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253章 郭子仪之死(6K大章)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3章 郭子仪之死(6K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04:27:04 来源:源1

第253章郭子仪之死(6K大章)

郭曜骑着战马很快来到西水城下。

李怀玉命令城头上的夏军将士张弓搭箭蓄势待发,他手扶垛口大声喊道:「站住,来者何人?」

郭曜高举手中那柄象徵着父亲荣耀的贴身佩刀,他强压下心头的屈辱与怒火,用尽全身力气,

悲愤交加大声喊道:「吾乃郭子仪之子郭曜,奉父军令,持此信物,求见李归仁李将军。」

「郭子仪的儿子?」

李怀玉惊疑不定打量着郭曜,尤其是他手中那柄佩刀绝非凡品,于是对着城下喊道:「你先在这里等着,我马上派人去通报。」

由于李归仁已经带兵来到白水城,所以李怀玉对于此事不敢擅作主张,他赶紧把这件事情告诉李归仁。

李归仁听闻郭曜奉父命前来拜见,立刻命令李怀玉把他带进来。

白水城的城门打开。

夏军士兵非常粗略把郭曜拉下马来,在刀枪剑戟的押解之下,他强迫自己挺直脊梁,目不斜视,手中紧握着那柄佩刀,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郭家的脸。

郭曜在夏军士兵带领下来到城内府衙,他身上武器装备全被卸去,只留手上这柄代表信物的佩刀。

李归仁身材魁梧坐在主位上,正用匕首切割着烤架上的羊腿,左右侍立着十几名剽悍的部将,

目光如同打量猎物般扫视着进来的郭曜。

郭曜眼神躲闪不太敢看着李归仁,他感觉到难以言喻的悲愤涌上心头。

李归仁同样面色复杂注视着郭曜,他一脸百感交集说道:「一别七年,你我别来无恙,然而时至今日已是攻守易形。」

郭曜双手平举将佩刀托过头顶,刀柄朝着李归仁的方向,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单膝跪地,

膝盖撞击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艰难吐出那诛心之言:「罪将郭曜—-奉家父之命特来向李将军—请降李归仁停下切割羊肉的动作,饶有兴致打量着跪在眼前的郭曜,他嘴角勾起一抹残忍而玩味的笑容。

旁边士兵盛着温水端了上来,李归仁慢条斯理在铜盆里洗掉手上油渍。

「哗啦——..—哗啦——.—哗啦—

水声在死寂的屋内中格外刺耳,李归仁那缓慢而羞辱的动作,好似钝刀在凌迟着郭曜的尊严。

李归仁洗完手后接过布币随意擦了擦,他站起身来俯视着跪地托刀的郭曜,漫不经心嘲讽道:「你父亲真的要降吗?这可不像他的作风!还是说我李归仁看走了眼?」

郭曜见到李归仁这麽羞辱自家父亲,他紧咬着牙关从喉咙深处挤出话来:「家父深知大势已去,再打下去也是涂炭生灵,因而派遣罪将前来跟李将军请降。」

「啊哈哈哈!!!」

李归仁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狂笑声,他毫不掩饰轻蔑道:「你父亲还真是识时务,可他有什麽条件呢?」

郭曜强忍着滔天的屈辱,他声音略微嘶哑说道:「家父只求李将军开恩,善待唐军将士的性命,一切罪责由我郭家承担,是死是活任凭将军随意处置。」

李归仁情不自禁冷笑出声:「既然你家父亲能够这麽识时务,当初为什麽不愿替阿布思说句公道话?为何对十几万同罗部众的生死存亡冷眼旁观?」

郭曜乾脆抬起头来直视李归仁,他愤愤不平说道:「李将军,你应该知道阿布思作为朔方节度副使,他不慎卷入到朝堂倾轧,自身难保,家父岂有能力替他说句公道话?」

「朔方诸将深知阿布思乃是逼不得已,因此他带着十几万同罗部众跑回漠北草原后,朔方军没有哪个大将愿意领兵出征,最后这差事才交给时任十八岁的浑。」

「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当时大唐朝廷也是信不过朔方军,这才派遣程千里统领北庭军出击,同时遣使联合回汗国多面夹击阿布思。」

李归仁回想起来确实如此,彼时郭子仪丶李光弼丶仆固怀恩丶浑释之等朔方大将都是推托有事,搞得安思顺只能派遣浑城带兵出战。

由于李归仁曾经在朔方军待过,所以他跟郭子仪和郭曜父子两人自然认识。

虽然李归仁好不容易逼降郭子仪,但是他始终高兴不起来,内心不由自主暗道:「既然郭子仪没有参与围剿同罗部众,那我又何必对他痛下杀手,不如就接受他的请降。」

李归仁不敢把怜悯之心暴露出来,他故意在脸上露出极其恶劣的笑容,伸手掐住郭曜的喉咙说道:「回去告诉你父亲郭子仪,我李归仁接受他的请降。」

「明天午时让他亲自带领唐军将士解甲弃戈,本将军在西水城恭候大驾!」

「滚!!!」

李归仁一脚直接把郭曜踢翻在地。

郭曜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这充满羞辱的府衙,他跟跑着爬上马背,紧握着那柄仿佛有千钧重的佩刀,麻木不忍冲回属于父亲的血色黄昏。

残阳的最后一丝馀晖,如同垂死者不甘的叹息,挣扎着沉入西山。

郭子仪在高坡之上依旧保持着儿子离去时的姿势,好似一尊凝固在暮色中的青铜雕像。

只有那指节发白的手,以及顺着霜鬓滚落的浊泪,昭示着这尊石像内里正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与焚心蚀骨。

郭曜跨下坐骑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他滚鞍落马脚步跟跎,几乎是扑倒在郭子仪马前,脸上再无半分血色,只有纵横交错的泪痕。

「父帅,李归仁让您明天午时带领全军将士解甲弃戈。」

郭子仪听到李归仁这要求后,他缓慢抬起手来解开系在颌下的丝绦,沉重的凤翅盔被他轻轻摘下,露出满头霜染的白发,在暮色中格外刺眼。

直到这时,全军将士这才意识到,郭子仪已是高达六十三岁的老将。

郭子仪之所以向李归仁投降而非安太清,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李归仁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好列也曾为朔方军的大将,彼此之间真可谓是知根知底。

「父帅!」

郭曜站起身来想要替他拿着凤翅盔,

郭子仪抬手格开儿子手臂,他从战马背上下来,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开始解开腰间那条象徵着统帅权威的玉带,很快就把整套铠甲脱了下来。

当最后一件甲胃部件也被解下,郭子仪身上只剩下那件单薄的麻布战袄,他微微偻着腰,白发在风中凌乱飞舞。

现在郭子仪威仪已经荡然无存,此刻他只是一个败军之将而已。

翌日,午时。

郭子仪带领唐军将士来到西水城下解甲弃戈,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双膝重重跪倒在沙砾的土地上。

「罪人郭子仪—亲率磨下将士—在此向李将军—请降—

郭子仪声音乾涩嘶哑,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喘息,两滴浑浊的老泪,无声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乾燥的尘土里。

无数道目光如同冰冷的毒刺,狠狠扎在那跪伏于尘埃之中的苍老脊背上。

唐军将土纷纷闭上眼睛晴,没人敢去注视郭子仪的狼独模样,个个都是紧随其后匍匐在地。

李归仁见到郭子仪按时来降,他命令夏军将士打开城门,第一时间接收唐军降卒的武器铠甲。

随着唐军降卒的武器铠甲尽数都被收走,李归仁脸上这才露出胜利笑容,他看着那个曾经高山般需要仰望的身影,现在卑微匍匐在自己面前,巨大的满足感充斥着他的胸腔。

只不过李归仁脸上得意之色很快僵住,他记忆仿佛回到七年前。

天宝十一载。

关内道,九原都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率领十几万同罗部众北逃叛唐,他命令李归仁率领一万同罗骑兵包围横塞军城,以防朔方军出城追击。

横塞军城是同罗部众北逃路上最后阻碍,而这横塞军使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立于城楼最高处,他面容刚毅目光如隼,守城唐军瞬间绷紧神经,张弓搭箭蓄势待发。

李归仁已经做好血战准备,他必须为同罗部众北逃争取时间。

城楼上的郭子仪迟迟没有下令出击,他非常默契跟李归仁形成对峙,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内心正经历着惊涛骇浪。

「李献忠,你竟然带着同罗部众叛变北逃,这是朔方军的耻辱。而我身为横塞军使,守土有责,理应截杀。」

「可这李献忠叛逃事发突然,他名义上还是朔方节度副使,而我只是朔方藩镇的横塞军使,未经许可擅自出击,若是朝廷事后追究,轻则丢官罢职,重则人头落地。」

周围将领个个催促着郭子仪,

「郭将军,李献忠率领同罗部众叛变北逃,我等应该为朔方军除害!」

「是啊,十几万同罗部众仓皇北逃,机不可失,应该打他个措手不及!」

郭子仪对此依旧沉默不语,他望着李归仁军阵后的同罗部众,这里面夹着大量老弱妇孺,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跟同罗骑兵发生交战,双方将士必然血流成河。

诸将本以为郭子仪会下令截杀同罗部众,不曾想到他居然开口说道:「传我军令,城中将士不得擅自出击,违抗军令者杀无救!」

这道军令瞬间浇灭唐军沸腾的战意。

城下的李归仁同样感到非常震惊,他本以为郭子仪会带兵出城截杀,没想到对方选择坚守不战随着李献忠带领同罗部众逐渐远去,李归仁望着城楼上那道身影,他面色复杂说道:「郭将军,你我日后再见,那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而我将会烙上反贼之名。」

「走!」

李归仁命令同罗骑兵收起兵刃,在横塞军沉默而压抑的注视下,滚滚向北,那面「李」字大旗在大风中猎猎翻卷,渐行渐远。

横塞军城陷入死寂,城楼上的郭子仪好似凝固雕塑,直到同罗骑兵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上,他才缓缓开口说道:「紧闭城门,加固城防,派遣快马报奏朝廷,李献忠已过横塞军城,北遁漠南。」

李归仁从记忆中回归现实,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郭子仪。

在所有人惊的目光中,李归仁竟然微微弯腰,伸出他那双大手把郭子仪扶起来。

「郭—....

李归仁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刚才那声「将军」几乎就要脱口而出,却又被他强行咽了回去。

李归仁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连他都未曾察觉的复杂意味说道:「郭子仪,我接受你的请降!」

郭子仪身体微微一震,缓缓抬起头来,四目相对,他从李归仁的声音中听出不太一样的味道。

本来郭子仪还以为李归仁会当众羞辱自己,没想到他居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郭子仪,你随我进城吧!」

李归仁转过身去走入城内,他还是给郭子仪留足面子。

「是!」

郭子仪跟随在李归仁的后面,

李怀玉留在现场主持受降仪式,他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些懵逼。

不过很快便释然下来,毕竟这李归仁曾经在朔方军待过十年,他肯定跟郭子仪多少有点交情。

李归仁在府衙中屏退左右侍卫,亲自倒了两碗浑浊的酒水,他与郭子仪相对而坐,声音低沉感概万千说道:「昔日郭将军放行之恩,在下至今难以忘怀,在此向你表示迟来的谢意。」

郭子仪看了一眼碗中浑浊的酒水,他声音平静无波说道:「当时李献忠还是朔方节度副使,而我只是横塞军使,未经朝廷许可,不能擅自出击,这算不上什麽放行之恩。」

李归仁把一碗酒水推到郭子仪面前,他目光复杂打量着眼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良久后这才缓缓说道:「郭将军,你的忠义我当年不懂,时至今日我还是不懂。不过我答应你的条件永远不会改变,会妥善安排所有唐军降卒。」

郭子仪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他声音依旧沙哑说道:「罪人谢过李将军不杀之恩。」

李归仁端起酒碗一饮而尽,他有意报答郭子仪的放行之恩,旋即脸上露出笑容说道:「现如今你我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准备向陛下举荐你。陛下求贤若渴,以你之能,必得重用!」

郭子仪对于李归仁的招揽,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饱经沧桑的眼晴里流露出近乎哀求的神色,

嘴唇略微颤抖说道:「罪人斗胆,尚有一事相求!」

「郭将军但说无妨!」

李归仁还以为郭子仪这是要答应下来。

郭子仪沉默片刻开口说道:「还望李将军念在往日君臣名义份上,求将军代禀夏帝,饶过成都行宫的李氏父子不死。」

李归仁猛然站起身来,他浑身散发着强烈到极致的戾气,歇斯底里呐喊道:「我可以放过任何人,唯独不能放过这李氏父子!」

「饶李氏父子不死?他们是什麽人?这是陛下必除之而后快的祸根!莫非你忘记隋炀帝的下场了吗?他是怎麽把大隋天下给毁掉的?这是要用性命来偿还的血债!」

「只要李唐皇室还没完全灭绝,那我就永远死不目,更加没法向死去的十几万同罗部众交代。」

郭子仪依旧端坐着一动不动,他眼神中的悲悯和哀求却更加深重:「李氏父子乃是大唐社稷的最后象徵,如若夏帝能够效法古之圣王,存亡继绝,赦其死罪,幽禁奉养,则天下汹汹之口可塞,

四海离散之心可收。」

「罪人非为李氏父子而求情,实为天下苍生免遭生灵涂炭,此乃不世之功,远胜屠城灭族之威,恳求李将军三思啊!」

李归仁一怒之下踢翻案桌,酒碗碎裂,浑浊的酒液溅了一地,巨大声响惊动门外侍卫,刀剑出鞘的铿锵声瞬间响起。

十几个侍卫立刻冲了进来。

李归仁毫不留情怒斥道:「你们给我退下!」

「是!」

十几个侍卫老老实实退了出去。

李归仁在府衙中来回步,他面目狞怒吼道:「郭子仪,收起你那套假仁假义!你无非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留个大唐忠义之名!」

郭子仪身体却因情绪波动而微微摇晃,他匍匐在李归仁脚下哀求道:「罪人不敢求名,只求李将军念在往日横塞军城的放行之谊,能够放过成都行宫的李氏父子,求将军开恩,求夏帝开恩!」

李归仁见到郭子仪能为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做到这种地步,他顿时怒极反笑道:「郭子仪,你那所谓忠义能击败我吗?能救你所效忠的大唐皇帝吗?」

这话一出,郭子仪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僵在世地,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谈判的筹码。

「哼!」

李归仁也不想继续搭理郭子仪,他头也不回直接走出大门。

郭子仪失魂落魄站起身来,他瞳孔略微失神低声说道:「老求乃是堂堂七尺动儿要死也要自己做主——」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郭子仪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府衙墙壁撞了过去,紧接着是沉闷得令人三胆俱裂的撞击声。

李归仁前脚刚刚踏入大门,他后脚就听到背后传来巨响。

待到李归仁转过身去以后,他才看到郭子仪已经瘫倒在墙壁之董,额头处鲜血宛如决堤的溪流汨汨涌出,瞬间染红他花白的鬓发,染红他粗麻的衣领,更在地上涸开一片刺目的猩红。

「郭将军!!!」

李归仁眼底充满震惊之色,他赶紧冲进来扶起郭子仪。

侍卫看见郭子仪撞墙自杀,急忙找人前来医治,看看能不能把他抢限回来。

此刻郭子仪瞳孔已然涣散,亥依旧死死盯着虚空中的某个方向,仿佛穿透屋顶望向西南成都,

望向那个他誓死效忠的王朝残影。

李归仁扶着郭子仪身体僵立在世地,他魁梧身躯微微颤抖。

刚才郭子仪还在他面前卑微请降,转眼间竟以如此惨亏决「的方式撞墙而亡。

那他到儿是为了什烈?

是为了那对昏君父子?

还是为了所谓的忠义?

李归仁很快便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着眼前惨万这一幕,复杂情绪在他胸中亜腾,但更鸣的是让郭子仪的忠义所影响。

医官接到消息后火速赶来限治,奈何郭子仪已经彻底断气,他只能朝着李归仁摇头表示没救了李归仁张了张嘴想说什烈,可是喉咙亥发不出任何声音,他乾脆把郭子仪遗体背了起来,任由鲜血染红他的肩背。

直到李归仁背着郭子仪遗体来到城外,唐军将士这才知道郭子仪已死。

李归仁泥自把郭子仪遗体放在地上,他声音嘶哑而疲惫说道:「郭将军撞墙而亡,找个地方给他厚葬吧!」

「父泥!!!」

郭曜就像受伤野兽般冲过重重阻拦,他抱着自家父泥遗体泣不成声。

李归仁能从郭曜的哭声中听出憎恨之意,他面无表情说道:「你应该比我更清楚郭将军是因何而死,他明明是可以活董去的。」

「他既是为了你们而死,也是为了大唐皇帝而死。是你们把他害到走投无路,是大唐皇帝害得他不得不为忠义而死。」

郭曜梢于明白自家父泥所说,这战败罪责由他一人承担是什烈意思。

李归仁对于郭子仪的忠义同样感到肃然起敬,他率领两军将士泥自为其厚葬,随后把所有唐军将领以及校尉软禁起来,解散唐军降卒让他们各自回家。

随着两万鸣名唐军降卒树倒猕散,李归仁派人通知晋安县的安太清,邀请他一起向蜀郡成都进军。

安太清接到李归仁的消息,他立刻把阅中郡交给安思义,泥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蜀都成都。

李归仁和安太清率领大军南董之时,安守忠带兵击溃张镐一万唐军,他完全扫清进军蜀郡的所有障碍。

同一时刻,蔡希德率兵乘船溯江而上,接连攻取泸川郡丶和义郡丶资阳郡丶仁寿郡丶阳安郡,

兵锋直逼剑南道蜀都各路大军快速向蜀郡挺进,十几万夏军正向成都蜂拥而去。

各郡太守纷纷望风而降,沿途百姓携酒备礼主立慰问,真可谓是单食壶浆以迎王师,只求能把夏军快点送走。

整个成都乃下蜀郡早已乱成一锅粥,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纷纷拖家带口进行逃亡,没人愿意去当亡国臣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