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命元年!

嫡明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命元年!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历史上的宁夏之役,至此变得面目全非。

穿越者的开疆雄心,极大刺激了西北蒙古诸部,导致西北蒙古势力对拜的支持更大,参与度更深。甚至还搞出一个庆王称帝。

实际上,也算被朱寅逼出来的。

鄂尔多斯的灭亡和河套的丢失,让西北蒙古诸部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将明军赶出河套,赶出阿拉善,斩断明军收复青塘的手。

明军几次大胜,反而逼的西海蒙古、鄂尔多斯残部,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

朱寅杀到霍去病到达过的居延海时,拜和庆王已经南下八日了。或许是庆王还有点天命,火落赤和瓦剌骑兵的出现,刚好挡住了明军追兵,为他们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而且情报说,鄂尔多斯残部已经和?拜、庆王汇合,加起来有两万人。

可明军到了居延海,就不能再继续追击了。

连日在戈壁大漠的苦战,明军士马极其疲惫,已经接近极限。好不容易到了居延海这个水草丰茂的绿洲,必须要修整最少三五日,起码要养养战马的腰。

再要急行军追击叛军,那也不用打了,明军会累死在沙漠里。

如今的朱寅,可不是宁夏巡抚了。

他是赐尚方剑、钦差总督五镇军务!

明朝赐尚方剑,有先斩后奏、代天子节制一方之权,相当于魏晋南北朝的使持节,高于假节和持节,低于假黄钺。

朱寅获赐尚方宝剑,理论上可以对五镇将士和所属官吏,五品以下先斩后奏,五品以上停职待参,五镇四十万将士,都在他的辖制之下。授予如此权柄,若是还不能镇压叛乱,那他也完了。

但实际上,朱寅本官只是正四品佥都御史,并无副都御使和兵部侍郎加衔,其实是没有资格当总督的。

他这是典型的低配。

而且圣旨上说的明明白白,他真正能指挥的也不是五镇四十万总兵力,而只是参与平叛的兵马。他这个低配的五镇总督是有水分的。五镇大半的兵权,其实是在西北经略大臣郑洛手里。

皇帝这么干,当然也有故意压朱寅的意思。

不过,朱寅也不客气。他一接到圣旨,就签发军令,再抽调各镇精锐,去凉州汇合,抵抗叛军攻占河西。

一日之内,再抽调延缓镇精兵五千、陕西镇八千、山西镇五千。

已经抽不出更多的精兵了。

五镇名册上有四十万大军,但是谁都清楚,那只是用来吃空饷的数目。实际上只有二十几万人,其中精锐最多十万,还要镇守自己的防区,能参战的机动精锐兵力,也就只剩几万人了。

朱寅这次又抽调一部分,已经是极限。

如此一来,加上甘肃巡抚叶梦熊的两三万兵马,朱寅指挥的平叛大军,将达到惊人的七万多人!

而敌军加起来,四万顶天了。优势在我!

直到此时,朱寅才安心了很多。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叛军必败无疑!

今日已经是五月十九,再休整两日,他就将率军沿着弱水南下,重走之前冠军侯的路线,直入河西走廊!

可是就在今日,朱寅收到了虎牙特务的一份情报,不是关于军情的,而是关于宁清尘的。

朱寅看到情报,顿时怒火中烧。

李太后这个愚昧妇人,居然打清尘的主意!李铭诚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和清尘定亲?

郑贵妃固然阴险,为了自己的儿子不择手段。可李太后更不是东西!

最了解李太后的不是万历皇帝,而是穿越者朱寅。

此人是泥瓦匠的女儿,出身很是贫寒,从小就被卖给裕王府当婢女,大字都不识几个。在后宫争宠上她很会精明算计,可是在政治上她又颟顸糊涂。

对娘家人,她一味护短,大肆赏赐提拔,不惜屡次破坏国法。

她对小万历的管教,就和管教民间熊孩子一样,态度非常严厉,动辄辱骂、罚跪、威胁,简单粗暴。对待小儿子潞王,却又一味宠溺。

这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她有太后的尊荣,却没有太后的德行度量,只会私心自用。

万历养成吝啬、贪财、自私、冷漠的个性,和她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张居正死后,张家被抄家,她不但没有阻止,还默认清算张居正。仅仅是因为张居正新政引起了她娘家人的不满。

她虽然最后支持皇长子,主要原因是郑贵妃威胁到她的地位,出于制衡郑贵妃而已,同时也看到大势所趋。并非真是皇长子之母和她一样出身宫女,让她心生同情,也不是出于维护祖制。

但凡她真支持皇长子,王恭妃母子怎么可能在宫中受苦几十年?

李太后很长寿,比万历也就早死几年,几乎贯穿了整个万历朝。对万历朝的影响极大。整个晚明政治,都有李太后的影子。都说明实亡于万历,李太后也难辞其咎。

虽然她和万历的关系并不亲密,可她毕竟是皇帝生母,万历对这个母亲向来不敢违拗。

所以眼下,明着得罪李太后很不明智。张居正都不敢得罪李太后,他怎么能?

除非不在官场混了。

而且,太后最喜欢李铭诚。讽刺的是,在她看来,让清尘和李铭诚定亲还是她的好意,是清尘的福气,她并不觉得她是害宁清尘。

这是个又蠢又坏的女人。

朱寅愤怒之后冷静下来,立刻做出一个决定。他当即指示虎牙特务,寻找李文全、李铭诚父子的罪证,没有罪证也要巧妙设计,然后让御史弹劾。

用官场手段和特务手段,搞臭李家父子,同时不让李太后怀疑到自己。

李家父子名声狼藉,她也就不能再打宁清尘的主意,她还不至于愚蠢到那种地步。

如此一来,既能化解宁清尘的危机,也能不得罪她。

朱寅还给宝贝小姨子写了封信,让她暂时忍耐,不要冲动行事,等他和姐姐回来。

朱寅安排完这一切,心中还是很郁闷。一日为人臣子,就不得不低头啊。

何时能站在云巅,得到真正的大自由,不再匍匐在权势之下?

朱寅心事重重的站在断壁残垣之前,看着猎猎招展的明军大旗,目中带着化不开的铅灰色。

什么钦赐尚方剑,什么五镇总督,都是狗屁!

老子为了大明,收河套,出贺兰,在戈壁草原打生打死,差点被鞑子干掉了,你们特么的欺负我家人!

老子立功再大,你们一句话都能夺走,还能让我万劫不复!

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让你们好看。

“制军。”一个声音打断了朱寅的思绪,却是李如松。

李如松虎头燕颔,虽然整个人瘦了一圈,却仍是不怒自威。

朱寅指指一边的石墩子,自己率先坐下来。

李如松也坐下来,堂堂一条大汉,总兵级别的大将,在朱寅这个年仅十五的少年总督面前,居然有些拘谨。

“制军,叛军已经南下十日,眼下到河西了,估计最多三四天,他们就能兵临凉州城下,整个河西都很空虚,甘凉已不可守。”

朱寅点点头,“李将军此言,正是我心中所虑。兰州早就空虚,甘肃精兵还没回到河西,叶梦熊以步兵为主,很难赶在叛军之前回防河西了。而西海蒙古酋长真相的大军,也已经进入河西。不仅仅是兰州,甘州、肃州都不可

守。”

“此事,我已经上秦朝廷。朝廷如今也知道,河西暂时会落入叛军之手。”

朱寅想到这里,心中很是鄙夷。

明初,肃王本来是封在甘州,作为河西防线的中枢。可是后来,朝廷将肃王南迁到兰州,废弛了河西防线。

此时的河西,防守如同虚设,有逐渐放弃的趋势。

朱寅继续说道:“我之前就上书,建议朝廷令肃王迁出兰州,免得落在叛军手里。可是来不及了。朝廷也知道,河西眼下没有精兵,长城又有漏洞,暂时肯定守不住。所以就算河西陷落,朝廷也不会怪罪,尽快收复回来,就

是大功告成。”

李如松道:“相公真是目光如炬。肃王若是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声势就会复震,尤其是甘州卫、兰州卫等官军,可能会有人降贼!”

朱寅冷笑,“肯定有人降贼!河西那地方,虽然有几百万汉人,可胡人也不少,向来民风彪悍,对朝廷不满者大有人在,庆王只要树起伪帝的旗号,怕是能拉起几万人。不过叛军已经没有机会了。”

朱寅已经收到情报,河西不止一个将领意图投降庆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只是明朝中期之后,众多边军兵变的延续罢了。

可是,即便很多汉人投降庆王,朱寅的情报网已经完全发力,对敌军了如指掌,就算庆王暂时占据河西,也不会持久。

他的情报和戚继光分享过,所以戚继光也很淡定,对战局很有信心。

李如松道:“相公所虑,就是末将所虑。军情十万火急,末将请求率领五千骑兵,提前结束修整,先行南下,牵制叛军占领河西,哪怕拖延一日两日,那也值了。”

他不知道朱寅的情报优势,当然没有朱寅那么笃定,心中对战局很是焦虑。

朱寅摇头道:“李将军的忠勇之心,我一定会?奏朝廷。不过李将军稍安勿躁,王师连番大胜,叛军惶惶如丧家之犬,就算占据河西,又能负隅顽抗多久?最多两个月,河西必会收复。”

“如今我军疲惫,最少要再修整两日,不宜立刻出动。”

李如松眼见朱寅胜券在握的神色,心中也踏实了很多,不再要求率军先行了。

三月来,朱寅已经在军中积累起很高的威信,没有任何人因为他年轻就胆敢质疑他。

朱寅既然智珠在握,李如松也就深信不疑。

跟着这种统兵文臣打仗,真是痛快啊。

两日之后,朱寅和戚继光率领大军,沿着弱水南下。

数日之内后,河西传来的军情连接而来。

镇番卫指挥同知投降庆王,迎庆王入关,镇番卫将士高呼万岁。

随后,永昌卫指挥使在永宁堡战死,余部投降庆王。

接着,以庆王为旗号的蒙古大军,兵临凉州卫城。当日城破,千户杀凉州指挥使,投降庆王。

“太子”朱帅锌下令斩杀凉州豪族,宣布他们为国贼,将他们的家财分给蒙古骑兵和归附的汉人军户。

很多汉人军户,斩杀百户、千户,夹道欢迎庆王。短短数日间,归附庆王者数以万计。

西海蒙古酋长真相的大军出祁连山渡过黄河,打着庆王的旗号,攻占肃州和甘州。肃州卫指挥使投降,甘州指挥使自杀殉国。

大小松山酋长率领五千骑兵,同样奉庆王旗号,攻占了兰州,俘虏了肃王一家。接着,押解肃王北上凉州,交给庆王。

西宁卫百户杀指挥使,发动兵变,投降庆王。

事情太诡异了。庆王明明是个傀儡,可是不但很多汉人效忠,就是很多蒙古人和番人也效忠了。

五月二十七,庆王在凉州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天命。

改万历二十年为天命元年。

同日,?拜和鄂尔多斯残部贵族,奉庆王为天命汗,盟誓奉庆王为汉、蒙、番诸部共主。

走到这一步,所谓的天命帝,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同日,天命帝下诏,废黜万历帝位,降封为燕王。

然后发檄文,号召天下宗室反抗北京朝廷。

不到半个月的工夫,北到肃州,南到兰州,这个河西地区的重要镇城,全部落入蒙汉联合的叛军之手。归附天命帝的汉人、番人百姓,多达数十万!

团结在天命帝旗号下的蒙汉联军,多达七八万人,声势浩大。

塘报六百里加急传到北京,明廷大震!

朝廷颁布严旨,责令朱寅三月之内荡平叛军,收复河西!否则严惩不贷,罪不容诛!

此时,朱寅的兵马已经进入松山草原,随时都能进入河西。

甘肃巡抚叶梦熊率领的甘肃精锐,此时刚到黄河南岸,已经不敢过黄河了。在收到朱寅的军令之后,这才大胆渡过黄河,和朱寅在兰州会师。

至此,明军两大平叛主力合流,达到五万多人。

六月初,朱寅之前抽调的精锐也来会师,兰州的明军,达到七万人!

六月初九,朱寅在兰州组建总督幕府,统筹军务。

与此同时,各路敌军也纷纷汇聚到凉州。

于是,双方各自以凉州、兰州为中心,十几万大军对峙!

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河西!

ps:蒙古人拿庆王当傀儡,可是真有蒙古人效忠,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