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清尘医学院!

嫡明 第二百七十一章 清尘医学院!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朱寅看这满库房的金银,有点兴奋的搓着手,对宁清尘说道:

“咱们几年就成巨富了。这么多金银,放在北京不太安全,万一哪天我们要跑路,仓促之间哪里能带得走?还是运到海外岛屿最好。唉,钱太多也是烦恼啊。”

他在想,如果拜金帝知道自己有这么多金银,怕是又要动歪心思了。朱棣的后人都喜欢抄家入内帑,尤其是拜金帝。

宁清尘一哂,声音软萌的说道:

“运到岛上就安全了?我们就一定能守得住海岛?你不是说,西方要组织海上十字军,来南洋报复靖海军吗?万一挡不住,还不是要跑路?”

“还有,你觉得我们的银子很多?姐姐说过,光是在这个北京城,总资产几百万的家族,两双手都数不过来。不算皇家,京城中资产千万的家族也有好几家,比如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等几家,哪家不超过千万资产?”

“嘻。我们的资产,在北京都排不进前二十位。要是拿到全国范围,都排不进前百。哪家亲王不比我们富的多?你算大明有多少亲王。还有晋商、秦商、微商、浙商四大商帮中的顶级巨贾,还有那些世代做官的世家大族,谁

不比我们有钱?”

朱寅想想也是。其他不说,就说徐阶家族,光是在松江府的良田就有十五万亩,田产这一项就折银超过百万两。徐家还有几千张织机,几万亩桑园,以及遍布江南的商铺,的确比朱家更有钱。

宁清尘笑道:“小老虎,你真是格局小了。这也算有钱?不杀到全国财富十强榜单,也好意思叫巨富?”

“姐姐虽然很会挣钱,可毕竟时间太短,底蕴太浅。要想实现大明首富的目标,姐姐最少还要努力七八年。

“姐姐说了,等到这库里的存银超过百万两,就运一部分回南京,再运一部分去岛屿,分开存放。”

相比朱寅,宁清尘对金钱更加无感。

“走吧小老虎,咱们去看李时珍吧。我可是为了你,才强留别人几个月。”

中庭西园,是朱家大宅中最精致的一处独立客院,占地足有五亩,是招待贵客用的。

如今的西园,住着李时珍、万全、徐春甫、龚廷贤当今天下四大名医,以及他们的十几个得意弟子。

二十来人住在这亭台楼阁俱全的静美庭院,每人美酒佳肴的款待,还专门有朱家奴仆伺候,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开心。

因为他们被请来已经半年了,前三个月兴致很高。天天和药神转世般的小丫头议论医道,大受启发,很有心得,简直犹如再次悟道一般,一时间浑然忘我,隐隐发现了医道的另一扇大门。

可是后三个月,就很煎熬了。

因为宁清尘不放他们离开,居然把他们师徒二十人,全部软禁在朱家大宅!

他们竟然失去了自由,名为贵客,实为囚徒。他们只能在朱宅待着,无论大门后门,都有朱家的家丁把守,不许他们离开府门一步。

慢慢的,他们耗尽了耐心。

他们感激宁清尘,甚至有点敬仰宁清尘,因为是这个小丫头启发了他们。可他们又对那个自称药神转世的小丫头,心生怨念。

不过,眼见迟迟无法离开,他们也不白白耽误工夫,而是每天坐而论道,研讨医术,利用宁清尘的启发和指点,结合各自所学,相互印证,融会贯通,居然大有收获。

此时此刻,院中的葡萄树下正在煮茶,周围坐满了被软禁的医者,苍然白发的李时珍正在侃侃而谈:

“之前宁小神医说,五行之中,更有五行,可名曰细胞、分子。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可名曰原子、离子。至小而无察,犹如清?充溢天地之间,而肉眼不见。”

“她将阴阳五行,称之为宏观之阴阳五行、微观之阴阳五行。常人所能见、所能识,所能知者,宏观之阴阳五行。而非常人所能见、所能识,所能知者,微观之阴阳五行。”

“这宏观、微观之说,十分新鲜,却也贴切精准。”

“宏观微观二者相加,缺一不可,方是完全的阴阳五行,方不偏倚阴阳五行之道也。如此,也就是太极圆满,是为太极。”

“老夫深以为然。试问诸位,医道以阴阳五行为本,此乃药理、病理表里之源。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只重宏观之阴阳五行,而不知微观之阴阳五行?”

“药物能治病,是先微观而后达于宏观,犹如先有微尘,而后有泰山。病因能致病,则同样如此,病因亦有微观五行之分子、微观阴阳之原子也。”

说道这里,他的手往下一按,“是以我等为医者,光知宏观医理、宏观病理还不够,必须兼知微观,才能不偏医道,太极圆满。天下疾病,很多都难以救治,就是因为医者不知微观之道。”

“古往今来,医道宏观之理博大精深,推陈出新,可谓薪火相传。可医道微观之理,却只是泛泛而谈,大而化之,难窥奥妙。若我等能一?其妙,则天下医道必然别开生面,焕然一新啊。”

“看来,老夫的《本草纲目》真要大幅修改了,幸好还没有付梓。之前的很多医案,也要重新研究,免得误人子弟。”

徐春甫点头道:

“正是如此。用那宁小神医的话说,我等的确只知宏观之医道,而不知微观之医道。世人谬赞我等为大医,可我等却不通微观之阴阳、微观之五行。这分子、原子之说,之前也是闻所未闻,何等惭愧?”

“希望宁小神医能解除软禁,尽快释放我等离开,我等也能趁着风烛残年,尽快宣扬传授微观医道之说。唉,老夫是一天也等不下去啊。”

万全也颔首说道:“微观宏观之说,看似经纬殊途,实为混元一体。二者皆生老病死之本源。上工治未病,非独守四时摄生,更当参先天之数。急症救危殆,扶正固本元。医道至境,或许便是这宏观微观之合一,进而形神

共治也。”

龚廷贤接着说道:“听宁小神医所言,医道玄微非独阴阳可尽述,非望闻问切能穷极。她重视的手术之道,我等之前实在是轻视了,那岂止是皮外之术?”

“譬如人之经络如江河行地,气血周流应星辰之转。二者同参,乃悟五脏六腑之精微,医者若知细胞、分子之秋毫,五运演变之轨迹,便可达医道至境,微观如分子,宏观如藏象,无异于天人合一也...”

四人的弟子们,也听的如痴如醉,颔首不已,时不时有弟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之前,宁清尘来说了一番道理,还用神奇的药物治好了四大名医也棘手的病,自称是药师菩萨转世灵童。

开始,师父们自然是不信的。可是她能治好病,说的话每每发人深思,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他们越想,越觉得那小姑娘的话蕴含至理名言,其中大有奥妙。

这段日子,他们每天听四位大医论道,越说越明白。今日终于有融会贯通,焕然一新的气象了。

原来,他们之前学习的医道,只重宏观的阴阳五行,却不知道还有微观的阴阳五行。这就是重大缺陷。即便治好了病,往往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阴阳五行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大有小,小中还有小,层层递进,大有规律可循。

只知道宏观而不知道微观,那就找不到这种规律了。

李时珍越说越是高兴,忽然又叹息一声道:

“所谓达者为师,宁小神医自称是药师菩萨转世灵童,还说吐蕃大喇嘛想拜她为师,洋夷大医、天竺大医也要拜她为师,都被她拒绝。先不说此事真假如何,她的医术却不是假的。”

“她虽然年幼,对我等却有指点启发之恩,犹如半师。我等本来应该心生感激,终生铭记。可是她却软禁我等数月,限制我等自由...”

正说到这里,忽然一个奶萌萌的声音说道:

“我不强留你们,你们早就各回各家了,还能在我家坐而论道,想通这些道理么?你们不感谢我,还抱怨我,真是老没良心。”

话刚落音,一个粉团子般的小姑娘,就带着一个白衣少年来到眼前。

这少年风姿出众,气度清贵,令人见之忘俗。他乍一看稚气犹存,再一看却又不像个少年。

众人顿时知道,这一定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元神童,人称江左朱郎、雅虎先生的朱寅了。

果然,那少年满面春风的行礼说道:

“晚生朱寅,见过诸位先生。晚生来迟,还望各位见谅!”

一边说,一边笑容可掬的看着李时珍,如看一宝。

李时珍已经七十五岁,须发皆白,容貌清癯,书卷气很浓,一双沧桑深邃的眼眸,满是岁月沉淀的故事。

他的苍凉眼神和徐渭有点相似,只是徐渭目光是看透世情的疏离,而李时珍是医者仁心对苍生的怜悯。

这是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医之一啊。集宋元以来医道之大成,不但救治无数病人,还写出了鸿篇巨著《本草纲目》。

朱寅不禁肃然起敬,更加理解为何宁清尘要把李时珍强行留在北京。因为李时珍历史上明年就去世了。

他去世时七十六岁,已是古代少有的高寿。但李时珍的死,其实也和他的晚年遭遇有很多关系。他本可以活的更久。

李时珍效法神农,有亲自尝草药的习惯。他在尝断肠草时,因为年老体衰抵抗力衰弱,导致中毒死去。

此时李时珍等人一起站起来拱手行礼道:“老朽见过雅虎先生!”

一群弟子更是跪了下去,参齐不齐的说道:“草民拜见相公!”

朱寅虽然年少,可他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众人谁敢怠慢?

按照大明律,平民百姓见官要跪拜。李时珍等人都做过太医,多少还算官籍,加上都是老者,见到朱寅倒是可以不用跪。

“免礼免礼,诸位请起!”朱寅赶紧说道,“诸位因为晚生邀请,承蒙不弃,这才不远千里驾临寒舍,晚生却因为奉旨出征西北,不得相见。惭愧!惭愧!”

“三日前,晚生才回到京师,却又进宫廷议、叙职,这才姗姗来迟。”

朱寅一出现,众人的怨念顿时消散一空。

宁清尘也趁机小大人般的行礼,清声稚气的说道:

“清尘给诸位先生赔礼道歉了。并非为了强留禁足,实在是不忍诸位离开,想等到家主回来相见。”

众人也对宁清尘行礼,不敢因其年幼就孩视她。毕竟宁清尘对他们有指点启发之恩,如同半师。

李时珍心道正主总算来了,无须笑道:

“今日总算见到雅虎先生了。雅虎先生身为国家大臣,自当以公务为重,我等山野之人,无需挂怀。只是...我等在府上半年,嚼用无算,实在是受之有愧,还请稚虎先生放行啊。”

“实不相瞒,老朽之所以归心似箭,就是为了修改《本草纲目》和历年医案。老朽去日无多,时不我待,再不回蕲州,怕是要抱憾了。”

万全、徐春甫等人也是这个意思。

“不错不错,我等已经在府上逗留半年,实在是多有打扰。今日就斗胆告辞了。”

朱寅眼见众人归心似箭,却也不急。他请众人坐下,亲自给四位老名医倒茶,开门见山的说道:

“晚生早就仰慕诸位医道国手的贤名,心中敬佩无比,这才请诸位来京做客,安敢有怠慢之举?清尘不知轻重,晚生代她赔礼了。’

李时珍呵呵笑道:“稚虎先生言重了。宁小神医并未怠慢我等,反是盛情招待,只是我等无福一直享受啊。”

朱寅道:“关于医道之言,清尘有和诸公互通有无,她可是获益良多。可是她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想必对诸公也有一些启发。

“晚生这位妻妹,可是生而能言,三岁就知医理,五岁遍识百草,犹如神赐。或许真是药神转世也未可知。”

“她打算先建立一家医道学院,就设在北京,每年招募有志于悬壶济世的少年才俊五百人,分为若干科,在学堂学习医道。而诸位先生,就是这医道学院的教授。”

“如此一来,诸位就能以这医道学院为道场,传道授业,融汇各家所长,推广新的医理,破除门户之私见,集我华夏医道之大成啊。天下百姓也能少受疾病折磨,免遭很多痛苦。”

“这才是真正的医道仁心,培养那么多学生,不比教授几个门徒更能普惠天下吗?”

“只要大明医道更上一层楼,若干年后,天下百姓能活的更久,自古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或许就要改写了。”

“这建医道学院的银子,全部晚生来解决。晚生愿每年拨出纹银二万两,维持医道学院的开销。”

好大的气魄!李时珍等人闻言,都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这个年仅十五岁的雅虎先生,居然想提高全天下百姓的平均阳寿!

即便他们本身都是救人无数的良医,此时也不禁心生高山仰止之感。

都说雅虎先生是星君转世,大明祥瑞,很多地方都给他修建生祠。

如今看来,果然不同凡响啊。不说他天赐夙慧、惊才绝艳,就是这番仁心也令人敬佩。

身为官员,他本不必这么做。也没有哪个官员愿意这么做。

可是他要这么做!

“雅虎先生当真是圣人之心。”李时珍神色感叹的说道,“雅虎先生高风亮节、悲天悯人,老朽自愧不如。老朽本以为写本书就能兼济天下,却没有想过要办医道学院,传授平生所学。”

“老朽若是再不同意,那就辜负稚虎先生一片苦心了。若稚虎先生不弃,老朽愿意在这医道学院任教。”

万全、徐春甫、龚廷贤也都肃然起敬的一起说道:

“老朽也愿意在医道学院任教。”

朱寅立刻站起来,叉手行礼道:

“有诸位先生相助,何愁华夏医道不昌!医道学院之成败,就拜托诸公了。请收寅一拜!”

李时珍道:“每年招募五百人的医道学生,我们几人肯定忙不过来。老朽等人愿意推荐天下名医,一起来医道学院任教。如此?力同心,大事可成。”

朱寅喜形于色,“先生言之有理,自当如此!若有几十位名医一起执教学院,那就是国朝医道之盛事啊。”

“晚生一定不会亏待诸位,薪水每月十两起步,不让诸位为衣食用度分心。”

李时珍等人都有点感动。每月十两起步,是朝廷五品官员的俸禄。这个待遇,真可谓诚意满满。

万全问道:“雅虎先生,不知这医道学院是何名称?我等写信推荐名医,也要有个名目。”

朱寅笑道:“医道学院就叫清尘医学院!宁清尘,就是首任创院院长,诸位便是创院元老!”

傍边的宁清尘听到“清尘医学院”,顿时眉开眼笑,分外甜美。

妥了妥了!

她将以六岁之幼龄,出任以自己命名的清尘医学院的创院院长!

终于有自己的平台了!

PS:这个医学院的名字肯定有争议。可是医学院是私人性质,和朝廷没有关系,当然不能擅自叫大明医学院,否则言官肯定要弹劾。李时珍暂时就写到这了,晚安,蟹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