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上口谕!

嫡明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上口谕!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朱寅说难,那也是真难。

他如此年少就是皇长子的老师,名望、军功又已经很大,万历这种气度的君主能不忌惮?就算没有郑氏从中作梗,不雄而猜的万历也会压制自己。

要不是他有文臣这层天然防护,又送了很多真金白银,皇帝随便找个借口,就将他贬谪、罢免了。

虽然他已经暗中请沈一贯、田义,以及朝中党羽上书奏请调遣女真兵和蒙古降兵入朝作战,可皇帝同意的可能性不大。

朝鲜向来十分恭顺,被万历视之为赤子。万历不可能在朝鲜反对的情况下,征调女真、蒙古兵入朝。就算没有郑贵妃的枕头风,万历多半也会向着朝鲜国王。

“野猪皮哥哥。”朱寅放下酒杯,“此事我已经上奏了,可天子多半不准。”

“野猪皮哥哥对大明的忠心,天子和朝廷都是知道的。这事也急不得,估计还要等个一年半载。”

朱寅当然知道努尔哈赤为何这么急着去朝鲜打仗。这其中,也有自己之前埋下的伏笔。

此时的努尔哈赤,目标只是统一建州女真,成为与叶赫部、哈达部分庭抗礼的存在。此时他不要说反明,就是消灭海西女真统一辽东都不敢想。

这个时期的努尔哈赤,是朝廷眼中最听话,最恭顺的女真首领。大明两百多年的积威,起码表面仍然强大无比,绝非女真部落可以反抗的。

可历史上,努尔哈赤两次恳请入朝抗倭,都被短视的明廷拒绝。明廷拒绝的主要理由,就是朝鲜不同意。

这也很奇葩了。

结果呢?明军在朝鲜断断续续打了好几年,不但耗空了国库,还损失了数万辽东精锐,导致努尔哈赤做大。

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努尔哈赤两次请求入朝参战,可他自己却不知道,对他最有利的其实是不参战。

努尔哈赤叹息一声道:“这么说,就算有机会入朝抗倭,也要等到明年了。”

他有点郁闷的喝了一杯酒,“小老虎弟弟,你这次能统兵吗?要是你去朝鲜统兵,我就带人以家丁的名义,跟着你去朝鲜。”

朱寅苦笑道:“这次统兵肯定不是我,大明能统兵的人才很多,可谓名将如云,哪里每次都轮到我?”

“野猪皮哥哥,你如今有多少兵?”

努尔哈赤有点自豪的说道:“最多能动员两万三千人呢,但甲兵只有五千。唉,盔甲太难了,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有铁料和工匠,朝廷又不卖甲胄给我们。”

“我们卖貂皮、人参、东珠,拿着敕书交易,每年能换来十几万两银子,却难以买到甲胄。”

朱寅道:“如果到时朝廷答应你们参战,盔甲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最少五千具青甲!”

努尔哈赤喜不自胜的说道:“那我就先谢过小老虎弟弟了!要是能参战,我最少能抽调一万多兵马出征。”

朱寅笑道:“要是我能统兵,野猪皮哥哥率领一万多建州勇士,咱们一起去抗倭发财,那该多好啊。”

朱寅知道,历史上再过六年,努尔哈赤就会完全统一建州部,之后再过三年,就会建立牛录制度,组建四旗,之后再过十五年,就四旗变八旗,建国称汗,发布七大恨反明。

可是现在有他这个穿越者在,努尔哈赤是再也没有机会建立什么大金了。

他对如今努尔哈赤集团的情报,了解的非常透彻。

野猪皮的势力之中,最强的当然是努尔哈赤本人,掌握了大半的兵马。其次是他弟弟舒尔哈赤,大概有七千兵马,第三是他的女婿、东果格格的丈夫何和礼,有五千兵马。

虽然努尔哈赤是这个集团的首领,但舒尔哈赤和何和礼也都各有部属,地位相对独立。

这就是为何之前朱寅要救治东果格格,因为何和礼是建州内部的实力派!

这几年,虎牙间谍一直以宁采薇辽东商队的名义,在女真诸部活动,和东果格格也保持着联系。

东果对自己这个干爹始终没有忘记。何和礼为了小妻子,也对没有见面的“干岳父”心存感激。

女真诸部是虎牙的重点目标,情报网已经比较完善了。即便朱寅不当官,只要有虎牙在,女真诸部的统一也难于登天。

努尔哈赤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亲如兄弟,笑容真诚的建州吉祥、小老虎弟弟,居然是女真诸部最可怕的天敌。

他此时已经有了三分醉意,张开双臂忘情的说道:

“我曾经梦见自己为撮哈占爷扛着大刀,跟随在撮哈占爷的赤兔马前,征战白山黑水间啊。佛朵妈妈对我说,努尔哈赤你记着,你因战而生,因战而死,你是不能停止战斗的。你在战斗中,会成为女真人的大英雄。”

“小老虎弟弟,如果我们能一起战斗,哪怕像佛朵妈妈说的那样因战而死,也是我最好的归属啊。”

朱寅也说道:“野猪皮哥哥,神灵如你所愿,你会成为女真人的大英雄的。如果你因战而生,因战而死,那就是撮哈占爷的福泽了,你的子孙会继承你的勇敢和智慧,生生不息。”

努尔哈赤听朱寅提到子孙,立刻换了话题道:

“小老虎弟弟,褚英和代善、东果,都很想念你啊。褚英和代善都开始学打仗了,如果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虎婴,是为了感谢你这个古楚阿玛(义父),才取了这名字。”

“你离开建州后不久,我就多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莽古尔泰。”

“我的妻子孟古哲哲,也已经怀孕九个月,下个月就要生了。萨满太太祭神之后,说一定是个儿子,那就是我第八个儿子啊。”

朱寅听了眼波一闪。呵呵,孟古哲哲所生,刚好又是万历二十年生,还是第八子,那肯定是洪台吉(皇太极)了。

皇太极本名洪台吉或黄台吉,后来被满清故意改成霸气侧漏的皇太极。

看来,历史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更多的是没有改变。

努尔哈赤很喜欢孟古哲哲,对这个没有出生的孩子非常期待,红光满面的继续说道:

“等我回到了阿佛拉城,就能见到这个孩子了。小老虎弟弟,我想请你给这未出世的孩子取个名字,沾沾你的福气和吉祥。”

朱寅神色肃穆的说道:

“怪不得啊,怪不得我前天夜里梦见北方的位置有一个男婴,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衣服上面有太极八卦的图案,看上去十分神奇,肯定预示着什么。”

“可是,我还没有成亲,怎么会梦见男婴呢?”

“今天听到你说你第八个儿子要出生,那就没错了啊。你看,孩子在北方,又是第八个,暗示梦中的八卦太极图。他母亲的名字孟古,意思是红霞,代表红色的衣服,这不就对上了?”

努尔哈赤是个信奉萨满和神灵的女真人,哪里会怀疑朱寅的话,忍不住更是惊喜,说道:

“那么这个孩子肯定有点来历了,穿着红色的衣服,上面有八卦太极图,这难道是神灵祝福的孩子吗?小老虎弟弟,该怎么取名呢?”

朱寅一本正经的说道:“红色衣服,八卦太极,这孩子可能和道家有关系啊。嗯,就叫红太极吧。”

朱寅一顿胡诌,把洪台吉和皇太极结合拆分,又用谐音,搞出一个红太极的名字。

“红太极?好!好!”努尔哈赤觉得这名字朗朗上口,听起来十分响亮,寓意也很高深,和一般女真孩子的名字很不同,心中很是高兴。

“孩子就叫红太极。小老虎弟弟,你真是取了个好名字啊。”

朱寅点头微笑。当然是好名字,和红太狼只差一个字。

努尔哈赤又道:“小老虎弟弟,这个孩子和你很有缘分,名字也是你取得,你就当他的古楚阿玛(义父)吧。反正你也是东果的古楚阿玛了,多一个也无所谓。”

“好吧,野猪皮哥哥。”朱寅答应的很爽快,“那这还没有出生的红太极,就是我的古楚珠夷(义子)了。”

他取下腰间一块唐宫中的青蝠玉佩,“这块玉佩传说是大唐国师袁天罡的佩玉,很有道门灵性,是唐太宗赏赐给袁天罡的。今日,我就把这件古玉送给孩子吧。愿佛朵妈妈和太上老君,保佑我的珠夷(儿子)红太极。”

努尔哈赤也不客气,他接过这块晶莹剔透的青蝠古玉,一看就知道是很贵重的古玩。

这是道门的东西?未出世的儿子难道和道家有关吗?

听说中原有个很有名的张天师,世代为道门贵族。还有个太极张三丰,据说是真人,比‘九乌云”的萨满王还要厉害。

努尔哈赤想到这里,心中也感到一种诡异,说不出来的感觉。可他拿到这块青蝠,还是很高兴。

努尔哈赤收了青蝠玉佩,观赏堂下的汉家歌舞,听着叮咚的琵琶曲,一边喝着难得享受的大明御酒,不禁陶醉忘我。

女真人喝起酒来十分凶猛,努尔哈赤熊虎之躯,向来更是海量。酒宴刚刚过半,他就已经牛饮两壶美酒。

建州大将额亦都、费扬古,也都喝了一壶半。兰察、梅赫、尼满也都是豪饮不已。

只有朱寅喝的少,怀孕的嘎洛和年幼的宁清尘没有喝。

众人一边喝,一边唱起打猎时的“空齐曲”,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十分挥洒粗豪。

尤其是努尔哈赤等三人还穿着大明官服,又脱下帽子露出摇晃不已的金钱鼠尾,既很喜感也辣眼睛。

一时间,典雅的汉家歌舞,贵重的豪门餐具,精美的中原佳肴,和酒宴上放荡形骸的粗犷客人显得格格不入,看上去十分违和。

朱家的歌伎乐师和侍酒的奴婢,憋着一股劲儿才忍住笑出来。

府上可没有见过这种客人啊。

努尔哈赤忽然站起来说道:“小老虎弟弟,哥哥我今天很是高兴,想为你弹奏琵琶,且歌且舞,表示对你的谢意。”

朱寅抚掌笑道:“我倒是忘记了,野猪皮哥哥很会弹琵琶,是建州部的琵琶大师,弹的琵琶能让猿猴倾耳,猛虎低头啊。”

他可不是瞎说,努尔哈赤的确很擅长弹琵琶。

朱寅说到这里喊道:“来人!取我收藏的大唐南音琵琶,再取我的虎吟古琴!”

“野猪皮哥哥,你既想为我弹琵琶,那我就为你操琴,大家歌舞尽兴!”

不一时,南音琵琶和虎吟古琴就献到前,朱寅伸手在虎吟上一拨弄,在清音袅袅中说道:

“野猪皮哥哥,这琵琶也是唐时古物,我就送给你了,千万不要推辞。”

奴婢立刻捧着南音琵琶,恭恭敬敬的送到努尔哈赤面前。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努尔哈赤熟练的横抱琵琶,先是拨弄了几下,十分老道的校正音弦,三两下就摆弄好了。

然后他在堂上起势舞的舞步,一边弹奏琵琶一边耸肩摇头的唱道:

“哥哥逐鹿过山岗,弓开雁落酒满缸,你是哪家的儿郎,挖了人参买姑娘...兄弟呀,干粮放在了你马上...”

别看他的手指骨节粗大、茧子厚实,可弹奏起琵琶却是十分灵巧,琵琶曲子雄浑豪放,隐然铿锵之音。

琵琶这种优雅的乐器,居然也被他演奏成唢呐一般上头。

朱寅却是正襟危坐,白衣落落,淳淳君子,身前横放古琴,一副汉家贵胄、中原名士的派头。

得到田义和徐渭指点之后,他的琴道早就有了火候,也算此中妙手了。

但见他十指一抚弄,松风之音就轻吟而出,犹如云间天籁,山中幽泉,郎吟间凤鸾清唳,在七弦之上百转千回。琴声明明舒缓,却在急促苍劲的琵琶声中,仍然曲调动人。

赫然是一曲《阳关三叠》。

琴声泠泠中,稚虎先生开口缓唱《箜篌谣》道:“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却也能相合而奏。

费扬古、额亦都等人忍不住踏着曲子,跳起舞势舞。

众人正在高兴间,忽然康熙匆匆进入道:“主公,皇上口谕到了,让主公立刻亲迎!”

什么?朱寅琴声一停,问道:“是圣旨还是口谕?”

康熙道:“那中贵人说的分明,是皇上口谕,不是圣旨!”

PS:万历冷不丁给小老虎下了一道口谕,大家猜猜是什么事情。今天就到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