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48章 感染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48章 感染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48章感染(第1/2页)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王官人大慈大悲,大德大勇,真乃我佛罗汉下凡也,老衲法永,见过罗汉。”

“不敢,不敢,不敢当罗汉果位。”王小仙连忙推拒。

“诸位,菱湖周边田亩,多为我寺寺田,此番耕作,咱们这些人中受损最大的,便是我们寺了吧?”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说话,显然是默认了法永大师的说法。

在宋代,寺庙一定程度上是取代了汉唐豪强、庄园户的社会功能的,许多地主往往会将名下田亩托庇于寺庙,比如通过“捐献”的方式将田亩捐给寺庙,但又要寺庙出具一份永佃协议来逃避赋税。

类似于我把房子卖给你,但你要跟我签一个一百年的租房合同,用这种方法逃避房产税。

因为寺庙往往都是不缴税的,尤其是大寺,都是通着天的。

就比如这天禧寺,乃是大中祥符六年由宋真宗所建的皇家寺庙,拥有湖田二百八十倾、茶山三十五倾,江宁城内的临街商铺一百零七间,水碓坊8座,专门从事放贷业务的长生库内存钱十万贯。

法永方丈这个人就更厉害了,他是当朝曹太后的“替僧”,也就是代替曹太后在寺内修习佛法的意思,每年都要进宫去和曹太后聊天的,曹家的“功德院”也设立在了寺内,其庞大的寺产中至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是曹家的托庇。

换言之,将这天禧寺当做是江宁府的一个豪强大户,而且是拥有通天关系的,最少是菱湖周边最大的一个大户并无不妥。

整个菱湖周边,大多的土地还真就都是他们天禧寺的。

“大师,今年这么大的工程,对贵寺的田亩收成,必然也会有较大的影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然而此番若能将菱湖疏浚,对贵寺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建堤之后沿湖栽柳,可以再在其上修建凉亭,建造茶摊,食肆,长远来看,对贵寺也是有益的,在下愿意劝说元府君,将堤上公园的开发运营之权,及其土地优先由贵寺经营,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法永闻言双手合十,道:“官人言重了,也未免看轻了我们佛门弟子了,疏浚菱湖,堆泥为新田,此诚乃惠及江宁,乃至整个江南之大事,我朝开国以来,能与之相比的水利工程,凤毛麟角而已,鄙寺作为皇家寺庙,又怎会只因一寺之私,便阻此利国利民之事呢?”

“况且正如官人所说,这菱湖疏浚得好了,说不定这湖畔也能和秦淮河畔一样,成为我江宁又一繁华休闲之所在,鄙寺既与湖水乡邻,自然也可以更好的供奉我佛。”

说着,这法永大和尚转过头来,对着其他的富户豪强们道:“贫僧的意思是,王官人乃是我佛罗汉,老衲昨夜夜梦佛祖托梦,叫我无论如何,要助罗汉一臂之力,天禧寺将会全力支持王官人治湖,便是因此而被民夫踩踏了我寺湖田,导致颗粒无收,也依然是在所不惜。”

“我知道,各位之中利益受损者不在少数,尤其是沿湖豪族,孙施主,你去年光是帮人捞船修船,所得盈余便有至少四千贯,是也不是?若是这湖水疏浚了,船只穿行其间也不会再刮舱底了,这四千贯,以后你可就赚不着了。”

被点名的那人闻言不禁苦笑了一下,却道:“法永大师说的是,不过浚湖乃是上利国家,下利百姓之事,这四千贯钱不赚也罢,日后这边兴起了漕运,建起了堤坝,这钱也未必不能从别的地方赚过来。”

“俺老孙知道您是什么意思,无外乎是怕我为了一己之私,仗着自己家中是此地地主给王官人使绊子捣乱,俺也承认,俺们这些人平日里确实是常有跋扈欺蛮之举,然而如此大局之下,这点基本的大义,咱总是心里懂的,

至少知道王官人一定是为了咱们江宁的百姓好的,何况我们家全族上下壮劳力也有三百余口,又是近水楼台,想来也定是能借官人神法,赚他几百亩良田的,又岂敢用什么下作手段去捣乱呢?”

法永点了点头,道:“我就是举个例子,我是想说,天禧寺定当全力支持我佛罗汉,菱湖周边的诸位,任何人胆敢阴私阻挠此事,老衲绝不与尔等干休,咱们都是菱湖边上的,谁要是觉得他势力大得过我,尽可以试试。”

“哼,俺也一样,谁敢阴私阻挠此事,不用心做的,俺老孙非得跟他拼了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章感染(第2/2页)

事实上这件事对于江宁城绝大多数的富户来说都毫无疑问是赚的事,这些人自然是会乐见其成。

只有对菱湖周边的豪强来说是有所损害的,不说别的,光是这么大的工程,招募几万民夫在湖边来来回回的走,周遭田地里的收成就都别想要了。

当然,其实也不一定就找不到人赔偿,这一次疏浚菱湖毕竟是有良田作为报酬的,况且既然要筑堤坝,也得有人负责垒土,这些都是可以折算成积分购买良田的,那凭什么他们被糟蹋了的收成就不可以折损呢?总是可以商量的么。

说到底大宋发徭役的效率低下是因为没有酬劳,都转包给了当地富户,而当地富户自然会想方设法的省钱,真要是有酬劳,其实组织性也是不差的。

更甚至于,大宋的富户本来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觉悟的。

“元府君,这算是今年的徭役吧。”突然一个中年白面男子站出来问道。

元绛:“这是自然,我也不瞒诸位,趁着我现在还是府君,此事所需要先批的各种手续,全部都应批尽批,修改鱼鳞册,以使诸位新得之田落入各位的手中,而淤泥新堆之田,尽算诸位开荒河田。”

大宋对开垦河中荒田本来就是有政策激励的,元绛自然便是这个意思,非但给此事算作了政府徭役,还要给他们请功报奖,如此一来,既然手续齐全,等他日这些田分完了,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富弼和他背后那些人就算是再想把天翻过来抢回这些田产,自然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如此一来元绛也毫无疑问是彻彻底底的得罪了富弼,乃至于富弼背后的所有在江宁私吞公田的两京权贵。

这老头原本本来就是用王小仙做个过河的小卒,用来试探官家态度的。

可现如今新官家的态度也没试出来,甚至都不知道这事儿有没有这么快传到新官家耳朵里去,他却是反而紧跟着义无反顾的头铁,跟着上了。

说真的,去年就已经因为此事而撤职了,今年换上了王小仙,却居然连刑讯逼供都省了,分明已经是先斩后奏了,根本也没等什么官家态度,稀里糊涂的跟在王小仙的背后就往前冲了。

六十岁的人了,这事儿办得却让他找到了一点年轻时面对侬智高叛乱时的那种热血沸腾之感。

有一种,大不了这一把老骨头不要了便是的豁达感。

而事实上被王小仙不知不觉便已感染的又何止是元绛一个人呢?本应该为母亲守孝,不应该干涉地方政治的王安石,本应该是官场老油条的宋押司,陈押司,甚至是包括这一遭利益受损,背景通天的法永,不也都是被王小仙所感染,稀里糊涂的就都挺身而出了么?

你说王小仙真给了他们什么利益交换么?其实也没有的。

那这样的一份感染,又怎么会仅止于这些人呢?

却见那人冲着王小仙抱拳拱手道:“久仰王小官人大名,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在下李霜,乃是南唐皇族后裔,整个江宁府,我们家应该是最富的上等户了,依着大宋律法,原本,我们家也是该出钱负责徭役之事的。”

“既然元府君说了此事算徭,在下不敢吝啬,愿出家资三万贯,或是为河堤工人煮水供饭,或是为修船造船,亦或者是需要平整土地,这笔钱,愿交由王官人来分配。”

另一人见状也站了出来:“上元县上等富户张氏,愿出资一万贯以供王官人支配。”

“句容县上等户杨氏,八千贯。”

“江宁县徐氏,两万贯。”

“江宁潘氏,五千贯。”

“阿弥陀佛,既然如此,我天禧寺,也出一万贯。”

“只你天禧寺慈悲么?江宁县定林寺,我们也出一万贯。”

“牛首山弘觉寺,没你们有钱,老衲去想想办法,十日之内,必弄两百艘船来。”

“…………”

元绛也是惊讶的发现,这些平日里一要他们出役钱,就一个个推三阻四,百般逃避的富户豪强,形势户们,这会儿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全都主动站了出来,不大一会儿的功夫,这些人确实已经口头答应,一共拿出十几万贯来给王小仙随意花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