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85章 李亨称帝(求订阅)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85章 李亨称帝(求订阅)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第85章李亨称帝(求订阅)

当初马嵬驿兵变发生以后。

太子李亨选择跟李隆基分道扬,他在部众护卫下顺利到达关内道平凉郡,

而这里也是朔方节度使的辖区之一。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正在云中郡围攻高秀岩,朔方军务都是由杜鸿渐这个朔方节度留后在负责处理。

杜鸿渐接到太子李亨到达平凉郡的消息,他敏锐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

只要自己能够把太子殿下迎到灵武郡,那麽将来这从龙之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自古以来在皇帝眼里臣子只有四大功劳。

其一,拥立之功。

其二,救驾之功。

其三,从龙之功。

其四,社稷之功。

很多人都会以为社稷之功应该是最大的,殊不知这在皇帝眼里是最没用的。

皇帝虽然看似最高最大,但是仍然有个「存在」凌驾于皇帝之上,这个存在就是「社稷」。

「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社稷合起来就被指代一个国家,或者可以表述为祖宗传下来的江山基业。

自古社稷贵于君王,因此挽救社稷之功,自然应该是最大功劳,而这也是很多爱国臣子非常朴素的观念。

拥立之功丶救驾之功丶从龙之功这三种功劳很容易就能认定,唯独社稷之功无法证明,而你作为当事人也没办法证明自己确实有挽救社稷之功。

你更没有办法证明,没有你的功劳,社稷就会灭亡。

其实社稷也不过是一家一姓的祖宗基业,那麽有比社稷更重的吗?

战国时期孟子倒是提倡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救民于水火丶解民之倒悬的功绩自然莫可匹敌,只不过有此功绩之人皆为一方霸主或者一朝皇帝,这是你一介臣子能拥有的吗?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臣子就要有臣子的觉悟,别整天想着匡扶社稷拯救黎民,这社稷是有名有姓的,而不是无名无主,说句不好听的,皇帝根本不需要臣子越俎代庵。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究其原因在于救驾之功容易认定,皇帝也得承着救驾之人的人情多加眷顾,故而救驾之功才会显得尤为不凡。

而这也是为什麽郭子仪和李光弼急于勤王救驾。

虽然李亨等人在杜鸿渐的护送下安全抵达灵武郡,但是他来到灵武郡后感到非常不爽。

原来杜鸿渐接到太子李亨抵达平凉郡的消息,他提前吩附属下设置行宫,其规格和排场仿造长安皇宫,每顿膳食都是山珍海味和美酒佳肴,几乎不亚于天子御膳。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这显然不利于李亨收揽人心,在他看来这麽搞实在是太离谱了,就算想要拍马屁也要看准时机。

李亨赶紧命令杜鸿渐把这些没用的花架子通通撤除,一切从简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跟将士们同甘共苦。

杜鸿渐见到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他顿时感到非常尴尬,

所幸杜鸿渐很快意识到太子李亨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他跟裴冕两人联名率领朔方藩镇的所有官员共同上书,恭请太子即皇帝位。

李亨见此情形非常满意,可他还是婉拒下来,这三辞三让的登基程序还要走的,毕竟很多皇帝都喜欢大臣跟他们玩这一套劝进游戏。

杜鸿渐和裴冕继续率领文武官员连续劝进。

李亨还是照旧一一拒绝。

直到他们递上第五封劝进书,李亨这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他在灵武郡回乐县的南楼举行登基大典,正式成为大唐朝廷的天子,而他便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对于李亨这种非正常即位的皇帝,他自然需要更多东西来弥补合法性的不足,

然而李亨刚刚登基继位就迫不及待改元「至德」,这一举动从表面上看确实匪夷所思。

为什麽说匪夷所思呢?

按照古代皇帝登基的传统礼节,新皇帝登基后的当年不会改年号,以显示对老皇帝的尊重,即便篡位上台的皇帝也是在第二年才改年号。

昔日太宗皇帝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帝宝座,他也是在第二年到来才将年号从「武德」改为「贞观」。

李亨登基年号为「至德」。

何为至德?

夫人伦之道,以德为本,至德以孝为先。

孝莫过于继德,功莫过于中兴。

李亨这是想要通过年号告诉世人,自己本来是不想做皇帝的,但是现在天子蒙难,作为儿子必须要把这个担子扛下来,平定叛乱收复天下就是做到一个儿子的本分。

李亨登基继位后立刻加封朔方藩镇的文武官员。

裴冕为中书侍郎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杜鸿渐为中书舍人。

其馀文武官员各有任命,只因草创之际一切只能因陋就简。

关内道,灵武郡。

李亨登基继位后立刻在行宫中召集文武官员奏事议政。

管崇嗣作为河北道赵郡人,他根本没把这个朝廷放在眼里,上朝时乾脆背对李亨而坐,嘴里阴阳怪气说道:「咱们这麽点人还好意思自称朝廷?这说出去当不是让人笑话吗?」

监察御史李勉作为宗室子弟,他当然不允许管崇嗣如此无礼,于是站出来弹劾道:「陛下,管崇嗣毫无君臣之礼,理应将他打入大牢!」

「来人,把他打入大牢!」

李亨顺水推舟把管崇嗣关进御史台的监狱。

管崇嗣束手就擒任由士兵把自己押出去,他倒是也不反抗,只是嘴角上露出轻蔑之笑,这让李亨感到奇耻大辱。

「朕有李勉,始知朝廷尊也!」

李亨马当着众人表扬起监察御史李勉。

宰相裴冕见此情形急忙出来劝谏道:「陛下,管崇嗣虽然毫无君臣之礼,但是还请看在他初次犯错的份上从轻发落。」

李勉毫不犹豫进行反驳,他对着裴冕义正辞严说道:「裴侍郎,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

「这管崇嗣胆敢如此无礼,皆因朝廷草创于匆忙之中,文武百官这才没有到齐。」

「若是庙堂之上站着衮衮诸公,我就不信他还敢这麽毫无君臣之礼。」

李亨内心特别赞同李勉这番言论,他刚要开口说话。

裴冕顿时意味深长说道:「李御史,你也知道现在是非常之时,那就更不应该行非常之举。难道你忘记他管崇嗣是哥舒翰的部将吗?而且他还是河北道赵郡人。」

「陛下刚刚登基继位就把管崇嗣投下监狱,传出去世人会如何看待这问题?

是陛下准备全面清算哥舒翰的旧部,还是要对所有河北人士赶尽杀绝?」

这话一出,李亨猛然意识到差点闯祸,他赶紧对着宰相裴冕说道:「裴爱卿所言极是,朕也相信这绝非管崇嗣的本意,等会下朝后就把他给放了吧!」

「陛下圣明!」

裴冕见到李亨还算听劝,他也不在这问题上跟李勉纠缠下去。

李勉看见李亨居然选择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只能摇了摇头唉声叹气,内心暗道:「陛下真是糊涂啊,这明明是遏制武将跋扈的大好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