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134章 掉包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34章 掉包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134章掉包(第1/2页)

副主考徐勃时任坐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在文坛亦有相当高的地位,此时却在焦志行面前附小做低,竟真就拿出文章诵读。

能被挑出来当得经魁的文章,必是用词雅正,文章格调宏整,便是那些同考官听之也连连点头。

待到徐勃将几人的文章读完,转身朝着焦志行道:“大人可需下官再读一遍?”

焦志行摆摆手,和善的目光落在众人身上,问道:“你们可都听清了?”

底下众人皆称是后,徐勃方才继续道:“这五经魁既已选出,也该选出会元了,不知大家可有提议?”

会试其他人的名次如何并不紧要,只经魁与会元当慎之又慎。

尤其是这会元,一旦选出,必要让天下士子奉为楷模,也需呈现天子阅览,这其中干系颇大,焦志行与众人商议,就是要让大家一起担这份担子,免得往后有什么他徇私的传言。

徐勃自是明白其中道理,且他作为副主考,此时必定需要头一个表态。

他沉吟片刻,朝着焦志行拱手:“五经魁各个都见礼知政,闻乐知德,俱是不可多得之才,谁都可担这会元之称。”

各个都是能人,选谁都没错。主考既想让大家担责,他这个副主考肯定是需要先定个调子,不过这提议还需底下的人来。

见主副考官都未表态,身为同考官的汤林站出,朗声道:“依下官之见,《春秋》魁首可当会元。”

焦志行颔首:“《春秋》魁首藏巧法于至朴之中,布远势于短幅之内,着实不错。”

其他人便知主考的偏好,自是纷纷附和。

焦志行问徐勃:“副主考可有别的人选?”

徐勃笑道:“《春秋》魁首实有大才,会元当之无愧。”

主副考官意见一致,此事便定下了。

待到其他人名次定下后,便是拆卷。

主副考官、同考官、监试官、提调官等在场,紧紧盯着新任会元的诞生。

待会元的姓名、籍贯等露出来,众人均是大惊。

“会元竟是他?”

就连徐勃也转头看向焦志行,脸上多了几分惊诧。

焦志行到底为官多年,心底如何疑惑也并未显露出来,只让人将墨卷找来比对。

待到墨卷比对完,连喜怒不形于色的焦志行也惊出一背的冷汗。

这墨卷上的姓名与朱卷上的竟不是一人!

墨卷上的考生姓陈名砚,乃是镇江省东阳府平兴县人士,写得一手好字。

而朱卷上的人为刘定之,其父刘守任乃是内阁三辅。

若非他看到刘定之后起了疑心,拿出墨卷比对,一旦填榜张贴出去,他这个次辅怕不是丢官就能将此事平息。

此次会试,刘守仁与焦志行都可为主考,后因刘守仁之子刘定之参加,刘守仁需规避,这主考自是落到了焦志行身上。

如今却发生刘定之冒名顶替之事,究竟是否为刘守仁为了扶儿子上位为之?

念头一起,焦志行就将其压下了。

刘守仁是极注重名声之人,素来与他为清流一派,若真干出此事,一旦被人发觉,不仅绝了儿子的仕途,更会败坏刘守仁自己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4章掉包(第2/2页)

如此想来,刘守仁实在没必要冒险做此等事。

焦志行沉吟片刻,对副主考道:“凡此次会试参与官员,一律不可踏出贡院一步,本官这就进宫面圣。”

众人也知此乃大事,谁也不敢反对。

焦志行将墨卷与朱卷带上,坐上自己的马车,连夜离开贡院。

马车上挂着写着“焦”字的灯笼,没有人阻拦。

加之夜间宵禁,街头巷尾均是空旷,马车一路急驶,先朝着刘家而去。

刘家的门子半夜被敲门声喊醒,得知是次辅大人来访,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好就急忙往里禀告。

刘守仁早已睡下,被喊醒时心下就是一沉。

焦志行作为会试的主考,不该在此时与官员相见,更不该连夜来见他。

何况此次他的小儿子也参加了会试,必定出了大事。

待刘守仁看到墨卷与朱卷时,便是沉浸官场多年的刘守仁也慌了神,急切道:“焦阁老,此事我并不知情。”

焦志行道:“若我不信你,就不会深夜来此。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我需连夜进宫面圣,你怕是要早做准备。”

两人虽是同盟,焦志行能在面圣前来知会他,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刘守仁感激道:“多谢焦阁老的知会,我必不敢耽搁阁老办事。”

焦志行本该直接去宫里,为了提早知会刘守仁,已经绕路耽误了工夫,不敢久留,告辞后再次坐上马车,径直朝着宫中而去。

坐在马车里,焦志行闭上双眼,心里却在琢磨此事。

从刚刚刘守仁的反应可看出他并不知情,究竟是有人为了攀附刘家而做出此事,还是有人借会试拉他与刘守仁下马?

今日若他将此事直接禀告给圣上,无论刘守仁下场如何,必会使他们的联盟解散。

想要倒徐,他不可轻易失去刘守仁的支持,即便冒险也需提早和刘守仁打招呼,让他早做准备。

马车一路到东华门,天色尚早,焦志行拿出令牌进宫,将此事详细禀告给永安帝。

永安帝端坐于西暖阁,静静对比墨卷与朱卷,目光最终落在墨卷上的姓名年龄上,却是暗暗有些惊诧。

初看文章,他还以为能写出如此文章的必定是历经风帆的老者,不成想竟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

永安帝终于抬眸,看向垂手立在一旁,满脸凝重的焦志行,终于开口:“焦阁老可看过这陈砚的其余文章?”

焦志行腰往下弯,语气恭敬道:“臣初发觉此卷不同,就将这陈砚的文章尽数看过,又找来他乡试文章对比过,此子乃是镇江解元,会试文章比之乡试又有极大的进步,文章已有唐宋风范。”

“如此说来,此文章出自这陈砚之手,朱卷乃是刘守仁仗势为其子替换的?”

前一句语气倒是平缓,到了后一句,语气中已隐隐带了杀气。

焦志行恭敬道:“此事怕是还需审理方才知晓。”

永安帝静静看了焦志行片刻,方才缓缓道:“焦阁老与刘守仁倒是走得近,出了如此大事竟不先入宫,而是先赶去刘府,你们二人感情之深厚实在令人动容。”

焦志行后背一僵,脚底生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