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于大宋听风雪 > 第一卷 第14章 主战?主和?

我于大宋听风雪 第一卷 第14章 主战?主和?

簡繁轉換
作者:夜听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2 02:34:01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4章主战?主和?(第1/2页)

大宋有了新君!

这闹剧般的登基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天下。

一来,金军耶律马五部本就对这位大宋唯一在逃的亲王保持着严密监视以防他起兵,探马传骑往来不断;二来,康王赵构受禅登基后,麾下那些骤然显贵的从龙之臣,自然要迫不及待地传檄天下,昭告四方,以正其新皇名位之合法性。

康王登基,让一众原本至多不过是知府、统制这等层级的文武僚佐,几乎一夜之间摇身一变,跻身于枢密使、节度使等显赫高位。

不得不说,这赵构收买人心还是有一套的,不吝封赏官员,让在场的文武官僚都对他感恩戴德。

就连秦凡这来路不明的节度使,都给予厚赏,他带出来的五百多精兵被授予了“天策”的军号。

将他这个根基浅薄、仅带五百残兵的人骤然拔到如此高位?

这无异于将他架在火上烤!那些原本就对他抢功心怀不满、手握兵马的将领们,会如何看他?嫉妒和敌意只会更甚。

不过从此之后,他大可以打着新君的旗号四处招兵买马——只要他养的过来!

此外,最让秦凡意外的是赵清凤那个臭婆娘竟然成了天策军的督军,赵构是真不知道他和赵清凤是一伙的还是另有深意?

但本次朝会重点是主战还是和!

“陛下!”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曾是地方上的清流名士,如今被擢升为御史中丞,他颤巍巍出列,声音带着悲愤与恐惧。

“粘罕屠戮宗室,血洗宫阙,此乃倾天之祸,灭顶之灾!金人凶残暴虐,毫无信义可言!汴京陷落,二帝蒙尘,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当此国难,唯有倾举国之力,召天下勤王之师,与金贼决一死战!方显我大宋不屈之气节,报此血海深仇!”

他身后,一群同样被快速提拔、以忠义气节自诩的文臣武将纷纷附和,言辞激烈,主战之声高昂。

“中丞此言差矣!”

一个略显圆滑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新任的参知政事汪伯彦。

他面色沉稳,眼神闪烁,显然更懂得揣摩上意。

“金人兵锋正盛,粘罕、斡离不(完颜宗望)皆当世名将,麾下铁骑如狼似虎。汴京坚城尚且不保,我等新聚于应天,兵微将寡,粮草不济。此时若仓促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徒然耗尽这好不容易聚起的一点元气,恐将社稷倾覆,陛下危矣!”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赵构的脸色,见皇帝微微颔首,心中更定,继续说道:“金人南下,所求者无非财帛子女。如今汴京已得,气焰稍泄。为今之计,当以社稷安危、陛下龙体为重。不若……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携带重礼,卑辞厚币,先与金人虚与委蛇,许以岁贡,暂缓其兵锋。待我朝休养生息,兵精粮足,南方诸路勤王兵马毕集,再图恢复中原,迎还二圣,方为万全之策!”

“汪相公!你这是要陛下向仇敌屈膝求和吗?”

主战派中一名年轻气盛的武将,刚被提拔为都统制,闻言怒发冲冠,“金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今日割地赔款,明日便要陛下效仿石敬瑭,称臣称侄!我大宋立国百年,何曾受过此等奇耻大辱?!唯有血战到底,才能挣出一条生路!”

“血战?拿什么血战?”汪伯彦冷笑,“就靠你手下那几千新募之兵?还是靠远在江淮、湖广,至今未见一兵一卒的‘勤王之师’?抑或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殿内某个位置,“那位新封的天策节度使秦凡,和他那区区五百残兵不是最典型的例子吗?汴京城几十万兵马都没拿下几万金军,难道诸位认为我们这八万大军就能将金军拿下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4章主战?主和?(第2/2页)

此言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向秦凡,更将秦凡和他那支孤军当成了“避战求和”最有力的论据和牺牲品。

大殿内瞬间死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秦凡身上。

主战派将领们眼中喷火,既恨汪伯彦的怯懦无耻,又隐隐担忧秦凡会被这顶“无能”的帽子压垮,从而让主和派得势。

主和派则带着一丝得意和幸灾乐祸,等着看这个根基浅薄、骤然高升的“幸进之徒”如何出丑。

秦凡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沉静如水,如同磐石,好似无事发生,竟不出言反驳。

瞬间武将纷纷与秦凡拉开一段距离,显然是看不起他这位天策节度使,眼中尽是鄙夷。

“陛下!”主战派领袖,新任枢密使宗泽须眉戟张,声若洪钟,他深知汪伯彦的用心,更清楚此刻退缩的后果。

“金贼暴行,天人共愤!若此时示弱求和,则天下人心尽丧,忠义之士寒心,各地观望者更不敢来援!汴京虽陷,然河北、河东义军蜂起,两河民心未附金贼!正需陛下振臂一呼,以抗金大义号召天下!秦节度使虽兵少,然其所处位置,正是钉在金贼南下之路上的钉子!当速发援兵,接应天策军,使其与应天互为犄角!再传檄四方,集结大军,方有转圜之机!”

宗泽的话掷地有声,引得一干血性将领热血沸腾。

赵构端坐其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玉圭。他内心极度矛盾。他比任何人都怕金军,怕重蹈父兄覆辙。

汪伯彦的“暂避锋芒”、“徐图后计”正合他怯战自保的心思。但宗泽所言又极为在理,若此刻求和,他这新皇的威望将荡然无存,号召力尽失,恐怕真的会众叛亲离,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秦凡身上。这个被他骤然拔擢到高位的年轻人,此刻成了朝堂争论的焦点,也成了他手中一枚烫手却又不能轻易丢弃的棋子。

“秦爱卿,”赵构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温和,“你身处汴京西郊,直面金军锋芒。依你之见,粘罕下一步动向如何?你那营寨……守得住吗?”他问得看似关心,实则是在试探秦凡的实力和决心,更是在为自己下一步决策寻找依据——若秦凡自认不敌,他便可顺理成章地倾向议和;若秦凡敢夸口能守,那……让他顶在前面消耗金军锐气,也未尝不可。

瞬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秦凡身上。主战派希望他能展现出无畏的勇气,成为主战的有力支撑;主和派则盼着他能说出“兵力不足”、“难以久守”的话来。

秦凡深吸一口气,出列,对着御座躬身行礼。他抬起头,目光坦然,直视赵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回陛下。金贼粘罕,骄狂残暴,视我大宋如无物。其屠戮汴京,意在震慑陛下,瓦解我军民抗金之心。”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那些或期待或审视的目光,嘴角似乎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硬弧度。

“臣,天策节度使秦凡,受陛下厚恩,授此节钺。臣与麾下五百天策将士,深受国恩,唯知以死报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