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58章房管献策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58章房管献策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天宝十五载,二月初十。

长安城,大明宫。

李隆基坐在紫宸殿的皇位上,他召见宪部侍郎房管,一脸慈眉善目问道:「房爱卿,朕记得你曾经担任过魏郡太守,好像对于安贼颇为了解,你说他真能翻得了天吗?」

大唐朝廷在天宝十一载,改吏部为文部,改兵部为武部,改刑部为宪部。

宪部侍郎即是刑部侍郎。

房管眼角馀光瞥向杨国忠,他暗藏讥笑说道:「陛下,安贼只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低贱杂胡而已,他并不具备君临天下的资格,就凭他还想做皇帝?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爱卿所言极是!」

李隆基对于这番言论感到非常满意。

房管决定先拍下李隆基的马屁,他继续补充道:「陛下,安贼不过手里有几个兵而已,因此说到底他所网罗的皆是亡命之徒罢了,真正忠君爱国的豪杰之士,哪里是他所能收买的。」

「尤其是陛下对待安贼如此推心置腹,而他仍然背恩反叛,这迟早是要遭天谴的,不知右相有何看法呢?」

房管旋即把话题转移到杨国忠的身上。

去年杨国忠把房管抓到御史台控制起来,所幸韦见素极力保护他,这才幸免于难,反而调任长安节节高升,先是升任为左庶子,后迁宪部侍郎。

杨国忠见到房管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他察觉到对方没安好心,于是顺着他的意思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房侍郎的话是有道理的。」

李隆基脸上露出淡淡微笑说道:「房爱卿,朕听闻你有不战而胜的妙策。」

「微臣确实有个办法……只不过……」

房管眼角馀光瞥向四面八方。

李隆基顿时心领神会,他索性屏退紫宸殿的内侍,只留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

然而房管依旧还是闭口不言,他的眼角馀光瞥向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

「两位爱卿,你们暂且回避下吧!」

李隆基只能吩咐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人退下。

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转身走出紫宸殿。

「房爱卿,现在你能说了吧?」

李隆基倒是想要听听房管究竟有什麽不战而胜的妙策。

房管看见杨国忠总算离开,他面色沉重说道:「陛下,我曾经担任过魏郡太守,深知安禄山的实力,他从天宝元年担任平卢节度使开始算起,整整在河北道经营十四年。」

「而今安禄山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甚至不惜以妻儿性命为代价,由此可见他绝非一时使然,这场叛乱想要平息,恐怕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事。」

「微臣腹中虽有不战而胜的妙策,但是还望陛下先恕微臣无罪。」

李隆基同样跟着面色沉重,他微微点头说道:「好,朕就恕你无罪,你接着说下去吧。」

房管终于开始献策,他郑重其事说道:「微臣认为只要舍去一人,那就可以安定天下人的心。」

「其实眼前这场祸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丶平卢丶河东三镇节度使,这尾大不掉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之势。」

「治顽疾需用缓药,急则必崩也。」

「杨国忠依仗陛下信任,目空一切刚愎自用,任用酷吏罗织冤案,实际上是藉此扩大自己在朝中势力,就跟当年的李林甫如出一辙,其心不轨。」

「天下嚣嚣皆在杨国忠,举国无人不谓其可杀。?陛下若是不除他,那这怨恨都会集中在陛下身上。」

「所以安禄山这才有起兵造反的理由,他才提出清君侧的口号用以蛊惑人心……」

还没等着房管全部说完。

李隆基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怒斥道:「放肆,你好大的胆子!!!」

房管顿时吓得匍匐在地,他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虽然就是杀了杨国忠也未必能够平息这场叛乱,但至少能使天下骑墙观望者安定,心怀不满者出口怨气,这至少能收回天下一多半人的心……」

「给朕退下!!!」

李隆基歇斯底里怒吼道。

他明显不想再听房管说下去。

杨国忠躲在殿外偷听着里面对话,他听到房管劝谏皇帝要杀自己,一时之间吓得脸色苍白,随即失魂落魄瘫软在地。

韦见素看见杨国忠瘫软在殿门外,他连忙走过来关心问道:「右相,你这是怎麽啦?」

「没事,我刚刚只是觉得头晕目眩而已!」

杨国忠不敢把刚才对话告诉韦见素,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

因为安禄山起兵造反首当其冲就是杨国忠,所以无论他在这场战争中做得有多好,他都需要承受全天下的怒火,这是需要用性命来偿还的。

大唐朝廷在整体实力上自然是要超过安禄山,奈何朝堂倾轧非常严重,大多数人都在投身党争和人身攻击,只为攫取上不封顶的赢家权力。

反观安禄山及其麾下三镇将士众志成城,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必死决心,大家都明白要是败了就是夷三族,故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安史叛军真可谓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军队之一。

安禄山亲自率领十五万精兵从范阳郡起兵造反,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到潼关城下,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从范阳郡到潼关距离长达两千馀里,就算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推进,那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毕竟自古以来行军速度就是一日一舍,即是一天推进三十里。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或许还有人不知道安禄山的本事,他从燕山脚下的范阳郡一路杀到潼关城下,中间距离长达两千馀里。

而他又是拖着病体在指挥作战,这要是没点本事在身,那也无法让手底下这帮骄兵悍将臣服。

安禄山在起兵造反前就患上眼疾和毒疮,病体缠身,他已经没办法骑着战马,只能改由乘坐铁辇座驾,身体状态也就比中风瘫痪的哥舒翰好点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