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喷子 > 第十七章 第一步

大宋有喷子 第十七章 第一步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天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28 来源:源1

第十七章第一步(第1/2页)

大清早,章旷感觉窗外微光有些晃眼,于是看了一眼窗户方向,然后翻身继续睡觉。

过了十几秒后,章旷才猛然间翻身起来。

因为刚刚看窗户那一眼,好像看到个人。

翻身猛的坐起来,章旷就看到狄青坐在桌子前。

今天的狄青并没有穿平时的衣服,而是穿着一件麻衣,穿着一双草鞋。

被吓一跳的章旷没好气:“你疯了?”

狄青怀抱双手,一脸惊讶:“我怎么疯了?”

章旷:“你大清早不睡觉,穿着麻衣草鞋,跑到我房间来干什么?”

狄青更惊讶了:“不是你叫周敦实通知全学院师生今天上种田课的么?”

章旷:“!”

随口一说而已!

就算种田,也用不着大清早吧?

还真需要。

这个时代的人是只吃午餐的。

午餐分成二,一个是上午餐,一个是下午餐。

所以没人会早上十点去干活儿,那是吃上午餐的时间。

所以干农活的都是天亮就起床去干活,到了九十点吃饭,吃了饭继续干活,如果天气炎热就躲太阳,下午三点吃饭,吃完再干活,天黑回家睡觉。

不过眼下在东京城,吃三餐的习惯已经产生了。

不宵禁的东京城里,逛街的人极多,下午三点就吃了饭,晚上十点还在逛街当然会饿,所以第三餐应运而生。

而东京城的富人、官员们已经调整为早八,午,晚五三顿饭。

章旷来了之后,和他们吃饭时间无缝对接的,所以忘了这回事儿了。

想到这里,章旷拍额头:“要种姜蒜,至少得有姜蒜吧?”

狄青:“有,昨夜周敦实就托我带了一些人,出去把东西都采购回来了。”

这儿毕竟靠近京城的码头,货物全都要从这儿过,要买什么东西,简单得很。

别说姜蒜,就算是阿拉伯的产物,这儿也买得到。

毕竟大宋的船,在海上是常年保持着中亚北非航线的。

虽然没有明朝官方那种庞大的规模,那种到处设立机构宣布统治的强势,但是只说物品交换,不比明朝后期时南方文官们走私的海上规模弱多少。

章旷起身,穿上鞋子,开始穿衣服,一边打哈欠:“我先看看再说。”

蒜还好,姜可得把芽捂出来才能种植,学院的这群孩子,绝对没人懂这个。

在明以前,真正的农民是没资格没钱读书的,书实在是太贵了。

所谓农村籍贯的这些读书人,家里个顶个的小地主,家里有长工短工,根本不需要他们种田,甚至很多人就和后世的城里人一样,以为稻米长在大树上。

章旷出来后,看到一群人兴冲冲的等在院子里。

这学院本身学生也不多,就那点人,加上书童和其他教席一共也不足二百人,学生们站在前面,都站不满院子。

章旷一边拴系带一边走了出来。

在章旷看来,门外这群都是男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然而,人群中,一名清秀的青年,低下了头,脸红到了耳根子。

看到新来的赵希如此,司马光打趣:“都是男人怕什么,你在家里没见过别的男子脱衣服的?”

赵希摆头。

司马光也是觉得惊讶。

穿上衣服的章旷走到他们准备的种子和工具面前看了一下:“姜要发芽才能种植,你们没有经验,我今天先教你们发芽。”

“这种黄姜,适应北方的气候,适应低温,但是发芽依旧要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大概需要二十多度。”

“而现在,气温不过几度而已,所以姜本来需要再过两个月才能种植。”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它们垒在一起,放在地窖里,它们就会自然地产生温度。竹筐内垫麦秆,姜种堆这么高,盖上草或者被褥,洒点水,控温二十来度。”

学生们很不解:“什么叫做温度二十多度?地窖?”

章旷:“水结冰为零度,水开为一某度,把这之间的温度差分成一百份,那么人体的温度差不多是三十七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七章第一步(第2/2页)

“比水热,比手凉,就是二十来度。”

众人恍然。

虽然没听说过这种计量单位,但数学大家还是懂的。

这个时代有些学生都在学方程式了,更别说普通的分数分一百份这种概念了,只要认字的,基本都懂。

周敦实看了一下姜堆:“姜本来就是堆在一起的,有些已经发芽了,是不是可以种植?”

章旷点头:“今天就先种植大蒜还有姜。”

一群人中不少都是少年,成年的也都是多年读书没干过别的,小孩子心性,今天的课程是种田,对他们来说很新奇。

所有人都在手忙脚乱的各做各的。

几个教席老师也都跟着。

章旷看狄青闲着:“你去找厨子,把锅背上,带点米面食材,一会儿在地头煮饭吃。”

狄青一听要让自己背锅,不觉得有问题:“没问题,我力气大,交给我吧。”

一行人出发时,王夫子笑着走过来:“章夫子,你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今天要带学生们种田,让他们感受种田的辛苦感受百姓的不容易对吧?”

章旷:“不,种大蒜和生姜,是为了赚钱。”

王夫子愣住:“赚……赚钱?”

章旷没有多解释。

其实章旷之所以想到用这个赚钱,还是因为印书需要成本。

成本太高了根本没法印书,哪怕有了新的印刷术,但章旷根本没有这门生意的启动资金!

而之所以想到用生姜大蒜赚钱,还源自于每天吃饭。

书院的夫子们身份高贵,所以厨子们都是好生伺候的。

送来的菜,都是普通人家吃不起的烩菜。

油把菜盖住,是为炸。

油与菜等量,是为烩。

这天天吃烩菜,而且没多少香料,也没有爆香,食物就有一股生臭味,所以章旷就不太喜欢吃,就让厨子清淡一点。

少点油。

章旷这个成都人能让厨子少点油,那是真油闷住了。

哪知道厨子清淡一点,就是炖菜,一滴油没有。

章旷这才想起,炒菜还没发展完全,还没传开。

实际上魏晋时期就有炒菜,人类历史上第一道炒菜,就是炒鸡蛋,而且还是麻油味的。

之所以只有这一道炒菜没有别的,是因为锅是铜做的。

铜锅又厚,承受温度又低,没办法完成炒这个举动。

而现在高炉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二十几米高的炉子炼铁炼钢对比以前太轻松了,所以铁器数量暴增。

连带着锅也变成了铁的。

铁锅的形状,还沿用鼎的形状,叫做鼎锅,这个东西在后世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有人用,西南农村拿来煮猪食、炖肉一类的。

章旷看到厨子烩菜用的是鼎锅后,猛然意识到了炒菜还没出现。

或者说,有些聪明的厨子已经掌握了一些炒菜技术,只是那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所以没有外传。

而真正的成熟的炒菜,还要再过几百年才能完全演化出来。

别看第一种自发型炒菜鲁菜的起手式就是个葱姜蒜爆香,结尾是勾芡加明油,就这一套用了几百年才稳定下来。

就好像川菜研究卤菜两千年,从秦朝一直到清末,整个封建时期都过完了,才把当代卤菜的配方研究出来。

这一旦发展成熟的万能烹饪配方,迅速就能驱逐以前的旧手法,霸占市场。

所以炒菜以极短时间占据了市场主流,而卤菜从出现到发展的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东西是自己本地原生的,只花了短短三五十年而已。

章旷马上意识到,炒菜的出现,将会是一次机会。

章旷之所以不想当官,就是因为官场规则是别人制定的,章旷要去这个规则里面混,还要对抗他们,然后把大宋的积弱剔除,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做到,那就必须自己制造规则,自己制造体系,让所有人在章旷的规则里面来玩儿。

民以食为天,要制造规则,吃就是第一步!

让所有人都吃上章式炒菜,就是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