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七十八章 自由比皇位更可贵啊。

嫡明 第二百七十八章 自由比皇位更可贵啊。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授熊廷弼为蓟镇分守山海关参将,封昭勇将军,加山海卫指挥同知,转上骑都尉,赏银三百两,玛瑙杯一对,飞鱼服一领。

很多武将都纷纷看向熊廷弼,目光有点艳羡。熊廷弼本来只是个守备,经过西北之战,被朱寅保举叙功,越过游击将军,直接分守参将!

参将是差遣,本身并无品级。所以熊廷弼的品级其实是正三品的昭勇将军,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而他之前的本官品级是五品千户,可谓连升几级!

武官队伍中的熊廷弼,听到封赏自己的诰命神色平静。他早就从朱寅那里知道,自己会获授什么军职。

他此时与其说是激动,还不如说是对朱寅充满感激。

四年!仅仅四年时间,他就从一个报国无门的武举人,历经把总、守备,如今又升到了参将和指挥同知!

这难道是他的能力吗?

若非恩公百般抬举,他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漂泊,估计仍然报国无门,怎能有今日气象?

熊廷弼心中对朱寅感恩戴德,却不知道如果不是朱寅的“帮忙”,他此时已经弃武学文考科举了,而且六年后就考中进士,成为清贵的文臣。

朱寅当然更不意外。熊廷弼这个山海关分守参将的职位,可是他在老师和姑父的帮助下,特意为熊廷弼谋取的。

此时的山海关还没有设镇,分守参将就是山海关最高将领。山海关分守参将和山海卫的辖区重合,不但麾下有整整八千兵马,还参与管辖山海卫的军户、军田等民政,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节度使,可谓一个肥缺。

若非熊廷弼朝中有自己当靠山,这个肥差绝对轮不到他,哪怕他有军功也别想。

在朱寅看来,熊廷弼是战略统帅,将来必有大用。把熊廷弼放在山海关,当然是布局深远的一步棋。

义父老了,蓟镇军权已经落入别人手里。而熊廷弼这个属于蓟镇的参将,就是为了将来接任蓟州总兵的。

却听大宗伯罗万化继续念道:“...授曹文诏为昌平镇骑兵游击将军,封武德将军,加羽林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昌平镇不属于九边大镇,只是不到三万兵马的小军镇。然而它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军镇,负责守卫京西至关重要的居庸关和大明皇陵,防区距离京城只有八十里,类似禁军的存在,所以也非常重要。

曹文诏这个骑兵游击,管辖昌平镇唯一的独立骑兵,统带两千多马队,是北京城外最精锐的一支野战骑兵了。

游击和参将一样乃是差遣,并无品级。曹文诏的品级是正五品的武德将军、正五品的千户。

曹文诏半年前还只是个骑兵什长,被朱寅直接提拔为把总,这次又当上游击将军!

也是连升几级!

而他的年纪只有十六岁!十六岁的游击,也算是少见的了。

曹文诏不禁心神激动,他毕竟只有十六岁,怎么可能淡定?更重要的是,下月就要和红缨成亲,他能为红缨争取一个诰命了。

虎叔对自己真是恩重如山啊。不但不拘一格简拔自己,还极力举荐,让自己担任骑兵游击,更将红缨许配给自己。

曹文诏早就暗暗发誓,此生此世一定要报答虎叔。

朱寅扫了英武俊朗的曹家小将一眼,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微笑。

德谕,你入吾彀中也。

他受了我的赏识,娶了我的大侄女,将来可要听话哦,咱们是一家人啊。

想到这里,朱寅不禁感受到了权势的美妙滋味。

是权势,让他将熊廷弼、曹文诏这种出自底层寒门的人才,骤然提拔到高位,他们的荣辱贵贱,只在自己一念之间!

不然为何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没有权势,那你只能乖乖当个小丈夫了。

很快,罗万化就念到了毛文龙的名字:“...授毛文龙为辽东镇抚顺海防游击,封武德将军,金吾右卫千户,转骁骑尉,赏银二百两,飞鱼服一领。”

毛文龙当然早就知道了,可此时听到对自己的封赏,还是激动难抑。心中对朱寅更加感念。

有了这个五品官职,总算能对唐蓉有个交代了。自己并非骗婚之人,而是统带三千兵马的海防游击将军!

话说曹文诏和毛文龙,一个是羽林左卫千户,一个是金吾右卫千户,听起来很是拉风,其实都是定品级、领俸禄的虚职,并非要去两卫上任。

被玩坏了的不仅仅是锦衣卫,整个直属皇帝的上直二十六卫,其实都被玩坏了,成为恩荫官员子弟、安插虚职的机构,充斥着大量只领俸禄不在岗位的武官。

这使得上直二十六卫的军职大多成为虚衔。国初拥有二十多万精兵的上直亲军,如今在籍的军人只剩下十几万人,而且战力稀松,多是治安警戒、守门守库,充任仪仗,打不了硬仗。

至于秦良玉的封赏,也并不令人意外:

“...转秦良玉之夫马千乘为轻车都尉,加金吾左卫指挥使衔,封秦良玉为三品淑人诰命,赏赐白银五百两,宫样头面一副,八分珍珠一对!”

朱寅虽然早就知道,心中仍然不爽。

他是推荐秦良玉正式出任军职,为天下巾帼表率。结果被否了。

秦良玉是白杆军的将领,军功也很大,却只是加封三品淑人!

等到明末没办法了,才给秦良玉封侯授职。

...

名字念了一个又一个,念完诰命念敕命,足足念了五十多个人的名字,最小的也是百户、把总。

朱寅老神在在的听着,似乎事不关己,心中却暗骂皇帝、首辅、大司马。

这几十个人当然都是他按照军功举荐的人。他是钦差总督嘛,没有他的军功奏疏,兵部就不会叙功铨选,你功劳再大也捞不到封赏。

可其实朱寅一口气举荐了两百多个人,可是内阁和兵部认为这么多的功臣难以安置,砍了大半的名字,只封了几十个。其他没封授的人先在兵部记功,暂时只发赏银。

这当然是皇帝、首辅王锡爵、大司马石星的意思。

朱寅本来就存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心思,可只能封授五十多个武官,仍然让他很不高兴。

特么的,一半都没有!

怎么?将士们出生入死,不少猛士都是可歌可泣,他们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搏命,却连第一转的勋官武骑尉都捞不到,活该当一辈子大头兵?

就这还是沈一贯和田义等人的争取,否则连五十多个官位都不会给。

然而朱寅的高明之处是,熊廷弼等人连升几级,都是有实打实的战功支撑,谁也说不出什么,看上去就是公正举荐,朝臣们也不认为熊廷弼等人是他的党羽。

罗万化念完之后,鸿胪寺的赞礼官立刻唱喝道:“出列??谢恩!”

朱寅和戚继光立刻出列,率领被念到封赏名字的武将一起出列下拜叩首,齐声高呼道:

“臣谢皇帝陛下圣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赞礼官拖长音调道:“起??!”

李如柏、熊廷弼等人起身,先是对朱寅和戚继光行礼。朱寅和戚继光也一起回礼。

然后他们各自领取诰命,封赏之物,依次退下。

身为西北平叛主帅的朱寅,再次成为众人焦点。

封赏完毕,气氛烘托到了极点,接下来就是宴会了。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了。

群臣按照品级秩序,各就各位,都是心生期待。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宫中宴会,此时都有些迫不及待。因为皇帝小气,很少举办宫宴,就是朝中重臣,也很久没有参加宫宴了。

两位皇子坐在最上首的主座,其次就是内阁大臣和司礼监内相。

而朱寅,戚继光等人,则是坐在客座首位,其次就是一群功臣。

宫中大宴,当然是分餐制。但除了少数人单独一席,其他人都是两人一席。

但见殿内悬着九十九盏掐丝珐琅宫灯,将大殿映得亮如白昼。青砖墁地上铺满西域狮纹绒毯,东西两廊设百余张紫檀云纹长案,按品级排列,文东武西,案上皆覆着红色妆花缎桌围。

餐具都已经摆好,三品以上官员用赤金酒器,五品以上用鎏银器。

“奏乐??!”鸿胪寺赞礼官喝道。

“咚咚咚??”殿下的钟鼓隆隆敲响,三十六名锦衣卫力士分立殿门两侧,甲胄在夕阳映照中泛着冷光。

武英殿前的丹墀上,青铜蟠龙鼎燃起沉水香,青烟缭绕。

重檐庑殿顶垂下的鎏金铜铃轻响,檐角兽折射出琥珀色光芒。

教坊司女乐执龙笛、凤箫列队而入,缓缓顿时奏起《平定四方》曲。廊下的编钟等宫廷乐器,也黄钟大吕的奏响,典雅堂皇。

整个大殿顿时充满了庄重典雅的吉祥气象。就是外藩使臣们,也肃然而坐。

三十六名舞姬踏着鼓点在殿下翩翩起舞。她们头戴高高的狄髻,身着月华裙配织金马面,臂间披帛宛若流云,犹如云中仙子。

很多没见过世面的人,眼睛都看直了。

“进膳??“鸿胪寺赞礼官长声喝唱,两队宫人抬着四架朱漆食盒鱼贯而入,揭开盒盖时,热气蒸腾出缕缕异香。

一道道的佳肴,也被送上筵席。

掌管宴会的光禄寺官员展开菜单,依次念着菜名。每念一个菜名,就呈上一道菜。

首道大菜是“龙肝凤髓”。听起来霸气,其实是驼峰炙与天鹅脯拼成的龙凤呈祥式样,盛在錾花银鎏的金葵盘中。

次道菜品是“麒麟献瑞”,乃是用鹿筋、熊掌、猩唇烩制的八珍羹,用的是青花海水龙纹盖碗。

其他先别说,单说这两道大菜,都是平时皇帝一家人吃的,金贵的了不得。皇帝本应出席庆功宴,皇帝虽然不来,菜品等级却是不能降低。

再就是其他菜品了。

但见掐丝珐琅的八宝攒盒里,盛着樱桃肉煨鹌鹑、糟鹅掌鸭信,螃蟹酿橙等十八道珍馐。

至于酒水,除了常用的宫廷御酒,还有西域蒲萄酒,还有暹罗国进献的椰花酿,蒙古马奶酒。

殿内顿时馥郁满堂。

毫无疑问,宫里的御厨和酿酒师,绝对是天下最好的。很多菜品和御酒,外面用同样的食材和配方也做不出来,只有宫里有。

即便是公侯豪门出身的大臣,对宫宴也有兴趣。就说朱寅,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了,可很多菜品连他都没见过。

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的武将,此时都是食指大动。

十八道菜,肯定是吃不完的。怎么办?可以打包。

没错,参加宫宴的官员,可将吃不完的酒菜带回去,给家人分享,意思是共沐君恩,让官员家属也感到皇恩浩荡。

所以,主管酒宴的光禄寺,还很贴心的准备了很多食盒,参加酒宴的官员可以自己领取食盒,带自己席位上的酒菜回家。

朱寅也要了一个食盒,准备带些没吃过的菜品给宁家姐妹分享。

等到菜品上齐,光禄寺官员高唱:

“进????“

百官齐举酒盏,亮晶晶的酒杯交相辉映,场面十分宏大。

礼官再唱:“谢恩??”

数百人一起手持酒觞,站起来面北而立,对着空荡荡的金台御座敬酒道:

“谢皇帝陛下赐宴!”

然后挥袖挡住脸,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乐舞转为《平定天下之舞》。殿廊下又换了一群舞伎,头戴金丝狄髻,身着织金马面裙,手持描金彩漆盾牌与木剑,作破阵之势,随着铙钹急响。

接着,礼官又唱道:“再??进?????爵!”

宫人们立刻斟满酒,群臣再次举杯。

礼官道:“敬西北大捷之功臣!”

众人一起转身,在阁老的率领下,对着最中间的朱寅、戚继光等功臣,共举酒觞。

朱寅和戚继光也赶紧率先站起,举起酒杯。几十个功臣也跟着两人举杯。

群臣双手持杯道:“王师凯旋,将士辛苦!请!”

朱寅也双手持杯,大声道:

“我等不敢居功!赖陛下洪福齐天,臣工勤于王事,将士效死用命,方能剪灭叛逆,平定西北!惟愿皇明盛世太平,陛下千秋万岁,共饮此杯!”

众人眼见朱寅翩翩美少年,如云出岫,气度从容,只觉得风清月朗、见之忘俗。

朱雅虎,真有古名臣之风也!

“惟愿皇明盛世太平,陛下千秋万岁!”群臣也一饮而尽。

礼官唱道:“礼毕!”

直到此时,众人才比较随意的吃菜喝酒,酒席上顿时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相互祝酒。

“殿下,微臣敬殿下!”

“殿下年幼,还请抿一口,臣一口干!”

“待生敬田公!”“

两位皇子并非代表皇帝,皇帝皇后也不到场,众人也没有拘束,气氛反而更加轻松。

“好酒!好酒!”

“不愧是宫宴啊!”

没吃过的人啧啧称奇。吃过的人更是盯着歌舞。

朱常洛主动手持酒杯,站起来对朱寅道:“学生常洛,谨以此杯敬先生!惟愿先生长乐康宁!”

朱寅也笑着持杯道:“臣也敬殿下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殿下还小,不宜多饮。”

“是!”朱常洛很听话的领命,随即浅浅抿了一口,果然放下酒杯,开始吃菜。

这些菜真是太好吃了,他很少能吃到。

今日一定要带些回景阳宫,给母妃尝尝,让母妃高兴高兴。

朱寅又给沈一贯、田义等人敬酒,自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众人都很高兴,但也有例外。

比如,朝鲜使臣。

朝鲜使臣安东瀚心不在焉的喝酒,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大明在开庆功宴,可是我国却八道尽失,王驾北狩,几有倾覆之危啊。大明虽然同意派遣大军入朝,可不知道何时才能过江。

唉,《黍离》之叹,怎不令人黯然神伤。酒菜再好,又有何滋味啊。

刚好,他身边一丈多远的席位上,就是不对付的建州使臣努尔哈赤。

安东瀚狠狠瞪了努尔哈赤一眼,神色不屑。

女真蛮夷!

努尔哈赤见安东瀚的神色,眼睛一眯的用汉语说道:“安先生,可思朝否?”

努尔哈赤的神色带着调侃。他喜欢《三国演义》,其中有句话“可思蜀否”,让他印象深刻。

安东瀚听了努尔哈赤的话,脸色顿时更加难看。

“你敢辱我?”安东瀚怒色勃发。

努尔哈赤微微一笑,“安先生想多了,佟某并无此意。”

安东瀚冷哼一声,“谅你也不敢。”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努尔哈赤嘿嘿一笑,也不反驳。

三过巡酒后,夜幕已经降临了。殿外月华初上,百盏羊角宫灯也次第点亮,与错金博山炉升起的沉香烟雾融作一片。

宫人们又捧上描金漆盒,里面是宫里的龙团胜雪茶。

酉时五刻,突然丹陛大乐骤起。乐工又换了《炎精之曲》,编钟与玉磬声也变得更加典雅舒缓。

众人都停了酒杯缓缓酒意,开始喝茶。宫宴可不能一直喝酒吃菜。

等到两盏茶慢腾腾的吃完,也到了酉时七刻。

忽然殿外一个宦官高喊道:“放焰火喽??”

但见殿外早已架起九层烟火塔。随着火箭尖啸声,火龙直上云霄,炸开万点金星,火树银花腾空而起,蔚为壮观,犹如星河漫转。

群臣手持酒杯,不禁都为止失神了。

没见过世面的外藩使臣,更是看的如痴如醉。

真是天朝上国啊。

众人又吃了一会儿酒,终于开始散席了。最先走的当然是两位皇子。

朱常洛依依不舍的看着朱寅,神色孺慕的说道:

“先生,常洛去了,还请先生保重。听说先生即将新婚,可惜常洛无法出宫相贺,也无贺礼相送。”

“殿下。”朱寅也有点感伤,“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再能得见殿下,殿下一定要善自珍重,不宜妄自菲薄。”

“是!”朱常洛拱手,“学生谨遵先生教诲,终身不忘。”

朱寅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叮嘱道:“四书五经,暂可缓读。只是这《汉书》、《史记》却是要多读,明理不如读史也。”

朱常洛也低声道:“好教先生知晓,《史记》已经读过两遍,如今正读到《汉书-蠡疏》。

“嗯,不错。”朱寅满意的点点头,“那殿下说说,《蠡疏》妙在何处?”

朱常洛回答道:“回先生话,《蠡疏》说管窥蠡测,人若是见识浅陋狭隘,就会有一孔之见,不知本来面目,自己被自己蒙蔽。所以,要博学,广知。”

朱寅道:“说得好。那如何才能真正的博学广知呢?”

朱常洛对曰:“除了多读书,多思考,更要行天下路,识天下人,见天下事。不可闭门造车,坐井观天...”

说到这里,忽然住口不言,神色有点落寞。

朱寅察言观色,小声笑道:“殿下是想行天下路,识天下人,见天下事吗?”

朱常洛低头,弱弱道:“常洛做梦都想,可常洛不敢。”

“殿下。”朱寅压低声音,“起码敢想不会错。就算身子不能出紫禁城,殿下的思绪也应该飞越紫禁城啊。臣如今无法帮殿下完成这个心愿,但臣会记得殿下的希望。”

他伸手拍拍朱常洛的肩膀,“殿下去吧。记着臣的话,每天都要锻炼身体,不可怠慢。”

“是!”朱常洛泪目道,“先生保重,学生告退!”

朱寅看着朱常洛频频回头的稚嫩身影,不禁幽幽一叹。

洛儿,自由比皇位更可贵啊。

你,懂事的太早了。

PS:唉,你们懂事的太早了。蟹蟹,晚安!抱歉,今天太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