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相错亦是缘 > 第108章 禀请

相错亦是缘 第108章 禀请

簡繁轉換
作者:木雨文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3 16:08:15 来源:源1

第108章禀请(第1/2页)

沈观颐拿起那枚沉甸甸的狼首令牌,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和诡异的纹路。“至于这枚令牌……乃是关键物证,亦是北戎王庭隐秘势力的信物。其形制诡异,非我朝常见,为防不测或消息走漏……”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向张释秋,“将其置于密匣之中,加封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三司印信,连同本案主卷(指那份最重要的、包含通敌书信、关键口供的原件卷宗),暂由本官亲自保管,待三司会审时当堂启封核验。”

沈观颐知道,皇帝对靖隋军的关注度极高,在大理寺、刑部甚至靖隋军内部,必然有皇帝的耳目。他需要让皇帝“及时”知道有这么一份惊天证据被“发现”了,但又不能显得是他在通风报信。

他沉吟片刻,仿佛不经意地对张释秋说:“三司会审非同小可,需得面圣请旨定下章程。陛下日理万机……这样,你持本官名帖,去一趟御前司递牌子,就说大理寺有北境紧急军情相关重案,涉及边军大将通敌,已启动三司会审程序,然案情重大,物证特殊,需面圣陈情,请旨定夺会审细则及保密事宜。”

张释秋听了立即拿了随堂证词退身出去。

沈观颐立即拿过一个小匣子,将物证锁入其中,又拿出一张大理寺封条贴上。

张释秋将卷宗交予两名亲信,令他们誊抄副本,一份送刑部,一份送都察院。并通知二司派员参与会审。他自己则拿了正卿沈观颐的名帖,亲自跑到御前司递牌子请求面见陛下。

这时林芝在大理寺堂审中揭露刘胜的事情,已经悄悄传到了出去,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飞快传到了京城各大衙门。靖隋军留在京中的暗探、及一些与刘胜有旧的官员暗自心惊,纷纷派人打听细节,试图从中窥探此案的深浅。

与此同时,御前司内,张释秋站在朱漆大门外,心神略显紧绷。他能感觉到,今日的空气里仿佛多了几分无形的压力,仿佛整个朝局都在悄然转动,而这场三司会审,将成为牵动风云的关键一环。他深吸一口气,低声对值守的御前司七品小官说道:“烦请转禀陛下,大理寺有要事陈奏,事关北境军情,万不敢耽搁。”

值房的官员看着他问:“何事求见。”

张释秋看眼旁边出入的其他人员,走进两步,低声说道:“今有边军当堂首告宣府军指挥使刘胜,人证物证俱在,事涉通敌叛国、边军重损等事。现大理寺已启动三司会审。特面圣请旨,定夺会审章程及保密事宜。”

那名年轻的御前司官员听闻不由惊愕的看着张释秋,疑惑的神情好似在打量张释秋,想要确定自己方才听到的不是玩笑。查觉有人朝这边打量,立即压下心头的惊颤,接过递到面前的名帖,只留了句,“侯着。”便飞快的离开。

很快御前司便将张释秋的话上报到了御前掌印太监文安处,文安听了也吓了一跳,他不敢耽误,让人去请沈观颐,自己往勤政殿跑去。此时陛下正在招见几位六部官员,他不敢擅闯,便在殿外侯着。

此时大理寺的通告和卷宗副本已经送到刑部和都察院,因是大理寺送过来要求三司会审的案件,被直接送到了当日值守的刑部侍郎崔正钧、都察院副使方峻的案前。两人看了卷宗副本,立即觉察此案的重要性,一边招来本部留守的同僚商议,一边将案件上报给尚书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8章禀请(第2/2页)

恰巧今天朝会后,刑部尚书王鉴和都察院正使李远都还没有回到本部,崔正钧和方峻不敢耽搁,立即带了人往大理寺赶去。

御前司已经传令到大理寺,沈观颐这时已经登上马车,往宫里赶去。

好容易等到皇帝与众位大人商议结束,文安待人退出了殿来,连忙进去禀报。

原本已经有些累了的皇帝听了文安的话,先是感到一愣,继而觉得有人不安好心,想要借私心搅动边军的风云。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文安,冷笑一声,声音低沉地道:“传朕旨意,让沈观颐立即来见朕!”

见到父皇面上露出少见的恼怒之色,一旁的太子,静静地不敢出声。只是想不通,一个小小的边堡守将,如何敢状告从四品的实权武官大将。

文安连忙应是,转身吩咐人去传旨。

这时,一个小宫吏从外面匆匆跑进殿来,将一个密封的铜筒恭敬地交到皇帝手中,然后又悄声退了下去。

皇帝拿小刀剔去蜡封,从中倒出一卷紧实的纸筒,展开来看,正是大理寺还没呈递到他面前来的、林芝状告刘胜所有的罪状和证据详情。

皇帝看完神情平静,并没有把密信交给太子,而是随手卷起,放回铜筒中,置入桌案上一个描绘花鸟的精致小匣中。

沈观颐早已侯在御前司,此时与张释秋站在一处,等着皇帝召见。听到小宫吏传旨,便对张释秋挥挥手,让他先回去,自己抱着那个贴着大理寺封条的匣子,跟着小宫吏往勤政殿而去。

沈观颐进入殿中,发现皇帝正等着自己,连忙急走几步。站到御案前,以一贯平缓沉静的声调说道:

“启奏陛下,今日大理寺受理北戎人阿史那状告角屯堡副将林芝一案,林芝当堂呈递物证。物证中,涉及宣府军指挥使刘胜。经初步查验,内有刘胜与北戎拖野部首领阿史那往来密信数封,信中言及贩卖军械、泄露军机、约定开关放敌等事,证据指向清晰。另有其麾下军官供词,指认刘胜出卖边军主将行踪,致使其返回宣府途中遭伏身亡。此外,林芝缴获北戎狼首令牌一枚,疑为信物。此案事涉边军大将通敌叛国,致使三座边堡陷落,将士殉国,案情重大。臣已按律启动三司会审程序,副本已分送刑部、都察院。此密匣内封存密信、及证供等原本及狼首令牌原物。因案情牵涉军机,物证特殊,臣不敢擅专,特面圣请旨,定夺会审章程及保密事宜,伏惟圣裁。”

一旁的太子听完,神色大变,一脸震惊的看着沈观颐,不敢置信他这样平缓的语调说出的话,竟是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他再转头看向皇帝,见他的父亲竟然也是一脸的平淡,再抬眼去看侍立在旁的大太监曹谨,见他也是一脸的平静,仿佛这样的大事在他们这些大人们的心里,已经不算是值得惊诧的事了。他不仅在心里自问:难道真是自己见识的少,这样通敌叛国的事情,都不能引得他们惊怒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