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十一章 祖传举砖记忆法

状元郎 第十一章 祖传举砖记忆法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7 来源:源1

第十一章祖传举砖记忆法(第1/2页)

复习完《百家姓》和《千字文》,苏录便听到大伯娘喊吃饭,这才感到肚子咕咕直叫。

高强度学习一上午,他早就腹中空空,连高粱饭都消化地干干净净了。

午饭自然是高粱饼子。刚蒸出来的高粱饼口感松软,老人孩子都能吃,蘸点儿腐乳,那叫一个香啊!苏录连吃了三个大饼子,把大伯娘看得直翻白眼。

“吃饱了吧?陪我送饭去。”还是小姑把他从桌上拽走。

待苏录和小姑子下了楼,大伯娘又从大锅里,端出了一小碗热腾腾的鸡蛋羹,还滴了几滴香油。

老爷子已经吃完饭躺着去了,桌上就剩老太太和小金宝,两人登时口水直流。

大伯娘给一老一少各一把勺子:“赶紧吃吧,凉了就腥了。”

“秋哥儿有吗?”老太太咽口唾沫问道,小金宝也看着她娘。

“有,给他在锅里留着呢。”大伯娘随口答道,反正老太太不光耳背还健忘。

“噢。”老太太这句听明白了,便跟小金宝你一口我一口吃起了鸡蛋羹。

~~

那厢间,苏录跟着小姑穿街过巷,走向晒场。

小姑在干粮篮子里摸了摸,道:“你张大嘴,我看上火了没。”

“……”苏录下意识照做,小姑便飞快地往他嘴里,塞上个剥了壳的煮鸡蛋。

苏录两眼瞪得溜圆,一时合不拢嘴。

“你读书辛苦,给你补一补。”小姑小声道:“赶紧吃了,别让人看见,传到你伯娘耳朵里就不好了。”

“哎……”苏录差点没噎死。费了老大劲儿,才把那蛋咬碎了咽下去,长舒一口气道:“小姑真好。”

“那当然。”小姑笑道:“我看锅里蒸着鸡蛋羹,估计没你的份儿……”

“正常。”苏录苦笑一声,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好东西肯定轮不到自己。

“往后小姑每天供你个蛋,你好好念书,考进书院去,狠狠打你伯娘的脸。”小姑又许愿道。

“嗯。”苏录点点头,反正他本来就要考书院的。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晒场。

晒场上尘土飞扬。人们用木锨铲起收回来的高粱,逆风抛向空中。轻的壳皮、碎叶和尘土被风吹走,重的高粱粒则落在地上,这就叫‘扬场’。

但很难一次扬干净,需反复多次来确保高粱粒被分离出来。

扬场后,还得再用筛子筛过,彻底去除杂物,才能把高粱摊在晒场上暴晒。

看着父兄满头满脸都是灰,汗水还在他们脸上脖子上拉出一道道泥沟子,苏录心里涌起强烈的不安,顿时觉得自己练字那点儿辛苦,实在微不足道。

“这里脏,快回去吧!”苏有才挥手撵人道:“要想不受这个罪,就考进书院去!”

“是,父亲!”苏录重重点头,深深吸了口混着粮食和尘土味的空气。

~~

回家后,苏录洗把脸,便回到房间开始下午的控笔练习。

他一笔一划地画了一百条竖线,手臂就酸的不得了,显然上午的疲劳还没恢复。但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一想到父兄在晒场上挥汗如雨的样子,他就根本停不下来。

认认真真画完了下午的八百条线,他感觉右臂都不是自己的了。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苏录决定加强肌肉锻炼,争取早日练出麒麟臂来。

于是他找了块青砖充当哑铃,连做了六组‘哑铃弯举’。为了平衡起见,左手又做了六组。

大伯娘在天井里摘菜叶子,见状撇撇嘴:“撑着了吧?让你不干活还吃那么多。”

她那张嘴本来就欠,苏录非要读书后,就更没好话了。

苏录闻言,不禁暗叹,她是个哑巴多好啊……

好在他心智成熟,不会被她影响心情。但不还击一下,人家还以为他好欺负呢。便煞有介事地笑道:“嬢嬢有所不知,我这叫‘举砖记忆法’……侄儿我能突然开窍,就是梦见个戴着方巾、杵着竹杖的大胡子,传授我这个法子。”

“胡说八道。”大伯娘自然是不信。

“嬢嬢不信的话,想想我以前识几个字?再想想我现在。”苏录说着,继续‘哑铃弯举’,一次次将那块砖举到面前。

“嘶,还真是……”大伯娘倒吸口冷气,苏录原先什么样,她最清楚不过。

“你看我这样,好像是在举砖,其实我是在用它背书。”苏录便煞有介事道:“只要保持这个动作,我就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

“瞎说……”大伯娘的语气,透着将信将疑。

“不信你瞧。”苏录便一面举砖,一面流利地背诵起昨晚刚学的《声律发蒙》来:

“月笼纱,云出岫。夜沉沉,更漏漏。山色青浓,波纹绿绉。灯火照黄昏,琴棋消白昼。杨柳梳风翡翠长,海棠经雨胭脂透……”

这玩意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格外唬人,把大伯娘听得一愣一愣,不由自主又抻起了脖子……

“现在信了吧?这就叫‘想要背的好,运动少不了。想要背得快,就得举砖块。’”苏录背完长长一段,把砖放在窗台上,惋惜叹气道:

“唉,可惜嬢嬢不识字,告诉你也没用。”

说完,便不再理会目瞪口呆的伯娘,洗把手进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一章祖传举砖记忆法(第2/2页)

大伯娘停下了摘菜的动作,先回头望了望挂在堂屋里的那副苏东坡画像,又转回来看向那块砖,摇摇头道:“鬼扯,哈儿才信呢。”

~

苏录在桌前一坐定,便把玩笑抛到脑后,开始第三次重复记忆《声律发蒙》。

这次他采用抄写记忆,一来这样记得牢靠,二是为了尽快掌握繁体字的书写。

苏录认真考虑过做一个简繁对照表,重点记忆那些被简化的字,但寻思之后觉得这法子不妥。一是遇到个字还得先想想对照表上有没有,二是会强化脑海中的简繁对立。这不把母语学成外语了?

还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大量抄写,一点点磨掉脑海中的简体字,完成自然而然的替换吧。

这种法子虽然慢,但是更靠谱。反正背诵也需要大量抄写,还能练练书写,一举三得。反而比单独记忆简繁转化效率高,负担小。

~~

晚饭后,苏有才继续给苏录上课。

先是检查功课环节。苏有才接过儿子递上的习字纸,看他今日控笔练习的情况。

只见苏录非但双倍完成了任务,而且没出现越写越飞、中途崩坏的常见状况。从第一条线到最后一条线,他都画的十分认真。

能看出来,苏录一直在用心控制笔锋。虽然偶有瑕疵,但那是因为他用的是一支秃笔……其实苏有才是故意给苏录用秃笔的,这样能更清晰地暴露控笔缺陷,迫使他更精准地控制力度。

当然,糟心且遭罪是一定的……但特训嘛,就该有个特训的样子。反正苏有才又不糟心遭罪,管他这那的了。

不过无良老父亲心里是很满意的。从习作中就能看出来,苏录的心态很沉稳,也很能咬牙坚持。用‘少年老成’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苏有才不禁暗叹,自己当年要是有这个心态,何愁考不出个功名?

‘妈卖批,又给整自卑了……’他暗暗苦笑一声,提起笔来,画了一组从短到长的等差渐变线,又反过来画了一组从长到短的,吩咐苏录道:

“明天你再照着画长短线,继续练习控笔。”

“是。”苏录点点头,记下作业。

~~

接下来是检查背诵环节,苏有才开玩笑问道:“你不会又背完了吧?”

“差不多吧。”苏录笑道:“父亲说的不错,《声律发蒙》是挺好背的。”

“好背也不能一天背完!”苏有才有些破防,咳嗽一声道:

“那我考考你。兰苑春风香旖旎——”

“竹轩秋月影参差。”苏录不假思索道。

“三径黄花霜傅粉——”苏有才又道。

“一庭芳草露垂珠。”苏录脱口道。

“说破春愁双紫燕——”苏有才道。

“唤回午梦一黄鸥。”苏录道。

“可以啊小子,来几个难的。”苏有才连问了二十来条,苏录全都准确无误对答。他又略一思索道:“知足称贤,疏广上书言老矣——”

“折腰受辱,陶潜解印赋归兮。”结果还是难不住苏录。

“多见屡经,有几人情皆识破——”

“博闻广记,无穷事业饱推参……”这种对韵确实太好背了,苏录只要听到上联,几乎不用思考,脑海中就会自动弹出下联。

苏有才不信邪,一口气考了他一百对韵,还真就没有一个错的。

“你小子这记性真邪门,我还以为你怎么也得背上两天呢。”他是彻底服气了。但还是想试试苏录的极限,又拿了本薄薄的《时古对类》给他:

“这本书跟《声律发蒙》类似,也是一本五千字的对韵书,不过是以字数分部,而不是用韵部来分,所以背诵难度比较大,看看你一天能不能背下来。”

“……”苏录一盘算,明天不需要背诵《百家姓》和《千字文》,只需要重复记忆《声律发蒙》第四遍,复习任务还是很轻的。便点头道:“我试试看。”

“嗯。”以苏有才对苏录的了解,这小子这样说,就是**不离十的意思。

他照旧让苏录诵读一遍《时古对类》,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结果一个生字也没有,全都认识……

苏有才不禁感叹,要是都教这样的学生,自己能多活多少年啊?当然前提是,自尊心不要太强……

于是本日教学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

~~

与此同时,西侧间里屋。

“你脑壳坏掉啦?”大伯奇怪地看着大伯娘。“拿块破砖头,进屋里干啥子?”

大伯娘手里,赫然捧着苏录放在窗台上的那块砖。她煞有介事道:“说了你可能不信,只要举着它,背起书来就能过目不忘。”

“鬼扯呦。”大伯无语极了。

“这是你们苏家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你举举试试嘛,又少不了块肉。要是好使的话,春哥儿读书就不用那么累了……”大伯娘却把砖硬往他手里塞。

“我不举!”大伯拒绝。

“你举不举?”大伯娘杏眼圆睁。

“我就是不举,打死我也不举的!”大伯坚决道:“你个背时婆娘,被人当猴儿耍了!”

“你不举拉倒。”大伯娘也来气了,把那砖头往枕头下一塞。“等春哥儿回来,我叫他自己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