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喷子 > 第十二章 胆大包天

大宋有喷子 第十二章 胆大包天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天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28 来源:源1

第十二章胆大包天(第1/2页)

这官职简单来说起草诏书,天下兵马副大元帅,宰相。

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副使就是二把手,虽然是二把手,但陈家大哥以前是枢密使,只是十多年前去世了。

但这个地方全是门生故吏,说白了老陈家是军方一把手。

参知政事,就是以其他身份代宰相职责,也就是说副丞相。

也就是说陈尧佐是军方负责人加副丞相。

这位可以说是目前官场上最位高权重的人,他的进步阶梯无非就是还有一步,那就是正式执宰天下。

所谓出将入相,他目前入了一条半的腿了。

其实,陈尧佐来探查章旷的立场,还有一个原因。

自古以来,汉唐之际,历朝历代的强臣,都是出将入相。

而今陈尧佐只差一步了。

在陈尧佐之前,开国之时当然有很多出将入相的例子。

如今很久不打仗了,陈尧佐依旧能出将入相的话,那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不成文的传统,以后真正宰执天下的人,必须要或者说大部分要有军方背景。

如果陈尧佐失败了,而且并没有一个人能够接班。

那么,宋开国以来那股武运,就散尽了。

章旷隐约感知到了陈尧佐的意思,只是杨景宗不知道罢了。

章旷:“你可以跟他说,我帮不了他太多。”

杨景宗有点不满,帮不了太多,怎么交差?

不过杨景宗马上就琢磨了过来,帮不了太多,就是愿意帮的意思,怎么不能交差?

其实章旷知道,陈尧佐成不了事儿,整个大宋就没有会打仗的名将,名将都没有,更别说更上一层的天才军事家和名帅了。

没有名将,军方内部树不起大旗,任何人用军方两个字在朝堂争斗,都只是为了往上爬而已,根本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事实上陈尧佐在历史上在这一年几经波折,最后还是败退了的,几年后才二次拜相,但这种政局下,离开中枢几年就已经失去了自己斗的资格。

二度拜相,也只是成了别人的挡箭牌罢了。

章旷还是愿意帮一帮的,至少陈家三兄弟是读过兵书有武人思维的。

杨景宗看向章旷:“那第三件事情呢?”

第三件事情,就是杨太妃的问题了。

头两件事情,都是小事情,或者说不值得多拉扯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值得说道了。

章旷:“我在东京无亲无故,无论为谁效力,又有什么用呢?”

杨景宗一听章旷拒绝了,皱起眉头。

但这么多年身居高位,再笨也学会了,杨景宗下一刻猛然间悟了章旷说的话的意思。

章旷不是说自己无儿无女给谁效力都没意义为什么要给谁效力呢。

而是说效力就免了,但如果大家要当亲戚的话,那就能出力了。

当亲戚?

大家都是成都来的,在别人眼中天然就是一党。

要拉亲戚关系?认义子?

听说过妃子认亲的,那是因为没有亲族在京城住着没有人帮扶而来苦闷。

哪有皇太妃认义子的?

另外现在大家正在斗,虽然杨太妃这边形势不太好,但最次都能斗出个皇太后的尊号。

毕竟刘娥对属下非常好,她的遗诏,太多人愿意出力了。

所以,大家斗的关键是,杨太妃要不要掌握军政大权。

第二是杨太妃要不要继续垂帘听政。

这两点才是关键。

所以,马上杨太妃就是杨太后了。

太后突然认个儿子?

就是帮皇帝认个弟弟呗?

别说章旷一个状元,就算是最近十期状元合起来,都没有这个资格。

听了两次章旷的话里有话,杨景宗多想了一下。

明白了:“好胆!”

章旷狐疑,我想要和杨太妃认个远房亲戚,有何难?

大家都是成都人,就说章家杨家是远亲,有什么问题吗?谁会去查?

再说了就算去查,那查出来也必然就是远亲,大家都是成都本地人,祖上谁没通过婚啊?

而杨景宗想的是:狗日的他居然盯上公主了。

章旷要是知道,一定会:我哪儿知道杨太妃还有个女儿?我可没说!

杨景宗起身:“你的话,我会带到的。”

说着,杨景宗丢下一个令牌:“皇城司行长令。”

所谓行就是快行,也就是传递命令的。

而行长就是传递命令的,但品级比快行高,令牌更高级。

章旷乐了:“我也是混上当行长了。”

杨景宗:“不是真让你当行长,如果有事要在天下行走,就出示令牌。”

“当然,一旦你出示令牌,很快附近的皇城司成员就会找到你帮你办事,如果发现你是干为违王法的事情,可是会清理门户的。”

章旷收下令牌:“没问题。”

杨景宗都要走了,又回头:“你写的那个书,反正我也是要查的,不如直接给我一套?”

章旷的书,都已经印刷了,只是一直没拿出去卖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胆大包天(第2/2页)

这种事情,皇城司当然一清二楚,学院里也是有皇城司的探子的,准确的说叫做院子。

章旷想了一下,拿出了上中下三册,给了杨景宗。

杨景宗收了起来。

马车上,杨景宗看向了手里的书。

“《少年包青天》?什么东西?”

翻开一看,第一句写的是。

“不知道是什么朝代,不知道是哪方世界,与今朝很相似。”

“有一国名为宋,有一城名为庐州,庐州有一名青年,面黑如铁,额头有一弯月牙,名叫包拯。”

这下杨景宗知道了,包拯,他认识。

怎么可能不认识包拯,那可是刘筠的学生。

小说?杂记?他为什么用包拯做主角不用自己?

那第一句不知道什么朝代不知道哪个地方的世界,有个大宋,是什么说法?

杨景宗马上反应了过来。

这是防皇城司防天牢防秘书监免责申明!

狗东西!

这套路一出来,估计马上就会有人学吧?

等一下!

杨景宗又从新看了一下开头,这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雅言,而是以大白话的形式写的,因为和平民说话特别类似,所以杨景宗一下就看懂了。

这是!以白话行文?

杨景宗闷头看了起来。

马车一路往东京前进,杨景宗沉迷其中。

别的不说,光是第一章就把杨景宗给迷傻了,代入感太强了!

章旷写的时候把后面有些桥段调整了一下顺序。

比如把大哥分走了大部分财产,包拯准备参加科考问有钱的大哥要一些盘缠,结果被对付了事,然后大嫂还喷包拯,你这个尖嘴猴腮脸黑的像煤炭的家伙还想中进士?还想扬名立万?

寒窗苦读的学子大多清瘦,肯定一下就被激起愤怒:老子瘦怎么了?

杨景宗以前也很瘦,也是代入感很强:“老子还不是扬名立万了?”

其实这一段是《范进中举》中的套路,前面主角被喷多惨,后面就有多爽。

然后才是电视剧的第一个场面,名场面铜钱浮油。

“所有人的铜钱上都没有油。而你的有油花浮出水面。”

“你的生计又怎么会让铜钱染上油?所有人中,只有屠夫卖猪肉时铜钱上沾满了油,才会这样。也就是说你的这一袋钱,其实就是屠夫丢掉的那一袋钱。”

装神棍问话的包拯,最终用油花浮出水面,证明了铜钱的归属,这一段在全世界都是经典案例,电视剧版用这个故事开头,对于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来说,当然是先声夺人。

就连皇城司的头头杨景宗都忍不住感叹巧妙,立刻为包拯的智慧折服。

然后,就是竹林女鬼案件,各种人物登场。

看到破案时,杨景宗惊叹:“沈良居然是个辽人!”

“耶律楚雄?谁?”

看到这里,杨景宗反而看不懂了。

耶律楚雄是啥玩意儿名字?

马上杨景宗反应了过来,刘楚雄是吧?!

辽国的皇室姓刘,但是氏耶律,所以叫做耶律楚雄的应该是刘楚雄的意思,代表是辽国皇室。

辽国皇室姓刘,只是祖地地名叫做耶律,耶律阿保机的耶律是氏,阿保机是官名。耶律阿保机,等于诸葛亮被叫做琅琊来的丞相的意思。

金国人不懂,写史书的时候给人家全家名字都写错了,写成了辽国国姓耶律氏汉姓刘氏,后来一路被继承了下去。

现代也就根据这个习惯,直接称呼辽皇室姓耶律。

但是在此时的宋人看来,人家辽人自称,都是姓刘。

原因是他们的先祖是夏朝的御龙氏,刘邦的祖先也是御龙氏,所以大家是认可他们姓刘。

所以杨景宗一开始没看懂耶律楚雄是个啥。

章旷之所以还是用了耶律楚雄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让读的人区分小说演义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所以故意没改。

杨景宗看完第一个案子,第二个案子都看了一半了,才猛然翻回去看。

好小子你胆子是真大啊,高丽郡主嫁给陛下,然后高丽郡主怀上了孩子?高绿郡主是吧?

不过杨景宗没在意,而是选择了继续看。

这点事儿,在这个时代其实不算什么,大家都不在意这种事情,再说了又没明说皇帝是当朝官家,都已经打了免责申明了。

因为回东京的路不短,路上堵车,杨景宗又不着急,慢慢走,所以他一路上也慢慢看。

对于精通刑侦的他来说故事轻松易懂,很快就看到了最后。

看到番龙劫狸猫换太子的时候,杨景宗猛然把书合上。

“胆大包天!胆大包天!”

车已经到了府邸门口了。

杨景宗颤巍巍推开门:“去,皇宫。”

你这不是胆子大,你这是要作死啊!

你这么想死吗?!

作为皇城司皇城使,杨景宗既然看到了,就不得不去通报给皇帝。

————

求月票!新书期求支持!求支持!求月票啊兄弟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