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徐吉标传 > 第四十一章:巢湖风云 独立团船队谋划与

徐吉标传 第四十一章:巢湖风云 独立团船队谋划与

簡繁轉換
作者:友源丛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5 15:19:24 来源:源1

第四十一章:巢湖风云独立团船队谋划与发展(第1/2页)

1942年9月,抗战的烽火在岁月中熊熊燃烧,新四军第七师基于战略考量与抗日斗争的实际需要,做出一项重大决策——将随中心县委活动的巢湖独立营扩编为巢湖独立团。这一举措,如同为巢湖地区的抗日斗争注入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

新组建的巢湖独立团,依然在巢合庐中心县委书记程明远的领导下。团长由顾鸿担任,顾鸿与孙仲德有着亲戚关系,他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与卓越的领导才能,担起了带领全团冲锋陷阵的重任。政委杨杰英,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为全团战士们筑牢精神支柱。副团长桂俊亭,作战勇猛且足智多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参谋长宣济民,凭借对地形和战术的深入了解,为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政治处主任杜大公,在组织建设与思想动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保障部队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程明远、顾鸿、桂俊亭这三位来自合肥的同志,因战争的纽带紧紧相连。他们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凝聚在一起。在之后的战斗岁月里,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始终并肩作战,不离不弃。

面对敌伪顽的重重围剿,巢湖独立团毫不畏惧。在一次战斗中,日伪军联合当地顽固势力,妄图一举消灭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他们凭借着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气势汹汹地向巢湖独立团袭来。陈明远与团领导们迅速商讨作战计划,顾宏亲自带领部队抢占战略要地,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桂俊亭则率领突击队,趁着夜色绕到敌人后方,发动突袭,打乱敌人的阵脚。杨锦英在阵地上不断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让大家保持高昂的斗志。宣继明精准地分析战场形势,为作战指挥提供关键建议。杜大功组织后勤保障,确保战士们的弹药和物资供应。

在激烈的战斗中,巢湖独立团的战士们英勇无畏,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敌人的进攻异常凶猛,但三位合肥籍的领导始终坚守在前线,与战士们同生共死。他们的团结与坚定,如同定海神针,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巢湖独立团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成功保卫了根据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巢湖独立团继续在巢湖地区与敌伪顽展开了一系列战斗。他们凭借着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了巢湖地区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1943年2月,凛冽的寒风尚未消散,新的领导架构迅速搭建起来,支队司令员由唐晓光担任,政委为余再励,张学文出任副司令,程明远兼任副政委,宣济民续担任参谋长,政治处主任为高立中,杜大公担任副主任。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各大队职责明确:一大队为独立大队,大队长是桂俊亭;二大队大队长为宣醒民,教导员是曾性涵,副大队长为杨忠;三大队大队长为李元,教导员是金流。巢湖支队自此受巢合庐中心县委和七师双重领导。

这一系列调整犹如在复杂棋局中落下关键棋子,旨在整合力量,提高抗日斗争的效率与协调性。对于陈明远而言,角色的转变并未改变他坚定的抗日决心。尽管从书记变为副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依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凭借对巢湖地区的深入了解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协助余再立开展工作,与支队其他领导紧密协作。

桂俊亭带领的独立大队,作为支队的利刃,时刻准备在关键战斗中冲锋陷阵。宣醒民、李源等各大队领导也积极组织训练,提升队员战斗素养。面对新的领导架构和职责分工,全体成员迅速适应,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抗日工作中。

在一次日伪军对巢湖地区的大规模扫荡中,巢湖支队提前获取情报,迅速制定应对策略。唐晓光司令员指挥若定,陈明远副政委深入各大队部署战斗任务。桂俊亭率独立大队在正面与敌人展开激烈交火,吸引敌人主力;宣醒民的二大队和李源的三大队则利用熟悉的地形,从两侧迂回包抄,对敌人形成夹击之势。在战斗过程中,各大队相互配合,战士们英勇作战,成功击退日伪军的进攻,保卫了巢湖地区的根据地。

这一党委格局的形成,背后有着程明远、孙仲德、侯振★人的大力推动。他们的意见被中★★央采纳,何伟、傅秋涛先后被调回延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一章:巢湖风云独立团船队谋划与发展(第2/2页)

回溯到1941年春,原国民党团长蔡道和来到巢湖找程明远,表示有意向共★★靠拢。程明远经过考量,让他利用合法身份为党工作,即便暂时不能完全投身阵营,也保持单线联系。此后,程明远、孙仲德、侯振江持续关注局势发展,综合各方面因素,向中央提出将何伟、傅秋涛调回延安的建议,最终得到中★★央同意。而确保二人安全送回延安的重任,便落到了程明远肩上。

程明远深知责任重大,他通过单线联系蔡道和,要求蔡亲自出面陪同护送。对于何伟的护送,程明远精心策划。何伟化妆成商人,从合肥火车站上车。程明远派娄桂芳(孙家禹的爱人:),在合肥火车站担任小头头的哥哥一路陪伴照应。他们巧妙应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何伟,直至西安,将何伟安全送到八路军办事处后才返回。

同样,在护送傅秋涛时,程明远沿用类似的巧妙安排。凭借之前建立的关系网络,再次确保傅秋涛平安踏上回延安的路途。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下,程明远承担的这项任务充满风险。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一旦出现差错,不仅可能危及被护送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影响整个抗战局势。但陈明远凭借着坚定的信念、细致的谋划以及对各方关系的精准把控,成功完成任务。

随着何伟、傅秋涛安全回到延安,皖鄂赣边区党委在曾希圣、李步新的领导下,开启了新的抗战工作局面。而程明远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现,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与担当,更凸显了他在抗战大局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他在幕后默默推动着局势的发展,为抗战事业的胜利不断贡献力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程明远又将如何在新的党委领导下,继续投身巢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为保卫家园、抗击敌伪顽续写新的篇章,一切都充满着期待与挑战。

1942年9月,巢湖独立营扩编为巢湖独立团,人员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开支的大幅增长。仅依靠巢南、巢北两个船舶登记处的税收,已远远无法满足现有的经费需求。新四军军费本就紧张,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其进行严厉控制,各师不得不各出奇招维持部队运转。

在七师中,第七师的情况逐渐引起关注。从战士伙食定量来看,每个战士每天能保证3钱盐、3钱油,军装发放也颇为优厚,除了棉单军装,还有白洋布衬衣。相比之下,第二师每个战士每天仅有2钱盐、2钱油,且军装大多是用白老布染色制成。由于当时印染技术欠佳,新发的军装呈褐灰色,一洗就变成淡灰色。第七师在物资方面显得富足,武器装备也一应俱全,可这充裕的经费来源却令人好奇。

此事要从焦湖南怀宁嘴的魏木匠说起。魏木匠家在小魏湾村,距离怀宁有一段泥巴路,此地设有巢湖支队的秘密联络点。魏木匠为人忠厚老实,拥有精湛的木匠和造船手艺,程明远同样出身木匠,一眼便看出了魏木匠的不凡。两人交谈后,程明远了解到焦湖周边的木匠大多擅长修船,若要造船,只要资金到位,寻找造船长师傅和“★★程师”并非难事,而魏木匠就是极为合适的人选。

程明远紧紧握住魏木匠的手,说道:“咱们是同行哎,往后有活儿可要麻烦你了。”魏木匠拍着胸口回应:“别说新四军给钱,就算不给钱我们也要干啊。不讲别的,自从陈参谋你曾任江北游击纵队参谋来到焦湖,就真没人欺负我们了。鬼子、伪军来得少了,那些土匪也不敢来骚扰,日子安稳多了。”程明远谦逊地说:“这都是新四军的功劳,我只不过是跑跑腿而已。”

回去后,程明远找到曾希圣商量,他提议在巢南建立巢湖独立团自己的船队。表面上,船队以打鱼贩货为掩护,暗中则负责收集情报、运送枪支弹药、传递重要情报以及接送人员和物资西药。船队从船老大到水手,全部由巢湖独立团的战士组成,他们配备长短武器,遇到情况能打则打,不能打便及时撤离。曾希圣没等程明远说完,兴奋地拍着大腿叫好。

这个船队的建立构想,不仅是解决独立团经费与物资运输难题的关键举措,更是在复杂的抗战环境中,为新四军开辟了一条隐秘而重要的战线。在后续的日子里,这条船队将如何在巢湖上纵横驰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又将面临哪些来自敌伪的挑战与威胁,一切都充满悬念,等待着他们去书写新的抗战篇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