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生意如何,忧愁如草多

嫡明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生意如何,忧愁如草多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01 来源:源1

“壮哉,太子殿下英武!”?拜并没有反对,“那老臣就给殿下五千汉军,让殿下和?承恩一起统领,随西海郡王正面迎击伪明!”

按理说,拜是不可能让朱帅锌统兵的,不利于控制。

可是如今大敌当前,击败朱寅和戚继光才是第一要务,其他事都可以放放。朱帅锌毕竟是名义上的太子,让他统领一支兵马,也有利于士气。

尤其是新近投降的汉军汉将,都是看着庆王父子的面才投靠的。河西汉人也都对庆王父子心生期待。起码表面上他要尊奉庆王父子,不能寒了汉人的心。

再说,朱帅锌少年英武,胆魄不凡,杀伐果断,也的确是个人才。

“谢太师!”朱帅锌面上一片惊喜。

少年的双拳,因为激动而捏紧。

兵权!只有拿到了兵权,哪怕只有五千人,也是他的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这段时间他一直百般讨好?拜,交好蒙古贵族。

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万历,你等着吧,我不会那么容易输的!就算?掉了河西,我也不会输!

忽然真相站起来说道:“现在不能有任何保留了。我要写信回西海,告诉所有部落,请他们抽调所有的精壮骑上战马,从日月山口、冷龙岭山口、大斗拔谷山口进入河西,准备支援!”

“好!”?拜早就等着真相这句话,“西海郡王真是好气魄!还能过来多少骑兵?”

真相一脸自信,“加上土达精壮,最少还能过来三万骑兵,但甲兵不多,最多只有六七千人有甲。

“够了!”?拜大喜,“等他们过来,老夫尽量为他们提供盔甲!”

真相所说的三万骑兵,其实就是西海的牧民,只有少数人是有盔甲。

然而西海牧民善于骑射,马匹也很多,普通牧民骑上战马就是战士。

哪怕他们都是牧民,只要不是老弱残疾,一旦武装起来也是实打实的骑兵,可谓全民皆兵。

相对而言,耕地种田的汉人动员性就差太多了。

拜更是信心大涨,有了西海过来的几万骑兵,这一仗就稳了。

拜坚定而苍然的双瞳映着跳跃的灯火,铿然说道:

“汉人有句话,不成功便成仁!此战无论胜败,老夫绝不离开河西!”

“诸位都回去准备吧!最迟到六月十八,一定要出兵!”

说完手中拐杖重重一顿。

“喳!”

“诺!”

蒙古贵族和汉将们一起领命,大堂中犹如雷鸣。

拜在前堂议事,所谓的行宫之内,庆王正在和肃王饮酒作乐。

庭前载歌载舞,廊下琴瑟齐鸣。香气氤氲的画堂中,响起一个男子的低声缓唱:

“人生意如何,忧愁如草多,不知凉州客,今日可奈何。吾如笼中鸟,妄自惜羽毛。大梦不敢醒,有翅亦难逃。’

声音悱恻凄凉,令人闻之泪下。

庆王朱伸域唱完这首自作的歌曲,端起金杯一饮而尽。杯中的西域美酒,此时犹如苦涩的药汁,令他更加愁苦不堪。

数月以来,他犹如身在梦中,是耶非耶。

在贺兰山称帝,距今已近两个月了。在凉州正式登基,改元天命,距今也大半个月了。

按理说,他应该意气风发才是。毕竟他以一介藩王,当上了皇帝,成为河西之主。

可是他自己清楚,自己这个所谓的皇帝,就是个拜手中的玩意儿。

若仅仅如此,那也就罢了。起码比之前被当猪养般的藩王要强得多。

可是?拜真的能打败朝廷大军么?自己这个皇帝又能当多久?一旦败了,会是什么下场?

就是做梦,都是被押解到北京,满门处死的噩梦。

肃王朱绅尧却没有那么愁苦,反而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举着酒杯道:

“皇兄还担心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啊。如今皇兄占有河西,也是大明天子,可谓洪福齐天,何必自寻烦恼呢。臣弟为陛下贺,祝陛下千秋万岁,国祚永存。”

肃王按照辈分,是庆王的同辈兄弟。作为藩王,他当然也如同囚徒,可他很会享受,只知道醇酒美人,倒是没有庆王那么愁苦。

这一次,小松山蒙古台吉巴海攻下兰州,俘虏了他一大家子,劫走了他的金银财宝,又将他押到凉州。

他为了活命立刻投降庆王,和庆王一起号召天下藩王反对万历和朝廷。

庆王叹息一声,“他们立朕为天命皇帝,尊朕为天命汗,可朕哪里有这个福分?也只能得过且过,活一天算一天。”

他虽然整日担心受怕,可又喜欢自称为朕。每天见到称自己为陛下,皇上的人,他心中又说不出的舒坦欢喜。

上月登基大典之时,万千人一起叩拜,自己冠冕堂皇的端坐受贺,那情形仍然记忆犹新,每每思及都是回味无穷。

唉,要是这个皇帝能一直当下去该多好,哪怕没有实权也心满意足了。

肃王放下酒杯,满脸横肉的肥脸上露出谄媚之色,煞有其事的说道:

“陛下有忠臣良将效力,十万将士用命,数百万人拥戴,有何惧哉?凉州自古是英雄用武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未免不是霸业之基啊。皇兄天命眷顾,福运恢弘,祖宗护佑,王图霸业唾手可得,应该高兴才是啊。”

他手中的折扇一指东方:“万历小儿十岁继位,贪财好色,忠奸不分,哪里有丝毫明君气象?我大明在他手里,迟早有亡国之危。幸好皇兄拨乱反正,克承大统,胤续祖业,大明遂有涅?之日。”

天命帝听了肃王的话,心情不禁好了很多,也有了三分醉意。他挥着手中的玉如意,轻轻敲打果盘中的冰块,语气期待的问道:

“肃王弟,朕年号天命,真的有天命么?”

说完目光烁烁的看着肃王,身上多了一股力量。

“如何没有?”肃王正色道,“想想那朱棣,当年只是燕王,却以八百人起兵,结果还不是打到南京,硬生生的篡位了?”

“他这一支干的好也就罢了。可他和他的子孙是怎么干的?没一个成器!好端端的大明,教他们祸害成什么样子了?”

“太祖爷定的祖制,天下是长房的,不是燕藩的。长房没了,那就是有德者居之!哪一房抢到大位子哪一房做天子!燕王能做,庆王也能做!”

“陛下,当年朱棣只有八百人。陛下如今何止八万?这不是天命是什么?陛下改元天命,这就是天意啊。”

此时此刻,肃王也很希望庆王能成功。不成功,他也完了。

要是成功了,他就能成为有实际封国的藩王。

这是庆王的承诺。

庆王看看左右,低声说道:“可是你也知道,这些兵马不是朕的人,不会听朕的圣旨,他们只听太师的话。”

肃王也压低嗓门道:“那又如何?兵权是在太师之手,毕竟陛下是太师所立。可陛下却有天子的名分啊。”

“陛下进入河西不到一个月,就有好几万边兵投靠,归附陛下的河西百姓更有几十万人。难道他们是买拜的帐么?他们是买陛下的帐啊。”

“没有陛下,就凭?拜这点残兵败将,怎么能风卷残云一般,半个月就抵定河西,传檄而定?还不是靠着陛下的名望,靠着大明亲王的血脉?”

“再说,太师年过七旬,他已经老了,还能活几年?等太师一死,大权还不是陛下乾纲独断?河西这么多汉人,就是陛下的底气,陛下只需忍耐几年,一切就会否极泰来了。”

庆王不由深深看了一眼,心中对肃王有了更深的认识。

西北百姓都知道,庆王有德,肃王无德。

要说名声,自己这个庆王要比肃王好的多了。这也是为何这些蒙古贵族立自己为帝,却没有考虑立肃王。

因为肃王名声太差,烂泥扶不上墙。

可是庆王今日才发现,肃王其实是个很有城府的人,远不是沉湎酒色这么简单。

“陛下。”肃王给庆王倒了一杯酒,“这次大战,关系河西归属。太师为了打赢,对陛下也不会太过限制。届时出征祭祀之时,陛下可亲自到场,一来鼓舞士气,二来也在将士们面前露个脸。这是一个机会,不可错过。”

庆王点点头,从谏如流的说道:“肃王弟言之有理,那朕届时就亲自到场。”

“朕对太师其实还是感激的。太师也真是大才,不到一个月就凝固了人心,让朕在凉州再造大明。”

肃王张张嘴,只能默默喝杯酒。

红山峡,明军大营。

今日已是六月十五,一轮圆月朗照明军大营,和营中的璀璨灯火交相辉映。

大帐之中,儿臂粗的牛油灯烧的哔啵作响,映照着铁甲的寒光,散放出夏夜的闷热气息。

朱寅坐在灯下,正在阅读一份蜡书。

这蜡书当然是凉州等人传来的情报。到了河西,朱寅的情报优势对战局的影响就很大了。

河西和塞外不同,在塞外作战,朱寅很难及时得到情报,胜的很险。

要不是他统带的是辽东铁骑、白杆军、戚家军这样的精兵,加上戚继光、李如松、秦良玉都是名将良将,他之前很难胜利。

可是如今是关内的河西,虎牙特务的情报不但很多,还能很快递到自己手里,自己也能很方便的对河西地区的特务下达各种秘密指令。

如此一来,贼军的军情和动向,对朱寅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呵呵。”朱寅忽然笑了起来,“拜还真是老奸巨猾,不但兵分六路,还要将计就计。可惜啊,对我已经不是秘密了。”

“我派的细作已经查明,?拜会派两路兵马来金城关,一前一后,一万步兵加一万两千骑兵,先消灭我军伏兵,再合并攻击金城关,好计策啊!”

“他们居然还有援兵,要从西海调来几万牧民,这是下了血本。”

朱寅笑的有点得意,像一只小狐狸。

他的情报渠道当然不止一条。所以他的情报可以相互印证,很难出错。

戚继光笑道:“拜是老将,曾经也是屡立战功,他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他不是将计就计么?我军就偏偏无计!”

朱寅点头道:“果然还是大将军老辣,拜既然猜出我军准备以金城关为饵设伏,那我军就干脆不设伏,让他浪费兵马。”

“大战在即,就请大将军布置吧。”

他是监军总督,只抓战略,战场之事可以不管,而是戚继光操刀。而且很多事其实他已经和戚继光商量好了。

戚继光早有定策,他对萧如薰说道:

“萧将军,金城关就交给你了。贼军两路来金城关,我军反而不设伏,让他们直接来打金城关。”

萧如薰站起来,“末将领命!”

李如松出言道:“可如此一来,金城关的压力就更大了,要面临两路贼军攻打。金城关位置低,城墙也不高,敌军可以在河岸山头居高临下攻击,其实并不好守。

萧如需神色淡定的说道:“让他们来。金城关的确不好守,可我有很多火器,敌军也就两万多人。就是一边守城,还要一边输送粮草,那就不容易了。”

戚继光想了想,“萧将军,你最少要守半个月,中间最少还要输出两次粮草,但是老夫只能给你八千兵马,不能再多了。”

戚继光是百战名将,考虑的面面俱到。

根据贼军军情,明军必须分兵了。后方囤积粮草的金城关,由善于守城的萧如薰守卫。

金城关虽然是一个诱饵,却又绝对不容有失。否则的话,明军必败!

可大军要分出好几路,不能在金城关布置太多的兵力。

第二路兵马,由善于山地作战的秦良玉、陈琳、张炯统领,突袭贼军粮草重地瑞安堡。

这一路有两万人,任务不仅仅是攻下瑞安堡,还要切断贼军主力和瑞安堡的粮道。

第三路兵马,由熊廷弼、李如柏等人率领。

这路共一万人,西去祁连山东麓,守卫日月山口、冷龙岭山口、大斗拔谷三个山口,挡住西海蒙古的援兵通道,让他们无法进入河西支援贼军。

第四路是戚继光和李如松统带的主力,共三万人,正面直攻凉州!

戚继光布置完毕,当即命令众将各自准备。

第二天大早,朱寅和戚继光在庄浪河谷举行祭,祭祀军旗、天地,杀了一个被俘的鞑子斥候为祭品。

朱寅亲自宣读了祭的祭文,之后明军大营就各自分兵。

同日,朱寅、戚继光、李如松三人,率领三万步骑,缓缓拔营北上,顺着庄浪河谷,逼近凉州!

三万明军漫山遍野般席卷,刀枪耀日,甲衣生寒,旌旗蔽空,飞土扬尘。

几万头战马、骡马、骆驼刨着干涸的土地,犹如雷霆滚动。

一辆四头牛牵引的巨大高车,载着号旗、战鼓,以及两杆三丈高的直式中军大?。

一杆是白底黑字蓝边,上写:提督宁夏甘肃等处军务戚。

一杆是蓝底红字红边,上写:佥都御史钦差总督五镇军务朱。

白发老将戚少保站在高车之上,犹如一座石雕,神色冷峻的看着滚滚大军。

朱寅并没有站在高车上,而是骑着一头白色的骆驼,在亲兵的护卫下行军。

前后左右都是大军,车辚辚马萧萧,朱寅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安全感,以及激荡心怀的万丈豪情。

哪怕口鼻中满是灰尘,他此时也甘之如饴。

就在明军分兵北上的同时,凉州的贼军也动了。

这天刚蒙蒙亮,十里连营就响起萨满鼓声和海螺号声。

凉州城头的灯笼如将熄的炭火,在晨风中摇曳,忽明忽暗。

人马轰隆声中,大队大队的蒙古骑兵和汉军出营列阵,黑压压的排出去数里,气势惊人。

“轰轰轰一”

三声号炮轰响,城门大开,须发皆白的拜,率领大批将领,呼啦啦的登上南城郊外的高台。

高台上血迹未干,旗杆上悬挂着几颗人头,正是之前拒不投降的朝廷官员。

?拜按照蒙古人出征的习俗,抓起祭祀用的黑驼颅骨,将马奶酒泼向绘着苍狼白鹿的军旗,然后将鲜血擦到自己的脸上。

真相等人也用血迹涂抹自己的脸,一个个满面狰狞。

真相军中的喇嘛们,打着法器又蹦又跳的狂舞不已,口中念叨着神秘晦涩的密宗经文。

高台之上的铜盘里,还烧着一块马的琵琶骨。

“啪啪”脆响声中,琵琶骨终于被烧出了裂纹。

在蒙古人和女真人看来,烧琵琶骨比汉人烧乌龟壳更灵验。

“太师。”一个蒙古萨满上前,“琵琶骨上面的裂纹显示,今天就是出兵的吉日,最吉利的方向,就是南方。”

拜点点头,张开双臂仰望天空,大声说道:

“无所不能的长生天!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还有大明太祖皇帝!请保佑我们旗开得胜吧!”

他投靠明朝几十年,还是老一辈的蒙古人,并没有信奉喇嘛教,所以他的口号仍然是长生天,不是佛爷。

正在此时,忽然南城城楼上,出现几面黄色的伞盖,随即身穿龙袍的天命皇帝就出现了,他的身边还站着之前的王妃,如今的皇后,以及肃王。

“嗯?”?拜多少有点意外,没有想到这段日子一直在行宫喝酒解闷的“大明天子”,会在大军出发前出现。

却见“皇帝”站在城头,俯视众人大声说道:

“蒙古勇士和汉家将士们!你们都是大明赤子,是朕的忠臣!太师是大明的擎天之柱,一身系大明国运,不世之功,名垂千古!”

“等到你们凯旋归来,人人皆有重赏!牧场,良田,金银,官位,应有尽有!”

“用你们的刀枪,弓箭,战马,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杀出一个荣华富贵!”

拜听到皇帝的话,张张嘴没有阻止。毕竟皇帝此时出现,的确很有利于士气。

数万汉军就不说了,即便很多蒙古骑兵,对大明皇帝也有敬畏。

“万岁!万岁!”

数以万计的蒙汉将士,一起呐喊,山呼海啸一般。

庆王激动的满脸通红,却听身后的肃王低声提醒道:“陛下见好就好,最好到此为此。”

天命帝点点头,对大军挥挥手,随即消失在城头。

拜见他很快离开,这才松了口气。

他猛然抽出腰间的弯刀,喝道:“出兵!将朱寅和戚继光的人头,悬挂在凉州城!”

随着一声令下,大队兵马轰然出动,大地都在颤抖。

六月二十。

庄浪河谷的晨雾还未散尽,萧如站在城头,铁甲上的灰尘簌簌而落。

金城关城墙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这座包砖堡垒的垛口后,三千火铳手正在给子窠装药。

很多民?,还在缝补羊皮筏子和麻袋。

“报!贼军前锋已过松山草原!“斥候的马蹄在城门前激起火星,“一万步兵,还有一万多骑兵。最迟下午未时就能兵临城下!”

萧如需的目光扫过起伏的丘陵,抚摸着冰冷的火炮。

两路贼军已经到了,步骑两万多人。金城关要有一场苦战了。

制军相公和大将军的兵马,到了何处?应该到了冷龙岭吧?

夕阳西下。

冷龙陵东,黄羊川南。岭上灰黄色的山塬如同巨兽脊骨般隆起。

萧如薰没有猜错,戚继光和朱寅的确到了这里。东边不远,就是霍去病翻阅过的乌鞘岭。

三万明军行进了三日,已经人困马乏。

忽然,大地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东北方腾起的烟尘,那是蒙古铁骑扬起的沙暴。

朱寅举起望远镜,镜片里闪过点点银光,是蒙古骑兵的锁子甲在夕阳下的反光。他们像迁徙的兽群般沿着黄羊川奔腾而来,犹如一道铁流。

对方足有三万人,大多数都是骑兵。

根据情报,这当然是贼军主力了。

黄羊川是一条干涸的河流,根本无法阻止大队的蒙古骑兵。

“车阵前移!“戚继光的将旗挥动。三百辆偏厢车隆隆驶出,每辆车厢都探出三眼镜的管口。

在戚继光的指挥下,很快三万明军就完成了变阵。

贼军的大纛也终于出现在黄羊川北。

对岸高坡上,真相台吉望着明军严整的阵型,忍不住眉头一皱,细长的眸子满是凝重。

戚继光,不愧是名将。

就是这个阵法,他都难以下口。

真相抬头望着夕阳,不想就此扎营歇息。他相趁着天没黑,试探一下敌军的虚实。

真相随即下了一个命令。

“阿云台吉。”真相对身边的阿云说道,“你本来就负责骚扰伪明,先派出两个有甲的干人队,去试探试探他们吧,我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很难对付。”

“喳!”阿云立刻领命。

号角声中,两支千人队突然分东西,如蝗群般从河谷两侧绕来。

他们远远的先下河川,在上岸后整队,马蹄子都没湿。

然后海螺呜呜吹响,两个蒙古千人队就像两条巨大的长蛇,又如两条鞭子,从左右抽向明军大阵!

他们当然不是直接充击明军大阵,而是靠近五十步就转向侧面奔驰,一边摘下弓箭纵马开弓,将蒙古人的骑术展现的淋漓尽致。

紧接着,大量的箭雨就呼啸而来。

“ngngngng??”

PS:今天就到这了。晚安,蟹蟹。啥也不说了。无语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