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以下克上的藩镇将士(求订阅)
遥辇休哥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姜天骄,他不动声色劝谏道:「大王,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话固然没错。但朋友也会变敌人,要不然怎麽会有反目成仇的说法。」
「兄长,你这话说得有道理啊!」
姜天骄倒也认可遥攀休哥这番言论,他郑重其事说道:「火拔归仁作为降将已经不会再降,现如今他是大燕朝廷的关内节度使,纵使再次投降大唐朝廷又能得到什麽呢?」
「反观史思明才是最让我担心的人,此乃龙虎之人,绝非可驯之物,倘若藉以风云,必将难以控制。」
遥休哥皱着眉头追问道:「既然大王早已知道史思明不可靠,那为何还要举荐他为朔方节度使,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此一时彼一时!」
姜天骄一脸正色解释道:「当初我举荐史思明为朔方节度使,是要把他调离河东道,让他去关内道对付李光弼。」
「后来我使用反间计除掉李光弼,史思明就像脱缰野马再难束缚。所幸我在他身边有颗棋子,
他所做一切都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已。」
遥琴休哥听闻姜天骄有颗棋子埋在史思明身边,他面露微笑说道:「既然大王已有防范,末将这就放心多了。」
姜天骄怎麽可能不防备史思明,他自然知道这家伙危险着呢。
现在史思明迎来他的高光时刻,但是很快也迎来他的末路。
李亨可不仅仅只是派遣浑释之从中受降城发兵南下,他还把叶护太子的四千回骑兵调到河曲之地,让他们两人共同围剿史思明。
关内道,朔方郡。
史思明率领一万军队驻守在朔方城,他已经把大本营迁徙到这里。
史朝清见到史思明兴致盎然的样子,他投其所好说道:「父亲,朔方城原名统万城,这是三百多年前赫连勃勃徵发十几万人历时六年建成,就连隋末时期梁师都也是在此据城称帝。」
「若是父亲想要建立霸业,那麽朔方城确实是个很好的地方,在这里能够有效控制住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
史思明听闻这话顿时开怀大笑说道:「儿啊,你能有这见识,为父感到非常欣慰。这朔方城坐落在无定河北岸,周围到处都是大草原,天然适合用来割据一方。」
「现如今为父已经占领关内道的七个郡,只要再把九原郡和灵武郡打下来,那麽朔方藩镇的各个郡县便会全部落到我的手上,何愁无法在此建立霸业!」
史思明想得倒是挺美,奈何大唐朝廷不会让他得逞。
史朝义风尘仆仆来到史思明面前禀报导:「父帅,浑释之率领两万唐军正在猛攻宁朔郡,回约汗国的叶护太子带着军队进驻灵武郡,这是想要两面包抄我们!」
「来得正好!」
史思明巴不得唐军主动送上门来,他对着史朝义下达命令:「你率领本部人马攻打回汗国的叶护太子,我亲自带兵去阿史那从礼合兵一处,迎战浑释之所部两万唐军。」
「若是你败给回汗国的叶护太子,那你也别活着来见我!」
史朝义见到父亲还是这麽冷漠无情,他硬着头皮接下军令:「孩儿遵命!」
史思明对于史朝清这个幼子太过溺爱,让他留在朔方城不上战场。
这种差别待遇让所有将士的心里犯起嘀咕。
他们跟随史朝义在战场上立下军功,自然更愿意站在他这边,而不是那个没有任何战绩的史朝清。
既然史思明跟安禄山犯了一模一样的错,他的命运也是难逃一死。
骆悦和蔡文景两位燕军将领跟随史朝义出生入死,他们决定好好劝劝史朝义,让他找机会先下手为强。
既然你史思明这麽一意孤行,将士们也不介意换个统帅,怎麽可能坐视你这样胡搞瞎搞。
骆悦和蔡文景突然找到史朝义,他们两人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将军,你觉得我们能打败回约人吗?」
「莫非两位将军有何妙策?」
史朝义还以为他们这是要献策骆悦故意阴阳怪气说道:「节帅把幼子留在朔方城,却让将军你这长子冲锋陷阵,三番五次对你进行刁难,这难道有半分父亲情意吗?」
「骆将军,你到底想说什麽?」
史朝义脸色铁青质问道。
旁边的蔡文景接话说道:「将军,将士们跟随你出生入死,是希望你能带领我们争取荣华富贵。可你若是无法为将士们争取荣华富贵,那麽我等岂肯善罢甘休?」
「莫非你们想要背叛父帅?」
史朝义面色冷意怒斥道。
「背叛?」
蔡文景情不自禁笑道:「我们从来没有效忠节帅,哪有何来背叛一说?我等将士可不是他的儿子,起兵造反也是为了荣华富贵,莫非将军真把我们当成鹰犬之辈了吗?」
「现在节帅让我们领兵攻打回人,若是无法完成任务,回来只怕也要军法从事,就连将军你也是难逃一死。」
「与其这样死在节帅手上,那麽将军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我等将士愿意拥立你为朔方节度使,
毕竟父死子继那是天经地义!」
史朝义拔刀架在蔡文景的脖子上,他怒发冲冠大骂道:「好你们两个贼子,竟敢让我弑父,真以为我不敢杀了你们吗?」
「那麽将军大可动手!」
蔡文景毫不畏惧说道。
骆悦趁此良机在旁边蛊惑道:「将军,还记得节帅让你带兵接收振武军城吗?若非张通幽是真心实意要降,那你早就死无葬身之地。」
「而这一切全部皆是节帅所为,他这是想要借刀杀人,以便将来幼子上位,而非你这长子继承家业,莫非你就不恨他吗?」
其实史朝义早就对史思明怀有杀意,奈何他不敢付诸行动。
骆悦和蔡文景察觉到史朝义的杀意,这才胆敢蛊惑他去弑父,也不怕他不肯就范,反正他们已经做好两手准备。
就在史朝义拿刀架在蔡文景脖子上的时候,三百精兵面无表情围拢过来。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人家这是有备而来,藩镇将士以下克上变得越来越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