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73章 子债父偿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73章 子债父偿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73章子债父偿(第1/2页)

休沐日,陈砚和杨夫子等人一同回了周家。

几年不见,出外游学的周荣变得又黑又瘦,双眼却是炯炯有神,仿佛脱胎换骨了。

瞧见陈砚身上的青衫,周荣拍了拍他的肩膀,爽朗笑道:“九岁的院案首,可力压整个东阳府的士子了。比我强,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又神秘兮兮拿出一幅画给陈砚,特意叮嘱他回家看。

陈砚依言将画收好。

周荣出手,肯定值钱。

周既白得到的是一个笔架,周荣笑着揉揉他的头,道:“笔便是再写得多,最终也要在笔架上歇歇,来日方长,切莫因此伤怀。”

周既白喉头堵得慌,怕别人看出异常,就胡乱点点头。

再看杨夫子,周荣又被吓了一跳:“杨夫子,你头发去哪儿了?”

杨夫子悲切:“被你两个儿子霍霍光了。”

别人哪里知道他过的是什么苦日子。

周荣道:“我正好带了坛好酒回来,咱们两人一醉方休!”

周荣归来,整个周家都像是活了过来,人人忙得团团转。

周荣潇洒地跟杨夫子喝了一杯又一杯。

杨夫子醉后,便向周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述说着陈砚的种种“恶行”。

“我都这把年纪了,本是想归乡养老,如今过的却是比当初求学苦读还累。”

杨夫子眼眶湿润。

他孤身一人,便是再苦再累也没个人述说,今个儿逮着周荣,必要狠狠倒倒苦水。

这都是周荣该受的。

谁让陈砚和周既白都是他儿子。

这叫子债父偿!

毫无心理准备的周荣哪里受得住杨夫子如此滔天的怨气,当即趴在桌子上装睡。

杨夫子哪里能如他的愿,凑到他耳边一句句絮叨。

譬如陈砚每日逼着他抄书,譬如周既白大半夜叫醒他要他改文章。

“我哪儿是先生,我比长工还不如!长工还有休息的时候呐!”

周荣还是被逼着坐了起来,拱手朝着杨夫子行礼:“苦了你了。”

杨夫子的诉苦到此戛然而止,给两人斟满酒,一杯又一杯喝着,终于醉倒。

周既白是全程听完了,心里颇为愧疚。

他便翻开小册子,看到陈砚临走说的话:“对夫子的多同情一分,就是对我们的前程不负责。唯有出人头地,方才能报师恩。”

周既白深以为然,并用力点了点头,心底的愧疚烟消云散。

他决定了,往后要更加刻苦,早日中生员,方才能让杨夫子的苦累不白受。

至于陈砚……

他在杨夫子一开始诉苦时就跑了。

回到家后就躲在屋子里将画打开。

是一幅秋收图。

农户们在田野忙碌,将粮食收回家,一派喜气。

画工精湛,光是看到就让人心生愉悦,情绪感染力极强。

可见画这幅画时,作者是颇有感悟的。

再看落款,并非什么名家,而是周荣。

陈砚有一瞬的诧异,很快就明白了令周荣脱胎换骨的东西,就藏在这幅画里。

陈砚顿觉这实在太过珍贵,不愿让其蒙尘,小心翼翼地卷好藏进木箱子里。

他却不知,不久的将来他会将这幅画拿出来,日日观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3章子债父偿(第2/2页)

此次周荣归来,是因出外游学感悟良多,所做文章已非昔日可比。

杨夫子更是赞道:“已是进士之姿。”

周荣匆匆归来,歇了十来天就又要启程赴京赶考。

陈砚等人一同将他送到府城。

临走,周荣笑着对陈砚道:“我游学两年,所感悟全在那幅画里,你可别白费了。”

陈砚应道:“我已有所悟,爹要挣得功名,方才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周荣便知他懂了,笑容更甚:“好,爹就为你们挣个功名回来!”

周荣的马车再次离去。

与上次不同,此次的周荣浑身带着一股子气势,志在必得的气势。

杨夫子感慨:“此次茂之必能高中。”

茂之乃是周荣的字。

大梁朝,男子及冠后便要由家中长辈或师长取字,往常亲近的人多以字相称。

陈砚心中很赞同。

果然还是望父成龙比自己奋斗更快。

周荣走后,陈砚和周既白继续在府学读书。

杨夫子发觉一件可怕的事——这两学生更刻苦了。

这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府学对学生的约束并不严,教谕讲学佛系,读书全靠个人自觉。

但学生并不能真的混日子,因为府学有一个大杀器——岁考。

大梁朝的秀才分为不同等级,最高等级为廪膳生,可从朝廷领取廪米;第二等为增广生,无廪米,却可递补廪生空缺;第三等为附学生员,可入官学,只能免除个人徭役,其余就没什么特权了。

所有生员都需参加岁考,若岁考成绩为甲等,就可往上升一级,廪生更是有可能被推荐去国子监。

若岁考成绩为乙等,则既不升也不降。

若岁考成绩为丙等,便要往下降一级,一旦降无可降,府学就会着令退学,甚至黜革功名。

因此每逢岁考,府学可谓人人自危。

往常成绩好的此时也是绷紧了弦,指望能更上一层。

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成绩差的,更是心惊肉跳,恨不得整夜不睡觉。

还有一些平日贪玩混日子的考生,此时就会往那些成绩好的同窗面前凑。

比如陈砚所在号舍的鲁策,已经连着帮陈砚买了三天的午饭,整日讨好地围着陈砚打转。

同号舍的徐彰见状,便嘲笑起鲁策:“你若将这些心思都花在读书上,也就不用担心岁考。如今再讨好陈砚也没用,他便是院案首,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帮你通过岁试。”

“你怎知他不能?他可是大宗师亲点的院试案首。”

鲁策已经十七岁,其父是附近有名的大地主如今就指望鲁策能考中举人,为家里改换门庭。

可鲁策不喜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他更喜爱看各种话本。

若他爹答应,他更愿意去写话本。

可惜,他若敢退学去写话本,他爹定会将他的腿打断。

他去年的岁考得了丙等,已经降为附学生员,今年岁考再得个丙等,他辛苦考来的功名就没了。

如今他将希望寄托在陈砚身上。

陈砚能得大宗师钦点为院案首,定是对大宗师极为了解,所做文章也是被大宗师所喜。

而岁考又是由大宗师出题,那他必然是要讨好陈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