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98章:发兵大明宫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98章:发兵大明宫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98章:发兵大明宫(第1/2页)

祭祀的事情在长安掀起了不小风波。

对于长安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好事,意味着邸报上说的三熟稻祥瑞,极有可能是真的。

很多百姓都想着,以后自家农田也能一年三熟,那可就太好了。

贞观二十年春二月,龙抬头。

长安西市的糙米价格较年前又涨了三成。

粮铺掌柜扯着嗓子吆喝时,袖口磨出的毛边扫过账本上飞涨的数目。

自去年秋收遇旱,关中粮仓本就吃紧,邸报上一则关于“林邑三熟稻种”的传闻已像油星落进滚水,在长安街巷炸开了锅。

“瞧见没?第五版第三栏!”

茶肆里,卖胡饼的王三郎揉面的手在围裙上蹭了蹭,一把抓起邻桌客人丢下的邸报,粗粝的手指点着墨字。

“‘太子殿下遣船队自林邑携回稻种,据称可一岁三熟,江淮已备田试种’,这字儿底下还盖着东宫的朱砂印呢!”

邻座的老秀才摇头晃脑道:“《汉书》载‘神农尝百草,始有五谷’,今太子得三熟稻,岂不是续神农之德?昔年汉武帝求苜蓿种子,不过肥了几亩马厩,哪及得上这稻种活民万千?”

他话音未落,茶碗已被对面的漕帮水手抢过去,碗底残茶溅在邸报上,晕开一片墨迹。

“活民?先活了咱这锅里的米吧!”

水手抹了把络腮胡:“上月我家婆娘去慈恩寺还愿,见粥棚施的都是麸子掺糠,要真有三熟稻,粮价能跌回开皇年间不?”

消息像长了翅膀,从西市茶肆飞到平康坊的酒肆,又钻进光德坊的织机声里。

傍晚时分,绸缎庄的学徒阿福正踮脚贴新到的蜀锦价目表,忽听隔壁肉铺掌柜咋舌:“听说了吗?西市粮行的陈掌柜今早收摊时,让人在门板上刻了‘三熟稻成,糙米十文’——这是赌太子的稻种能成啊!”

路过的老菜农叹了口气,担子上的韭菜叶沾着泥星子:“成不成的,跟咱小百姓有啥关系?”

“当年曲辕犁说是省力气,可咱穷家小户哪有那般多田地要耕?还不是看地主家的田耕得溜光。这稻种要是真金贵,怕是先便宜了江淮的世家老爷们。”

他话音刚落,旁边卖蒸饼的妇人立刻接话:“老爷子这话可不对!前儿我去布政坊送饼,见太子府的人在贴告示,说要在曲江池边办‘稻种讲习会’,还说试种成了的农户,每亩地免半年税,咱坊里的张老五都报名了,说是就算只成一季,也够给闺女攒嫁妆了!”

人群中突然挤出个穿圆领袍的年轻人,腰间蹀躞带上挂着算筹袋,正是西市柜坊的账房。

他压低声音道:“跟你们说个秘闻,我家东主今早收了南边的票号送来的急信,说是几家大族正凑钱,要在漕运上卡江淮的稻种运输呢!”

众人哗然:“为啥?”

账房冷笑一声:“为啥?三熟稻要是成了,江淮的粮食能压过关陇的麦粟,那些靠囤粮发财的世家,眼珠子不得瞪出血来?”

暮色渐浓时,平康坊的红灯笼次第亮起,而皇城根下的杂耍摊前,说书人正拍着醒木讲新段子:“话说这三熟稻啊,秆如麻,穗如帚,一颗谷粒有指节长!太子殿下带回稻种那日,长安城上空祥云绕了三圈,司天台监当场就上表,说这是‘天赞大唐,岁稔年丰’的祥瑞!”

有看客扒着桌子追问:“啥时候能传到咱关中?”

说书人敲了敲醒木,笑道:“着什么急!太子府的告示写了,秋月就往关中送稻种,还说要在龙首渠旁开试验田,让百姓都去看!到时候啊,不管是人种还是牛耕,都能照着学!”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议论,卖胡饼的王三郎突然扯开嗓子:“我信太子!当年曲辕犁就是他弄出来的,现在哪家地主不用?这稻种要是成了,咱穷小子也能顿顿见着米油星!”

这话引得大家更为期待起来。

魏王府。

听着外面的热闹声,李泰的脸色却不怎么好。

“这消息是哪传出来的,太子那边吗,还是他们脑子进了水,连这东西都敢碰,没听着父皇都要上告祭祀吗!”

坊间消息的传闻,说是有大族要对三熟稻动手,有鼻子有眼的。

这里的大族虽然没有明确说是五姓七望,可但凡听着的,谁不觉得是五姓七望。

而五姓七望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跟魏王绑在一起,这岂非就是他魏王的意思。

李泰有些恼怒,因为这个时期,他可不想引起太多关注,对于三熟稻也没多大的看法,只是觉得太子声势又要涨了。

但问题是,这麻烦他惹上了,要父皇怎么看?

最近他可是一直想办法,重新得父皇宠爱,这要是父皇误会了,那可就太冤了。

柴令武皱眉思索一番,说道;“我问过那边了,他们也在查,这事不是他们做的,他们也不会这么做,太多人盯着了。”

“听说消息一开始,不是从万年县传出,而是从咱们长安县这边流出。”

李泰想了想,道:“是太子欲盖弥彰之计?真真假假,以假乱真?”

“毕竟这样的事情,也只是对太子最为有利了,或许他想借这个由头,打击他们。”

事情是谁做的不重要,要看谁是得利方。

而三熟稻如果真被拦截,自然是太子吃亏,可现在拦截的消息传得到处都是,谁还有胆子顶着风头去干?

那么转回来一看,得利的就是太子了,太子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对五姓七望动手。

倒是李泰心态还算轻松,太子要干五姓七望,其实跟他关系不大。

甚至巴不得太子干得狠一点,只有五姓七望疼了,才会更好的支持他去跟太子斗。

柴令武却感觉不是这么回事。

“太子理应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世家下手,祭祀在即,陛下跟太子这里又有一轮交锋,太子没必要去招惹他们。”

犹豫几下,柴令武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倒是觉得,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晋王的动作。”

听到晋王,李泰的眉头皱起:“稚奴?他做这事干嘛?”

“他现在还敢去跟太子对着干?”

没了右金吾卫的李治,在李泰看来就是没了牙的老虎,只是现在也不能太小看他,毕竟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勣,还是站在李治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8章:发兵大明宫(第2/2页)

李治人都已经到李勣的普宁坊了。

当然,支持跟自己有兵权,这是两码事。

“这只是臣的感觉。”

柴令武也说不出来个理由,毕竟李治现在完全没必要参合进去。

但直觉告诉他,李治的可能性很大。

李泰摆摆手:“不说这些了,且要看看祭祀这边怎么做。”‘

“父皇跟太子各有三千兵,咱们呢。”

“也不知道父皇会不会趁此机会,对太子下手。”

说完,李泰又自顾自的说道:“应该是不会的,我听说父皇这次还要祭奠母后。”

说起母后,李泰眼神微微一黯。

李世民也好,还是他们三兄弟也罢。

对于长孙皇后的感情,都是大差不差的。

曾经母后在的时候,三兄弟亦是相亲相爱,父慈子孝。

不过换个角度看,那也是几兄弟都年幼,太子都还没监国,没有利益争斗,关系自然不同。

李泰不会觉得,父皇在祭奠母后之际,还要对太子下手。

说是母后都疼爱,实际上李泰也清楚,还是喜欢大兄多一些。

或者说在母后心里,大兄是嫡长子,就应该是未来皇帝。

李泰不怨母后,长幼有序,本就是如此。

话说回来,若是母亲一直在,太子不会颓废,自己也不会生出要夺嫡的心思。

可是后来父皇给了他希望,太子又那么不争气。

等到太子重整旗鼓,表现出自己的优秀时,李泰已经不能回头了。

可就算是李泰现在要退,太子还会给他活路吗?

感觉不太可能,李泰也不敢赌,底下人也不会同意,那就只能是一条路走到黑了。

柴令武迟疑几分,还是开口道:“魏王,其实这是个机会。”

李泰脸上有几分挣扎,他也知道是个机会。

正因为陛下跟太子之间相互忌惮,加上母亲的缘故,反而有了时机。

可最终李泰还是摇头道:“算了。”

终究是过不了心里这关,以母亲名义去做夺嫡的事情,李泰还没到那程度。

见此,柴令武也没说什么。

但李泰不这么想,却有人这么想。

普宁坊。

从皇宫回来一趟的晋王,脸上阴沉得厉害。

媚娘跟他说的那些话,不断在脑海里浮现。

不错,市井谣言就是他安排人去传的,为的就是让局势更加混乱起来。

而今天,媚娘告诉他,祭祀是个机会。

倒不是在祭祀的时候对父皇跟太子下手。

而是趁着太子离开大明宫之际,强攻大明宫,火药之所在。

‘晋王,太子最大的依仗,就是大明宫的火炮。’

‘这也是陛下一直忌惮太子的地方。’

‘如果没有火炮,太子的这些兵马,陛下还会在乎吗,辽东精锐再强,能强过长安精锐?’

‘祭祀是最好的时机,太子必然携带所有心腹前往,他担心陛下动手,当心思放在祭祀时,其他地方就有了缺失。’

‘晋王可说服李勣将军,起兵强攻大明宫,哪怕是不能得到火炮,也要将其大部分捣毁。’

‘当太子没了火炮,陛下定然要动手,即便陛下不动手,太子也会被逼动手,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左金吾卫大将军府。

李勣将手中兵图“啪”地压在案上,青铜镇纸磕出冷硬的声响。

他戎马半生的指节蹭过图上大明宫轮廓,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对面的晋王李治。

年轻人今日卸了朝服,只着月白常服,领口却因急切微微敞着,鬓角还沾着夜露。

“晋王。”

李勣的声音像老松木般沉哑:“火炮之事,是陛下与太子心照不宣的禁忌。你说要趁祭祀强攻大明宫火药坊?”

他忽然抓起案上茶盏,却发现早已凉透,索性推到一旁,“左金吾卫虽归末将节制,但大明宫是太子根本,此举形同清君侧,还是攻向……太子最为看重的火药坊。”

李治往前倾身,袖摆扫过砚台,墨汁在宣纸上洇出一道深痕。

“老师。”

他刻意放柔声调,却掩不住眼底的火:“你可知今日西市粮价又涨了三成?市井都在传,五姓七望要卡三熟稻的漕运。可这谣言是谁放的?”

他突然压低声音,“是我让人传的。”

李勣瞳孔骤缩:“是你?”

李治猛地起身,袍角扫翻了绣墩:“我就是要乱这局!”

“太子有辽东精锐,有大明宫火炮,如今又借三熟稻收拢民心。父皇祭祀时带三千兵,太子也带三千兵,这哪里是祭祀?分明是刀架在脖子上的对峙!”

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木窗,雨丝夹着泥土气灌进来:“老师,你还记得武德九年吗?玄武门之变时,父皇若没有那八百玄甲军……”

李勣霍然站起,苍老的胸膛剧烈起伏,喉咙滚动,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李治继续道:“太子若失火炮,陛下必除其兵权。陛下若动太子,魏王必趁机而起。唯有乱中取胜,我方可收渔翁之利。”

李勣闻言,眉头皱起。

他知道这对晋王来说,确实是个机会。

李勣的声音忽然软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晋王可是听说,陛下这次还要祭奠长孙皇后。”

“当年皇后娘娘在时,三位殿下何等和睦。如今……”

李治眼神一凛,声音变得低沉嘶吼:“正因母后在天有灵,才不能让大唐重蹈玄武门的覆辙!”

“老师追随父皇半生,可知父皇最怕什么?怕兄弟相残,怕江山不稳!太子若没了火炮,父皇定会借祭祀之机削其兵权,让他做个富贵亲王。可魏王呢?他若趁机联合五姓七望逼宫,谁来护驾?唯有我,唯有老师手中的左金吾卫!”

李勣看着略显年幼稚嫩李治的脸,感觉到有几分陌生。

这就是皇权争斗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