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大官 > 第十四章 换茶 换好茶

我要当大官 第十四章 换茶 换好茶

簡繁轉換
作者:琴梦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2:43 来源:源1

第十四章换茶换好茶(第1/2页)

“刚刚那人是谁?”

武丽君要回牡丹坊,有一段顺路,安昕顺便送她回去。

“那是苏家家主。我爹一直想让我嫁给苏家那位出身诗书之家,二十多岁就中了秀才,有望考中举人的三公子。

我与爹说了在驼山见到苏家管家的事,但他并不信我,只认为我不愿意嫁给苏三公子的借口。”

武丽君声音有些低沉,目光看着屋顶上的夕阳,恹恹的说道:“其实站在我爹的角度,我也明白他想什么。

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也只是一个商人,如果不是他每年上下打点,巴结官绅,那些家业早就丢了。

就这样,他的心也是紧悬着放不下。

自然也想寻个有功名的,甚至有官身的女婿当靠山。”

以大燕朝的体制,商人如果没有靠山,就是一个予取予夺的血包。所以,明面上成功的商人,多是官绅贵族的白手套。

“张大哥,你这几日还在同福客栈吗?”

回家之前,武丽君问道。

“这几日我还住在同福客栈。”

安昕回道。

武丽君嫣然一笑,提着裙子跑回了武宅。

不久,武大矛也回了家,满腔怒火到了后宅,一番训斥过后,怒道:“以后不要乱跑,秀才公不喜!

也不要怨爹,爹都是为了你好!一个游侠能有什么出息?

从今日起禁足,铺子你也不要去了!

大雯、二雯,今天起你们跟着小姐,不许走出武宅。”

两个腰比桶粗的仆妇站在门口,像是两扇门板,挡住了外面的光亮。

接下来几日,天朗气清,秋高气爽,过了白露,天渐转凉,北雁南飞。

知府也终于离开了伍仁县,回乐县府衙去了。

安昕也陆续调研了码头,织造坊,深入到码头工人、纺织工人之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这几日的调研所得。

这几日,武丽君未曾来过,他猜测可能被武大矛禁足了。

“今天再去农村看看,也就该去县衙赴任了。”

安昕一早收拾好行李,带好凭证出城去了。

从西城门出来,就是沿着城墙的几个坊市,这里多是棚屋,比城内东北几个坊还要破落。

城门两侧是南码头坊和北码头坊,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码头工人。

常常能看到身体黝黑,光着膀子,穿着摞着补丁的短裤,体态瘦削露骨的码头工扛着沉重麻袋或木箱在跳板上上下下,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只辛勤的黑色小蚂蚁。

别看这里破落,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住进来,不是什么人都能上码头做工的。能在码头上做工的,都是在河帮登记过的!

洛河横跨八省,洛河河帮也是天下大帮,伍仁县的分舵也有一千余人。虽然这种行业行会一类的互助组织相对松散,但想吃这口饭也要有三名以上的帮内人,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作保才行,是有一定门槛的。

出了伍仁县,到渡口乘渡船过了洛河。

伍仁县共划分为九个乡,但并不是穿越前的行政划分,而是一种地域划分,并没有相应的一级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换茶换好茶(第2/2页)

官府主要通过里甲制对百姓进行控制管理,具有编造户籍、征收赋税、摊派徭役、维持治安、调解纠纷等职责,权力极大,在农村就是老百姓的天。这也是安昕刚穿越过来时,想要通过贿赂里长在村里落户安家的原因。

渡河之后,沿着土路走了不远,便有一个村庄。

还有一条小河环绕,安昕看到有妇人在河边浆洗衣裳。

一路所见的农人,身上穿的衣裳都很破烂,不只是补丁摞补丁,而像是缝了又破的网。

按照安昕以前的目光,这些都是早就该扔掉了的东西。

衣不蔽体,又黑又瘦,脸有菜色,眼神麻木。

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好看。

贫农生活之艰苦,非常直观的映入眼帘。

但安昕并不觉得冲击三观,刚穿越时找到的那个村庄,生存环境比这还要艰苦。

刚过白露,正是农忙时节,全村人都在互相帮忙抢收抢种。

伍仁县地处吴北,不南不北,大部分种植小麦,也有部分水田。

村里的打谷场上全是人,不论老少,凡能走会爬的,都不闲着。

就连村子里的猫都跑来打谷场上,守卫着晾晒的粮食,抓捕偷吃的鸟雀、老鼠。

嘈杂中,遮阳的帷幕底下,一个穿着长衫,正饮凉茶的老人就显得格格不入。

“老丈,今年丰收?”

安昕走到帷幕外,拱了拱手问道。

“你是?”

老人抬头看到安昕虽无随从,但身着长衫,气质儒雅,顿生敬意,起身问道。

“在下淄州士子,正在游学途中。”

古之士子游学,往往是为了求学问道,增广见闻,结交人脉等。

“齐国故都,稷下学宫,淄州自古文脉昌盛,朋友来自淄州,可曾考取功名?”

老人招呼安昕一起坐下。

“前些年已考取秀才功名。”

这不算说谎,他所取代的原主确实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考取功名,次年恰逢乡试年又中了举人,会试考了两次,二十四岁方过了殿试中了进士,是他们这一科中较年轻的。

老人肃然起敬,再次起身鞠躬尊称道:“前辈,晚生周德禄,现年五十有七,不过一童生尔。”

语气之中,颇有失意惆怅,再看对方年纪轻轻已是秀才,想是大有前途,令人羡慕。

“周员外有礼了,在下安昕,这几日游历伍仁,心中其实诸多问题,今日有缘一见,还望员外不吝拨冗解疑。”

安昕回礼说道。

“好说,好说,前辈快坐。晚生读书三十余载,却未通文意,不知圣人至理,正愿与前辈探讨圣人道理。”

闻道有先后,三十余载求而不得,周德禄明显对于“秀才”的名头很是在意。

盖因生员虽未入仕,但免税免役,见官不跪,已具士绅之体。地位高于普通百姓,甚至部分低级官吏。

所以周德禄这种乡间地主不论语气、动作都份外尊重,又朝旁边一十五六岁的胖墩喊:“三儿,换茶,回家拿,拿好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