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十章 字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

状元郎 第十章 字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十章字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第1/2页)

“干笔先要水润,蘸墨只着水皮。”

磨好墨润好笔,苏有才铺开一张尺许见方、粗糙泛黄的土纸,又教导苏录道:

“纸以黄色质粗为宜,忌过滑过白,当然那种纸我们也用不起。”

“东坡先生有云,楷生行,行生草,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跑,必须循序渐进。不会立就想走,不会走就想跑,一定会摔得很惨。”

“当然毋庸讳言,我们读书先是为了举业,单就举业而言,楷书即足矣。所以为父只教你楷书,但只要打好基础,将来若有兴趣,自学行草也非难事。”

“明白。”苏录点点头,他又不想当书法家,考试用不着的东西,一点不学才好呢。

“楷书的话,如今天下蒙童都学姜字体。”苏有才便在纸上写下几个平稳端正、圭角鲜明的大字。

苏录瞪大眼看着,没想到老爹的字这么拿得出手,苏有才却面无得色道:

“我这字便是摹的姜楷《千字文》,天下读书人也大都这么写字。盖姜字虽吃力,但点画分毫不苟,作字之时,能令此心不放、此心不粗。佻达纵横者厌之,以为欠苍劲、欠自然,而不知有益于性灵也。”

顿一下他又忍不住吐槽道:“其实是因为考试只能用台阁体的缘故,姜字就是最正统的台阁体……”

“这也没什么不好。”苏录却很能接受这种千篇一律。后世他还学过衡水体呢,为了考试嘛,不丢人。他只担心自己学不会:

“只是短短一百天,儿子能学出个样来吗?”

“一百天够了。”苏有才颔首道:“东坡先生还说过,‘字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就是说写字不难,三个月便能入门。但怕就怕中断,要日日勤练不辍。”

顿一下,又吩咐道:“你当每日早起习字半个时辰,下午再习字半个时辰为度,写时一气呵成,不可中断。”

“是。”苏录一听高兴坏了,三个月能入门实在太好了。一百天后正好去考试,苏家老祖宗太给人信心了。

“那该怎么练起呢?”他兴致勃勃问道。

“先学执笔。”苏有才便给苏录拿了支秃笔,然后教他‘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

这五个字对应执笔时五指的作用,简单说就是大指食指紧按笔管,中指钩向内、无名指小指抵向外。

“手背要圆,掌要虚,指要实,腕要悬,管要直。”苏有才一边手把手纠正苏录握笔,一边解释道:“掌虚则运用便利,指实则筋力平均,腕悬则肉不衬纸,管直则字字中锋,左右皆无病也。”

“楷书执笔宜近笔头,写小楷的话主要是以指发力……”苏有才便仔细教了他指法运用,末了吩咐道:“你现在最要紧的是训练控笔,所以明日上午,画横竖斜杠各一百道,粗细长短间距,要尽量一致。然后下午再来一遍。”

“是。”苏录赶紧记下作业。

~~

书法课结束后,苏有才又教苏录学习《声律发蒙》。

该书全文五千字,按二十个韵部划分,每章以对仗句式构成。专为蒙童学习音韵对仗设计。哪怕不学作诗,也能让蒙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这都是写作的基本功——

“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

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

杨柳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

优美的文字,让人诵读起来都心旷神怡,十分享受。苏有才听苏录念完一遍,帮他反切了几个生字,便笑道:

“这书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按顺序背,也不用一字不落的背。口试的时候,肯定是书院的人说上句,让你对出下句。比方我说‘树正影无偏’,你就要对‘源清流自洁。’不会倒过来问,也不会上下句都让你背。”

说着他狡黠道:“所以上半句耳熟能详即可,重点是记牢下半句不出错。”

“明白了。”苏录高兴地点点头,老爹也一点不死板嘛。

其实他不知道,苏有才教他书法的时候,已经是用最简洁的步骤了,那是一点用不上的都没教。就为了让他到时候,不至于因为写字太丑落选。

老爹虽然觉得希望渺茫,但还是挖空了心思,帮他备战啊……

~~

今晚教的东西不多,苏有才早早就下课了,打着哈欠上床睡觉。

苏录先把笔砚洗刷干净,然后坐回桌前,开始背诵《声律发蒙》。他很快发现,这玩意儿比‘三百千’还容易记忆,不仅押韵而且对仗,还有强烈的画面感,用图像记忆法简直嘎嘎乱杀。

连背带抄约摸一小时,苏录便吹灯上床,抱住‘竹夫人’,开启睡眠记忆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字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第2/2页)

翌日清晨,鸡叫声准时将他唤醒。苏录依旧在睁眼之前,先回忆一遍昨晚背诵的内容,激活睡眠时强化的记忆。

然后下床坐回桌边,赶紧翻书查漏纠错。最后整体背诵一遍,再重复查漏补缺一遍,就完成了第二次睡眠记忆的全过程。

这时大伯娘也吆喝起床吃饭,让赶紧去扬场晒粮,不过苏录得了豁免,今天起就不用出门干活,可以专心读书了。

吃过早饭后,他便回到房间,头一次沐浴着阳光坐在书桌前,按照父亲教授的动作,一丝不苟的磨好墨。又用五字执笔法握住笔,先虚空比划几圈,活动下手腕。

这才蘸上墨,在纸上缓缓画起竖线来。照父亲的说法,这是在驯服手中的毛笔,使其由一头脱缰的野马,变成训练有素的战马,可以随你的心意辗转于纸面之上。

老爹说,当你能够精妙把握下笔的力度,方向和节奏,再想写一笔好看的毛笔字,自然易如反掌。

苏录听了很受振奋,这样简单练习就能攻克书写关,简直太美妙了!

可当他信心满满地开始练习时,却发现这他么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是控笔力度上,用力过猛会分叉,过轻则笔画无力,很难达到老爹‘笔笔中锋,线条粗细一致’的要求。他只能稳下心来,缓缓运笔,牺牲速度来换取稳定性。

可这样一来,手就会格外累。而且老爹要求他运笔时,手腕离开桌面,仅以肘部支撑。这样写着写着手臂就开始发酸发抖,难以保持稳定了。

老爹还说,如果手抖了,可以用‘枕腕’过渡,就是把手腕垫在左手背上运笔。但最终还是得过渡到直接悬腕,否则控笔范围受限,写不出大气的笔画。

既然如此,苏录就不打算用‘枕腕’过渡了,争取早日练出持久稳定的悬腕功夫。

他咬牙坚持,一笔一划的画完了横线、竖线、左右斜线各一百道。这才搁下笔,活动下酸胀的小臂和手腕,然后又画了同样的一组,结束了上午的习字练习。

拎着笔砚到天井里刷洗时,苏录抬眼远眺,只见碧空如洗,青山含黛,赤水河哗啦啦地在山谷中流淌,这二郎滩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

小金宝看到他出来,赶忙爬过门槛,迈着小短腿来到边上,仰头问道:“三锅,你学废了吗?”

“是三哥,你学会了么。”苏录笑着纠正道。他知道这是小家伙想让自己陪她玩了。她从早晨开始都没缠着自己,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便弯腰捏一捏金宝软乎乎的腮帮子,笑道:“我教你做体操吧?”

“好啊好啊。”金宝乐得直拍手。

“原地踏步。”他便带着金宝,认认真真做起第八套广播体操。

“第一节,伸展运动……”

金宝小豆丁似的,却有模有样地学着抬手踢腿,努力跟上他的动作,手忙脚乱的样子可爱极了。

伙房里飘来诱人的香气,是大伯娘正在蒸高粱饼,这玩意儿刚蒸出来的时候,跟放凉了完全两个样。

楼下传来‘咕咕咕’的声音,是小姑在给鸡群撒谷,给牛栏添草。

南墙根的暖阳里,奶奶在给孩子们一针一线做棉鞋。至于老爷子,早揣着一卷蒌叶出门遛弯了……

秋蝉在叶隙里鸣叫,炊烟慢悠悠地缠上云絮。这一刻,美得像画,描绘出了幸福的模样。

~~

“第八节,整理运动……”

做完广播操,苏录便回到书房,小金宝也乖乖地自己玩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苏录又拿出了那本习字册,复习昨天背过的《百家姓》和《千字文》。

根据遗忘曲线原理,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但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如果不复习,一小时后便会忘记一半,一天后就会忘记四分之三。但随后遗忘速度逐渐减慢,最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人们还发现,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率高一半。间隔一天的复习能使记忆强度提高两倍。于是总结出了强大的‘间隔复习系统’。

这套系统简言之,就是应在初次学习后的二十分钟、一小时、九小时、一天、三天、七天、十六天,七个关键时间点进行复习,便会牢记知识,基本不再遗忘。

所以苏录昨日,在白天干活时也要背书,其实是不想错过关键的复习节点。

而今天,则是《百家姓》和《千字文》第四次复习的节点……

ps.和尚左眼上火,以独眼龙形态写作,如有错漏请多包涵。另外可以投月票了,求月票推荐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