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541章 江湖有传说

金钱玩家 第541章 江湖有传说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光前,备忘录被总督拒绝了。”陈六使抚了抚眉间的瘤子,黑着脸对李光前说道。

去年,英国殖民当局修改移民法令,规定不是在本地出生的人不准拿公民权,引起华人极度不满,中华总商会代表华人于今年二月向总督府提呈要求放宽公民权备忘录,要求非英籍华人取得公民权。

“意料之中的事。”

李光前叼着烟斗吧嗒吧嗒连吸两口,随即翻转烟斗,在烟灰缸上敲了两下,抖出已经烧烬的烟丝,将烟斗置于一旁。

含了一口茶,漱了漱口,他不疾不徐地说道:“六弟,这次不行,准备下一次提呈,下次不行,再下下一次,提呈不要停,要让英国殖民当局和华人同胞知道我们没有放弃。”

“光前,再提呈没有问题。”陈六使握拳敲在桌面,“但英国佬可恨,一直和我们华人过不去,下一次多半也会拒绝。”

“未必。”李光前摆了摆手,“六弟,你听过冼耀文这个名字吗?”

“城里有权势的英国佬都去出席他婚礼的那个?”

“对,就是他。”李光前微微颔首,“耀文这个年轻人了不起,十岁参加抗日,前年年底十八岁时从乡下到香港,创办中华制衣,去年过番来星洲,买胶园,大量买进树胶期货看涨,大赚850万……”

陈六使打断道:“这件事我有所耳闻,我很好奇这个冼耀文怎么猜到树胶会涨。”

“不是猜到,是算到。他的胶园和期货都被我们李家买了下来,也因此有了联系,熟悉了之后,我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让我很震惊。”

说到这里,李光前停顿了一下。

“震惊什么?”性子比较急的陈六使连忙催问,“你快说啊。”

李光前轻笑一声,依然不疾不徐道:“耀文跟我说,他从柏林大空运开始,一直在关注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局势发展,苏联在欧洲失利,会考虑开辟第二战场,而除了欧洲,只有亚洲具备这个条件。

中国、越南、朝鲜从1948年年底或1949年年初,局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苏联在发力。

耀文说人离乡贱,能不离家,他是不想出来的,留在乡下当个教书匠,教书种地,娶个水莫生一堆娃。”

“我们过番来的华人,哪个想离家?不过番不行啊,在乡下不饿死,也会穷死。”另一个客人插话道。

“实在不能留了,耀文才离乡到了香港,有了方便的渠道,他订购了所有能订购的报纸,华文的,红毛文的。为了看报纸,他还学了好几门红毛语。”

李光前停顿赞道:“耀文这后生了不起,自学能把红毛语学得很好,不比我这个留过洋的差。”

“知道你会说红毛话,接着说呀。”陈六使的急脾气又犯了。

认识了几十年,知根知底,屡次被打断,李光前也不恼,继续说道:“有了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耀文对时局的判断更为准确,去年二月,他已经笃定朝鲜和韩国必有一战,而且会把美国卷进去。”

“因为预见到战争,冼耀文知道胶价会涨?”

“对,耀文是这么说的。”李光前由衷说道:“耀文有眼光不是我最欣赏的地方,我最欣赏的地方是他知进退,见好就收,胶价刚涨起来,他就开始卖胶园。”

“你得了便宜当然这么说啦。”陈六使嘀咕道。

益和虽然和南益并持牛耳,但规模还是有差距的,落后于人,陈六使自然心里不舒服,在树胶界不是李光前的对手,他已经谋画着多元化经营,进入其他行业。

李光前淡笑道:“六弟,我和耀文曾探讨过星马华人的话题,他说,星马华人的问题必须纳入国际大局势中思考。

1946年,殖民当局重新接管新加坡,着手恢复饱经摧残的新加坡经济。同时,唐山境内战争爆发,大批华人为躲避战乱选择移民,华侨复员亦想返回东南亚地区,殖民当局对此采取了相关措施接收华人移民与复员华侨。

当时的殖民当局为吸纳华侨华人劳动力重建新加坡,对华人移民采取宽松的入境办理政策,‘对于证明书之有无,以及在星洲住址调查并不斤斤计较’,对复员华侨则准备了譬如施打疫苗、建立招待所、购买车票等一系列接待措施。

随着大批的移民涌入,新加坡面临突出的住房缺乏问题,尤其表现为城市住房问题。

新加坡人口拥挤、住房短缺的现象早在世纪初就出现,这种情况随着这两年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移民的大量流入而加剧。

华人移民有寻亲靠友的传统,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往往会将一家老小接到居住国,于新加坡而言,这意味着将进一步加剧当地的屋荒现象。

屋荒显然是促使新加坡移民厅收紧入境政策,以降低移民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日益严重的屋荒,殖民当局并没有选择开源,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频发,殖民当局不愿把大量资金投在新加坡的基础设施上,因而殖民当局只能选择节流,控制外来移民入境新加坡。

这是殖民当局颁布紧急法令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大家共知的马共问题。

马共的斗争直接导致了星马两地华侨华人出入境政策的急剧转变。一方面,马共里华人占了大多数;另一方面,马共由于遭到镇压,其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或乡下,利益受损的华侨华人对马共抱有同情。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华人最容易接受马共的宣传,他们给游击队提供食物、情报和招募成员。

华人对马共的帮助,乃至有部分华人加入马共进行反英运动,为英殖民者所不容。

殖民当局为维护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利益,对殖民地上的华侨华人进行严密的控制,限制华侨华人的出入境活动便是其手段之一,主要目的在于切断华侨华人与唐山的联系,防止马共对殖民当局更大的威胁。

殖民当局为了对抗马共,采取了‘宁杀错,不放过’的政策,将住在星马乡区、森林边缘及郊区的华人,都当作是马共的支持者,甚至曾想将50万名华人遣送回唐山。

但由于殖民当局无此经济实力,且在新的世界形势变动下,殖民当局只得选择将华侨华人就地留困,严密管制其出入境。

新中国成立,殖民当局对星马华人的遣返更加难以进行,然后是朝鲜战争爆发,马来亚地区的橡胶业与锡矿业出口额大涨。

新加坡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转口贸易,由于转口贸易利润丰厚,殖民当局在新加坡极力扶植转口贸易。

由华工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锡胶业不仅是新加坡转口贸易的命脉,更成为殖民当局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欢欣鼓舞,不少人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尤其是星马华人掀起了一股回国热潮,为保障劳动力的供应持续稳定,殖民当局在星马两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侨华人出境的管制。”

李光前顿了顿,接着说道:“殖民当局一方面要保有自身在星马两地的政治地位与绝对话语权,在地理空间上对华侨华人与唐山进行强制切割,防止二者相互联系而推动当地的反殖民运动。

另一方面要维护自己在星马两地的经济利益,在紧急状态下严格限制两地的华侨华人流出,保证以华工为主的人力资源整体规模,维护两地锡胶业的生产、出口,从而获得高昂的美元收入。

于是,新加坡作为华人人口为主的城市和大型转口贸易的中心,殖民当局不得不在此推行和马来亚联邦一样严苛的限制华侨华人出入境的政策。”

李光前重新拿起烟斗,装入新烟丝,“耀文有句话说得好,我们考虑问题不能一直只局限在华人,华人怎么样,华人想怎么样。

华人的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我们想为华人争取权益,需要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当局势最有利于我们时,集中发力,我们想要的权益才容易得到。”

“既然这样,我们有必要一次次提呈?不如等待机会,发起一次总攻。”陈六使说道。

另一位客人笑道:“六使,话不是这么说,就像你提议赞助马来亚大学,新建光华学校和南洋女子中学,这些其他华人都看在眼里,知道中华总商会、福建会馆有在为华人做事,他们才会由着我们代表他们,人心不会散。”

李光前说道:“阿虾说得对,无功之劳还是要劳的,要让同胞们看见我们有在做事。先不聊,大家吃菜,吃菜,今天的黑锅焖鸡不错,都尝尝。”

……

新纪元。

水仙冲正在和佩兰划拳的冼耀文说道:“老爷,吃完饭我想去做头。”

“八匹马呀,六六顺啊,你输了,喝。”冼耀文划赢了佩兰,转脸看向水仙,“你常去的理发店有没有休息区?我想小憩一会。”

水仙撩起发梢,说道:“我只是想修一下,要不了一会工夫。而且我要去的理发室在华盛顿山,那里的风景很美。”

“嗯。”冼耀文颔了颔首,“其实你可以请一个理发师专门为你服务,经常跑理发店也麻烦。”

“这样也好,等下我和相熟的理发师谈一谈。”

两人撇下舞女,聊些鸡毛蒜皮,一聊聊到午餐结束。

午后,两人换了地方喝了杯咖啡消消食,然后前往红灯码头对面的华盛顿山。

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小丘陵,但毗邻巴西班让及丹戎巴葛,在闽南语里称为石叻门,意为新加坡门。

在山上的华盛顿山庄门口下车后,水仙立马献宝道:“老爷,这个山庄被我买下来了,只花了10万块唷,我想很快就会升值。”

“只花了10万?”冼耀文淡笑道:“你这个只字用得好,值负好几万呢。”

冼耀文对华盛顿山庄和华盛顿山的了解应该比水仙还多一点。华盛顿山后世被称为花柏山,倒推一下,又被叫过一段时间的直落布兰雅,在新加坡的意义非凡,运动圣火会在山上点燃。

华盛顿山庄后世会被叫作阿卡夫山庄,据说是被政府征用之前的主人姓氏,这里他有来过,他来的时候是一家高档餐厅,在餐厅大厅里陈列着山庄的历史介绍:

这里的第一任业主和建造者是汪声音,因周转不灵,山庄被抵押,后来落入来自阿拉伯的阿卡夫家族手里,因阿卡夫家族信奉回教,遂将山庄变成新加坡回教徒圣地,据说接待过赴麦加朝圣的马步芳死对头QH省主席马麟。

战前山庄的产权落入杨氏手里,做过一段时间的杨氏公会会员集聚处,昭南时期被小鬼子霸占,战后产权又回到阿卡夫家族手里,再后来这个山庄献给了世界佛教社,敬献方不是杨氏或阿卡夫家族,而是英**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水仙笑嘻嘻地说道:“老爷你不知道了吧,山庄可不只是这栋房子,还包括34英亩又28杆(14.92万㎡)的土地。”

冼耀文脑子一转,得出结果——华盛顿山这里的地皮再不值钱,也能卖到8分至1角每呎,160.66万呎,土地的价值至少12.85万,而且,土地不是光秃秃的,上面种着椰树和橡胶树,价值2万左右是有的,建筑的价值6至8万。

水仙以不到一半的价格买下,里面有点说道。

“你想给我一个惊喜?”

水仙拉住冼耀文的手,抬头冲建筑二楼努了努嘴,“这里是用我自己的私房钱买的,楼上有一间房适合改成书房,老爷不想住城里的时候可以到这里住,一年四季能看见大海,夏天还可以摘新鲜的椰子吃。”

冼耀文拍了拍水仙的小脸,“你有心了,但我还是想知道你怎么以不到一半的价格买到这里。”

水仙忸怩了一会儿,说道:“这里原来的业主是我的熟人,他急用钱,就便宜卖给我。”

“你的朋友姓杨,还是姓阿卡夫?”

水仙抬头看着冼耀文的脸,“老爷你知道这里?”

“略有所知。”

“哦。”水仙轻轻点头,“我的朋友是赛亚威·阿卡夫,是这里前前业主亚都拉曼·阿卡夫的孙子。”

冼耀文从水仙手心抽出自己的手,双手握住她的臂膀,直勾勾地看着她的双眼,沉声说道:“我需要吃你这位朋友的醋吗?”

水仙冁然一笑,摇了摇头,“老爷你不用吃醋的,我和赛亚威不是在琵琶馆认识,他不是我的客人……嗯,他也算是我的客人,我帮他做过事。”

“哦……”冼耀文拉着长音说道:“你有他的把柄?”

“才没有呢,赛亚威想去埃及发展,急着用钱,还有……”水仙小心翼翼地瞄了冼耀文一眼,“还有他请我帮个忙。”

“是我想的那种忙吗?”冼耀文板脸说道。

“嗯。”

“这次我不说你,不要有下次。”冼耀文拍了拍水仙的小脸,“你琵琶仔的出身没什么,只要我不介意,别人也不会太在意。私会党的身份却是很要命,私会党只是夜壶,上不了台面,让人知道你做过私会党,会排斥你。

再跟你说一次,见不得光的事让手下去做,你不要沾边,你要做的是光鲜亮丽的事,懂了没有?”

水仙懦懦地点了点头,“老爷,我知道了。”

“嗯。”冼耀文拥住水仙往挂着南都理发室招牌的门口走去,“这里的租约还有多久?”

“一楼的租约到六月份,二楼已经腾出来,过两天我叫几个红头巾过来收拾。”

“过两个月就到割胶期了,找好工人了吗?”

“橡胶树几年前已经包给南益公司,明年一月割胶期结束才到期。南益的人来找过我,问我要不要续约,老爷你说要续约吗?”

“这里是你的私产,你自己做决定。”

“我的都是老爷的,这里当然由老爷做主。”

“你的就是你的,我最多沾点光偶尔在这里借住。”冼耀文紧了紧水仙的臂膀,“不过,我和李家的关系不错,橡胶树继续包给南益好了,但合约一年一签,你要是有了新想法也不用违约。

这一点,你可以明确告诉来对接的人。”

“椰树呢?今年估计能摘5万斤椰子,还没有联系好买家。”

“30吨,不多也不少,不用找买家了,卖给我好了,我运回香港做椰子鸡吃。”

水仙莞尔一笑,“椰子鸡要用黄椰做的,这里都是青椰,再说5万斤,老爷你吃得完吗?”

“吃不完可以运去伦敦,我在那里认识一个开餐馆的忘年交,椰子鸡碟头饭有搞头。”

两人说着话,进了理发店,水仙做头,冼耀文在休息区看报纸。

等待时,闲着的理发师聊起了工会斗争,要进一步提高理发师的待遇——在上一次斗争争取到的老板与理发师三七分账的基础上,争取二八分账,并再次缩短工作时间两个小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并从原来的单休争取双休。

冼耀文听了直摇头,若是二八分账又缩减营业时长,理发店老板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房租。若是老板赚的没有员工多,谁还当老板。

这也让他警惕,看来马共的势力介入工会已经很深,不知道金满堂服饰的女工是不是正蠢蠢欲动。

看了半张报纸,他的脑子转了起来,待金满堂服饰在新加坡招的女工变成熟练工后,或许有必要提高她们的身份,从制衣女工变成制衣坊老板。

金满堂不再发工资福利,视每个制衣女工为代工制衣坊老板,将裁剪工序外包给她们做,每一批货签一个合约,设立交付时间和违约金,并收取缝纫机租金。

女老板们一天只做三分钟也无所谓,若是不能按时交付,赔违约金就是了。

另外,为了解决女老板们上下班通勤的烦恼,也可向金满堂提出分期购买缝纫机,将先期的代工费一部分用于支付缝纫机款项,如此一来,女老板们便可以在家里开工,赚钱带孩子两不误。

女工里面总会冒出几个有制衣厂老板之姿的人才,给这一类人多放订单,扶持她们建立自己的制衣厂,进一步拓展出马来亚代工厂群计划,为下一步全面代工化做准备。

“这个计划就叫‘美丽与团圆同在’计划,简称美团计划。”

冼耀文抚着下巴,想着下次再去东京,很有必要去拜访兄弟国际株式会社的会长安井正义,同他谈一谈股份的问题。美团计划一旦执行,缝纫机的销量一定会提高不少,只赚点差价没什么意思。

不知何时,水仙已经做好头站在他身前,她甩了甩头发,笑嘻嘻地问道:“老爷,我这个发型好看吗?”

冼耀文循声望去,水仙原先的发髻已经散开,变成发中自然垂落,发梢部位蓬松卷发,有点类似丽塔·海华丝的经典发型,但整体更偏向后世的复古风。

“好看,很适合你。”冼耀文看着水仙的上衣,斟酌片刻说道:“不过你这件衣服和发型不太搭,换一件白底黑色大圆点的短袖衬衣,下面搭配一条黑底白色小圆点的裙子,嗯,等等。”

说着,冼耀文从公文包里取出笔记本,唰唰几笔画出简易图,亮给水仙看,“呶,就是这样。”

水仙凑到他跟前看了两眼图,“很好看,老爷陪我去布庄好不好,我想今天就扯布做出来。”

冼耀文看一眼手表,“还有时间,现在就去。”

“嗯。”

冼耀文陪水仙找了几家布庄,扯到需要的两种布,又去了一家裁缝铺,量身、交代做法,随后,去了同李月如约好的咖啡馆。

相比上次相见,李月如的精气神要好得多,但面色暗沉,且长了斑点,大有内分泌失调之相。

冼耀文明知故问道:“李女士,和张先生还好吗?”(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