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三章:三河古镇 徐家商铺

徐吉标传 第三章:三河古镇 徐家商铺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3 15:02:09 来源:源1

第三章:三河古镇徐家商铺(第1/2页)

民国三河古镇:岁月交织的皖中明珠

古镇风貌:古韵犹存的水乡画卷

民国时期,三河古镇犹如一颗镶嵌在皖中大地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古镇依水而建,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河水悠悠,波光粼粼,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乡景致。

镇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斑驳,却更添古朴韵味。店铺的门板散发着陈旧的木香,上面张贴着各种手写的招牌,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如精美的刺绣、古朴的木雕;也有经营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的米饺、酥脆可口的大麻饼,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市井生活:烟火人间的百态人生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上,三河古镇便渐渐苏醒。码头上,船夫们吆喝着,将新鲜捕捞的鱼虾搬上岸,与鱼贩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街巷里,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磨剪子咧,锵菜刀”的叫卖声悠长而响亮。妇女们在河边洗衣,一边搓洗着衣物,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在水面上回荡。

到了中午,古镇的餐馆里热闹非凡。食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三河特色美食,如肥而不腻的三河酥鸭、鲜嫩爽滑的三河米酒煮河鲜。午后,老人们会聚集在茶馆里,泡上一壶热茶,听着评书先生讲述着古今传奇,在茶香与故事中悠然度过惬意时光。

商业往来:水陆通衢的繁华之象

三河古镇凭借其优越的水路交通位置,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河道上,商船往来如梭,满载着当地的农产品、手工制品运往各地,又从外地带回各种生活用品和新奇玩意儿。镇内的商号鳞次栉比,布庄、盐行、钱庄等一应俱全。商人们在这里谈生意、签契约,算盘珠子的噼里啪啦声,夹杂着讨价还价声,奏响了古镇商业繁荣的乐章。

每到集市之日,周边乡村的百姓纷纷涌入古镇,一时间,街道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在这里采购所需,交流信息,古镇成为了方圆百里内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文化传承:传统底蕴的延续发展

民国时期,尽管时代风云变幻,但三河古镇依旧坚守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每逢节日,古镇便成了欢乐的海洋。春节时,舞龙舞狮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端午节,河中龙舟竞渡,选手们喊着号子,奋力挥桨,两岸观者如云,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

古镇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间技艺,如纸扎艺人精心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人、纸马,彩灯匠人打造出美轮美奂的花灯,在夜晚点亮古镇的街头巷尾。这些技艺承载着古镇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期许,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让三河古镇在民国的动荡岁月里,始终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

徐吉标的三河岁月:少年成长的水乡印记

初入古镇,新奇满怀

少年时期的徐吉标,多半时间在三河古镇度过。初到三河,这座水乡古镇于他而言,满是新奇。踏入古镇,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街道两旁徽派建筑林立,粉墙黛瓦在阳光照耀下明暗交织,飞檐翘角好似振翅欲飞的鸟儿。徐吉标穿梭其中,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店铺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吃摊,都让他目不暇接。

市井学艺,渐悟生活

徐吉标常流连于街头巷尾,看纸扎艺人用灵巧双手赋予纸张鲜活生命,看铁匠师傅在炽热炉火旁千锤百炼打造器具。他主动与匠人们攀谈,学习技艺,渐渐明白每一件手工艺品背后都藏着匠人的心血与执着。闲暇时,他会帮米饺店老板打下手,从揉面、调馅到包制,每一步都认真对待。在与这些市井人物的相处中,徐吉标懂得了生活的质朴与艰辛,也收获了书本之外的宝贵经验。

河畔时光,心灵滋养

三河古镇的三条河流,是徐吉标的心灵栖息地。他时常坐在河畔,看船只往来穿梭,听船夫嘹亮的号子在水面上飘荡。夏日午后,他会与伙伴们跳入河中嬉戏,感受河水的清凉与灵动。有时,他会静静观察河畔洗衣的妇女、垂钓的老者,从他们的神情中,领悟到生活的悠然与宁静。这些河畔时光,如同潺潺流水,滋养着徐吉标的心灵,让他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培养出细腻而敏锐的内心。

文化熏陶,梦想萌芽

古镇丰富的文化活动,深深吸引着徐吉标。每逢节日,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让他热血沸腾。他尤其痴迷于古镇的戏曲表演,婉转的唱腔、精彩的扮相,令他沉醉其中。在文化的熏陶下,徐吉标心中渐渐萌生出对艺术与美好的向往。他渴望有一天,能将古镇的魅力展现给更多人,让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三河古镇的岁月,成为徐吉标少年时代最珍贵的记忆,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而多彩的基础。

从合肥义城大张圩南埂到三河古镇的确有一段不算短的路程,在民国时期,这段路对于徐吉标来说,或许充满了别样的意义。

徐吉标家的徐家商铺,就坐落在三河古镇那热闹非凡的街道上。商铺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十分规整,朱红色的木门和木窗棂,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斑驳,却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徐家竹木”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三河古镇徐家商铺(第2/2页)

走进商铺,便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竹木器材整齐地摆放着。靠墙的位置,立着一捆捆粗细均匀的竹子,竹节光滑,竹身笔直,散发着淡淡的竹香。角落里,堆着一些已经加工好的木制品,有精致的竹椅、竹凳,纹理清晰,打磨得十分光滑,坐上去既舒适又稳当;还有大小不一的竹筐、竹篮,编制得极为细密,造型美观又实用,无论是装物还是提拿都很方便。

店铺的柜台后面,摆放着一些更为精细的竹木工艺品,比如用竹子雕刻而成的笔筒,上面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还有木制的梳子,齿梳均匀,手感温润,散发着木材特有的光泽。

徐吉标就在这徐家商铺里,度过了许多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他每天早早地打开店门,迎接每一位顾客。遇到有顾客上门,他总是热情地招呼,耐心地为他们介绍各种竹木器材的特点和用途。有的顾客拿不定主意,他就会根据对方的需求,细心地给出建议。在生意不忙的时候,徐吉标会坐在店铺里,用心地整理和擦拭那些竹木器材,或者检查它们是否有损坏,以便及时进行修补和调整。

在三河古镇这个充满烟火气和商业氛围的地方,徐家商铺就像一颗小小的明珠,而徐吉标则在这一方天地里,用心经营着家族的生意,传承着那份与竹木器材相关的技艺和情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徐吉标与舅舅:古镇竹艺的传承与延续

在三河古镇,徐吉标舅舅的名号,可谓是家喻户晓。舅舅身为远近闻名的篾匠手艺人,凭借一双巧手,将竹子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制作出的竹木家居用品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

舅舅的工坊,隐匿在古镇一条清幽的小巷里。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便能听见竹子被削砍、劈裂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工坊内,弥漫着竹子特有的清新气息,一捆捆挑选精良的竹子整齐排列,仿佛等待着舅舅赋予它们新的使命。

舅舅制作竹木家居的过程,犹如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他先挑选出合适的竹子,用锋利的篾刀将竹子劈成大小均匀的竹片。只见他手臂挥动,篾刀起落间,竹子便听话地分成几瓣。接着,他会将竹片进一步加工,削去表面的青皮,留下光滑细腻的内层竹篾。这层竹篾质地柔韧,是制作精美竹器的关键材料。

在舅舅手中,竹篾仿佛有了灵性。他编织竹篮时,竹篾在他的手指间穿梭自如,犹如灵动的舞者。不一会儿,一个造型精巧的竹篮便初具雏形。篮身的纹路错落有致,紧密而匀称,既美观又结实。而制作竹椅时,舅舅对每一个部件都精雕细琢。椅腿的弧度、椅背的曲线,都经过精心考量,不仅要保证椅子的美观,更要注重其实用性与舒适度。

徐吉标自幼对舅舅的手艺钦佩不已,只要一有空闲,便会跑到工坊,目不转睛地看着舅舅劳作。舅舅见他如此痴迷,也乐于传授技艺。从最初教他如何挑选竹子,感受竹子的质地与韧性,到慢慢指导他学习简单的编织技巧,徐杰彪在舅舅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掌握了篾匠手艺的门道。

在舅舅的影响下,徐吉标不仅学会了制作竹木家居的技巧,更领悟到了手艺人对技艺的执着与坚守。那些精美的竹木家居,不仅仅是一件件生活用品,更是舅舅和徐杰彪倾注心血与情感的艺术结晶,承载着三河古镇的传统文化与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徐吉标在舅舅家:勤勉学艺传承匠心

徐吉标的母亲王氏深知舅舅手艺精湛,在三河古镇声誉颇高,她满心期待儿子能从舅舅那里学到真本事,将来也能有一技之长傍身。所以,每次徐吉标前往舅舅家,王氏总会千叮万嘱:“到了你舅舅那儿,手脚可得放勤快些,多帮衬着点,讨舅舅喜欢,他才更乐意教你。”

初到舅舅家,徐吉标便将母亲的话牢记于心。天还未亮透,他就早早起身,轻手轻脚地打扫工坊,把散落一地的竹屑清扫干净,将杂乱的工具摆放整齐。待舅舅来到工坊时,看到的总是焕然一新的工作环境,心中不禁对这个外甥的勤快懂事暗暗称赞。

平日里,舅舅制作竹木家居时,徐吉标从不闲着。舅舅劈竹子,他就赶忙递上篾刀;舅舅编织竹篮,他在一旁递竹篾,眼睛紧紧盯着舅舅的双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舅舅需要较大力气的活儿,如搬运整捆竹子,徐吉标更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上,哪怕累得气喘吁吁,也从不喊一声苦。

闲暇时分,徐吉标也不偷懒。他主动将工坊里已制作好的竹木家居擦拭干净,摆放得井井有条,还会帮着舅舅整理账目,记录材料的进出。他深知,只有让舅舅看到自己的勤奋好学,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手艺。

在徐吉标的努力下,舅舅对他愈发喜爱,传授技艺也更加尽心尽力。从竹子的特性、选材的诀窍,到编织、雕刻的各种技法,舅舅毫无保留。徐吉标学得如痴如醉,他的手艺在舅舅的悉心指导下,也日益精湛,渐渐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竹木家居制作。而这段在舅舅家勤快学艺的经历,也成为徐吉标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回忆,为他日后在篾匠手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