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 第1362章

毕业后,我成了私人男护士 第1362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05:17:28 来源:源1

“缂丝的肌理感和‘晕色绣’的柔和色彩能形成很好的对比,而且围巾的尺寸较大,能充分展现‘晕色绣’的魅力。”陈阳解释道。

对于“缠针绣”变体针法,他设计了一款莲纹苏绣手帕。

手帕的边缘采用“缠针绣”变体针法绣出简洁的莲纹,花瓣的脉络清晰可见,立体感十足,手帕的中心则用“打籽绣”绣出小小的莲蓬,点缀其间,既精致又不失雅致。

林梦柔负责产品的形态设计,她将围巾的尺寸设计为180cm×30cm,适合多种佩戴方式。

手帕的尺寸设计为30cm×30cm,边缘采用滚边工艺,增加耐用性。

同时,她还设计了配套的包装,采用蓝印花布面料制作包装袋,上面印着对应的纹样和针法名称,既环保又有特色。

赵磊则负责工艺落地和成本控制,他与沈师傅协商后,决定挑选5位技术最熟练的绣娘专门负责“古绣新生”系列的刺绣工作,沈师傅亲自把关质量。

缂丝部分则由沈师傅的徒弟负责,确保缂丝的工艺质量。

同时,他还优化了生产流程,将部分准备工作,如面料裁剪、丝线整理等,交给学员完成,提高生产效率。

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姨婆也成了工作室的“常客”。

她每天都会来看看大家的进展,偶尔还会亲自示范针法。

有一次,学员们在绣“缠针绣”变体针法时,总是掌握不好丝线的捻转力度,姨婆便拿起针线,坐在织机前,手把手地教他们。

“捻线的时候,手指要轻轻用力,转半圈就够了,转多了丝线会打结,转少了没有光泽。”

她的动作缓慢而精准,每一针都恰到好处,让学员们茅塞顿开。

看到学员们的进步,看到失传的针法在年轻人手中重新焕发生机,姨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以前我总担心这些老手艺会断在我们这一代,现在看到你们这么用心,这么努力,我就放心了。”

姨婆感慨地说,“这些手艺就像种子,只要有人愿意浇水、施肥,就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徐佳莹则一边参与产品研发,一边开始整理《苏州古艺: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的书稿。她将拜访手艺人的经历、传统工艺的技艺要点、老绣片的研究心得都写进书中,还配上了大量的照片和手绘插图。

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苏州传统工艺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

随着“工艺融合”系列和“古艺新生”系列产品的逐渐成型,“古艺新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苏州本地的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就连中央电视台的《非遗里的中国》栏目也关注到了这个项目,专程来到苏州,拍摄了一期关于“苏州记忆”文创项目的专题节目。

节目录制当天,“古艺新境”的庭院里格外热闹。

周师傅现场演示竹编工艺,手指翻飞间,一个精美的竹编小篮就成型了。

沈师傅演示缂丝工艺,梭子穿梭,兰草纹图案逐渐显现;张师傅演示榫卯结构,几块木材在他手中很快就拼接成一个稳固的灯架。

姨婆则坐在绣架前,演示“盘金绣”针法,金线在她手中灵活地游走,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

徐佳莹和周慧向观众介绍了“苏州记忆”项目的理念和产品,当“古艺新生”系列的缂丝围巾、苏绣手帕等产品展示出来时,现场观众都露出了惊艳的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