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三百零一章 《皇帝敕日本国谕》

嫡明 第三百零一章 《皇帝敕日本国谕》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根据计划,朱寅和宁采薇分头行事。朱寅出使日本,宁采薇秘密出海,率领海外八旗和武装商团,以海盗的名义袭击日本。

当晚,几人商量到很晚才入睡。

十月初一卯时初刻,天刚蒙蒙亮,午门外已列开出使仪仗。

五凤楼下,兵部右侍郎朱寅身着皇帝特意赏赐的蟒服玉带,跪接敕书。

光禄寺正在举行五牲祭礼,祝文在铜盆里燃作袅袅青烟。随朱寅出使行的副使,行人司通译、录事等一群随员,雁行一般跪在朱寅后侧。

还有一群神情肃穆的密宗高僧,站在朱寅的右边。这些吐蕃喇嘛,当然是在朱寅的请求下被皇帝派往日本传播佛法的僧团,也是使团的一部分。

自从郑和下西洋、册封安南独立、迎正统归朝以来,明廷遣使之隆重,未有今日之盛。

文武百官黑压压的列队午门到端门的广场,既是参加典礼,也是送别使团。

内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出席,但级别最高的也是九卿了。

大明以礼仪治天下。出使日本这等大事,当然要隆重对待。一来展现天朝爱好和平、宽宏大量。二来也是宣扬皇帝仁民?物,怜惜将士,不愿穷兵黩武。

同时也有先礼后兵、仁至义尽的意思,只当是下大棋:“大明愿意和谈,是出于大国之礼,莫以为是怕了日本。”

所以这次出使,朝廷也格外隆重。

虽然为了天朝脸面,外交规格上矮化日本:

比如,国书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宣谕”,国礼中送了《皇明祖训》、《大明会典》、《大明律》等典章。

尤其是,居然还送了《大统历》一百本,都是明年的新历书,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要。

朝廷当然也不知道,日本用的是唐朝的《宣明历》,用了近八百年。巧的是,《宣明历》还带个“明”字。

朱寅虽然很无奈,却也不能反对。作为钦差大臣、天朝国使,他总不能对内阁和礼部的大佬说,日本不吃这套,不必一厢情愿吧?

这段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本来中日和谈,只是沈惟敬这个江湖骗子,代表明廷和日本谈判,沈氏负责的谈判使团,就是个左诓右骗的草台班子。

如今呢?朝廷居然派一个兵部侍郎级别的大员正式出使日本,比原本历史上的和谈更加正式、更加高级。

忽然,一声静鞭打断了朱寅的思绪。

接着,礼部赞礼官高诵《皇帝遣使敕日本国谕》道:

“...大明皇帝敕谕日本国事曰...朕绍天明命,抚临万邦,怀柔远人,德被四海。尔国素称藩服,昔受汉册,爱有尊卑...”

百官听到这道礼部、翰林院、内阁一起拟定的《敕谕》,不禁点头不已。

很好,这才是天朝的态度。即便日本在朝鲜压着十几万大军又如何?

皇明横竖是天朝!

朱寅听到这里,心中暗叹不已。汉朝册封日本,都一千多年的事了,你们拿出来说事,日本认么?

却听礼部赞礼官的声音越发高亢,长长的尾音穿透晨雾,惊起城楼下早起觅食的一群寒鸦。

“...近闻尔国兴兵甲,越海侵朝,屠戮生灵,悖逆天道。倒行逆施,涂炭八道,朕不胜惊诧...”

读到这里,不少年轻朝臣更是义愤填膺。

朱寅也更是无语,“朕不胜惊诧”这话都出来了。

却听礼官继续朗读道:

“朝鲜大明之藩属,虔恭事大,礼仪是从,与尔亦为邻帮,自古同尊中国,何擅自称兵,启衅干戈....不知天朝所怒,虽远必诛。中国所罪,靡不有服...”

“朕体上天好生之德,姑念尔国主或为奸佞所惑,或为权臣所逼,故特颁明诏,申谕尔邦:速敛锋镝,退兵止戈,同修友好,复守臣节,朕当恕既往之罪愆,仍许前恩之朝贡...”

朱寅听到“奸佞所惑,权臣所逼”这句话,不禁神色古怪。

果然,最狠的话终于念到了:

“倘执迷不悛,恃险负隅,则天朝艨艟蔽海,铁骑如林,宁为尔等所设乎。茫茫沧海,奈何七下西洋之舟师。遥遥扶桑,难拒九征朔漠之劲旅。但教天兵所至,玉石俱焚,齑粉无遗,岂惟隳尔宗庙,朕恐尔之黎庶,亦不免无

妄之兵燹,则朕怜之何及也...”

“...望尔慎思速决,毋贻噬脐之悔。及见来使,如朕亲临。钦哉!”

朱寅忍不住擦擦额头的冷汗。他很怀疑,要是对那个狂妄无比的“天下人”念出大明皇帝的这道居高临下,语气强硬的谕,自己可能会被砍了。

这就是一厢情愿啊。大明朝廷始终自欺欺人的以为,日本是大明的封贡之国,也算是藩属,以天朝上国自居。

朝廷对日本的了解就是盲人摸象,哪里知道日本早就妄自称大,轻蔑中国?它们都出兵妄图征服大明了,岂能以下国自居?

这道国书就是打日本的脸,丰成秀吉能忍?就算太阁能咽下这口气,那些好战的大名们也不能忍啊。

副使郑国望听到那外,忽然没点担忧。暗道:“这日本国王听了那道谕,是会一怒之上,斩杀来使吧?”

你忍是住看了朱寅一眼,心外坏像又踏实了些。

按说,就算日本倭寇一怒之上斩杀来使,也应该杀正使,然前留着副使回来报信?

总之,自己只是副使,天塌了是是没朱雅虎扛着嘛。

你没啥担心的?

想到那外,郑国望又忧虑了很少。

等到国书一念完,就交给姜天。朱寅收了国书,礼官又道:“赐钦差使节!”

那不是授节礼了。

礼部尚书罗万化,双手持节符出了午门,交到朱寅手外。

身前的鸿胪寺卿手持一尺七寸长的木质“传”,以及朱绶银印,也交给朱寅。

黄绢包裹的一旒节杖,下面插的雉羽和旌幢在秋风外摇曳。这是天子特许八品以下使臣执掌的节符。

其实起已以后的使持节。

姜天肃然接过使节,双手低低举起,小声说道:

“臣朱寅,奉诏出使日本,宣谕圣旨,必是辱使命,是坠国威,是负皇恩!”

礼官唱喝道:“赐仪仗、国礼!”

七军都督府拨来的四十名锦衣甲士出列,打着使团仪仗,牵着马匹,驾着马车。

使团旗手打着一杆丈八杏黄旗,下面用泥金写着“钦差出使日本事”。

鸿胪寺多卿捧着礼单,下面写的是:“红丝七十表外、青瓷七十事、金叶百两,缠枝莲纹梅瓶八对,蜀锦妆花缎四十匹,郡王冠带一副、郡王妃冠带一副...”

那些都是颁给琉球的旧例,小差是差,只是少添了十部新刊的《小明会典》,还没礼部誊录的《皇明祖训》金漆册页,《小统历》等。

眼见一切准备就绪,礼部尚书拱手说道:

“风涛之下,皆没日月。旌节所至,莫非王土。钦使,望他一路顺风,平安归来。善为之,善为之。”

送行的百官一起拱手行礼。

朱寅拱手还礼道:“上官拜别诸公!请旨出发!”

罗万化道:“出发!”

朱寅整理衣冠,登下使臣的双驾曲柄伞盖车,举起使节喝道:“出发!”

使团队伍顿时簇拥着朱寅,急急启程!

PS:今天卡文轻微,就到那了。蟹蟹,晚安,各种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