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12章 你拍的是村子,我拍的是人心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12章 你拍的是村子,我拍的是人心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第112章你拍的是村子,我拍的是人心(第1/2页)

晨雾还裹着祠堂的飞檐,湿气像细针扎在脸上,肖锋的手机在裤兜里震得发烫,隔着布料烫得大腿外侧一阵阵麻。

他摸出来时,屏幕上“县乡村振兴办”的通知像根刺,扎得指尖发疼——“柳河村申报材料不予受理,理由:数据来源存疑”。

他站在廊下看了足有三分钟,山风卷着露水钻进领口,后颈凉得发紧,仿佛有人用冰凉的手指顺着脊椎往上爬。

祠堂外新立的“现代农业试点区”木牌被晨雾洇得模糊,字迹像泡了水的墨迹,可木牌下那几个搭梯子钉碑的村民身影,倒比往常更清晰些——

粗布裤脚沾着泥,肩头压着木板,喘气声混着铁锤敲打的“咚咚”声,在寂静的清晨里格外沉实。

“书记?”小陈端着搪瓷缸从厨房出来,缸口冒着白气,热粥的甜香扑了肖锋一脸,她见他站在台阶上发呆,“早饭熬了南瓜粥,趁热喝……”

“不用。”肖锋把手机往兜里一揣,转身进了村委会,门轴“吱呀”一声,像谁在背后叹了口气。

打印机“嗡嗡”转着,他盯着纸张吐出来的黑色字迹,喉结动了动——数据存疑?

上个月带着会计核对二十户脱贫户收入时,李瘸子蹲在田埂上掰着手指头算养蜂收入,指甲缝里嵌着蜂蜡的碎屑;

张二婶翻出三年前的卖菜账本,纸页脆得像枯叶,一碰就沙沙响;

连周先生都戴着老花镜帮着核对手工坊的编织品台账,镜片反着台灯的光,像两片薄冰。

这些数字是村民拿老茧磨出来的,怎么就成了“存疑”?

打印纸落进托盘的瞬间,他突然笑了。

指尖摩挲着通知边缘的毛刺,想起昨天阿公敲着烟杆说“规矩是老少爷们儿一块儿守的”,那烟锅磕在青石板上的“笃笃”声,还在耳边回响。

对啊,要破局,从来不是他一个人在斗。

公告栏的玻璃“咔嗒”一声弹开,肖锋把通知贴在最中央,摸出钢笔在空白处添了行字:“他们说我们造假,请大家帮我看看到底哪里不对。”

写完后退两步,看墨迹在晨雾里晕开,像朵不大好看的云,边缘泛着灰蓝的毛边。

第一拨村民是被李瘸子喊来的。

他杵着拐杖颠颠儿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镜片上还沾着草屑:“啥造假?老子养的蜂子产了多少蜜,秤杆儿上称得明明白白!”他一激动,拐杖“咚”地杵地,震得脚边石子跳起来。

张二婶攥着围裙角挤进来,指甲盖儿上还沾着青菜叶,手心的茧子蹭着布料发出“沙沙”声:“我家去年卖了三百斤土豆,账本在灶屋抽屉里锁着呢!”

祠堂前的石凳很快坐满了人。

周先生扶着枣木拐杖挤到最前头,镜片后的眼睛烧得发红,手背青筋暴起,像爬着几条蚯蚓:“数据要是有问题,我这把老骨头第一个去县里对质!”

人群里有人举着皱巴巴的收据晃:“我家奶牛补贴的单子在这儿!”纸角被风吹得啪啪打着手掌。

另一个晃着手机:“我拍了晒谷场的秤,视频还存着!”屏幕亮着,泛着冷光。

肖锋靠在门柱上看,喉咙发紧,舌尖泛起一丝铁锈味——那是他每次情绪翻涌时才有的感觉。

他原以为要费些口舌动员,没想到村民的火气比他点的还旺——当“造假”两个字扣在他们头上,比谁的动员令都管用。

“书记!”小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镇文化站的小伙子抱着相机,T恤领口还沾着草屑,鼻尖沁着汗珠,“我……我能拍个视频吗?就拍一天的真实生活。”

他搓着相机背带,耳尖红得像刚摘的枸杞,呼吸带着轻微的颤抖。

肖锋转头看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2章你拍的是村子,我拍的是人心(第2/2页)

小林来柳河村半年了,从前总举着相机站在人群外,镜头里的村子总带着层客气的疏离,像隔着玻璃看画。

可此刻他眼里亮着团火,像当年自己在北大图书馆翻《孙子兵法》时,第一次看懂“攻心为上”那页的光。

“拍。”肖锋点头,“别剪得太像宣传片,要让人看出汗的味道。”

小林的呼吸猛地一重,胸口剧烈起伏了一下。

他扛起相机就往田埂跑,裤脚沾着泥点也顾不上擦,鞋底踩过湿泥,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肖锋跟在后面,看他追着晒谷场上打谷的汉子拍,汗水顺着下巴砸在谷粒上,溅起细小的尘烟;

看他蹲在厨房门口拍妇女们揉面,水蒸气模糊了镜头,面团在掌心“啪啪”拍打,像心跳;

看他守到深夜,拍村干部在会议室啃冷馒头,笔尖在账本上划得“沙沙”响,灯影里,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又长又瘦。

“周老师,您来啦?”小林调整三脚架时,听见身后拐杖点地的声音。

周先生站在晒谷场边,枣木拐杖头沾着晨露,滴在脚边的泥地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把我那段也录进去吧。”

镜头前的周先生喉结动了动,手背的青筋像蚯蚓般爬着:“我跪过祠堂,不是怕肖书记,是怕我孙子将来问我——爷爷当年为啥护着坏人?”

他声音发颤,可每个字都像钉子,砸进泥土里,“柳河村的账,是咱一村人的良心,容不得人说假!”

小林的手有点抖,指尖冰凉,可取景框里的老人,眼神亮得像火把。

他按下录制键时,看见肖锋站在田埂那头,背影像株被风刮过的树,看着弱,根却扎进了泥里。

当晚,村民微信群炸了。

肖锋刚端起凉透的粥,手机就开始狂震——“发!”“怕啥!”“让他们看看咱柳河村的真章!”

他滚动着屏幕,消息像潮水般涌上来,连阿公都让重孙代发了个“发”字,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

“小陈。”他喊来报账员,声音低却沉,“备份三份。”

三个U盘分别塞进村委会夹墙的砖缝、阿公的烟杆筒、自己的贴身口袋。

小陈递U盘时手都在抖,指尖冰凉,袖口还沾着账本的铅笔灰:“书记,这……”

“信息战里,最后一道防线得自己守。”肖锋拍了拍她手背,掌心传来她皮肤的微颤,“咱不害人,但得防着被人截胡。”

深夜的村委会只剩一盏台灯亮着。

肖锋坐在电脑前剪辑《柳河十二时辰》,鼠标停在一段自己蹲田埂啃冷馒头的镜头上。

画面里他鼻尖沾着泥,馒头边儿硬得翘起来,可眼睛亮得像星子。

他没删,点了保存。

发布前,他盯着简介框敲字:“这不是模范村,是一个普通村庄想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时,手机“叮”地响了。

尾号7371:“你终于不怕被人看见了。”

肖锋笑了,拇指按下发送键:“不是不怕,是值得。”

屏幕蓝光映着他的脸,窗外的天已经泛白。

晨雾里传来小林的哈欠声——那小子抱着相机在会议室打地铺,镜头盖还挂在脖子上。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林的手机。

肖锋瞥见屏幕亮起的瞬间,“镇政府办公室”几个字刺得他眯了眯眼。

他没叫醒小林,只是替他把手机轻轻扣在桌上。

新的晨光漫进来时,《柳河十二时辰》的播放量正在疯涨。

而山脚下的柏油路上,一辆挂着镇政府牌照的车正碾过晨雾,朝柳河村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