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于大宋听风雪 > 第一卷 第10章 康王赵构

我于大宋听风雪 第一卷 第10章 康王赵构

簡繁轉換
作者:夜听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2 02:34:01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0章康王赵构(第1/2页)

秦凡缓缓睁开双眼,入目之处,皆是人马喧嚣。历经九死一生,他们总算从如地狱般的汴京城下成功突围,逃出生天。

将士们或坐或立,三两成群,彼此诉说着这一路的艰辛。

有人激动得手舞足蹈,讲述着战场上的惊险瞬间;有人声音哽咽,提及那些没能回来的兄弟。他们脸上满是疲惫,却又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秦凡仰面躺在营帐之中,终究还是没有选择赵清凤,目光直直地盯着头顶的牛皮帐篷,眼神微微发愣。

他的思绪如乱麻般纠结,明日便要面见康王,自己究竟该如何应对?

这可是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自己还不容易死里逃生,可不能栽在这里!

如今这世道,汴京已然沦陷,宋室皇族被困于城中,犹如笼中之鸟。乱军如野火般在各地肆虐,天下大乱,局势一片混沌。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秦凡手中好歹握有一定数量的兵马与粮草储备。

若是时光倒流至汉末,或是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凭借他手中的这些资源,足以被世人称作一方诸侯。即便是置于那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行事激进些,自封一个大帅之位,怕也无人能站出来说三道四,毕竟实力便是话语权。

然而,秦凡心里十分清楚,若是自己真的这样做了,在河北与河东路这片土地上,康王赵构正在大力招募兵马,扩充势力。以康王的立场和眼下的局势,第一个要对付的,必定是自己这种妄图割据自立的人。

思及此处,秦凡深深明白,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唯有稳扎稳打,等待合适的时机,方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条生路,成就一番大业。

别忘了,这大宋真正能打的文臣武将如今还游荡在外,若是将他们收为己用,或是让他们欠下人情,那以后路子就要好走多了。

越想越是头大,干脆直接不想了。

秦凡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

寒冬腊月,冷风如刀,割在人脸上生疼。东平府的知府衙门内,却透着一股紧张而严肃的氛围。赵构身披一袭精致的鱼鳞轻铠,那铠甲鳞片细密,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泽。他身姿笔挺,稳稳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准备升帐议事。

此时正值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棂,倾洒在大堂之中。日光映照在赵构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光芒,甲光向日,金鳞璀璨,远远望去,当真让这位康王殿下凭空添了几分大宋军神般的风姿气度,英武不凡。

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罢了。赵构虽有这般令人瞩目的外在,可实际上,他并不具备真正军神所拥有的卓越才能。目光扫向堂下,他的身旁,并没有能征善战、为他冲锋陷阵、在沙场上斩将夺旗的猛将。

唯有一群身着长袍的文臣,神色凝重地围拢在一张巨大的行军地图前,各执己见,热烈地讨论着。

这些文臣们,有的手抚胡须,眉头紧皱,口中振振有词;有的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试图找出破局之法。然而,一番激烈争论过后,却始终没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能扭转当下局势的良策。

最终,他们仅仅得出了一条简单的结论——招兵。而且,要招募足够多的兵,以充实兵力,应对眼下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

副帅黄潜善,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面前摊开的地图,语气斩钉截铁,“招兵?招那么多兵有什么用?招来的不过是一群从未上过战场的流民!别说让他们拉上去打垮金人,恐怕金人还在老远的地方,这些人就吓得一哄而散了!记住,兵不在多,而在精!”黄潜善的声音洪亮,在营帐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0章康王赵构(第2/2页)

他的话刚一落地,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一位文臣当即站了出来,毫不示弱地反驳道:“王将军,都什么时候了,还奢求精兵!既然我们无法在精兵的质量上打败对方,那就只能在数量上寻求优势!”这位文臣言辞激昂,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靠人海战术击败金军的场景。

黄潜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如利刃般射向对方,“兵马越多,所需要的钱帛粮秣也就越多,请问这巨额的开销从何而来?”他的问题直击要害,让在场众人都为之一怔。

这时,另一位文臣眼珠子一转,尖着嗓子说道:“这还不好说,反正这些兵都是要上战场的,面对金军,他们肯定活不了多久,能消耗多少粮草?”说完,他还得意地扫视了一圈周围的人,仿佛自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一旁的文臣们纷纷点头,觉得这话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看到这一幕,黄潜善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脑门,他气得浑身颤抖,手指着那位文臣,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吼出一句:“谬论!你们这群纸上谈兵的家伙,懂个屁的军事!”

在黄潜善看来,这些文臣的想法简直愚蠢至极,将战争想得如此简单,实在是对无数将士生命的漠视。

与黄潜善素来针锋相对的汪伯彦汪学士,此刻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鄙夷,斜睨着他道:“哼,你不过一介武夫,能懂什么军事?莫要在此大放厥词!”

见汪学士率先发难,一众文臣顿时有了底气,纷纷仰起头,鼻孔朝天,极为嚣张地附和:“所言极是!他就是个粗陋不堪的武夫,能知晓些什么!”

大宋长久以来推行重文轻武之策,恶果尽显。正是这般风气,惯得这群文臣骄纵狂妄,全然不把武将放在眼里,致使武将地位一落千丈,处处受辱。

黄潜善听着这些刺耳的话语,心中怒火“噌”地一下蹿起,再也按捺不住。他双眼圆睁,怒目而视,猛地握紧铁拳,“砰”地一声,重重砸在桌上,桌上的杯盏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好!我是一介武夫,啥都不懂。那我倒要问问你们这群自诩不凡的文臣,面对金军,你们又有何良策?”

赵构悠然地坐在那暖洋洋的日光之下,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邃。

此时此刻,他有意无意地摆出一副恩威不测的模样。这副姿态,恰似曾经他的父皇,当今太上、道君皇帝赵佶在朝堂之上面对一众朝臣时最常展现的神态。

眼见场面逐渐失控,赵构不紧不慢地开口了,声音虽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语气不轻不重,恰到好处:“二位卿家所言,细细想来,都极有道理。你们同样是一心为了我大宋国事着想,在军略方面各抒己见而已,没必要为此伤了和气。”

言罢,他微微抬眸,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眼神中既有安抚,又隐隐透着一丝警告。

然而,众人皆被表象所惑,全然不知,这位看似胸有成竹、气定神闲的康王殿下,实则内心早已慌乱如麻。自他下令让宗泽领兵出城,奔赴前线与女真人浴血厮杀后,便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彻底没了主意。

如今,朝臣们各执一词,纷纷建言献策,你方唱罢我登场,吵得是不可开交。面对这七嘴八舌、纷乱繁杂的诸多建议,康王殿下只觉一阵头大,对于到底该如何整肃、调度手中这支军队,进而发起一场行之有效的军事行动,心中毫无头绪,恰似置身于一片茫茫黑暗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