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9章 府试3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9章 府试3

簡繁轉換
作者:江河大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30 15:10:58 来源:源1

第49章府试3(第1/2页)

周既白双眼一亮,感慨道:“你怎么就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陈砚沉思着道:“大概是聪明吧。”

反正他已经被冠上神童的名头了,这理由不用白不用。

杨夫子道:“这样不可,还是让这女子住为师的房间,为师睡在大堂。”

女子泪眼婆娑地看向杨夫子,眼里全是感激。

“哪有夫子睡大堂,我等学生睡房间的道理,万万不可!”

陈砚义正言辞地拒绝。

周既白也点头附和:“夫子与我同住吧?”

杨夫子却冷了脸:“正是府试之时,你要休息好才行,为师不能打搅你。”

陈砚:“此女子构陷我在先,为何还要将房间让给她?理应她睡大堂,怎能委屈夫子。”

女子的心瞬间又跌落谷底,后背沁出一层薄汗,只得期盼地盯着杨夫子。

杨夫子坚持:“女子独自在堂屋何等危险,纵使她有过错,也该官府定罪,此事就这般说定了。”

女子又惊又喜,等到住进杨夫子房间,几乎就要对杨夫子感恩戴德。

哪怕是他们给房间落了锁,他们并未给她准备晚饭,她都觉得逃过一劫。

师生三人在屋子里吃完晚饭,杨夫子将一支毫笔递给陈砚,借着烛火能看到笔杆上刻着“暖烟”两个小字。

陈砚神情冷了下来。

今天要是他下车,女子攀咬住他,再搜出他考篮里这支笔,他再难自证清白。

“幸亏夫子想得周到,帮学生渡过难关。”

陈砚郑重道谢。

杨夫子摸着锃亮的脑门,忧心道:“你们并未出门,也未与他人往来,笔怎么就有了女子的名?”

陈砚眸光微凉:“郑旭三人来找过我。”

他与三人并没有交集,他们突然来找他就显得极突兀。

再联想到今日的事,一切就能串联起来。

今日在考场上,他就察觉那衙役不对劲,为了防止中间有人动手脚,他一直等到收卷官亲自收走答卷方才离开号舍。

高家倒是看得起他,从那女子一早拦车,到号舍缺瓦,再到盯着他的衙役,好似下定决心不让他过府试。

以科举的严格程度,最容易动手脚的就是县试和府试,再往上的院试、乡试甚至会试等,以高家如今的势力,已经无法左右。

一旦他冲破府势,到了院试之后,就全凭实力了。

也正因此,高家必定手段频出,不知后面还会有什么幺蛾子在等着他。

这个府试实在艰难。

陈砚心中生出一股滑稽之感。

他跟高家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当时拒绝入高氏族学罢了,高家竟动用如此多资源来阻拦他,实在离谱。

在陈砚看来,这纯属资源浪费。

如果真要杀鸡儆猴,也该是对高家的敌人来一波反扑。

如果是想以后东山再起,就该收拢势力,蛰伏起来养精蓄锐。

高家现在对他的所作所为哪头都不占。

更甚至,就算高家把他打压下去,也得不到任何实质性好处。

说到底,他不过一个农家子,无权无势,无利可图。

这些陈砚并不多想,他还要养足精神,应付明天的府试。

睡了一下午,陈砚本以为自己晚上会睡不着,结果倒头就睡不得不省人事了。

跟他同屋的周既白倒是失眠了一个多时辰。

而此时,贡院中的阅卷房里却是灯火通明。

王知府手边放着一杯早没了热气的茶,桌案上堆放着如山般的答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章府试3(第2/2页)

府试考与不考皆由主考官王知府定夺,王知府不等科考完就已经开始阅第一场的答卷。

若第一场的文章写得不好,后面几场的文章也不需要看了。

连着看了四五十篇文章,竟没一篇能入他的眼,王知府眉头越蹙越紧。

他便停下了普通号舍的答卷阅览,转而去看各县案首的文章。

县试前十名会被安排到公堂考试,称为“提坐堂号”,为了方便知府大人取中各县案首,提坐堂号的文章并不糊名。

王知府看完,眉头皱得更紧。

这些县案首的文章,虽文风极力迎合他的喜好,却言之无物,实在乏善可陈。

等看到平兴县案首高修远的文章,王知府终于脸色变了。

此文章全是毫无意义的华丽辞藻的堆砌。

王知府便要将文章放到黜落的一堆里,一旁的赵通判急切出声阻拦:“大人,此子乃是平兴县的案首,若黜落,平兴县的陶县令便要在众多同僚面前抬不起头了。”

王知府的手一顿,最终还是将其放在了取中的那堆答卷里。

此前高家已经给他递过条子,他虽不喜,有时也需兼顾。

高家那位侍郎大人回乡丁忧后,高家再不复以往的权势,可其在东阳府的影响还是极大的。

没必要为了一个府试名额得罪这等地头蛇,何况还要靠着高家筹集银钱修固堤坝。

到此时,王知府终于端起早已冷透了的茶一饮而尽。

冰凉的茶水沿着喉咙一直凉进胃里。

王知府问道:“赵通判跟高家走得很近?”

赵通判面上不动声色:“平兴县的陶县令不会无缘无故点一人做案首,此人又姓高,下官只是有所猜测。”

句句都是托词,也句句都是警告。

任你是知府,在这东阳府,也该敬重高家,否则办事只能处处受掣肘,想要政绩,那便是千难万难。

王知府撩起眼皮看向赵通判,此人已在他手下当值了五年,到底还是如此滑头。

将空杯子放下,王知府方才悠悠然道:“赵通判究竟是吃的谁的粮,当的谁的差?”

“吃的自是皇粮,当的也是皇差。”

“吃的既是皇粮,就该为君分忧,如今首要之事就是为朝廷选能才,赵通判可知?”

赵通判有些恼了,你王申再清高,不也要取中高修远么,挖苦他作甚。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只能低头忍下:“下官受教了。”

屋子再次陷入沉静,只翻阅考卷的声响。

连着又看了十几份考卷,王知府猛地坐直了身子。

此文不错,虽瞧着有些稚嫩,却可看出满腔热忱,难得的赤子之心。

王知府又看了一遍,心中颇为满意,让人拆开糊名一看,名为周既白,年龄也不过九岁。

王知府颇为惊奇,小小年纪,竟能将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此文章必须选中。

有珠玉在前,再看此后的文章,就都觉泛泛而谈,实在让人困倦。

外面响起更夫的梆子声,王知府揉揉酸胀的双眼,已是越发没了兴致。

此次府试能入他眼的文章实在屈指可数。

随手再拿起一份答卷,大致扫了一眼,却轻“咦”了声。

王知府坐直身子,喝了口热茶醒神后,再细细看完整篇,一拍桌案,振奋道:“果真是篇好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