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于大宋听风雪 > 第一卷 第15章 南迁

我于大宋听风雪 第一卷 第15章 南迁

簡繁轉換
作者:夜听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2 02:34:01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5章南迁(第1/2页)

“不过……”

这个转折词如同惊雷,瞬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汪伯彦嘴角微翘,以为秦凡终于要认怂;宗泽眉头紧锁,担忧秦凡被压力击垮;赵构摩挲玉圭的手指也停了下来,眼神锐利地盯着秦凡。

“不过汪相公所言句句属实,吾等无力抵抗金军,臣可战死,但圣上不可有事!所以,臣以为当前局势,应以大局为重,不若南下渡淮水!”

秦凡此言一出,原本议论纷纷的元帅府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凝固。文武百官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秦凡身上。

武将宗泽,性子向来刚直,率先站出来,言辞激昂:“官家,万万不可!怎能轻易南下?难道要将我大宋锦绣河山,就这样白白拱手让与金人?”

话音未落,汪伯彦也坐不住了,急忙起身出列,拱手作揖,满脸焦急:“官家,此事断不可行啊!向来惯例,待开春之际,金人必定会北上撤回。此时迁都,实非明智之举,绝不能让我大宋大好河山,落入敌手!”

“秦帅,这是何意?”

就连一旁沉默不语的赵清凤也站了出来,眼神冰冷,感觉要生剥他。

秦凡毫不退缩,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步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立刻高声反驳:“敢问诸位大人,金人已占据汴京城数月之久,至今可有丝毫北上撤回的迹象?若金军朝我等发起进攻,诸位不妨想想,就凭我们眼下手中这些参差不齐的杂军,又当如何应对?”

说到此处,秦凡目光炯炯,环顾众人,加重语气:“诸位莫要忘了,此前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仅率八万多金兵,便将汴京十几万守军打得丢盔弃甲,毫无招架之力。如今,我们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八万多兵力,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临时拼凑的杂兵。如此情形,这仗,该怎么打?”

他最后那句“该怎么打?”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每一个主战派的心上,也让他们脸上激昂的血色褪去几分,露出了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汴京的惨败,是悬在所有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秦凡!休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宗泽须发怒张,厉声喝道,“金贼虽胜,亦是强弩之末!我军新聚,士气可用!若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只想着南逃避祸,那才是真正的亡国之兆!陛下,臣请立斩此惑乱军心、动摇国本之言!”

“宗枢密此言差矣!”汪伯彦立刻抓住机会反击,秦凡的提议虽然也吓了他一跳(南下意味着放弃现有根基),但秦凡对金军战力的描述无疑佐证了他主和避战的观点,“秦节度使所言,乃是基于实情!汴京之败,殷鉴不远!我军新立,根基未稳,若与金军主力硬撼,一旦有失,陛下安危何在?社稷何在?难道非要重蹈覆辙,让应天府也沦为第二个汴京吗?臣以为,秦节度使提出南渡淮水,实乃老成谋国,保存实力之策!”

“汪伯彦!你……”宗泽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汪伯彦说不出话。

“够了!”龙椅上的赵构终于出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激烈的争吵。他脸色阴沉,眼神复杂地在宗泽、汪伯彦以及秦凡脸上扫过。秦凡那句“该怎么打?”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最恐惧的地方。他怕死,更怕像父兄一样沦为阶下囚。汪伯彦那句“重蹈覆辙”更是直击要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5章南迁(第2/2页)

“秦爱卿,”赵构的目光最终定格在秦凡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冀,“你提议南下,是认为应天府守不住?还是……另有计较?”他没有直接问秦凡是否怯战,而是把问题引向了更实际的层面——守不守得住?南下之后呢?

秦凡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番话必将引来滔天非议,甚至被扣上“懦夫”、“逃兵”的帽子,但他必须说:“陛下明鉴。臣并非怯战!臣与天策军,随时可为陛下效死!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云:未虑胜,先虑败。臣观应天府,虽为行在,然城防远逊汴京,更无险可守。金军铁骑来去如风,若其主力扑来,以我八万新聚之兵,野战无必胜把握,守城亦无十足把握!一旦失利,则万劫不复!”

他顿了顿,迎着无数愤怒、鄙夷、震惊的目光,继续道:“臣之愚见,南下非为避战,实为争胜!淮水乃天堑,足可阻遏金军铁骑锋芒。我军可依托淮水,重整军备,广积粮草,征召四方勤王之师,待兵精粮足,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此乃以空间换时间,以退为进之策!总好过在此无险之地,以疲弱之师,行孤注一掷之举!”

“荒谬!”宗泽气得胡子都在颤抖,“避战南逃,便是将两河百万忠义军民弃于金人铁蹄之下!便是向天下宣告大宋怯懦!届时人心离散,谁还肯为朝廷效死?淮水天堑?金人难道就不会打造舟船?一旦让他们站稳脚跟,饮马长江之日不远矣!秦凡!你这是在挖大宋的根基!”

“宗老相公!”

一直冷眼旁观的赵清凤突然开口,声音如同寒冰碎裂,她盯着秦凡,眼神锐利如刀,

“秦节度使口口声声南下为争胜,敢问,你置陛下新立之君威于何地?置汴京蒙尘之二圣于何地?置天下翘首盼王师之民心于何地?避敌锋芒?我看你是被金人的探马吓破了胆!你麾下那五百天策军,若连做一颗钉在金人侧翼的钉子都不敢,要你这节度使何用?要这‘天策’军号何用?!”

赵清凤的质问如同连珠炮,字字诛心,直指秦凡提议的核心矛盾——政治上的巨大风险和道义上的巨大亏欠。她的话立刻引起了许多文臣武将的共鸣,看向秦凡的目光更加不善。

整个大殿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赵构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是战?是和?还是……南逃?

秦凡站在风暴中心,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面沉如水,但眼神深处却异常冷静。

他知道自己抛出了一个足以撕裂朝堂的炸弹,而引爆它,或许才能看清某些人的真面目,也才能逼着那位优柔寡断的新君,做出一个明确的、足以影响国运的选择。

最终秦凡还是选择将这令人窒息的平静打破,双手交叠于身前,俯身郑重地跪地叩首,声音激昂且坚定:“恳请官家以江山社稷的大局为重,当机立断,南下渡过淮水。待他日时机成熟,我大宋必能厉兵秣马,重振旗鼓,一举收复失地,收拾旧山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