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争霸天下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坏消息传来

三国之争霸天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坏消息传来

簡繁轉換
作者:魔幻四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2:44 来源:源1

第二百八十八章坏消息传来(第1/2页)

田丰想起一件事,道:“主公,辽东公孙康对目前的局势,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再派使者,以大汉朝廷的名义,褒奖公孙康,并且封他官职。”

罗昂道:“好,就这么办。”

河间郡,或为河间国,古代地名,中国古代郡、国名。秦时为钜鹿郡所领,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

汉高帝分赵国所辖的钜鹿郡东北部置河间郡,仍为赵国支郡。高帝十二年,分河间郡西北部数县属涿郡。

文帝二年,汉文帝封赵王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之河间郡置河间国。文帝十五年,河间王刘辟疆薨,无嗣,河间国除为郡,并在河间郡南部设置广川郡、在东部设渤海郡。

此时,河间郡领地不足当初设置时的三分之一。

景帝二年,汉景帝封皇子刘德为河间王,重新设置河间国。

建昭元年,汉元帝再次废除河间国,并改为郡。

建始元年,汉成帝再次设置河间国,国都在乐成县,王莽时国绝。

东汉建武七年,光武帝封西汉末河间王刘邵为河间王。建武十三年,免除河间国,并列入信都郡。

永元二年,汉和帝封刘开为河间王,乐成国、勃海郡、涿郡设为河间国,领十二县。

延熹元年,将河间国的蠡吾县、高阳县与中山国、安平国数县设为博陵郡。

建安年间,曹操将河间国、渤海郡设为章武郡。

黄初年间,曹丕将河间国设置河间郡。

西晋时期,司马炎再次设置河间国,并将乐成县改为乐城县。

北魏时期,拓跋珪再次设置河间郡,然后改为国,郡治在武垣县,属瀛州。

开皇元年,隋文帝废除河间郡,设置瀛州。

大业三年,隋炀帝废除瀛州,重新设置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

唐武德四年,唐高祖平定窦建德,废除河间郡,设置深州。

袁绍北撤之后,让高干和郭图镇守河间郡和渤海郡的边城——成平,防止罗昂和曹操的进攻,而自己率领大军,退到了河间郡的治所——乐成县。

乐城县,西汉置县,属冀州刺史部,河间国。

公元前201年八月,刘邦封功臣丁礼为乐成侯。乐成侯国传四世,节侯丁礼——夷侯丁马从——武侯丁客——侯丁义。

元鼎五年,侯丁义坐言五利侯不道,弃市,乐成侯国除。

《史记·孝武本纪》里记载: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记载:元鼎五年,侯义坐言五利侯不道,弃市,国除。

乐城县,今河北省献县河城街村南,现存乐成遗址。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时,拜为曹洪为后将军,封乐城侯。

公元231年,曹洪卒,子曹馥嗣。司马代魏时,乐成候国废。

成平县,古城名。汉武帝元朔三年,置成平县,属幽州渤海郡,晋属河间郡。

北魏延昌二年,曲乾固徙成平县治于景城故城,改隶章武郡。

隋开皇三年,隋文帝罢章武郡,成平隶瀛州。开皇十八年,改成平为景城,并改隶景州。

大业三年,隋炀帝废州复郡,景城改隶河间郡。

唐武德元年,唐高祖将景城改隶于沧州。武德四年,他将景城改隶于瀛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景城又复隶于沧州。

天宝元年,唐玄宗将沧州改为景城郡。

乾元元年,唐肃宗将景城郡复称沧州。

大历七年,唐代宗将景城改隶于瀛州。

北宋熙宁六年,宋神宗调整政区,合并州县,景城省入乐寿,降为镇。

袁绍一回到乐成县,得知曹操要与罗昂会面,直接一病不起。

袁尚府邸。

袁尚忧心忡忡地问道:“父亲身体更加不妙,只怕不久就要撒手人寰,这接下来的事务,应当如何处理?”

崔琰抱拳道:“公子虽然是主公幼子,但主公最喜爱的便是公子,人所共知。因此,主公归天之后,必然传位于公子,只是怕大公子和二公子不甘心,从而生出祸事来。”

一众亲信纷纷附和。

尹楷道:“如今郭图先生手握重兵驻扎在河间,可为公子外援,而廮陶城中驻军也多听从公子号令。一旦主公归天,公子可以雷霆万钧之势,逮捕大公子、二公子和他们的同党。到那时,公子再向天下宣布,说您是奉主公遗命继位。这么一来,谁还会有异议?”

尹楷,袁尚部将,担任武安长。

建安九年,袁尚再攻平原,让尹楷屯驻毛城,以打通上党粮道,但被曹操击败,后无记载。

尹楷在《三国演义》中的事迹大致与史书相同,但增加了尹楷被曹军大将许褚斩杀的情节。

众人纷纷附和道:“公子,尹将军说得对。”

袁尚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话音刚落。

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向袁尚抱拳道:“公子,主公派人来了。”

袁尚闻言,瞬间愣住了。

陈琳抱拳道:“或许是遗命之事。公子不可怠慢,应该速速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八十八章坏消息传来(第2/2页)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初为古射阳地方官,但在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董卓乘乱率兵进洛阳,陈琳随袁绍伐董卓,并掌管书记。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陈琳于建安二十二年病逝,葬于古射阳湖畔盐渎境。

曹植是这么评价他的: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翰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袁尚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向外面走去了。

信都。大都督府。

罗昂道:“士元、元皓、正南,如今天下寒门学子众多,而世家大族则控制着权利,导致寒门学子无出头之日。我觉得,应该实行科举制度。这么一来,不仅可以得到人才,还可充实本地官场。”

庞统、田丰、审配听了罗昂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这时,一名士兵从外面走了进来,然后向罗昂禀报道:“主公,外面有个脚审荣的,说是要见主公。”

罗昂闻言,道:“快带他进来。”

那名士兵应诺一声,然后就下去了。

不久,他带着审荣进来了。

审荣看见罗昂坐在首位上,立刻向罗昂抱拳道:“参见燕侯。”

审荣,魏郡阴安人,东汉末年袁尚部将,审配的侄子。

曹操攻打邺城时,审荣为东门校尉,镇守邺城东门。他趁着夜色,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使邺城陷落。

陈琳是这么评价他的:围守邺城,则将军苏游,反为内应,审配兄子,开门入兵。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悉与丞相参图画策,折冲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诚乃天启其心,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虚死,节不苟立,屈伸变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罗昂站起身,走到审荣面前,拍了拍审荣的肩膀,道:“我听你叔叔说过你,真不愧是你们审氏之骄傲啊!”

审荣抱拳道:“惭愧。”

审配道:“审荣,我写信让你前来,就是让你投靠燕侯的。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终不能成大业。”

审荣道:“小侄全听叔父的。”

罗昂开心地说道:“太好了,你们叔侄投靠我,乃我之大幸。正南,我封你为侍中。审荣,我封你为尚书令,帮助你叔父处理事情。”

审配和审荣抱拳道:“多谢主公。”

晚上,罗昂站在院落中,看着天空中的明月,思绪飘到了蓟县。

这时,一道甜美的声音从罗昂的身后传来:“夫君。”

罗昂听见这声音,立刻转过身,看见董媛向自己走来。

董媛走到罗昂面前,问道:“夫君,你是不是在想文姬姐姐她们了?”

罗昂点了点头,道:“是啊!出来这么多天,我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董媛柔声道:“夫君,你就放心吧,文姬姐姐她们不会有事的。”

罗昂温柔一笑,然后握住了董媛的手,深深地看着董媛。

董媛看见罗昂正看着自己,嗔道:“夫君看什么呢?”

罗昂微笑道:“我觉得媛媛你现在像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与当初有天壤之别。”

董媛闻言,横了罗昂一眼,道:“妾身本来就很年轻啊!”

罗昂微笑道:“那是。媛媛可是我的小娇妻嘛。咱们要一起看星星,看月亮,直到天荒地老,永不分离。”

董媛闻言,情不自禁地靠入罗昂的怀抱,柔道:“夫君!”

这时,一名士兵从外面跑了进来,然后将手中的绢帛呈给罗昂:“主公,洛阳发来的紧急飞鸽传书。”

罗昂闻言,立刻接过那名士兵手中的绢帛,然后展开看了一遍。

这时,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董媛看见罗昂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问道:“夫君,上面写了什么?”

罗昂皱眉道:“上面说,刘备占领了川中,并夺取了汉中。”

董媛闻言,惊讶道:“这怎么可能?”

罗昂道:“具体情况还不清楚。看来,是我太小看刘备了。”

董媛问道:“那夺取荆州的策略,是否要改变?”

罗昂摇了摇头,道:“没必要。虽然刘备占领了西川和汉中,但这两块肥肉,要想消化掉,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攻击荆州的计划可以不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