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45章大唐朝廷的军事部署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45章大唐朝廷的军事部署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姜天骄接到安禄山的军令,他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你留下驻守清河郡,我给你三千精兵以防不测,同时以此为基础招兵买马扩充军队。」

「河东军和朔方军迟早都会进入河北战场,在这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作战,骑兵优势将会发挥到极致,你必须趁着这段时间搜集到更多战马。」

「河北诸郡关乎到我军的生死存亡,需要做好防御部署才能放心下来,如若能够把河东军和朔方军阻挡在太行八陉之外,那麽节帅所统领的主力大军在中原大地将会畅通无阻。」

姜天骄早已把卢龙军变成私人武装,军中校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

卢龙军表面上效忠于安禄山,实际上却是效忠于姜天骄,若是没有他这个卢龙军使点头说话,就连安禄山也别想做到越级指挥。

「遵命!」

田承嗣毫不犹豫接下姜天骄的军令。

姜天骄率领汉番军团两万骑兵去追赶安禄山,而这里面就有李归仁所部的八千同罗骑兵,以及李日越所部的三千奚人神射手。

虽然这两支胡骑在今年讨伐契丹中有受到损失,但是他们从俘虏降卒中挑选精兵猛卒,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补充兵力,因此军队数量并没减少多少。

姜天骄带着汉番军团两万骑兵很快追上安禄山。

在行军路上姜天骄收到越来越多的唐军情报,这都要归功于阿史那承庆的搜集能力,这种情报优势在军事上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安禄山从十一月初九起兵造反席卷河北大地,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翽遭到斩首祭旗,使得河东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几乎没有将领知道该采取什麽行动。

最要命的是,云中丶马邑丶安边三郡太守公开响应起兵。

云中太守高秀岩指挥大同军出其不意攻破雁门关,他杀掉当地太守占领雁门郡,兵锋直指定襄郡和楼烦郡。

除此之外,史思明率领静边军奇袭振武军城,东受降城的朔方军还以为所有河东军跟着安禄山一起造反,旋即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来。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瞬间慌乱起来,他误判情势还以为河东军全部造反,赶紧派人快马加鞭禀报长安,声称安禄山已经起兵叛乱。

李隆基正在骊山华清宫与杨贵妃一起泡温泉,躺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然而面对太原官兵八百里加急送来军情,他选择置若罔闻把头埋沙子里当起鸵鸟。

叛军南下的消息不断传至华清宫,先是太原飞骑奔骊山报告军情,后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也派人来到骊山,大家都把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告知皇帝。

没想到李隆基自始至终不肯相信,他还认为这是有人在诬陷安禄山,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告发安禄山,可他一直都没有举兵造反。

李隆基靠着自我催眠以及文武百官的吹嘘,他把自己当成任劳任怨,辛苦一辈子的千古明君,自认为超越古往今来任何皇帝,无人能比。

为了彰显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李隆基厚颜无耻改年为载,他觉得自己功绩远远超过古往今来的所有帝王,只有唐虞时代的尧帝和舜帝才能与之媲美。

由于尧舜盛世用载,所以李隆基跟着改年为载。

从天宝三年开始便改为天宝三载,真可谓是好大喜功到了极点。

可就在这个时候安禄山起兵造反,这就相当于揭了李隆基的老底,扯了他的遮羞布,就差骂他是个愚蠢无比的昏君。

李隆基对于安禄山造反会是什麽反应呢?

逃避!

关于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李隆基的心理经历三个阶段变化。

先坚决不相信。

接着半信半疑。

再到最终确认。

在这个反覆求证的过程中浪费掉最宝贵的七天时间。

最要命的是,李隆基内心思想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外一个极端,他觉得任何人都是不可靠的,第一时间就把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强行召回长安解除兵权。

从安禄山起兵造反整整过去十二天以后,李隆基才慢悠悠从骊山结束度假返回长安,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都快急疯了。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连夜返回长安禀报军情,他猜测河东军有可能全体造反。

大唐朝廷面对错综复杂的前线情报,文武百官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清楚安禄山到底是从哪里进军。

李隆基只能赶紧展开军事部署,他认为河东军不可能全部造反,太原官兵飞骑来报就是最好证据,至少太原府以南地区肯定安然无恙。

对于安禄山真的起兵造反,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忧心忡忡。

宰相韦见素觉得未战先怯犯兵家之大忌,他赶紧通过眼神示意杨国忠出来说话。

杨国忠还以为这场叛乱很容易便能平息,于是他得意洋洋说道:「陛下,微臣认为造反之人只有安禄山,他手上三镇将士世受国恩,这些恩情永远也还不完,怎麽可能敢跟安贼犯上作乱?」

「微臣认为对付安禄山如同探囊取物,发兵讨逆易如反掌,最多十日,安贼首级就能献于陛下阶前。」

本来李隆基脑浆已经一片混乱,没想到在杨国忠的吹嘘下反而精神起来。

李隆基顿时感到如释重负,他脸上露出欣慰笑容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在位治国四十三年,任用贤臣良相造就大唐盛世,朕的恩情他们永生永世也还不完,只有安禄山这逆胡才会背恩反叛。」

随着李隆基振作起来以后,他立刻调兵遣将展开部署。

第一,夺情启用正在家中守孝的郭子仪,让他接替安思顺的所有官职,充任朔方节度使立刻走马上任,抵挡住从云中郡过来的静边军。

第二,诏令程千里充任上党长史兼河东节度副使,以右羽林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协同防御阻挡叛军攻打河东道。

第三,新置河南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让他沿着黄河构筑防线阻挡叛军南下攻打中原大地。

第四,派遣大将军毕思琛前往东京洛阳先行募兵以充守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