋京张铁路连接大同,包头。

关内,关外两头修,防日本,俄国一手,没海防,山海关铁路被掐,两边各自为战,都有覆灭的风险。

自己争不出所以然,然后便宜别人?那就太SB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