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五十章 即刻回京,午门献俘!

嫡明 第二百五十章 即刻回京,午门献俘!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朱寅一边率军去凉州,一边派出李如松率领骑兵追击真相,计划消灭真相的主力之后,再去凉州汇合。

不消灭真相,他根本不放心。没有李如松的骑兵,他也无法北上追击叛军。

李如松的骑兵离开之后,朱寅身边兵力骤降,但在瑞安堡汇合秦良玉后,兵力超过了三万。

率领一万多骑兵西逃的真相,第二天就赶到了日月山口。然而让他惊怒的事,日月山口居然垒砌了几道石头墙,石墙后面是居高临下,凭险而守的明军。

真相的马料只剩两天,他能有什么办法?

只能硬攻!

可是熊廷弼早有准备。他虽然不到两千人,却利用地形和石头,层层设防,居然将山谷布置成一个天然的“瓮城”,又用火炮居高临下轰击。

他自信能守几天。可真相绝对坚持不了几天。

真相的骑兵虽然有一万多人,可却不善于攻坚,足足打了一天,伤亡近千人,也没能打开日月山口。

此时真相终于明白,此路不通!

他只能率领一万多士气荡然的骑兵,再去百余里外的大斗拔谷山口。

可是等他疲惫不堪的赶到大斗拔谷山口,发现这个山口也严密设防。

守卫大斗拔谷山口的明将是骆尚志。骆尚志准备了很多干柴,堆积在山口,敌军一来就点起干柴,顿时烈火冲天。

火网之后,是石头垒砌的矮墙,既是防火带又是第二道防线。

骆尚志麾下的两千士卒,居高临下的向烈火中扔着木柴。

熊熊大火挡住了道路,蒙古骑兵都是愣住了。战马看见大火,都是不安的尥着蹶子,恐惧的后退。

很多蒙古骑兵受不了炙烤,也只能一个个满头热汗的退后。

真相呆呆看着这一幕,想到军中草料将尽,忽然喉头一甜,忍不住眼前一黑,大叫一声栽下马背。

“台吉!”

“郡王!”

好一会儿,真相才醒转过来。映入眼帘的是神色惊惶的部下,以及封锁山谷的烈焰。

“咳咳!”真相猛烈咳嗽起来,咳的眼泪都出来了。就这几天,他的辫子就有些花白了。

“台吉!”部下千夫长跪在他面前,“没草料了,勇士们的战马,今天就会饿肚子啊!”

“附近数百里都没有牧场,咱们这么多战马吃什么啊台吉!”

真相目光有点呆滞的望着天空,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看来,自己是没有机会返回西海了。剩下的冷龙岭山口,肯定也有明军守卫。

朱寅,要自己死!

真相现在知道真相了:这一场仗从始至终就在朱寅的掌控之中,自己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无论如何也赢不了的。

朱寅!

忽然,一个斥候匆匆纵马赶来,跳下马背禀报道:

“郡王!敌军大队骑兵要来了,有一万多骑兵!最快黄昏就能追上我们!”

蒙古将领们都是神色惨变。

要是换了平时,他们是巴不得。听到明军骑兵前来,只会认为对方是找死。

可是如今,他们的战马没了草料,开始饿肚子,还能跑的起来?再遇到一万多明军骑兵,会是什么后果?

真相咬牙道:“走!西海是暂时回不去了,往北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还能搜刮到一些粮草!”

真相根本不敢再停留,趁着战马还有一些力气要赶紧离开。

一万多蒙古骑兵再次往北,偃旗息鼓,惶惶如丧家之犬。

他们一路上尽量让战马啃噬野菜、树叶、庄稼,却也无济于事。因为眼下是七月,河西的军田麦子早就收割。

第二天早上,真相的一万多精疲力尽的蒙古骑兵,就在杂木河之北的皂角沟,被李如松亲率的一万多明军骑兵追上!

可怜蒙古骑兵的骑术天下无双,但他们的战马没了马料,已经跑不动了。

他们空有精湛的骑术,却已经陷入绝境!

而李如松率领的明军骑兵,却是生龙活虎。

对蒙古人而言堪称悲壮的皂角沟之战,终于爆发了。

蒙古骑兵放弃战马,第一次以步兵的身份,对抗明军骑兵。

双方好像相互拿错了剧本。

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诡异的玩笑。

李如松此时也感到有点荒谬,他和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没有遇见这种情况。

相公真是料事如神啊,这种仗也让自己遇上了。

李如松当然不会客气,趁他病,要他命!

李如松当即亲率骑兵冲击、包围,将一万多鞑子分割开来,利用骑兵优势,风卷残云一般粉碎敌军的抵抗。

经过一个上午的激战,一万多鞑子死的死,降的降,算是全军覆没。只有一千多人逃出升天,往凉州而去。

威震西海的真相台吉,凉州小朝廷的西海郡王,也在逃跑中被李如松亲手斩杀,带着恢复蒙古帝国的梦想,魂断异乡!

随着火落赤和真相两大西海强人的先后陨灭,西海蒙古的精锐主力,已经全部被明军消灭。

偌大的西海草原,已经挡不住明军的步伐了。

李如松攻灭了真相的大军,修整了一日,就去和朱寅汇合。

凉州,凉了。

骄阳如火。可这个不到两个月的西明京都,却犹如寒冬降临。

快马来报,朱寅亲率大军北上,距离凉州只有不到百里,最迟今晚就能兵临城下!

而凉州城虽然聚集了不少败兵,可在士气荡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守住的。

河西大势已去了啊。

此时整个凉州城都乱成一团,太子朱帅锌带兵回凉州后,在阿云、马怀忠、王淦等人的支持下,立即接管了凉州城。

凉州小朝廷的大权,戏剧性的突然转到朱帅锌的手里。

朱帅锌利用手中拼凑的残兵,拼命的搜刮整个凉州内外的粮草、牲口、布帛。

就是城内外的几万百姓,也被他控制起来,准备全部带走。此时此刻,朱帅锌才是势力最大的人。

可是?拜太师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七十多岁高龄,又摔断了腿,加上穷途末路之下的绝望,哪里还有争权的心思?

承恩跪在他的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嘶声说道:“爹!你就跟着我们走吧!我不能把你留在凉州!”

拜摇头道:“我走不了啦,老夫大限已到,哪也不去了。就算上路,也是个拖累。老夫在关内五十年,早就算是汉人,不想离开汉地了。”

“儿啊,你跟着太子走吧,剩下的两千家丁全部交给你,跟着太子去西域,或许还有一条出路,咳咳!”

“爹!”?承恩叩头,哭泣道:“儿岂能不孝,将爹留给朱寅!落在万历手里,爹...”

?拜厉声道:“男子汉何必哭哭啼啼!有死而已!老夫反抗万历的朝廷,是他们对不起老夫!造反迟早是个死,老夫早就等着这一天!”

“老夫不死,万历是不过放过老夫的!他会让朱寅追出嘉峪关,追到西域,你懂吗!”

“只有老夫和皇上都死了,你和太子他们,才有机会去西域!”

承恩明白了,“爹,皇上他...”

拜惨笑着点头,“皇上已经决定殉国,皇上只有死,朱寅才不会追到西域,万历才不会对太子和你穷追不舍。”

“老夫和皇上死了,你们才有机会在西域站住脚啊。”

正说到这里,忽然亲卫禀报道:“太师,太子到了。”

?拜挣扎着坐起来,“快请!”

朱帅锌一步跨入卧房,首先下拜道:“太师...”

说完这两个字,他就沉默不语。

拜叹息一声,说道:“殿下,你和皇上走到这一步,起初也是老臣逼迫,并非自愿。如今事已至此,殿下可怨恨老臣么?”

朱帅锌的脸上满是决绝之色,“说句心里话,本宫并不怨恨太师。没有太师,本宫和父皇还是笼中之鸟,虽生如死,又有什么趣味?”

他神情悲壮的和年纪有点不相称。

“是太师扶持父皇称帝,才让本宫明白,原来世上的很多事也不过如此。太师捅破了这层天,是大大的英雄。我们父子也算是轰轰烈烈一回了,死也甘心了。大丈夫一日为帝死而无憾,父皇称帝已有三月,复何憾哉!”

“好!”?拜一拍床沿,“老臣没有看错殿下!殿下是个能做大事的人呐!但有殿下在,我西明社稷犹存!还有打回来的机会!”

“可惜老夫必死无疑,不能伴随殿下西征了!只能让承恩,伴随殿下左右了。”

朱帅锌是个聪明人,拜也不必把话挑明。

朱帅锌知道?拜有自尽之意,这倒也省了他一番口舌,泪目说道:

“太师高风亮节,公忠体国,本宫永感五内。到了西域,本宫会亲自为太师拟定谥号,忠武!”

忠武,是武臣最高的谥号。这是对拜最好的肯定。

拜闻言,不禁大笑起来。

“哈哈哈!万历!万历!你听到了吗!老夫的谥号是忠武!是忠武!老夫叛你又如何?!最后老夫是忠武!”

他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年轻时就投靠大明,迄今已经五十年了,想不到结果会是如此。

朱帅锌和?承恩对视一眼,一起对?拜叩首行礼。

拜挥手道:“你们快走吧!朱寅和戚继光就快到了,赶紧离开还来得及!”

两人站了起来,一起走出卧房。

行宫之内的大堂中,一丈白绫已经挂在梁上。

仅仅称帝三个月的天命帝朱伸域,身穿龙袍,一脸惨然的看着白绫,浑身哆嗦。

皇后、皇子、公主们一起跪在地上,哭声震天。

“陛下啊!”

“父皇!”

肃王也跪在地上,他脸色苍白,但还算镇定。

朱帅锌带着?承恩、驸马云、王淦、马怀忠等人一起进入大殿,垂泪道:

“父皇非要如此么?就不能一起去西域?”

朱伸域摇头道:“朕和太师商量,已经决意殉国了。朕和太师不死,你们也逃不掉!朱寅和戚继光会紧追到底!”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朕今日虽死,却能一朝称帝,也有脸面见太祖皇帝于地下,对得起庆藩的列祖列宗!对得起整个明室的宗亲!”

“你们快走吧!太子,带着你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立刻就走!这是朕给你的圣旨!”

“父皇!”朱帅锌抱着父亲,泪落如雨。

“痴儿何须如此!”朱伸域跺脚,“朕重病缠身,心力交瘁,本就大限已到。你快快去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朱帅锌等人一起跪下,给天命帝磕头,然后一起垂泪而出。

留在天命帝身边的,只有一个老太监。

朱帅锌最后回头时,却看到父亲正一脸凄绝的看着自己,喊道:“太子!你去了西域,准备给朕上什么庙号!”

朱帅锌再次跪下,哭泣道:“启禀父皇,儿臣会给父皇,上庙号曰...昭宗!”

“昭宗?”朱伸域点头,“好!好!那就昭宗,很不错了!儿啊,你比朕强,好好做!好好做!”

“是!”朱帅锌说道,“儿臣遵旨!”

说完转身大步而出,再也没有回头。

朱伸域看着众人的背影,对老太监道:“送朕...归天!”

凉州本是河西大城,作为西明行在,这段时间也聚集不少的马匹,牲口、车辆,以及一定的粮草物资。

足够几万人马去甘州、肃州。

此时此刻,朱帅锌得到了驸马都尉阿云、张掖公王淦、庄浪侯马怀忠、宁夏公?承恩、肃州侯董大礼等人的支持,完全掌握了西明的残兵。

阿云的八千蒙古骑兵、王淦的七千汉军、马怀忠的五千汉军、承恩的两千蒙古家丁精骑、董大礼的七千汉军,还有朱帅锌自己的三千汉军,总共三万两千人马,全部听从朱帅锌指挥。

三万两千人说起来不少,可甲兵只剩下一万两千多人。新招募的汉军新兵,就占了三成。

眼下大家都是一条绳子的蚂蚱,必须同舟共济,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

这个主心骨,当然只能是太子朱帅锌。只有团结起来,才是一条活路。

朱帅锌一声令下,三万多西明兵马就抛弃城中的老弱病残,押着凉州内外的数万青壮男女,以及数万头马匹,骆驼等牲口,浩浩荡荡的离开凉州城。

出了城门,朱帅锌率领数万人,一起跪下,最后向凉州城跪拜。

朱帅锌不到十六岁,还是个芳华少年,可是他的眸子却充满了苍茫。

“父皇!太师!我去了!”

朱帅锌重重磕了一个头,翻身上马,挥鞭。

“驾!”

军民加起来六七万人,还有好几万牲口,顶着刚刚升起的烈日,滚滚向北。

数万被裹挟的百姓,哭声震天。

一个骑兵传令道:“不要哭了!太子殿下有令,到了西域后人人赏赐田宅!立功之人还有庄园、奴隶!”

朱帅锌很有远见。他带着几万青壮一起离开,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基本盘。

去了西域之后,那里百族林立,都是异族之属。汉人少了可压不住!

当年耶律大石能在西域立足,靠的是什么?还不是西北可敦城的契丹国族。

“传本宫命令,加快速度!今天晚上一定要赶柔远堡!明天黄昏一定要到永昌城!”

永昌城,距离凉州可是有三百里啊,必须两天赶到,这真是拼命赶路了。

但因为是逃命,加上有马匹和车辆,他们的速度很快。

朱帅锌是早上率军逃走,朱寅则是黄昏时兵临凉州。

三万多大军兵临城下,黑压压的一大片。可是凉州城中,却寂然无声。

大军进城之后,整个城池空荡荡的。很快就有人来禀报,说帝朱伸域畏罪上吊自尽,叛军首领拜,也畏罪自刎。

朱寅和戚继光赶到一看,让人一指认,果然是叛贼?拜和伪帝朱伸域的尸体。

这是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皇帝和朝廷一定要的逆首。

看到两人的尸首,所有人都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妥了。

有这两具尸体在,就足以对朝廷交差了。

朱寅当然已经接到情报,说朱帅锌抛弃凉州北逃。

可是朱寅知道也没辙。

因为他身边骑兵很少,而朱帅锌带走了整个凉州城的马匹和车辆,速度肯定不慢,他追不上了。

李如松率领骑兵主力去追击真相,消息说已经追上真相了,此时应该歼灭真相的一万多蒙古骑兵了。

可问题是,李如松的位置大概在两百多里外的皂角沟。大战后最少要修整一两日,他要赶来和自己汇合,最快也是四天之后。

这么长的时间,朱帅锌已经在几百里之外了,还追个屁啊。

而且,朱帅锌身边还有三万兵马,蒙古骑兵就有一万,并不是软柿子。就算李如松率领骑兵追上他们,也没有什么胜算。

朱寅没有料到朱帅锌居然早有准备,逃跑速度这么快。

他的情报重点是拜、真相等实权派,却忽略了朱帅锌这个年少的傀儡太子。

虽然情报提起了朱帅锌的过人之处,朱寅也没有小看他,却没有想到朱帅锌早在大战前,就秘密准备去西域。

呵呵,宗室之中,总算出现了一个像样的人物啊,而且和自己年纪差不多。

有意思。

商阳提醒道:“制军,大帅,赶紧发塘报,写奏本,报告河西大捷吧。”

朱寅和戚继光等人立刻发塘报,同时写奏本上奏,准备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

战场上连接大胜,又攻下凉州,拜和伪帝都畏罪自杀,收复河西已经是大功告成了,当然要立即奏捷,请求还朝。

除了报捷,朱寅还请求在甘肃镇恢复郡县制,同时请求趁胜收服西海草原,在西海草原设置军镇。

在凉州修整了四天之后,李如松才率领一万多骑兵赶到凉州汇合,明军在凉州多达五万人。

而朱帅锌已经逃走五天了,最少也在距离凉州五六百里外的大草滩。

这个距离,李如松的骑兵要追上他,最少也要十日。这个时间,朱帅锌已经出嘉峪关,进入西域了。

西域可不是朝廷的地盘。

还怎么追?

可是明知李如松肯定追不上,朱寅还是派李如松追击,这当然是做给朝廷看,以示自己尽力了。

同时,也是北上收复甘州、肃州。收复这两州,河西才算完全收复。

第二天大早,李如松就率领骑兵奉命追击。而朱寅和戚继光等人坐镇凉州负责善后,同时等候朝廷的旨意。

七月底的肃州,暑气已经开始消散。

嘉峪关之东的北河陂,各种各样的帐篷连绵不绝,占了方圆数里。

肃州和甘州两地被征发的十来万青壮军户、马户,以修筑长城为名,聚集在此已经好几天了。

这些人八成以上都是汉人,剩下的还有羌人,吐蕃人、土达等。

凉州的新朝廷说,只要来修建长城,就能拥有自己的田地,还会分配口粮,不再为百户老爷、千户老爷们种地屯田。

于是,他们没有抗拒就来了。

万一是真的呢?

然而,他们来了几天,虽然的确在发放口粮,可是却没有修长城的意思。反而聚集的马匹、车辆越来越多。

每一天,甘州、肃州的守将就搜刮大量的马匹和车辆,源源不断的在此地集合。

甘肃镇的马户很多,马匹也不少,可是经此搜括,估计也没有多少了。

正在十万青壮疑惑间,忽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凉州的太子殿下到了!

谢天谢地,朱帅锌花了近半个月的工夫,才从凉州赶到肃州。

一路上,只要看见青壮军户百姓,就全部携裹到军中,犹如劫掠一般,不讲武德。

他一到肃州北河陂,立刻利用三万多兵马,准备强行携裹大量青壮军户马户出关!

根本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刀子在他手里,走也要走,不走也要走!

朱帅锌让十几万青壮推选百长,然后召见一千多个百长,对这些新鲜出炉的百长说:

“你们已经是北京朝廷的叛逆,要是不出关去西域,就会成为朝廷的官奴,永世不得翻身,甚至会全部处死,祸及家人。”

“不如跟着本宫西征。西域有很多土地,到时人人都有良田美宅,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灭掉西域的很多蛮夷,夺取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成为奴隶......”

朱帅锌软硬兼施的一番揉搓,终于奏效了。

然后,朱帅锌将所有青壮全部组织起来,设置什长、百长、千长、万长,分配牲口和车辆,安排的井井有条,诸将无不佩服。

七月二十八清晨,朱帅锌率领三万多兵马、十四万青壮、四万匹马、三万头骡子、一万多头骆驼...浩浩荡荡的离开北河陂,半日后来到嘉峪关。

西去的队伍,铺天盖地,漫山遍野。

到了嘉峪关城,朱帅锌举行祭旗,誓师,自称大明西征大将军,下令西征。

天命元年,七月二十八。

朱帅锌以明朝西征大将军的名义,率领汉、蒙、羌、吐蕃、土达等族十七万军民,浩浩荡荡的西征!

等到李如松率领疲惫的明军骑兵追到嘉峪关边城,朱帅锌已经出关两天了。

李如松登上嘉峪关城墙,遥望西域,不禁感慨万千。

西征西域,这是他的梦想,可是朝廷...却不敢出关开疆拓土,恢复汉唐疆域啊。

嘉峪关之西,不复天朝所有。

如今,征伐西域的,却是朱帅锌这个反贼!

李如松只有一万多骑兵,粮草不继,又没有朝命,当然不能擅自追入西域。

他只能驻扎肃州,一边按照朱寅的意思上秦朝廷。说贼军残部穷途末路,只能仓皇逃入西域。

...

七月二十八,也就是朱帅锌出关的当天,朝廷六百里加急的诏令,就到了凉州。

圣旨令李如松为甘肃总兵,暂时镇守河西。

朱寅、戚继光等人即刻回京,带着伪帝和拜的棺椁,午门献俘!

PS:本书改名为《嫡明》,蟹蟹谅解。冗长的西北战事终于结束,小老虎要回京了。明天北京见!西北战事写了这么久,其实是因为不仅仅是平叛,还要设置西明。晚安!各种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