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257章 外强中乾的回纥汗国 7K大章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7章 外强中乾的回纥汗国 7K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04:27:04 来源:源1

第257章外强中乾的回纥汗国(7K大章)

神武元年,八月初一。

姜天骄在紫微宫含元殿如期召开早朝会议。

文武百官对于姜天骄派兵攻打回汗国感到不解,军国大事他只跟宰相们商议,很少去过问其馀官员的意见。

然而文武百官对此知之甚少,实在搞不懂姜天骄为何要攻打回汗国。

姜天骄决定趁着早朝稍微说明一下,他坐在皇位上郑重其事说道:「近日以来,诸位爱卿对朕出兵讨伐回汗国感到不解,现在众卿有什麽问题皆可畅所欲言。」

崔佑甫率先站出来说话,他一脸不满说道:「陛下,回汗国控弦之士至少有二十馀万,其势虽然还比不上突厥汗国,但也比曾经的薛延陀汗国更加强大。」

「如今回汗国已经成为漠北草原的霸主,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至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此其势不可敌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

「更何况我朝时至今日尚未收复河西道和陇右道,反而却把精兵强将派到漠北草原,微臣实在不理解陛下这一行为。」

阿史那承庆立刻解释道:「崔中丞,你对回汗国知之甚少,自然不知道回内部这一年来所发生的大事。」

「回王子移地健杀兄弑父登上可汗之位,人神共愤,其国已乱,铁勒诸部离心离得,兵无战心。」

「其中拔野古和骨利干两大部落遣使归附我朝,此乃讨灭回汗国之天赐良机。」

「陛下这才委任契丹可汗遥攀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以拔野古其地为幽陵都督府,骨利干其地为玄阙都督府,为的就是分化瓦解回汽汗国各大部落。」

「回汗国是由内九姓和外九姓所组成,而这内九姓是指回部落所组成的九个氏族,分别为药罗葛丶胡咄葛丶咄罗勿丶貊歌息讫丶阿勿嘀丶葛萨丶斛嗑素丶药勿葛丶奚耶勿。」

「其中药罗葛氏作为回王族,历代可汗多出于此,其馀八大氏族以础罗勿和葛萨势力较强,

常常参与回汗国的军国大事,从而形成回汗国的统治基础。」

「至于外九姓是指回汗国的铁勒诸部,分别为回丶仆固丶浑丶拔野古丶同罗丶思结丶契芯丶拔悉密丶葛逻禄。」

「昔日盛唐名将王忠嗣就是拉拢拔悉密丶葛逻禄丶回三个部落,相约攻打漠北突厥瓜分其地。后来突厥亡国以后,回又是联合葛逻禄击败拔悉密,这才成功在漠北草原建立回汗国。」

「回汗国在天宝年间相继吞并拔悉密和葛逻禄,位于乌德山(杭爱山)的东葛逻禄部众从此归于回汗国,金山(阿尔泰山)以西的西葛逻禄自立叶护名义上归属大唐。」

「综上所述,回汗国只是以回为首的部落联盟,除了核心联盟之外,内部还存在多个依附程度不一的部落,例如骨利干和多览葛。」

「换而言之,我朝根本不需要跟整个回汗国为敌,只需集中全力猛攻回部落,又或者说只打回王族药罗葛氏就行。」

经过阿史那承庆这般抽丝剥茧的解释,文武百官顿时觉得这回汗国好像也没什麽了不起。

阿史那承庆来自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从小就在后突汗国长大成人,他对草原上各大部落自然是如数家珍,而这恰恰是中原王朝所不具备的情报信息。

当初王忠嗣能够这麽轻易讨灭掉后突厥汗国,究其原因在于西部叶护阿布思主动归降,因此才能通过穿梭外交拉拢到拔悉密丶葛逻禄丶回三个部落。

古往今来,草原政权皆以部落联盟所构成,匈奴丶鲜卑丶柔然丶突厥丶回都不例外,各大部落因利益而联合,这就导致缺乏稳定的集权统治。

历代草原霸主都要依靠军事胜利和资源分配维持权威,一旦外部压力增大,部落联盟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中原王朝经常以离间之计分化大草原上的各大部落,雇佣游牧胡人组建精锐骑兵,锄强扶弱,

视情况而定拉拢弱小部落,使其提供粮草补给和情报信息。

崔佑甫认为阿史那承庆说得倒是在理,可他却有不同意见,随即不动声色说道:「既然陛下加封契丹可汗遥攀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何不让他率领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丶拔野古丶骨利干五部兵马攻杀回汗国,为何还要我朝派遣三万精骑出塞作战?」

阿史那承庆不紧不慢解释道:「崔中丞,你身为河北汉人自然不清楚塞外情况,大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永远只效忠于强者,简而言之就是谁强帮谁。」

「当场回趁我中原板荡,勾结李唐助纣为虐,此仇此恨我大夏将士刻骨铭心。而今其自取灭亡,内乱不休,移地健杀兄弑父,神人共弃,正是天亡其国之时。」

「拔野古和骨利干为何遣使归附?绝非仰慕我朝仁德!草原群狼,只认利齿,只不过是畏惧移地健拿他们开刀!」

「若是我朝不派精兵强将前去助战,空口许诺令其自行攻伐回,那麽契丹丶奚人,室韦丶拔野古丶骨利干五部必定不敢主动进攻,这岂不是白白坐失良机了吗?」

「彼等只想首鼠两端坐观成败,殊不知照此情势拖下去,拔野古和骨利干为求自保,极有可能反噬我朝。」

「此等狐兔之性,不见真章,岂肯倾力搏命?唯有我大夏铁骑,如雷霆万钧,出塞远征!以堂堂正正之王师,打出我大夏开国新朝之赫赫天威,让他们亲眼看到大夏旌旗所指,便是回覆灭之地!」

「唯有如此才能服铁勒诸部和诸胡之心,方能驱策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丶拔野古丶骨利干一拥而上,彻底将回汗国碾为粉。」

「只要能够消灭掉回汗国,三万精骑又算得了什麽?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丶拔野古丶骨利干五部愿意提供粮草补给,间接为我朝节省大量钱粮,纵使失败对我朝来说也是损失不大。」

这番言论顿时激起千层浪,众人纷纷一片哗然。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武将们如同被点燃的乾柴,瞬间爆发出强烈的附和之声。

崔佑莆见此情形不再说话,他重新退了回去。

田乾真已经让姜天骄从长安调到洛阳,他见到崔佑甫说完话后,同样跟着站出来问道:「陛下,如若按照司徒之言,我朝发兵讨伐回汗国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是微臣不理解为什麽要委任遥琴楷落为安北大都护,他明明已经是契丹可汗,再把漠北草原交给他去管理,将来尾大不掉又该怎麽办?」

姜天骄立刻接话回答道:「雍国公的担忧不无道理,然而遥琴楷落乃是朕的国丈,他名义上还是皇后娘娘的父亲,让他充任安北大都护最适合不过。」

「现在回汗国是以铁勒诸部为主,反观遥琴楷落则是契丹可汗,他想要名正言顺统治漠北草原,那就只能通过大夏朝廷的安北都护府,至少数十年内不必担心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要是朕不委任遥楷落为安北大都护,哪怕我朝真能顺利灭掉回汗国,铁勒诸部还会重新建立新的汗国,这样下去只会没完没了而已。」

田乾真觉得姜天骄所言极是,他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郑虔稍微整理一下紫袍玉带,他步伐沉稳走到大殿中央,声音异常清晰说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讲!」

六十九岁的郑虔面容清瘤,眼神沉静如深潭,他出使南诏国归来不久,成功说服云南王阁罗凤归顺大夏朝廷,真可谓是立下不朽之功。

郑虔本以为姜天骄会把精力放到吐蕃身上,没想到他居然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漠北草原的回汗国,这让他感到极为不满。

「老爱卿请讲!」

姜天骄非常客气说道。

郑虔先向皇位上的姜天骄深深一揖,动作一丝不苟,尽显大儒气度,然后他才转向阿史那承庆缓缓开口道:「刚才司徒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虽然郑虔看似温和的开场,但却为接下来的话语定下基调。

紧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语调变得凝重而沉痛说道:「然而司徒只言灭国之功,可曾想过我大夏最大敌人向来不是回汗国,而是西北吐蕃以及残唐势力。」

「司徒认为拔野古和骨利干乃是狐兔之性,不见我王师铁蹄,不肯尽力,此言老臣亦不否认。

一「只是我朝大军出塞与回主力战于漠北草原,即便胜利那也会损失惨重,届时王师精锐折损元气大伤,这刚刚归附的拔野古和骨利干见我力衰,焉知不会效仿回旧事?」

「此非老臣臆测,实乃草原弱肉强食,反覆无常之本性使然。今日拔野古和骨利干能够畏惧回汗国而归附我朝,那麽明天就会因回汗国衰败而背叛我朝。」

「移地健虽行不义杀兄弑父,然其能于顷刻间掌控回汗国,足见其手段狠辣,绝非庸碌之辈多「回汗国控弦之士高达二十馀万,我朝远征胜算几何?如若战事迁延,旷日持久,那我大夏就要面对吐蕃和回的两面夹击。」

「眼下南诏国已经答应弃暗投明归顺大夏,吐蕃见到南诏倒戈必会不满。无论大夏朝廷愿不愿意打,夏蕃两国很快就会迎来全面战争。」

「可陛下偏偏在这时候发兵讨伐移地健,若能灭掉回汗国自然可喜可贺。可要是出师不利,

那我大夏接下来就要面临移地健的报复。」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郑老所言不无道理!」

「是啊,正所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安守忠和李归仁两位国公已然走马上任,是不是应该派人把他们追回来?」

姜天骄突然从皇位上站起身来,他走下玉阶对着文武百官说道:「自古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今日尔等各执一词,反倒徒增烦恼。朕与三品以上官员共定此事便可,其馀爱卿暂且退下吧!」

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并然有序离开含元殿,

姜天骄来到郑虔面前开口说道:「老爱卿,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线诸将的身上。可你所虑不无道理,不知你有什麽方略献给朕?」

郑虔倒也没有想要让姜天骄取消军事计划,他唉声叹气说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微臣自然不敢多加赘言。」

「若是此战我朝出师不利,微臣以为上上之策当是效法古之圣王,颁下明诏痛斥移地健杀兄弑父之罪,昭告铁勒诸部其不义。」

「陛下应该遣使拉拢铁勒诸部,册封其部落首领,赐予印信丶锦袍丶财帛,以示我大夏之怀柔,同时令其出兵讨伐移地健,明言凡有斩获,夺其土地丶牛羊丶人口皆归其所有,此乃以夷制夷之良策也。」

「回仅仅只是铁勒诸部之一,铁勒诸部有陛下诏令这面大义之旗,又有实际利益在前,岂有不争先恐后之理?」

「铁勒诸部皆为回汗国的胡人部落,习性相通,攻伐更易,无论最终是回胜,还是铁勒诸部胜,抑或是两败俱伤,其力量必然会在内耗中大大削弱。」

「而我大夏朝廷分化瓦解铁勒诸部,锄强扶弱,或稍加粮器械之资助,便可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待到回汗国的各方势力筋疲力尽,或抚或剿皆由陛下所定,此乃以最小之代价获最大之利,保社稷根基之万全之策,不再以我朝之精兵强将,去填那漠北草原之流沙。」

郑虔更多考虑的是失败了又该怎麽办,他认为当前大夏国力无法同时对付吐蕃和回,至少也要休养生息三五年才能恢复元气。

尤其是京畿道和关内道两地正值百废待举,急需大量时间重建家园。

问题在于吐蕃不会给予大夏这麽长的时间,而这才是让郑虔所烦恼的事情。

南诏国在天宝九载便跟大唐决裂转而投靠吐蕃,现在云南王阁罗凤归顺大夏朝廷,吐蕃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夏番战争就差一根导火索而已阿史那承庆对于郑虔这般忧虑,他自信满满说道:「陛下,微臣胆敢保证王师必定会大胜而归,绝不会出现郑老所担心的情况。如若安守忠和李归仁未能取胜,微臣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众人看见阿史那承庆居然这麽胸有成竹,就连姜天骄也是感到非常意外,他不禁哑然失笑道:「既然司徒有如此信心,那朕就拭目以待吧!」

河北道,范阳郡。

安守忠和李归仁率领三万精骑抵达蓟县。

契丹可汗遥琴楷落早已在蓟县等候多时,他可算把安守忠和李归仁给盼来了,诸将齐聚府衙召开作战会议。

李归仁紧拳头咧嘴冷笑道:「当初老子跟随阿布思逃亡时,差点死在回骑兵的手上,现如今可算让我找到报仇雪恨的机会。」

安守忠坐在主位上开口说道:「遥琴大都护,陛下加封你为安北大都护,准备把漠北草原交给你去管理,你可不能坐享其成啊!」

「梁国公,你这说的哪里话!」

遥楷落满脸笑容说道:「移地健杀兄弑父,他在国中屠戮所有反对之人,这才逼得拔野古和骨利干不得不反。」

「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三部勇士共计四万骑兵,现已聚集在川郡的雄武军城。若要突袭回牙帐城,大军势必会经过铁勒诸部的草场。」

「骨利干距离太远无法跟我等会合,拔野古部控弦之士有两万人,游牧营地是在俱伦泊(呼伦湖)以西四百馀里。」

「我建议先跟拔野古部会合,这样就能集结九万骑兵,打着讨伐移地健的名义向西进军,裹挟沿途所遇到的铁勒诸部。」

安守忠微微点头说道:「那这骨利干又该怎麽办,他们不是遣使说要归附我朝吗?难道这是要坐山观虎斗?」

「非也!」

遥楷落摇了摇头解释道:「骨利乾的游牧营地是在小海(贝加尔湖)以南,每年秋季都会转移草场南下避寒,因此他们会从北面发起进攻。」

「好,那就按照你的办法行事!」

安守忠直接采纳遥攀楷落的意见,他很快便跟李归仁带兵前往川郡,顺利跟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三部勇土进行会合,合计汉番军团七万骑兵。

这七万骑兵浩浩荡荡踏上塞外草原,卷起遮天蔽日的烟尘长龙,身后跟随着二十万老弱妇孺,

赶着数以百万的牛羊战马紧随其后,以游牧方式逐水草迁徙进军。

由于眼下已是八月秋季,所以安守忠认为必须速战速决,他提议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安守忠命令遥楷落带领契丹丶奚人丶室韦三部勇士去跟拔野古部会合,自己亲自率领三万精骑直扑回牙帐城。

为了能够在寒冬到来前结束战争,安守忠所部三万精骑全部一人四马。

虽然很多战马皆为低劣的蒙古马,但是这种战马反而很适合用以长途奔袭。

蒙古马体型较为矮小,爆发力和冲刺力都很一般,并不适合作为重甲骑兵的战马,只能成为轻骑兵的战马,又或者是当做普通马匹使用。

众所周知,蒙古马栖息在蒙古草原,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成长起来,使得它的肺部发育极好,体力恢复速度较快,以耐力而着称,特别善于长途奔袭。

除此之外,蒙古马还有三种优点。

其一,蒙古马的生存能力极为强大,天然适合在大漠南北的蒙古草原大规模放养,使得养马成本十分低廉。

其二,蒙古马的繁殖能力出类拔萃,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马群数量,在战争中死掉再多也不会心疼。

其三,蒙古马的产奶能力独步天下,一匹母马在哺育期可产奶六百斤,而这在战场上可都是口粮,关键时刻还能提供马血而不影响活动,

蒙古马在这三大优点叠加之下,纵使体型较为矮小,爆发力和冲刺力都很一般,仍然能够成为无可替代的战马。

安守忠带着三万精骑孤军深入,他跟李归仁并而行,目光如隼般扫视着前方的地平线,仿佛能穿透这无垠的大草原,捕捉到猎物最细微的踪迹。

夏军将士根本就不担心会迷路,军中很多蕃将都是来自大草原上,这在他们眼里就跟回到老家一样。

「报!!!」

一骑快马如飞般卷着烟尘奔回,斥候声音急促而又兴奋说道:「安将军,前方二十里发现仆固部的游牧营地,牛羊无数,毡帐连绵。」

「仆固?」

李归仁顿时眼中凶光暴涨,他舔了舔有些乾裂的嘴唇讥笑道:「我记得仆固怀恩就是来自仆固部,其先祖歌滥拔延在贞观年间归唐,那就先拿他们来开刀!」

安守忠深知此战打击重点在于回本部,他摇了摇头反对道:「仆固只是铁勒诸部之一,没必要跟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应该以智取为主。更何况这是回汗国的仆固部,又不是仆固怀恩的仆固部。」

「好吧!」

李归仁不情不愿答应下来。

「传令!」

安守忠毫不犹豫下达命令,他郑重其事说道:「全军将士偃旗疾行,务必要把仆固部的游牧营地包围起来。」

此刻仆固部正笼罩在祥和的安逸之中,殊不知危险即将到来。

直到安守忠和李归仁带兵包围仆固部的游牧营地,他们这才得知夏军出塞的消息,恐慌瞬间住每个仆固部众的心。

就在仆固部众惶惶不安时,康阿义主动前来营地劝降。

仆固首领见到来人竟是康阿义,他脸色阴沉如水说道:「屈达干,您这把老骨头还跟着夏军出征,莫非您是要降我投降吗?」

康阿义一脸平静缓缓说道:「我不是来劝你投降的,而是来请你跟随王师讨伐移地健,你应该早就听说过移地健杀兄父了吧?」

「你到底想说什麽?」

仆固首领不以为然反问道。

康阿义意味深长微笑道:「当初磨延啜和叶护太子介入中原内战,难道就没想过大夏军队是会报复的吗?」

「现在大夏已经消灭大唐,李氏父子服毒自杀,那接下来自然就要轮到回王族药罗葛氏,谁让他们父子多管闲事。」

「只可惜磨延啜和叶护太子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让移地健给杀死,但并不代表我大夏就会放过回王族药罗葛氏。」

「大夏朝廷派遣十万铁骑出塞讨伐,拔野古和骨利干纷纷起兵响应,表示要脱离回王族药罗葛氏的统治。」

这话一出,仆固首领瞳孔微缩明显受到震惊,他这仆固部众仅有四五万人,控弦之士一万馀人,根本抵挡不住大夏军队的十万铁骑。

康阿义见到对方明显开始恐惧,他软硬兼施威胁道:「移地健杀兄弑父人神共愤,他大肆屠戮叶护太子的旧部,就算你们仆固部众还没受到波及,那也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移地健为了登上回汗国的可汗之位,他连自己父兄都能杀掉,那就别说你们这些部落首领「反观我大夏军队奉天子诏令讨伐移地健,只想报复打击回王族药罗葛氏。你们仆固部素为草原忠义,受其胁迫,情有可原。」

「若肯弃暗投明,共同诛杀此獠,事后之后当有重赏,哪怕是取代药罗葛氏主掌回汗国,那也不是不可能。」

「如若继续选择效忠杀兄弑父的移地健,大夏军队将会踏平仆固部的游牧营地,还望你能好好考虑清楚。」

仆固首领眼中闪过挣扎光芒,他声音略微沙哑问道:「大夏朝廷只问罪回王族药罗葛氏?」

「是的!」

康阿义拍着胸脯保证道:「如果大夏朝廷是要打击铁勒诸部,那就不会让我前来劝谏仆固部。

紧接着,康阿义缓缓抬起右手,掌心向上,他声音斩钉截铁说道:「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而我也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长生天为证,若违此誓,死无葬身之地。」

仆固首领深知康阿义以诚信行事而闻名,他这辈子秉心专一立言无二,这是经过时间的考验,

故而相信他的誓言。

在仆固部众生死存亡的面前,仆固首领向前一步单膝跪地,右手抚胸用尽全身力气吼道:「我愿跟随王师讨伐移地健,问罪回王族药罗葛氏!」

在康阿义一番嘴炮攻击之下,他成功劝降铁勒诸部的仆固部。

仆固首领派出五千胡骑加入大夏军队,以此表示仆固部的诚意。

安守忠见到康阿义劝降仆固部,那他自然没有发起进攻,随即很快带兵西进,接连劝降多览葛部和浑部,使其兵力数量达到惊人的五万骑兵。

移地健从来就不是回可汗的候选人,可亜通过杀兄弑父登上可汗之位,那麽冶定会清洗掉国中的反对者,支其是自家大哥任护太子的旧部。

回汗国建立今才仅仅十五年而已,只是一个以回为首的部落联盟,铁勒诸部的首领们对此并没产生多少向心力,想要亜们誓死效忠根本不可能。

现在大夏军队指名道姓要讨伐移地健,还要问罪回王族药罗葛氏。

铁勒诸部的首领们完全就是喜闻乐见,巴不得能够把回部落给打成残,这样各大部落在回汗国中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掘。

此情此景就跟当年王忠嗣讨灭后突汗国一模一样,亜也是分亭拉拢铁勒诸部,鼓动拔悉密丶

葛逻禄丶回三个部落攻杀后突厥可汗乌苏米施,相约事后瓜分其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