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主角不是我?

嫡明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主角不是我?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郝运来倒也痛快,答应明天就去南熏坊东江米巷的石柱宣抚司公馆,面见秦良玉做媒。

朱寅乘轿回到府邸,丁红缨喊道:

“兵部侍郎回来了!快来见过少司马老爷!”

呼啦啦一声,好几百府中下人一起围过来,下跪的下跪,道喜的道喜。

早就得到消息的宁大娘子,带着小丫头笑嘻嘻的迎出来,装模作样的盈盈行礼道:

“妾身恭贺老爷高升!”

她接过朱寅手中的诰封,随即传令道:

“皇恩浩荡,老爷升了少司马,正三品兵部堂官,这是咱家的大喜事!所有人赏赐半个月的月钱!”

众人一起拜谢,欢天喜地的说道:“谢老爷!谢娘子!”

宁采薇又道:“这是朱家祖宗保佑,管理祭祀的礼仪组,立刻准备祭祖,给祖宗报喜。这封升官的诰命,就供奉在祠堂。”

按照如今的风俗,升官都是要祭祖报喜的。宁采薇只是入乡随俗罢了。

要是不祭祖,传出去会让别人以为朱寅对皇帝的封赏不满,心生怨望,这才升官都懒得祭祖报喜。

朱寅换下官服,用了午膳。下午就带着宁采薇,准备了一个礼匣,去见秦良玉。

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初刻,石柱宣抚司的公馆中,秦良玉正在秋日下读书,赫然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秦良玉身材比一般男子还要颀长一些,此时穿着红缎褙子、白花马面裙,发髻高纨,更是显得英飒绝伦,明光照人。

秦良玉就仿佛《诗经-硕人》中所说的高大丽人。

她虽非小鸟依人的柔媚女子,可那种天生丽质的美人芳华仍然难以掩饰。以至于任谁看到她的美丽轩朗,都会忘记她是个纵横沙场,杀敌如麻的胭脂虎将、玉面罗刹。

“戚帅不愧是百年罕见的天下名将啊。”秦良玉放下书本,“这《纪效新书》真可谓当今兵道之圭臬。可惜戚帅如此军略战功,却是李广难封。”

秦良玉的神色有些感叹,为戚继光感到遗憾。

“夫人。”一个戴着川蜀头巾的中年男子转过仪门,“请夫人放心,廷议的结果传出来了,雅虎相公安然无恙,升了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啊...戚大帅升了太保...”

他将刚打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的汇报给秦良玉。

秦良玉眉头一松,英飒的脸上绽放出明朗的笑容,“那就好,虚惊一场啊。你准备一份厚礼,我要亲自去稚虎先生府上,恭贺他高升。”

“是。小人这就去准备。”中年男子答应一声,又道:“夫人,还有消息说是廷议通过了派遣大军去朝鲜抗...”

秦良玉听完,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更加明亮,“朝鲜用兵...不知这次我石柱白杆军,还有没有出兵的机会。”

那人道:“小人以为,咱石柱有没有机会出兵,只看一个人,那就是雅虎相公。如果是雅虎相公再次统兵,必然会带白杆兵。”

秦良玉柳眉一轩,“既然廷议说决定出大军去朝鲜,有没有定下将帅人选?”

中年男子笑道:“这就不知道了,哪有这么快的,夫人也心急了些。虽然相公们是通过了出兵的廷议,可还要皇上点头。皇上不点头,廷议出兵也没用。”

“皇上点了头,正式下了诏书,才会钦点将帅。小人琢磨,最快也要今晚。”

主仆两人正说到这里,忽然贴身女卫捧着一个描金退光匣子进来禀报道:

“夫人,雅虎相公带着一个小娘子,说是要见夫人,这是名帖,还有一个拜匣...”

秦良玉闻言顿时喜出望外,她并不接名帖,更不看那个描金退光拜匣中的礼物,就扔掉本书站起来往外走。

她一边迈着天足大步出去迎接,一边笑道:

“雅虎先生大驾光临,贵客上门了,赶紧准备最好的茶点!奏乐!奏乐!”

等她来到大门口,里面的管弦琴瑟已经奏响,整个宣抚司公馆顿时喜气洋洋。

秦良玉令人大开中门,但见门口台阶下停了一辆绣着云纹仙鹤的骖车,周围簇拥着几个熟悉的骑马护卫,正是在西北认识的兰察、康熙、红缨等人。

一只洁白如玉的素手撩开车帘,接着就是一只穿着精美珠鞋的天足,轻轻伸出车厢。

几乎同时,一张清丽脱俗,眉目如画的绝美脸蛋,就满面春风的出现在秦良玉眼前。

这女子提花锦缎百褶裙,落落大方的下了马车,动作优雅从容。

还是个不到二八芳龄的少女,完美无瑕的脸上清稚犹存,可眉眼间又有一股清贵难言的威仪,和年纪不太相称,那气度竟似比公主郡主还尊贵些。

她一见到秦良玉,立刻言笑晏晏、星眸流眄的说道:

“这就是秦姐姐吧?今日一见,果然是个风华绝代的女中豪杰,人如其名,真个是人间良玉。”

一边说一边盈盈道个万福,莺声燕语的笑道:“小妹宁采薇,见过良玉姐姐。姐姐万福!”

“你就是采薇妹妹!”秦良玉毫不掩饰自己赞叹的目光,“之前就听秀冰说,你是个画上的人物,仙女一般,我还不信。今日见了,果然不假!”

车厢中的朱寅轻笑一声,说道:“我就知道,你们姐妹一见面,就会相互称赞。”

紧接着,少年就施施然下了马车。

但见他鹤骨松姿,宸宁之貌,一袭山清水秀的?衫,白衣落落,飘然出尘,不似人间俗客,只如陌上公子。

看在秦良玉眼中,这少年少女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虽然宁采薇没有缠足,在别人眼里是大煞风景的大脚娘,可在秦良玉看来,反而是难得的优点。

她自己也是天足,在川蜀也被称为秦大脚。

秦良玉赶紧对少年敛衽行礼道:“妾身马秦良玉,见过少司马!少司马...”

朱寅赶紧拱手还礼道:“什么少司马?我就是个坐纛相公,仗都是你们打的。”

“我和阿姐在西北就姐弟相称,也是共过生死的交情,阿姐何须和我见外?还是叫我名字。”

宁采薇自来熟的说道:“是啊姐姐,小老虎和你也是姐弟相称,叫他小老虎就好,官场上那套太生分。

秦良玉是个大方爽气的女子,当下也不矫情,嫣然笑道:

“礼不可废嘛。他是兵部侍郎,太子太保,我哪里敢怠慢?采薇,你不知道,小老虎虽是文官,在战场上真是猛如虎啊,竟能亲自上马冲锋陷阵,一箭射杀火落赤,他哪里是个坐纛的相公?就是文武双全...”

“真的?”宁采薇笑嘻嘻的看着朱寅,“你怎么不和我说实话?你不是说一直在车里坐镇指挥,没有亲自上阵冲锋的吗?”

“呵呵。”朱寅搓着手,一副无言以对的样子。

秦良玉笑容一滞,觉得自己是不是多嘴了,说了不该说的东西?

她赶紧转移话题道:“采薇、小老虎,咱们进屋说。兰察,红缨,你们都进来吧。”

秦良玉携着宁采薇的手,两女相见恨晚一般,十分投缘,也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大脚婆娘,所以惺惺相惜。

朱寅跟在两女身后闲庭信步,几人看上去亲如一家。

进了客厅喝了茶,朱寅开门见山的说道:

“阿姐,我和采薇很快就要成亲了。婚礼就在本月十二。今日上门来见阿姐,是想让采薇在公馆住一段日子,我到时来公馆接亲,全了礼数...”

秦良玉听完笑道:“原来是这事!那我真是求之不得了!难怪今天喜鹊叫了一早上。嗯,采薇今天就住在我这里,我把她当妹妹出嫁!”

“不过我可是先说话,我和采薇很是投缘,一见面就像是亲姐妹一般。她从我这里嫁出去,那我可就是她娘家人了。小老虎,你将来可不许欺负她啊。”

朱寅笑道:“不敢,不敢。”

宁采薇向来是社牛,她十分自然的拉着秦良玉的手,对朱寅说道:

“小老虎,姐姐家就是我的娘家,我可是有靠山的,你可要好好对我。好了,你先回去吧,我今天就住在这里,你明天就派云娘来公馆纳采、问名...按照计划来就是了。”

“这段时日我不在朱家,你有什么事就问云娘和清尘。”

朱寅点头道:“好。那我走了,明天再来。”

秦良玉问道:“谁做媒?不仅需要三书六礼,媒妁之言也要的。冰人呢?”

“是郝运来。”朱寅笑道,“他明天大早就会上门。”

“是他?”秦良玉大感意外,似笑非笑道:“郝化吉不是弹劾你么?你还要他做媒?小老虎,你可真是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朱寅只能呵呵一笑。

朱寅离开公馆时,马车中只有他一个人了,车厢中仍然残留着采薇的香气。

朱寅回到府邸,连夜安排了一番,准备第二天就派云娘去纳采,问名。按规矩,这种事情新郎本人是不能亲自出面的。

秋夜已深,宁清尘都已经睡着了。

朱寅睡不着,还坐在灯前写写画画。

他的思绪,仍然想着朝鲜战事的兵权。今日下午,很多官员已经递进了推荐统兵主帅的人选,其中就有自己。

最快今夜,最慢三日内,一定会有消息。

亥时四刻,忽然外间的铃铛又轻轻响了起来。

朱寅放下笔走出去,随即就传来康熙的声音:

“主公,宫里家人最新的消息到了。”

“皇上准备钦定左副都御史、蓟辽总督郝杰,为朝鲜抗倭经略使,钦差大臣。提督朝鲜军务是辽东总兵杨绍勋。监军太监是御马监提督太监高雅。

“什么?”朱寅闻言不禁眉头一皱,心中突然就涌上一股怒火。

皇帝这么快就已经同意出兵,也决定了主帅!

然而,主角不是我?

我都不是主角,你们唱个什么戏!

“消息准确么?”朱寅语气清冷的问道。

康熙神色笃定的点头,“是虎牙在宫中一号家人传递出来的情报,应该无误了。一号的消息还说,皇上否决了其他大臣对主公的推荐,也否决了对戚帅的推荐。”

“皇上对郑贵妃说:主公是皇长子老师,刚在西北立了大功,又太年轻,不宜再统兵出征。至于戚帅,军功太大,军中威望太高,也不宜再出征。”

朱寅顿时有点失望。可既然是宫中一号家人的情报,那应该错不了,除非皇帝又改变主意。

康熙继续说道:“太监监军,是高淮毛遂自荐的。高淮对皇上说,他若能去朝鲜监军,能为皇帝上缴更多的金银,还能替皇帝看着远征大军。皇帝就同意了。”

“三人的任命,几天之内就能公布。”

朱寅听完汇报,不禁直摇头。

为了谋取壬辰之战的兵权,他先是去西北历练,证明自己知兵。又孝敬万历,证明自己能捞钱。还请沈师、姑父田义,以及朝中心腹党羽,上书推荐自己为帅臣。

为了这个抗倭兵权,他做了很多努力和铺垫。

可终究还是被万历否了。

在群臣推荐的几个人选中,自己本来最有希望,可万万没有点自己,而是点了郝杰。

历史在穿越者的影响下有了改变,可是他想不到,万历不但让郝杰当经略,让杨绍勋当大将军,居然还恢复了太监监军!

这和原本的历史,差别有些大了。

原本的历史上,入朝统兵的主帅先后是李如松、杨镐、刑?。

哪有郝杰和杨绍勋?

郝杰的官衔是左副都御史,差遣是蓟辽总督。就是这个郝杰,弹劾李成梁,让李成梁交出辽东总兵的帅位致仕养老

他当年是反对张居正的御史,所以很得万历信重。

郝杰此人其实也算名臣,很有清直中正之名,属于官员中的典范。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专门研究日本的明朝大臣。

然而此人未必就是优秀的统帅。

郝杰是个学者型的大臣,似乎并不合适主持朝鲜军务,历史上没听说他有军事才能。

从他弹劾李成梁,推荐平庸的杨绍勋当辽东总兵,导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就可知一斑了。

起码识人不明,不会用人。

杨绍勋呢?虽然现在很受皇帝信任,被皇帝视为可替代李成梁的将才,可历史也证明了此人其实是个平庸贪腐之人。

让他当大将军和郝杰做搭档,刚好是一对。如此一来,大军就真的危险了。

更要命的事,还有高淮这个历史上乱辽的死太监,来当监军!

从嘉靖时起,就基本废除了太监监军,从此只有文臣监军。除了南京留守太监、凤阳留守太监等极少数之外,已经没有太监当监军了。

可是拜金帝为了捞钱,又让高淮当监军!

高淮是御马监的提督太监,管着禁军中的禁军:五千人的勇士营。

勇士营号称大明最精锐的营。听起来高淮似乎知兵,可其实他能提督御马监只是因为皇帝喜欢,并非有军事才能。

这三人组团,朝鲜战局会变成什么样子?还能有个好?

简直不敢想啊。

朱寅踩着厚厚的西域地毯,在灯光下来回踱步。心中开始担忧抗倭大军的安危。

自己若是当这个经略使,凭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加上海外靖海军的配合,肯定有胜无败。

经过西北平叛战事,他自信已经有了很大成长,足以应付朝鲜军务。

可如果是郝杰当经略使,再加上高淮这个太监监军,那远征大军的命运就堪忧了。

就算自己不能去朝鲜,也不能让远征军败在日本的手里,那可是十万华夏儿郎的性命!

怎么办?

PS:今天太忙,晚上还要其他事情,先到这里了。唉。书评这么少,单机游戏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