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金銮殿上称君侯,天下无我这般人!(第1/2页)
“嗒嗒!”
正当所有人以为这场朝会就此落幕时,一阵轻易的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嗯?”
雍平帝眼眸一凛,目光眺望太和殿外出现的身影。
‘他怎么来了?’
文武百官同样注意到了来人,一席大红色葵花胸背团领衫,头戴乌纱帽,腰系犀角带,两鬓斑白,一张老脸上满是皱纹,不是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又是谁呢?
说这时,那时快,戴权已然进了太和殿,站在了帝座下,面向所有官员,手中高举着一份黄帛:“太上皇有旨!”
‘唰!!!’
满殿文武百官无不挺身抬头,一脸肃穆的准备聆听圣旨。
“太上皇诏:贾家子为国效力,血染疆场,宜嗣武安君,加食邑至三万户,赐承德方圆千里为封国,一应循例仿西汉制,免三年赋税,允武安侯国世代承袭,与国同休。”
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打开了诏书,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太和殿。
‘???’
霎时间,满殿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陷入了呆滞中。
“末将领旨谢恩。”
贾琰始终面不改色心不跳,大步上前,双手接过黄帛。
“君侯。”
“承德方圆千里的疆域地图稍后会送往府中。”
“一应封国属官,君侯委任之后,上报宗人府备案即可。”
“三万户皇庄佃农随时可以前往武安侯国。”
戴权亲切的叮嘱道。
“多谢大监!”
微微颌首,贾琰接下了戴权伸出的橄榄枝。
“陛下。”
“奴婢告退!”
随即,戴权朝着雍平帝行了一礼,缓缓退出了太和殿,似乎从未来过一样。
直到这时,满朝官员、勋贵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看着贾琰手中的诏书,不禁失神,他们不知道承德是哪里,但他们知道千里之地有多大,三万户皇庄佃农便是十几万人,这是武安侯国的百姓。
更重要的是武安侯国一应循例仿西汉制,西汉的诸侯在封国内拥有高度自治权,可自行设置官僚体系、组建军队并任命将军统领,这意味着贾琰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一国之君,简直不可思议!
“散朝!”
雍平帝冷厉的话语在整个太和殿响起,没等文武百官离开,这位帝王已经下了龙椅,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内。
“父皇究竟要做什么?”
忠顺亲王愁眉不展的站在原地。
“老十三。”
“父皇雄才大略,岂是我等能够猜测心意的。”
义忠亲王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步朝着太和殿外走去,身后还跟着不少官员。
随着雍平帝的离去,整个朝堂一下子变得纷扰,大多数官员、武将、勋贵陆陆续续的离开,贾赦、贾政、贾珍想要等贾琰一起走,怎料他们根本凑不上前去。
“恭喜君侯!”
牛继宗等人把贾琰围在一起,祝贺之语此起彼伏。
何为君侯?即一国之君,大乾之侯,这种地位已经超过了国公、郡王、亲王,独一档。
“咱们该走了!”
贾琰点了点头,淡淡道。
“是。”
一干勋贵簇拥着他,宛如群星拱卫般一步步离开了太和殿、紫禁城,贾赦、贾政、贾珍无奈的跟在后面,半句牢骚话都不敢发出,这已经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话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四章:金銮殿上称君侯,天下无我这般人!(第2/2页)
...............
乾清宫,养心殿。
“砰!砰!砰!”
“朕才是皇帝,九五之尊,真龙天子!”
“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雍平帝完全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帝案上的一切东西都被他狠狠的砸下。
周遭伺候的太监无不瑟瑟发抖,低着头,根本不敢发出一声喘息,生怕被殃及池鱼。
“吱嘎!吱嘎!”
一阵齿轮摩擦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氛围,邬思道缓缓移动轮椅,出现在了雍平帝面前。
“先生。”
看到邬思道的刹那,雍平帝心中的怒火才勉强平复了些许。
“陛下何以如此大动干戈?”
邬思道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的问道。
“先生。”
雍平帝怒声道:“开国一脉今日此举将朕置于何地?”
“朕岂是卸磨杀驴之人,可他们这般作为无疑是告诉天下人,朕是这种人。”
“贾家子眼中全然没有朕这个皇帝,还有父皇,竟然加恩于他,好一个君侯,好一个武安侯国。”
“父皇要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太轻松,何不把皇位交给老十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朕,究竟是为了什么?”
话音落下,整个养心殿陷入一片寂静,无人敢搭这个话茬。
“陛下多虑了。”
邬思道摇了摇头,耐着性子解释道:“开国一脉所为不过是未雨绸缪。”
“他们在意的恐怕不是陛下,而是太上皇,或者说元从勋贵。”
“之所以如此作为,无非是在剔除腐肉,凝聚力量。”
“今日之后,开国一脉将会重新形成三侯七伯的格局,就连保龄侯、忠靖侯都被排除在外。”
“与之相对的是元从十二侯府继承人,即十二个伯爵,再就是刚刚出现的雍平四伯。”
“这难道不是陛下想要看见的吗?”
闻言,雍平帝眼神一凝,开国一脉、元从一脉、雍平一脉,勋贵三足鼎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他最喜闻乐见的局面,因为他一直想要打破太上皇控制下铁板一块的朝局,元从勋贵在朝堂上遥遥领先,掌握着十二团营,开国勋贵、雍平勋贵班师回朝带来了12万经历血战斗的精锐,刚好牵制住了元从勋贵。
“陛下担心的是贾家,或者说贾琰。”
“臣倒是以为无需担心。”
邬思道接着说道。
“先生?”
雍平帝皱了皱眉,目光看向邬思道。
“陛下可知太上皇下诏赐封的承德在何处?”
“位于古北口西侧约200里,那里本来只是一个小村落,盘踞在群山之中的一小块平原,燕山与七老图山夹着,一片崇山峻岭,所谓的千里即南至山海关,北抵坝上草原。”
“姑且不论这块地方该如何去开发,武安侯国拥兵自重一条便是无稽之谈,国朝边军只需要数千人把守山间隘口,武安侯国的军队寸步难行。”
“什么?”
雍平帝露出了惊疑之色,他还真没想到顺康帝所谓的封赏居然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