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五章 百日之约

状元郎 第五章 百日之约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五章百日之约(第1/2页)

“啥,你要去杀猪?”老太太闻言吃惊道。

“奶奶,我说要读书考秀才……”苏录无奈道。

“没错儿,杀猪菜很好吃的。”老太太咽了下口水,高兴道:“秋哥儿要是成了杀猪的,奶奶就有口福了,奶奶最爱吃大肠了。”

“我爱吃猪尾巴……”金宝更是口水哗哗。

“秋哥儿啊,你还真不如去学杀猪呢。”大伯不禁好笑道:“从小到大,你进过几天学堂啊?”

“就是。”伯娘附和道:“学堂门朝哪开,你还记得不?”

“那还不是嫂子打小,跟夏哥儿秋哥儿说,读书莫得用处吗?”小姑打抱不平道:“莫得用处,还一直让春哥儿读。”

“春哥儿是那块料子,他俩不是那块料子!”伯娘闻言秀眉一挑,跟小姑针锋相对道:“咱家从牙缝里省出那点儿银子,得花在钢口上!”

“……”小姑一时语塞。就算和苏录是一面的,她也不得不承认,在读书方面,秋哥儿没法跟春哥儿攀伴儿。

“我觉得我是那块料。”苏录却毫不自卑道。

“当老子不知道你咋想的?你娃儿就是不想干活!你连《三字经》都背不起。”大伯自以为看穿苏录道:“‘凡训蒙,须讲究’,你知道后头是啥子吗?”

“我当然知道。”苏录闷声道。

“那你背起嘛。”大伯母冷笑道。

“要背就从头背起嘛。”苏有才对哥嫂有些不满,给儿子打圆场道:“从半截儿我都背不清爽……”

“详训诂,明句读。”却听苏录流利地背诵道: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苏录一口气背到‘经子通,读诸史。’才停下来问目瞪口呆的大伯两口子道:“还用继续背下去吗?”

实际上他不敢往下背了。因为下面便开始‘考世系,知终始’了,他所学的版本里,还有‘十六世、至崇祯’呢……

“不用了,你背了我也听不懂。”好在大伯娘已经被镇住了,揉着太阳穴问大伯道:“当家的,他背的对吗?”

“……”大伯其实早就把后头的忘干净了,他以己度人,才会觉得苏录也背不下来。只好有些尴尬地点头道:“差不多吧。”

“一字不差好么!”苏有才却高兴道。

“秋哥儿太厉害了!”苏泰开心地拍着巴掌道:“我只能背到‘香九龄、能温席’,后头就想不起来喽……”

“我一句也不会。”金宝儿也使劲拍着巴掌,一脸的自豪。

“你娃儿还有点东西嘛。”大伯也很高兴,摸了摸苏录的头顶道:“脑壳壳里蛮清爽滴。”

“大哥,秋哥儿给家里立了大功,也该奖赏他一下嘛。”苏有才便趁势道:“就遂了孩子的愿吧。”

“哎。”大伯点点头,看向自家婆娘道:“那就先不急着拜师,让秋哥儿再读两天书?”

“不拜就不拜。”伯娘瞪大伯一眼,总算是退了一步。

苏录还没来得及高兴,便听她话锋一转道:“但你是不是那块料,嬢嬢我说了不算,他们说了也不算——”

“那怎么才算?”苏录沉声问道。

“有本事考进太平书院去,老娘就承认你是读书的料!”伯娘沉声道。

“大嫂,你不是强人所难吗,他才念过几天书,就让他考太平书院?考个铲铲嘛!”苏有才一听就急眼了。

“连太平书院都考不上,还想考秀才?”大伯娘傲然道:“不光得考上,还得像春哥那样名列前茅,才能有希望!”

“人家只招年十四以下的学童,过了年他就超龄喽!”苏有才无奈道。

“人家不是年底收学生吗?春哥儿就是那年腊月考上的。”大伯娘记忆犹新道。

“那时间也太短了,满打满算还有三个来月,秋哥儿就是不眠不休的学,也根本来不及……”苏有才叹气道:“别说三个月,三年都不够啊。”

“就给他三个月,行就行,不行就早点去当学徒!”大伯娘却主意已定。

“嫂嫂……”苏有才满嘴苦涩,他理性上明白,嫂子说得也没错,能考中功名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尖子,普通人早点认清这点早解脱,也省得拖累家里。

可这是他儿子头一次,下决心要做一件事啊……

“老汉儿别说了。”却听苏录沉声道:“三个月就三个月!”

他定定地望着大伯娘,斩钉截铁道:“我考上给你看!”

“考不上怎么办?”大伯娘瞳孔缩了缩,被他的眼神震了一下。又心说怎么能让个孩子镇住呢?便狠狠地瞪回去。

“悉听尊便!”苏录跟大伯娘斗鸡似的互瞪。

“啥子意思?”大伯娘一愣。

“就是‘到时候你说了算嘛’。”大伯道。

“好,这可是你说的!”大伯娘重重点头。

~~

虽然争取到了一百来天,但苏录就算想读书,也得先忙完了秋收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章百日之约(第2/2页)

下午回到地里,苏泰继续杀剩下的高粱。苏有才和苏录则配合着开始脱粒。

两人先在地上铺一块粗布单,再架个木头槽子搁在上头。然后苏录扶槽,苏有才手持高粱束,将穗头用力摔打在槽子上。

通红的高粱粒子便扑扑簌簌落下,大半落在槽子里,也有好些撒在布单上。苏录一下就理解了‘下沙’为何意,确实太像了。

尘土飞扬间,苏有才一边摔打,一边问他:

“儿啊,你《三字经》不是只能背到‘养不教,父之过’吗?今天吃了仙丹吗,这么厉害?”

“感觉中暑之后,脑袋一下子灵光了。心里也通透了,觉得这世道,读书才是出路。”苏录掩着口鼻,闷声道。

“那你继续背我听听。”苏有才兴致勃勃道。

“后头不会了。”苏录摇摇头。

“那背背《百家姓》?”苏有才又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后面也不会了。”苏录老老实实道。

“《千字文》呢?”苏有才锲而不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su)列张。”苏录愈发露怯。

“是‘日月盈昃,辰宿(xiu)列张’。”苏有才无语道:“你还考个铲铲哦?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苏录也很无奈。上辈子小学只要求背诵《三字经》,不要求背《百家姓》和《千字文》啊……

“唉,不怪你娃儿,都怪你老汉儿。”苏有才说完又跟苏录道歉:“都怪我前些年忙着考秀才,疏忽了对你哥俩开蒙,结果两头都耽误了……”

说着他停下动作,用袖子擦擦眼角,闷声道:“哎呀,眯到眼喽。”

苏录便默默起身,把装水的竹筒递给他。苏有才接过来喝一口,愈加歉意道:

“秋哥儿啊,咱们老祖宗苏老泉,能二十七始发愤,那是他家条件好。咱家这条件,十三岁从头开始,也实在太晚了。”

“爹,那是因为我以前没学过。我从现在开始奋起直追,一定能撵得上!”苏录却一脸恳切道。

看着儿子求知若渴的目光,哪个当爹的能受得了?

“格老子,又眯到眼喽。”苏有才仰头望着天上的雁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向南飞。不禁叹息一声道:

“连扁毛畜牲都识字,我儿子还能不如个鸟?好吧,学了就比不学强,为父从头教你便是。”

说着他朝苏录挤挤眼,给儿子减压道:“你也别太把伯娘的话当回事儿。就算考不进书院去,只要你想学,爹一样能教你。你老汉儿别的不会,教书还是有一套的。”

“我也是这样想的,”苏录重重点头,呲牙笑道:“先全力一搏,争取考上书院。但就算没考上,去当了学徒,我也会继续用功读书的!”

“这就对了!”苏有才欣慰地大笑道:“就要像《三字经》里讲的那样,‘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那孩儿到底该学些什么?”苏录追问。

“‘三百千’、《小学》、《孝经》,还有‘小四书’、《时古对类》、《声律发蒙》……”苏有才便如数家珍道。

“这么多?”苏录不禁咋舌。

“多?这些只是基础嘞。”苏有才加重语气道:“重中之重是‘四书’和‘四书章句集注’。太平书院笔试就两种题,一是四书帖经;二是墨义,必须用‘四书章句集注’作答。”

“帖经、墨义,啥意思?”苏录准确提取重点。

“帖经就是把经书的内容盖起一部分,考生得一字不差地填上才算对。”苏有才解释道:“墨义就是笔答经义。”

“明白了。”苏录点点头,就是填空和词语解释嘛。

在他的认知中,这都是标准的送分题。

“不考八股文吗?”他又问道。

“不考。太平书院治学严谨,开课后会从头讲经,以免谬误。经书还没讲,怎么可能要考生破题作文呢?”苏有才很确定地答道。族里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年至少送一个子弟进太平书院,所以他门儿清。

“那就好。”苏录长长松了口气,他就是再自信也知道,短时间内不可能学会八股文。

“那能不能跳过那些……基础知识,直接学四书五经?”他又问老爹道。

不考的内容,狗都不看一眼……

“要不得。早些年,书院确实这样考过,但发现考进来的学子,根基差得要死。连对仗声律都不会,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苏有才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道:

“这学习就像盖房子,根基埋在地下虽然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糊弄事儿是要塌房的。所以后来书院就在笔试前先考口试,考校这些基础。”

“明白了。”苏录点点头,便打消了省功夫的念头。

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他觉得父亲应该是个好老师,那书院也应该是个好书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