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75章攻占潼关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75章攻占潼关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在姜天骄趁乱攻占潼关这天。

大唐朝廷接到哥舒翰全军覆没的消息,李隆基急忙派遣李福德率领三千监牧兵夺回潼关,他认为只要守住潼关就还有时间组织反击。

李福德所部三千监牧兵都是临时凑集起来,大多数人是由市井之徒所组成,毫无战斗能力,就凭他们根本无法夺回潼关。

从潼关至长安每隔三十里设一烽火台,如无重大变故,早晚各点燃一次,向长安报告潼关平安无事,这称为「平安火」。

李福德率兵出发的那一刻起,李隆基无数次登上了望平安火的高台,他希望地平线上还能燃起那一簇烽火。

自安禄山在范阳郡起兵造反以来,长安城中的百姓每天吃过晚饭,大家就纷纷跑上高山,向东遥望着骊山顶上那最后的一座烽火台。

每当烽火台的火光在黑夜中升起,长安百姓便会长舒一口气,这就代表着又迎来一个平安之夜。

这天晚上长安百姓突然看不到骊山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一时之间全城上下鼎沸起来,这说明着潼关已经失守。

从潼关到长安只有三百里,叛军骑兵只需两天便可兵临城下。

西京长安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拖家带口进行逃亡,毕竟兵凶战祸是人们最害怕的事,就连李隆基都意识到这是要亡国灭种。

长安城,大明宫。

李隆基急忙把大臣们召集到紫宸殿,讨论接下来该怎麽办。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没有一人胆敢出来拿主意,宰相韦见素更是举足失措。

李隆基痛心疾首问道:「诸位爱卿,难道你们就没有一丁点办法了吗?」

杨国忠看着文武百官纷纷低下头颅不敢开口,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话:「潼关失守长安危矣,还请陛下巡幸蜀地,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前来勤王。」

因为杨国忠遥领着剑南节度使,所以他自然希望李隆基前往剑南道。

剑南道即是巴蜀之地。

众所周知,巴蜀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地,一旦关中沦陷还能跑到那里重整旗鼓。

最重要的是,杨国忠早就命令剑南节度留后崔圆做好充足准备,他随时随地都能带着李隆基巡幸剑南道。

「那就依照杨卿所言吧!」

李隆基毫不犹豫批准杨国忠的逃亡计划,他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为了避免让人知道皇帝陛下即将要跑路,李隆基还装模作样登上勤政楼,他下诏宣布准备御驾亲征。

高适带着数百唐军逃到长安以后,李隆基急忙把他召入皇宫。

「陛下,虽然叛军声势浩大侥幸攻取潼关,但早已是疲惫之师。」

「反观西京长安拥有上百万人,钱粮布帛还算充足,武库中还有不少刀枪剑戟,大可募集青壮固守待援,微臣愿意率领百官子弟和敢死之士坚守长安。」

「只要四方勤王之师陆续赶到长安,届时便可内外夹击大破叛军。」

高适自告奋勇请求坚守长安。

李隆基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即将跑路,他表面上答应下来,提拔高适为侍御史,实际上一刻也不想多待在长安。

河东道,云中郡。

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六万大军连续多日猛攻大同军城。

朔方军和河东军为了拔掉这座城池已经伤亡上万人,这让他们两人感到痛心疾首,更是对于高秀岩恨之入骨,恨他跟随安禄山起兵造反祸乱天下。

本来高秀岩也是王忠嗣的部将之一,他跟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亲密战友。

以前是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如今却要兵戎相见自相残杀。

双方军队皆为藩镇精兵,互相知根知底,谁也不比谁强。

高秀岩婴城自守誓死抵抗,全体将士也都知道城破人亡,于是都跟发疯一样死战不降,这给郭子仪和李光弼带来极大震撼。

尤其是大同军城相比静边军城更加固若金汤,这座城池是在云中城的基础上进行修筑,岂是那麽容易就能攻破。

就在郭子仪和李光弼围攻大同军城的时候,太原官兵通过八百里加急送来紧急军情。

一封来自北京太原府的羽檄打破这场僵局,这是王承业派遣太原飞骑送来的紧急文书。

郭子仪接过羽檄打开以后,他顿时感到晴天霹雳。

「不好!叛军已经攻克潼关!」

在场众人纷纷瞪大眼珠子,这潼关不是有哥舒翰二十万大军在驻守吗?

李光弼拿过羽檄仔细观看,他才发现哥舒翰这是率兵出关,这才导致全军覆没。

「郭将军,你我不能在这浪费时间了,必须快点回去救驾啊!」

李光弼提议放弃围攻大同军城。

郭子仪思考片刻点头说道:「李将军,既然你我要回去救驾,那你觉得是走河东道南下直入关中,还是走关内道向西迂回?」

「既然叛军已经攻克潼关,那就代表着蒲关也有可能沦陷,若是选择走河东道南下直入关中,那麽极有可能跟叛军迎头相撞。」

李光弼觉得郭子仪所言极是,他微微点头说道:「既然你我需要快点回去救驾,那就不能再跟叛军纠缠下去,我也倾向于走关内道向西迂回。」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快速达成共识,他们立刻带着六万大军向西撤退,而这里面就有三万河东军。

原本王承业派人通知李光弼,是要他马上带着河东军回来防御太原城。

结果李光弼根本没打算这麽做,他直接带着三万河东军前去勤王救驾。

高秀岩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唐军如同潮水般褪去,他满脸是血喃喃自语:「真是奇怪,郭子仪和李光弼怎麽会在这时候退兵呢?」

由于大同军城遭到唐军围攻,所以高秀岩根本不知道外界发生什麽。

史思明走过来自告奋勇说道:「高兄,不妨让我率领一百骑兵外出打探情况?陛下那边始终没有派兵前来救援,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好,那就麻烦你了!」

高秀岩同意史思明带兵出去打探情况。

史思明很快打听到潼关失守,他终于明白郭子仪和李光弼为何撤军,旋即把这好消息通知给驻守在大同军城的高秀岩。

高秀岩听闻这消息松了一口气,他立刻派遣飞骑去向安禄山求援。

安禄山接到高秀岩的消息以后,他下令从范阳郡中抽调两万军队前去支援,并且把这任务交给牛廷玠和向润客。

向润客亲自带着两万军队前往云中郡,高秀岩和史思明再次迎来起死回生,云中丶马邑丶安边三郡重新落入燕军将士的手上,连同静边军城跟着失而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