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金钱玩家 > 第550章 苏丽珍,北上

金钱玩家 第550章 苏丽珍,北上

簡繁轉換
作者:鬼谷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02:45:48 来源:源1

去年5月1日之前,原则上香港和内地之间采取自由通行的政策,到了5月1日,港府见从内地过来而不返回的人太多,便规定从内地赴港的大陆人必须事先领取内地签发的“旅行证明书”。

过了半个月,发现这样依然阻止不了人员赴港后滞留,便于5月15日规定,赴港的大陆人必须先向香港移民局申请许可证。

至今年2月15日,经过磋商,内地政府从大局出发,最终作出理智选择:广东改变以往无限制的做法,由公安局向前往香港的内地居民签发通行证;港澳居民返内地,事先托其内地亲属在当地公安部门办理证件,持证入境,以确保边境管理的正规有序。

不看这些规定,仅感知内地的氛围,1951年的内地主要氛围是欢迎各路游子回归祖国支援国家建设,尽管游子当中潜藏着一些心怀叵测之人,欢迎的氛围一点都未减淡。

关口的水客由来已久,过关越不容易,水客的活跃度就越高。

水客既有跑单帮,也有社团组织,苏丽珍找水客代办了三张宝安公安局出具的“回乡证”,昨天晚上已经送到家里,这会她坐在梳妆台前梳妆打扮。

梳妆镜面贴着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上面是一个麻花双辫的姑娘,苏丽珍照着样子梳头,三五分钟过去,两条麻花辫垂在身前,辫尾绑着丝带。

梳好头,她穿上一件大路货棉布内衫,然后站到衣架前,在一件材质、剪裁都很朴素的旗袍和一件列宁装之间踌蹰,最终觉得穿列宁装过头了,还是选了旗袍。

穿好旗袍,进入衣帽间,打开存放手帕的抽屉,从数十条手帕中挑了一条最皱巴的棉手帕,拿着回到卧室梳妆台,整理台面的人民币:

轮船、双马耕地两种图案的壹萬圆面额;耕地机、工厂两种图案的伍仟;耕地机、秋收、三台拖拉机、钱塘江大桥图案的壹仟;农村、正阳门、起重机图案的伍佰;颐和园、长城、钢铁厂图案的贰佰;耕地、火车站、万寿山、永安桥等图案的壹佰;以及伍拾、贰拾、拾圆、伍圆、壹圆。

各面额纸币的图案不少,她一一理好,零零整整点出100万放在手帕上包好,将手帕塞入旗袍的暗兜里,随后点出三沓200万,分别装入三个信封,其中一个信封放入一个上海华成厂造的公文包。

此包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统区工作的高干标配公文包,革命同款,又红又专。

台面上还有一沓红边爱国定额储蓄存单,面额伍拾萬圆整,足有200张,她从中抽出一张,其他的装进信封也放入公文包中。

用了半个小时,苏丽珍收拾妥帖,拎着公文包下楼,坐车前往九龙海关。

在香港这边刷脸轻松通过,过桥时,两个手持警棍的军装警想上前帮着拎包献殷勤,却见苏丽珍一行三人苏丽珍手里拎着一个公文包,其他两人一个拎着热水壶,一个拎着网兜,都是轻巧物件,只好作罢,打着哈哈目送三人闲庭信步于快步奔跑的旅客中。

三人顺着人流缓缓来到宝安这边的桥头,苏丽珍一侧头,看见一块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牌子,端详一阵,一转头看见不远处的海关楼上飘扬着五星红旗。

她驻足稍稍感慨,听着广播里传出的“亲爱的归国侨胞、港澳同胞们,我们热烈地欢迎你们回来参加祖国建设,欢迎你们到各地去旅行、参观、访问……”,沿着行李检查站的指示牌,走向检查站。

在检查站候检大厅等了一会,排队进入一条长长的检查口,来到一个空闲的检查员前,将公文包放上检查台。

检查员见没有行李,既诧异又警惕地问道:“女士,你的行李呢?”

苏丽珍笑着回应,“先生你好,我们着急去上海出差,来不及添置冬天的衣服,干脆什么都不带,等到了羊城再买。”

不带行李不合理,容易被怀疑,带行李又可能被台湾特务利用,偷偷将违禁品塞入行李,或混淆视听制造混乱,或当一个无知的驮夫。

在被怀疑和被利用卷入麻烦之间,苏丽珍选择前者。

当然,如此选择最主要还是因为家里没有合适的衣服可携带,临时置办又来不及。

检查员不置可否,只是让苏丽珍将公文包打开检查,巨额资金和存单并未遇到麻烦,只是到一个房间进行了登记,三人顺利通过检查,没有需要交税的东西,连交税的环节都未走一遭。

离开检查站,前往深圳火车站。

买火车票前,一个水客送来三张广东公安厅出具的回乡证,并带来一句话——上海的回乡证会在火车行驶于江西境内时送达。

有钱能使磨推鬼,苏丽珍临时起意出发,却是一点不耽误行程。

呜呜呜~况且况且况且……

当火车离开宝安,临时调配的保镖“奉化佬”马来功拿着热水壶去打开水,董初宁整理茶具准备泡茶。

马来功是浙东剡县人,老家的村子处在剡县、奉化交界,地缘上更靠近奉化城区,行政上归浙东行署剡县管辖,幼时在奉化启蒙,少年时被师父带去上海滩给人看家护院。

一看就是十来年,从上海看到香港,从往来无白丁看到下顿问谁借,东家成了过河泥菩萨,哪有闲钱养护院,身为经验丰富的人才,马来功刚失业立马被大众安全警卫吸收。

马来功原来是老东家的儿子,一个无所事事,以吃喝玩乐为主的小开的贴身保镖,对上海的高档消费场所门清,并熟悉一些街头混饭吃的小瘪三,这就是他被抽调护卫苏丽珍前往上海的原因之一。

另,马来功的师父姓蒋,奉化溪口人士,张松溪的第十代弟子,擅使内家鹅头颈拳,二十年代末见老蒋显成龙之相,以典韦为榜样打造自身,苦修保镖之技三载,擅以常见之物为武器或暗器。

三十年代初,请人代为推荐入总统侍卫营担任侍卫,谁知待了仨月便受不了约束,自挂东南枝返乡,从龙之功去他妈的,还是跟着有钱人恰烂钱自在。

马来功尽得师父真传,身上总是带着苏绣帕子,得闲绣上几针,以掩盖绣花针为致命暗器之实。

打了开水,他在苏丽珍二人对面就座,拿出帕子稍显别扭地举在胸前不紧不慢绣花,目光却不时透过帕子观察其他乘客和过道,他的正面来人无一能逃脱他的目光。

他不敢懈怠,临行之前总经理说了,顺利回归,领丰厚奖金、调到更好的岗位,一旦因他保护不力而出事,他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元宝蜡烛敞开肚子吃。

董初宁泡好茶,拿出三个纸杯倒了三杯,放了一杯在苏丽珍面前,“夫人,喝茶。”

“嗯。”

苏丽珍应一声,手里的报纸翻了个面,拣出一篇介绍羊城美食的文章阅读,该篇文章以鲁迅、巴金、郭沫若、郑振铎四位文化名人为视角,并着重写郭沫若,文字跟着他屡次南下羊城,一一点出羊城有名的酒家。

她们一行到了羊城要等待转车,最早一班开往上海的列车是明早,她有时间在羊城逛逛,并品尝两顿美食。

难得到一次羊城,她想吃点好的。

她在想着美食,却不知三个人的信息已经被送到宝安公安局侦查处,反特机器运行,香港那边有人动了起来。

当火车停靠在珠江边的大沙头火车站,三人头顶的橙红色变成畅通绿,亲爱的港澳同胞变得名副其实,苏丽珍胸前还被贴上“统战对象家属”的标签。

从出站口出来,苏丽珍驻足打量周边的风景,董初宁四处搜索,很容易找到指向德士站的指示牌。

“太太,德士站在左……”董初宁话未说完,就见两个穿着列宁装的人冲他们走来,目标很明确,“有人过来。”

苏丽珍收回欣赏风景的目光,往前一看,见到一中年一青年两张热情的笑脸快步往她走来。

“冼夫人。”

青年笑脸先一步来到苏丽珍身前,“冼夫人,你好,我是岭南石油的陈秋收。”

“冼夫人,我是南方贸易公司的林南湖。”中年笑脸也不慢,紧随其后。

两人的单位一听就知道是国家单位,苏丽珍下意识联系到检查站,瞬时心中冒出一丝忐忑,却又强作镇定道:“两位先生,我好像不认识你们。”

林南湖微笑道:“冼夫人,不用害怕,南方贸易公司是国家的公司,我们公司和冼先生的商行有生意往来,听闻冼夫人来了羊城,我们想尽下地主之谊。”

说着,林南湖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小本本,“冼夫人,这是我的工作证。”

苏丽珍接过小本本,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所写的职务有两个,一是石岐外贸分局副局长,二是南方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她的脑子快转,想到了谢丽尔告知的信息:

石岐接壤澳门、水接香港,是内地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窗口之一,有不少私立商行从事进出口业务,金季商行和石岐的商行有少量业务往来。

她意识到这是内地国营公司要出面和金季商行建立关系,只是金季商行不是已经和国营公司合作了吗?

另外,为什么出面的是副职?

这就不得不说她的信息太匮乏,不知道有个军管会,林南湖上头的正职十有**是军管会领导兼任。

苏丽珍递回小本本,“林经理,我想你搞错了,我先生是开制衣厂的,并不经营商行。”

“冼夫人,尊夫的名讳可是冼耀文?”

“没错。”

林南湖歉意地说道:“抱歉,我们可能搞错了,冼夫人,我向你表达歉意,同时也委托你把我的歉意带给冼先生。”

苏丽珍轻轻颔首,“没关系。”

边上的陈秋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冼夫人,这是岭南石油为你们开具的介绍信,你可以拿着介绍信住宿、买车票。”

苏丽珍瞄一眼介绍信,心里为水客默哀,在这里看见介绍信,那给她提供服务的水客大概都要栽,上海回乡证应该拿不到了。

“陈先生,十分感谢。”

“不必客气,冼夫人,祝你旅途愉快。”

寒暄了两句,林南湖和陈秋收两人走了,留苏丽珍在原地苦思冥想。

寻思片刻,她到车站商店买了信纸信封邮票,明码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已顺利抵达羊城,偶遇岭南石油陈秋收及石岐南方贸易公司林南湖。

写好信,在信封上填写石硖尾的公共信箱为地址,贴好邮票,投入车站邮筒。

少顷,三人来到德士站,小等片刻,德士站安排了一辆德士,苏丽珍决定先去品尝美食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遂让司机开往十三行路。

一路上,她透过车窗欣赏沿途的风景,发现羊城和香港十分相似,类似的建筑风格,只不过羊城这边更气派,马路更加宽阔,路上的行人更多,但汽车要少一点,偶尔能看见自行车的黄包车,也能看见载客货的自行车,骑得飞快,仿佛赶着抗美或援朝。

行人的穿着和香港基本差不多,但好的不如香港,差的又比香港好,衣服质地普通,却不见破口与补丁,浆洗得干干净净,不似香港流民般邋遢。

羊城是对外的窗口城市,华侨回归、领导出访都要在此中转,贫穷在这座城市或许不被允许,有计划地消灭。

德士在路上走了半响,付了十五万车资,苏丽珍三人下车后立于利口福门口。

苏丽珍本想去泮溪、南园或北园,但火车站的遭遇让她改变了想法,不去诸多官气留存之地,就来商味浓郁的利口福。

进入店内,自有伙计招呼,三人跟着伙计先来到水池边,从咸水池里挑了一条石斑鱼做清蒸海上鲜,淡水池里挑了一条斑驳尖塘鳢做油浸笋壳鱼,拣了一点虾做大良煎虾饼。

水里游的选好,跟着伙计来到铁笼前,从一个铁笼里挑了一只出肉大约会有十七两的鸡做凤城蜜软鸡。

鸡有了,伙计手指一笼中神情萎靡果子狸,言蛇煲果子狸乃朱副市长之最爱。

苏丽珍不喜吃蛇,改成果子狸炖水鱼边,裙边多放,她爱吃。

伙计见果子狸推销成功,又指穿山甲,言黄唇胶穿甲乃水陆八珍中一绝。

苏丽珍却是蹙眉,没了继续挑野味的情绪,去空位坐着拿菜谱点青菜。下好了单子,指定三个菜必须由戴锦棠操刀,餐资冇问题。

麻花辫说冇问题,伙计也认为冇问题,这是什么地界,十三行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银庄林立,大亨云集,他在这里迎来送往七八年,两条麻花辫和粗布旗袍可挡不住他透过俗气看尊贵。

这位一看就是身上带着一亿多的主,几十万的餐资洒洒水啦。(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