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4章 八桂军民一体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第4章 八桂军民一体

簡繁轉換
作者:爱吃番茄炒蛋的猫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35 来源:源1

第4章八桂军民一体(第1/2页)

4月20日燕京军百万雄师渡江

4月23日燕京军占领金陵总统府

5月1日鹰酱决定加大援助李崇文部,并支持李崇文部的南下计划

5月15日首批援助物资到达港口,同时以李崇文为首的复兴社改编部队,大量招募新兵,大练兵,招募南下移民,准备南下。

码头上,海风带着咸腥的味道扑面而来,却怎么都挡不住热火朝天的气息。

起重机巨大的铁臂在来回的摆动,发出沉重的轰鸣声,一箱箱印着USARMY的物资被吊起,又稳稳的放在码头上。

成箱成箱的M1步枪被吊下甲板,木箱侧面写着USARMYSURPLUS1945的字样,这些鹰酱在太平洋闲置了几年的武器,现在成为了复兴军的武器。

"将军,首批物资清单核对完毕!"

参谋长陈德明核算完清单后,说道。

"大米一万五千吨,面粉一万千吨,午餐肉罐头二十万箱,足够我们的军队吃很久了。“

“还有军装八万套,毛毯五万条,磺胺粉整舱整舱地堆在一起,美国人可能把太平洋仓库搬空了!。"

"还差的远呢,这些物资还不够,几年前鹰酱援助金陵那边的十分之一!"

"鹰酱真有钱啊!"

陈德明压低声音说

"最重要的是火车站的那列火车,车厢上装着三十门M1A1榴弹炮,炮管编号还是二战时生产的的。"

史密斯抽着香烟走了过来

"李,这些都是军方着急处理的物资。"

史密斯递给李崇文一份的合同。

"两美元一磅,连运费都算我们的,相当于白送。"

李崇文接过合同看了起来,看到合同附件的医疗物资的一栏写着,八千支盘尼西林,这可是是价比黄金的救命药。

李崇文现在总算明白金陵那边的人为什么这么有钱了,也明白金陵为什么败的那么快了。

搬运工光着膀子,喊着号子,将一袋袋大米、面粉扛在肩上。

李阿福,一个瘸了腿的老船工。

他拄着拐杖带着待会要给几个儿子的水,他还特意在水里面加了糖。他站在码头边上,看着他的几个儿子,不断的搬运货物,汗水湿透了他们身上的衣服,却感不到任何疲惫。

复兴军为了加快物资搬运的速度,给出了比平时价格的五倍,而且还是用面粉来结算,这才让所有人不知疲倦的工作。

一位搬运工领到一袋面粉后,更是激动,他颤颤巍巍的伸出手,不断摸着袋子里的面粉,嘴里还不停念叨着。

"活了一辈子,头回见这么好粮食!"

李崇文坐在吉普车上,看着绵延数里的卡车车队,心想,这就是复兴军南下的底气。

卡车上装满了粮食,火车站的火车上装满了武器,但是在车厢外刷着鲜红的标语

"八桂子弟,南征安南!"

"南下分田!"

"一切都是为了吃饱!"

在八桂的每个角落,有着无数双眼睛看向南方,那里有他们想要的一切。饥饿的农民、失业的市民、想要分田的军人,他们都紧紧握着手中的分田凭证,把自己未来都押在南下那场豪赌里面。

漓城北的招兵处,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像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河流。

有的人衣衫褴褛,有的人穿着洗的发白的西装,有的人穿着学生的制服,有的穿着长衫,还有一群半大的孩子排在队伍中,另一条队伍是有大量瘦弱,面瘦肌黄的女人和和小女孩来报名。

他们来自广西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身份,农民,教师,学生,市民,小商人,工人,乞丐等等。

但是他们眼都想要吃饱,想要改变过去那朝不保夕的生活。只因为,兵营门口那堆积如山的粮食,那锅里的红烧肉,那闹着热气的米饭馒头。

只因为复兴军说,所有人的都可以报名,当然女人和小孩不可能被安排成为士兵,更多的是护士和童子军。

刚满十八岁的王二狗站在队伍中,穿着已经磨破的草鞋,他现在非常紧张同时又很期待当兵后的生活。

他站在队伍中,看着前面吃着白米饭,白馒头和红烧肉的新兵,想起家里饿得面黄肌瘦的母亲和妹妹,想起爹饿死在破草棚时,那绝望的样子,泪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走进招兵处的营房。

一股浓郁的饭香扑面而来,二狗的肚子不争气的叫了出来。桌上摆满了白花花的米饭,和蒸的鼓鼓的大白馒头,还有冒着热气的红烧肉,在阳光下发出诱人的油光。

二狗都看呆了,口水都流了出来。

"兄弟,别愣着了,快来装饭吧!"

炊事兵笑着招呼二狗。

王二狗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盛满米饭和红烧肉的碗,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眼里的泪水不断落下。他迫不及待的扒下一口饭,滚烫的米粒混着泪水,咸涩与甘甜。

"以后顿顿都有肉,只要你拼命训练,分田册上也能多划两亩。”

招兵的军官拍了拍二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王二狗抬起头,在刺眼的阳光下,看不清军官的脸,但是帽徽上的红底稻穗却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二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努力训练,为家人赚更多的土地。

招兵处的角落里,一个沧桑的中年男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饭。

他叫张大山,家里的田被地主霸占了,一家人只能靠着吃野菜活下来。他一边吃着饭,一边泪流满面。

"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吃饱饭,还是白米饭,白馒头和红烧肉啊!"

他哽咽着说道,语气充满了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周围的人听见了,都纷纷红了眼眶,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章八桂军民一体(第2/2页)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大地被晒得滚烫。

在龙城的军营里面,所有的士兵顶着烈日训练,但是他们的热情却不见减少,在教官的严格指导下,进行着紧张而艰苦的训练。

"瞄准!三点一线!"

"注意枪口角度!"

鹰酱顾问约翰逊的哨声尖锐刺耳

"你们的敌人不仅仅是高卢鸡,还有南同盟。"

"你们战斗的地方不仅仅是城市,更多的是iUngle(丛林)!"

他拽过列兵王二狗的枪,调整瞄准镜刻度

"看见准星上的鳄鱼纹没?这是陆战队在瓜岛使用的技巧,对付躲在树林里面的南同盟很管用的。"

士兵们趴在滚烫的泥地上,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流下,却没有一个人敢放松。

王二狗趴在滚烫的地上,眼睛死死盯着百米外的靶心,那上面画着不是敌人而是10亩田,是他心中的灯塔,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汗水都滴进眼睛,火辣辣的。但是二狗咬牙坚持,一动也不动。

他想起长官之前对他说的话

"二狗,要是这次考核进前三,你娘和妹子能多分一亩地!"

王二狗咬咬牙,想起离家时妹妹拽着他衣角可怜的模样"哥,等以后分了田,我想吃白米饭"这句话让二狗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他深吸了一口气,稳住,扣动了扳机。

砰——

在军营的另一边,一群新兵正在进行体能训练。他们背着沉重的背包,在跑道上奋力奔跑,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军装,但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一个刚刚成年的新兵因为体力不支,摔倒在地,但他很快就又爬了起来,继续跟上前面的队伍。

邕州,复兴新村这是复兴军的家人生活的地方,他们是第一批跟随复兴军南下的移民,是第一批分地的人,参军后,其家属都要迁到各地的复兴新村。

刘玉芬的缝纫机踩得飞快,美式卡其布在针脚间翻卷,她每缝完一件军装,复兴社的妇联干事就在分田簿上画个勾。

隔壁房间传来婴儿的啼哭,十八岁的军嫂陈彩姑正用鹰酱的奶粉在喂孩子,奶粉罐上原本的英文标签被撕下,贴上了红纸写的复兴奶粉。

"宝宝乖,等咱们到了南方就可以分田了,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饿肚子了。"陈彩姑轻声哄着孩子,眼神温柔且坚定。

"他婶,你说南边红河的水真能养出好稻子?"

"我男人来信说,打下高卢鸡的东印度北部后,军人家庭每家至少能分二十亩水田,还有砖瓦房住。"

刘玉芬停下手中的活计,摸了摸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

"复兴会的官员说那儿一年三熟,咱们八桂的地跟那儿没法比,都是是石子堆。八桂的十万大山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龙城兵工厂车间,十八岁的学徒工阿明正在给M1步枪刻字。

"陈班长,我爹是后勤兵,上个月在衡阳没了"

他握着刻刀,在枪托内侧刻下陈富贵15亩的字样。

"这田能算上我家的不?"

正在调试机床的陈德明点头说道"按《分田条例》,只要是是桂系的军人都可以,战死者家属可继承田产,还能多领五亩抚恤田。"

(李崇文决定把以前牺牲的桂军的家属也带上分田,这让改编后的复兴军彻底没有后顾之忧。)

阿明的眼睛亮了,刀锋在木托上划出更深的刻痕,他要让父亲的名字,永远和红河的土地连在一起。

漓城的街头,运粮车队缓缓驶过。大卡车上,成袋成袋面粉堆成小山,另一队卡车上装着的鹰酱的午餐肉罐头。

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大家踮着脚张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从鹰酱援助到来后,李崇文就在各大城市,发粮,为看不起病的人治病,并宣扬南下移民的分田政策,每个普通移民都可以分到五亩田地。

并且李崇文还把燕京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接给抄了过来,在复兴军设指导员一直到连队,宣扬复兴会的理念,维持纪律。

在全八桂废除所有的苛捐杂税,不再征收农民的粮食,大规模降低商税,把压在人民头上的负担一扫而空。

本来八桂的人民不太相信的这些有的没得,觉得土地只会分给当兵的,这年头会把土地分给穷人的,那是圣人。

但是,他们看到这一车车面粉和罐头。

看到复兴军不扰民,还为穷人治病,发粮。

看到复兴军政权成立后人民生活的改变。

八桂的人民,最终选择了,相信复兴军,相信李崇文。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欢呼,长长的行军队伍走了过来,新兵们穿着簇新的军装列队走过,皮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的声响。他们的脖子上挂着分田的凭证,上面用写着名字和亩数。

一位抱着孙子的老妇人挤到前排,往士兵手里塞了把熟花生。

士兵们接过花生后笑着敬礼,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队伍中的指导员看到了没有阻止,而是掏出钱递给了老妇人。

"老太太,这些钱给你的孙子买些糖吧!"

在老太太惊讶时,指导员把钱塞到老太太手中,向她敬礼后就跟上了前面的队伍了。

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学生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大声朗读着复兴军的分田政策,百姓们围过来,认真地听着,不时发出阵阵欢呼。

"这么多粮食都运来了,分田肯定也不会假!"一个中年男子大声说道,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一刻,八桂的民心彻底和李崇文的复兴军融合在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