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朱稚虎,你赢了!

嫡明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朱稚虎,你赢了!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李世达虽然说出了朱寅被弹劾的四款罪状,可他特意表示,自己对于这四个罪状算是不认可。

一上来就给这场廷议定了调子。

我是左都御史,我认为这四款罪状大有可商榷之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王锡爵不禁皱眉看了李世达一眼,对左都御史的态度很是不满。可他是首辅,并不主持廷议,也不能明着反对李世达。

众人一起看向朱寅,看朱寅怎么自辩。很多人都含关心,却也有不少人神色冷漠。

王锡爵一党,大多对朱寅心怀敌意。郑氏一党就更不用说了。朱寅当皇长子老师,的确赢得了很多朝臣的支持,同时也招来了郑氏集团的忌恨。

他们很想听听,朱寅如何自辩!

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沾上就有口难言。

如今朝中气象,但凡是被御史弹劾,就应该主动辞职。可朱寅显然没有主动辞职的意思。

朱寅横握笏板,神清气朗的说道:“回大司宪的话,下官无须自辩。”

什么?无须自辩?

众人面面相觑,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寅居然不自辩!

难道,他还指望有其他人替他出头辩解么?可是去西北平叛的文臣,在场的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啊,不是当事人之一,又如何为他辩解?

郑国望却是蛾眉微蹙,忽然感到有点不妙。可究竟哪里不妙,她一时也想不起来。

有心周全朱寅的左都御史李世达,忍不住眉头一皱,沉声说道:“朱少司马,你可想好了,眼下当廷自辩,还来得及。”

只要朱寅自辩,他就有把握让朱寅过关。就是动用三法司调查,也就是个形式。

可是朱寅居然放弃自辩机会?

沈一贯心中有数,闻言反而放心了。当了朱寅几年老师,他哪里不知道这个弟子的狡黠机敏?是个很难吃亏的主。既然雅虎说无须自辩,那就必有胜算!

朱寅忽然看了郑国望一眼,目光大有深意。

这目光让郑国望很不舒服,好像被朱寅一眼看穿了所有秘密。

朱寅在众人的疑惑中取出一封书信,叹息一声说道:

“这是在河西之时,一封好心提醒下官的书信,书信的主人在信中说,他的幕主郑御史,让他起草奏本,弹劾下官罪状。”

“他劝解郑御史,说下官勤劳王事,公忠体国,率领王师屡战屡胜,而且还是连中三元的神童,千古无一,为何要捏造罪名弹劾下官。他请求郑御史以大局为重,不要因私弹劾下官。

“郑御史说,下官是皇长子的老师,其兄郑都督让她弹劾下官,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变着法子吹毛求疵,总能找到罪名弹劾。说她也不想弹劾,只是兄命难违,坚持让幕僚起草弹劾题本。”

“这幕僚起草弹章之后,良心难安,辗转难眠。他也读的圣贤书,秉承的圣人教诲,终究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就写了这封书信,让下官提防郑氏兄弟的陷害...他说,他没有春秋大义,也不敢自居君子,却不能效法万俟?陷害

忠良...”

朱寅一边说,一边摩挲着手中的书信,神色很是萧疏。

“唉,不意幕僚之中,也有如此清正高洁之士,这就是春秋大义啊。下官受惠于他,感激莫名。”

“唰”的一声,所有人都看向少年大臣手中的书信。

郑国望的一双眸,更是一眨不眨。

她终于想起哪里不妙了。

宋偈!

她当然不会亲手撰写奏本,奏本是她身边的幕僚宋偈所写。这个宋偈,是国舅府的心腹,很受她和兄长的信任。

之前她让宋偈起草弹劾奏本时,宋偈的确劝过自己,说朱寅功劳很大,朝中人缘很好,背后还有大靠山,而且在民间百姓说他是转世星君、大明祥瑞。若是寻找理由弹劾他,恐怕会招惹祸,引火烧身。

这个宋偈是举人出身,办事细心谨慎,就是太相信凶吉灾异、怪力乱神,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

所以,他对弹劾朱寅心生顾忌,劝自己回信给兄长,放弃弹劾。

可自己坚持弹劾,宋偈也只能遵命起草。

回京的路上经过陕西,宋偈说要顺便回家看看,自己同意了,宋偈就离开军中,没有一起回京。

可是谁知,他竟然暗中投靠了朱寅,出卖了自己?

郑国望即便很有城府,此时也气的花枝乱颤。

宋偈,我要杀了你这个吃里扒外的小人!

可其实她冤枉宋偈了。

作为郑氏的心腹幕僚,宋偈并不是主动背叛她,而是被她身边的虎牙特务,抓住把柄暗中威胁,逼迫之下反水背刺,亲笔写出一份所谓“善意提醒”的书信。

至此,宋偈也只能死心塌地的为特务服务。

郑国望此时恨不得夺过书信,看个究竟!

郝运来也眼皮子直跳。平心而论,他并不想弹劾朱寅,怎么说他也是朱寅的老乡,没打算完全撕破脸。

可是郑氏差遣,为了仕途前程,他也不敢违背,只能跟着郑国望一起弹劾。

若是弹劾失败,遭到反噬,自己还能升任吏部郎中么?

昨天晚上还对爱妻说,她很快就能成为印君(吏部郎中)夫人啊。

朱寅站起来走到李世达面前,将书信交给李世达,继续说道:

“这位郑氏幕僚,名叫宋偈,也是举人出身。郑氏兄弟的奏疏,多是出自他手,笔迹可以对应。”

“若是大司宪怀疑这封书信的真伪,可在内阁大库查阅郑国泰、郑国望之前的奏疏,对照笔迹一查便知。”

朱寅有点痛心疾首,“下官早在大半月前,就收到了这封提醒的密信。可下官将信将疑,不愿意相信郑御史会在其兄郑国泰指使下,捏造莫须有的罪名,颠倒黑白的弹劾下官。’

“再说,下官和郑御史、郝御史一起在西北平叛,也算生死与共的袍泽了,沙场之上?力同心,共襄王事,即便不是挚爱亲朋,也是同志同道。所以,下官顾念情面,没有立刻交出这封密信。”

朱寅叹息一声,“下官打算,只要郑御史没有弹劾下官,下官就当没有收到这封密信,既是周全同僚之谊,也不让宋偈遭郑家记恨。”

“可是谁知,郑御史果然如信中所写,在其兄指使之下,唆使同党运来,递交了弹劾下官的奏本。今日下官被逼无奈,才交上这封密信,一证自身清白,二诛对方之心。”

“若非宋偈一身正气,下官今日有口难辨啊。下官年仅十五,可经此一事,对仕途已经有点心灰意冷了。唉,为国做事,何其难也,何其难也!”

少年说到这里,神色居然有点悲凉,萧瑟之意一如殿外的秋意。

众官员看到这一幕,不禁都有点动容。

这封信,看样子应该不是假的!

朱寅果然不能以其年少而轻视之,反手一招就将弹劾他的人逼到死角啊。

厉害!

沈一贯微微一笑,弹弹自己的帽子,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

王锡爵却是面沉如水,眯着眼睛盯着李世达手里的信。

“你!你少惺惺作态!”郑国望气的胸脯差点缠不住了,柳眉倒竖的怒视朱寅。

“朱少司马!你拿出这封不知真假的信,就信口开河的凭空捏造么?本官弹劾你是职责所在,并非受到家兄指使!”

受到亲朋指使弹劾大臣,无论有理无理,本身就是罪过,她怎么能承认?

郝运来腿肚子直打哆嗦,只觉众人看他的目光像钩子一样,顿时一身冷汗,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大司宪明鉴!诸位相公明鉴!下官弹劾朱少司马,确属一片公心,绝非受人指使啊!”

“下官和朱少司马还是江宁同乡,南雍同窗,乡试同年,会试同年,私交甚好,怎会因为受人指使弹劾他?下官是见他确有过错,不敢因私交而坏国法,这才出于职守、履行职责!”

“好了!”礼部尚书罗万化断喝一声,“这是文华殿廷议!不是市井争执之所,礼仪体统何在?退下!”

郑国望和运来身子一颤,不敢再争辩,只能忍气吞声的闭嘴。

郑氏党羽们也噤若寒蝉。

正在看信的李世达抬起头来,冷冷扫了郑国望和郝运来一眼,缓缓说道:“大司寇,请你和大廷尉看看这封信吧。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一起看完这封信,都是一起点头。

“元辅,三位阁老,要看看这封信么?此信内容,确如朱少司马所言。”

王锡爵微叹一声,摇头道:“不看了。那就去文渊阁大库查对笔迹吧。”

沈一贯等三人也摇头,“不看了,先去大库查。”

朝廷的积年奏疏,原本存放在文渊阁,叫内阁大库。副本存放在六科廊。

文渊阁就在文华殿边上,所以很快就查到了结果。

三年来,郑氏兄弟的各种奏疏,加上贺表,一共有二十七道,其中有十二道的笔迹出自一人,和这封信的笔迹一样。

而且看墨迹的痕迹和气味,这封信最少也写了十几天,绝非两三天内新写的信。

都不需要传刑部和大理寺的笔迹辨认高手,就能断定这点。

“郑国望,郝云来,你们还有话说么?”李世达的声音听着很平淡,怒意却难以掩饰,“朱寅没有自辩,这封信就是最好的自辩!难道他能未卜先知,知道你们会弹劾他?”

“受人指使,捏造罪名弹劾大臣,这就是你们身为御史的职责操守?”

郑国望深吸一口气,梗着脖子拱手行礼道:“大司宪,各位相公,下官万万不敢受人指使弹劾朱少司马。也不敢捏造构陷。”

说到这里,她看向朱寅,强词夺理的说道:

“朱少司马,你认为下官是捏造事实,可你没有请旨,没有请示兵部,就擅自赏赐将士,数额几十万两,这难道也是捏造么?”

她抬起纤纤玉指一指外面,“出征西北的七八万将士,谁没有拿过你的赏赐?将士们谁不说你的好话?此事一问便知,是能凭空捏造的?这么大的事情,谁敢信口雌黄?”

她再次恢复了一点信心。因为朱寅确实用缴获的金银,大手笔的赏赐将士,大约是三月的军饷。

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对!”郝运来也一脸正气的像个君子,“挪用缴获的金银,减少记账,截留上交,这难道不是事实?下官要是明知而不报,那就是徇私枉法,枉读圣贤书!”

众人听的眉头直皱。

这两人也真是有点混不吝了。朱寅这封信一拿出来,他们不但弹劾失败,自己反而陷了进去,自身难保,如今揪住这点不放又有什么意思?

截留、挪用缴获,是不是罪过?是。有没有犯法?有。

可问题是,如今打胜仗哪有不截留,不挪用的?

能上交一半就不错了。

就像吃空饷喝兵血、贪墨钱粮等事,早就成了普遍风气,管的过来么?怎么较真?

朱寅就算挪用了缴获,擅自赏赐将士,可他上交的更多啊。

很良心了。

朱寅不疾不徐的说道:“下官二月底出征前,兵部尚书是云衢先生(王一),还不是如今的石大司马。”

“当时,下官给云衢先生上过陈文,请求到了西北之后,补齐将士欠饷,并且在战时,发双倍饷银,以激励将士。”

“云衢先生说,欠下的军饷可以立即补齐,他会给户部咨文。至于双倍饷银也不是不行,但必须是在打了大胜仗有了缴获之后,才能下发双倍饷银。

“所以,下官并非擅自赏赐将士,就算收将士之心,也是为了打胜仗。难道大敌当前,下官身为统帅,不敢收将士之心,而要失将士之心吗?”

“如今,虽然云衢先生积劳成疾,已卒百日,兵部印主换了石大司马,可下官之前给云衢先生的陈文,却还在兵部档库中,一查便知。”

兵部尚书石星淡然说道:“是么?当时我是兵部左侍郎,并不知此事。你的那道陈文,我却是不知道。”

石星对朱寅这个新鲜出炉的副手,心中很不满意,干脆说没有这道陈文。他是兵部尚书,那道陈文在与不在,有与没有,他说了算。

当然,他也知道这没有太大意义,主要是想让朱寅难堪。

“有这道陈文。”沈一贯忽然说话了,“云衢先生当时是大司马,他曾经来文渊阁,提到了朱寅上的陈文。”

沈一贯说到这里,微微一笑,“陈文就在文渊阁的西档房,可查。”

他的笑容像只老狐狸,竟然在这藏了一手。

“是么?”王锡爵老眼一眯,“我都不知此事。这可是涉及几十万两银子的将士赏赐。”

他确实不知道。

老夫乃是首辅,这事老夫却是不知!这个沈一贯...心术不正!

沈一贯笑道:“元辅当时正忙着奉旨为贵妃和皇三子建庙布施之事,几日没有回文渊阁。而且这只是一道兵部的陈文罢了,并非奏本、塘报,是以我也不必打扰元辅。哦,此事张阁老倒也知道,张阁老?”

张位点头道:“嗯,我想起来了,确有这道陈文,快半年了,都要忘了。唉,想不到当时云衢先生已经时日无多,今日音容宛在,怎不叫人唏嘘啊。”

王锡爵张张嘴,一句话又咽了回去。他面无表情,心中却暗骂一句苏州脏话:“短棺材的狗戳!”

石星的脸色也很阴郁,腹诽死去的前任多事。

此时,正在殿角旁听的一个内,眼见郑国舅要倒霉,立刻悄悄出了文华殿,直奔乾清宫。

娘娘如今肯定在乾清宫,准备陪着陛下午膳了,要赶紧去禀报这位菩萨。

朱寅最是心细眼尖,早就瞧见那宦官去溜出文华殿报信,可他也无可奈何,不能阻止。

郑国望仗着有宫里撑腰,心一横的撒谎道:

“诸位相公,焉知不是那宋偈勾结朱寅陷害下官?前段日子,下官训斥了宋偈几句,说要辞退他,他肯定怀恨在心,投靠朱寅,卖主求荣。他的信能证明什么?”

朱寅呵呵一笑。还要顽抗么?

他看似无心的扫过几个科道言官,目有深意。

监察御史吴礼嘉忽然站起来说道:

“下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吴礼嘉,面参御史郑国望!郑国望昨夜派人指使,诱使下官弹劾朱少司马!”

浙江道监察御史王有功也站出来道:“昨日,郑国望也曾暗示下官,弹劾朱少司马!下官没有答应,今日也要当廷面参!”

郑国望气的浑身发抖。她什么时候让吴礼嘉、王有功联名弹劾朱寅了?

不熟!

她的确是暗自安排其他人,准备联名弹劾朱寅,可都是郑氏夹袋中的朝臣,不是吴礼嘉、王有功!

朱雅虎居然连施奸计,不但轻松脱身,还构陷自己,真是卑鄙无耻的小人!

“你们...本官何曾让你们弹劾朱寅!”郑国望怒道,“不是你们...”

说到这里顿觉失言,立刻戛然而止。她本是个聪明人,此时却急中出错。

众官都不禁摇头,郝运来忍不住叹息。

李世达冷然说道:“郑国望、郝运来身为御史,涉嫌受人指使,捏造罪状,弹劾国家大臣,本官会奏请罢免议罪。”

吏部尚书孙?立刻说道:“本官也奏报罢免罪!”

无论是吏部还是都察院,都无权罢免御史,都只能上疏皇帝,提议罢免或议罪。

王锡爵摇摇头,缓缓说道:“还愣着干什么?你们二人回去听参吧。估计今日,就有圣旨了。

“是。”郑国望和郝运来失魂落魄的行个礼,脸色惨然的退出文华殿。郝运来更是如?考妣。

原以为因为这次军功,能叙功升迁的。谁知道,却是这个结果!

谋虎不成,反被虎伤!

朱雅虎,你赢了!可如果不是你人缘好,你是赢不了的!

文华殿内,李世达宣布道:“经过廷议,朱寅有功无罪。本官会奏明陛下。元辅,三位阁老,可有异议?”

王锡爵只能摇头。

沈一贯等三人一起道:“并无异议。”

李世达又环顾众人道:“诸公可有异议么?”

众人也一起摇头。

笑话,此时有异议又如何?白做恶人而已。

众人看到坐在那里腰背笔直的少年侍郎,心中都是感慨万千。

不愧是江左朱郎,民间大名鼎鼎的雅虎先生啊。

面对弹劾,轻松写意间就全身而退,不染纤尘。

王锡爵看了朱寅一眼,吐出一口浊气道:

“接下来,就廷议朝鲜战事,陛下昨日还问起,要朝廷拿个章程。”

既然廷议军务,接下来就是兵部尚书石星来主持廷议了。

石星第一句话就是:“诸公,晚生以为,朝鲜之事,以和为本!”

PS:今天太忙,更新晚了,错字估计也多,对不起,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